• 首页
  • 评测
  • 电脑
  • 掌设
  • 摄影
  • 照片
  • 单车
  • 汽车
  • 模型
  • 败家
  • 论坛
  • 品牌文化
  • 包装盒和过去没有太大区别。ROG红底+特有字体标注的名称。



    作为ROG中比较亲民的型号,GENE的附件数量早已不及往年,比如机箱贴画早已不在提供。M7G附件包括超详细说明书一本,驱动盘一张,便于机箱面板接线的集线接头一组(Q-Connector),双路SLI桥一个,金属ROG LOGO贴一张,门卡一张,标签贴纸一版,6根SATA线。这次的挡板依然采用了Q-Shield(彩印标示,背面带铝箔缓冲垫),不过正面的黑化效果带有反光,质感一流。还有就是从主板上独立出来的音频模块,上一代的mPCIe Combo模块已经消失了,上面的两个接口已经直接集成到主板上,有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喜感。


    ROG上的音频方案一直被称为SupremeFX,这次M7G采用了和前代中Mini-ITX板型的M6I类似的设计,用独立子卡的形式存在。解码芯片依然是被屏蔽罩覆盖的Realtek ALC 1150,配合ELNA的音频电容以及检测阻抗的芯片和运放。这样就不用挑接口了。板子上提供了三个音频接口,所以想要直接接7.1就不行了(一般也没这个需求吧)。独立的代价就是此前炫丽的灯光效果不见了,另外三个黑色塑料接口的外观并不是很YY。


    上机的效果。可能会有理线党纠结前置音频接口线的连接问题。


    主板本体依旧是ROG一贯的黑+红。ROG的GENE系列一直都是全尺寸的Micro-ATX,这次也不例外。


    主板背面可以看到CPU供电的散热片也有背板。顺带一提PCB为6层。


    背部的接口配置略显非主流。首先是mini PCIe接口(挡板留出了安装无线网卡的开口) | Clear CMOS按钮、ROG Connect按钮| 键鼠通用PS/2×1、USB2.0×2(上方1个支持KeyBot、下方一个支持BIOS Flashback)| S/PDIF光纤输出×1、HDMI×1 | LAN×1、USB3.0×2 |USB2.0×2、USB3.0×2,最右侧则是安装声卡模块的排针。


    预留给无线网卡用的mini PCIe接口,走芯片组上的PCIe 2.0 x1通道。个人感觉这个设计不错,无线网卡对于台式机本身就比较鸡肋,与其集成死或者用非标准的安装件,还不如提供通用接口。


    硕大的CPU供电散热块,分两块,以热管连接。


    上方还有金属制的银色GENE字样。


    PCH散热块自然还是熟悉的败家之眼。值得庆祝的是这次又自带呼吸灯效果了!大概是为了弥补声卡部分少了的灯光。


    导热贴的痕迹显示出结合紧密,这也是一贯传统。PCH散热片其实是镂空了一块,这样主板上的灯光就可以从此处透出。


    裸板一览。除了一贯的用料配置(如全板的富士通FP10K黑金电容等)以外最显眼的当属供电部分的PCB被刷上了红色。据称可以增加耐用性,当然外观上也美化了不少。全板还带了5个4pin风扇接口(2个CPU用、3个机箱用),在风扇位方面只能说刚刚合格,有点可惜。


    外观党们千呼万唤的黑色镀镍CPU插座扣具,正如当年千呼万唤的黑色24pin接口一般。相信以后都不用特地提及了。说到底这也是个Socket 1150插座,支持Haswell处理器家族。


    主板上的八相CPU供电(Extreme Engine Digi+ III)。


    带金色ASUS Logo的电感,和TI的NexFET Power Block MOSFET。


    背面8颗驱动器。


    PWM芯片依旧是被重新标记命名过,为Digi+ EPU ASP1257,和之前的Z97-DELUXE一样。


    四条DDR3 DIMM,根据平台特性支持双通道和XMP,规格表号称最高支持超频到3300MHz的DDR3 Non-ECC Unbuffered最大32GB容量的内存,BIOS选项提供了34X分频选项(DDR)卡扣为是单边型(Q-DIMM)。


    M-ATX的四个扩展槽位,从右至左依次为①PCIe 3.0 x16 | ②空 | ③ PCIe 3.0 x16(最大x8)| ④ PCIe 2.0 x4。其中两条PCIe 3.0由CPU上System Agent(旧称“北桥”)提供并共享。 PCIe 2.0 x4(位置④的插槽)由芯片组提供并与M.2和mini PCIe 共享,默认情况下三者的带宽分配为PCIe x4插槽以x2模式运行,M.2以x1模式运行,mini PCIe以x1模式运行。PCIe x16插槽卡扣都采用了按下弹起的设计(Q-Slot),而PCIe x4插槽的尾部未封口,可以安装更高带宽的板卡。


    位置②尽管没有传统的扩展槽位,不过放置了一个支持2260和2280长度规格的M键M.2插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M.2插座为纯PCIe界面,不支持SATA界面的M.2接口的SSD,比如上次在Z97-DELUXE上测试的那块Sandisk X300S 256GB就无法在这块主板上使用。这个M.2由芯片组的PCIe 2.0通道提供,默认运行在x1模式,可以在BIOS中选择禁用mini PCIe以获得全速的x2模式,很遗憾无论是兼容性还是速度,M7G的这个M.2接口都没照顾到。


    8个SATA 6Gb/s接口,左侧两个由Asmedia的芯片提供,右侧六个才是芯片组原生。比较有意思的是接口序号并非传统的以右侧起计数,而是从左侧开始。Z97芯片组原生的接口支持RAID0/1/5/10以及Intel Desktop Resonsiveness,ASMedia的芯片提供的接口仅支持普通存储式的SATA设备。


    Z97芯片组。带8条PCIe 2.0通道,支持6个SATA 6Gb/s,6个USB3.0和8个USB2.0,支持HD Audio等。


    两位的debug指示器(Q-Code),用于内存兼容问题救急用的MemOK按钮,还有一个LN2(液氮)模式跳线,LN2模式是为了解决温度过低无法启动而设计的。而此前Z97-DELUXE上的XMP按键被KeyBot功能包含了。


    USB3.0前面板接线插座,支持两个USB3.0接口,由芯片组原生提供。


    两个额外的SATA 6Gb/s接口由ASMedia ASM1061提供。


    提供基本调速、监控以及一些基本接口的Super I/O芯片为NUVOTON NCT6791D,都是熟面孔了。


    提供USB BIOS Flashback功能的芯片和一个可插拔的BIOS芯片。


    提供一些ROG独特功能的iROG芯片。推测是与下方的ROG专用外设扩展接口有关。 


    中高阶主板标配的电源开关按钮和复位按钮,一旁的KeyBot和SoundStage按键是这次9系列ROG主板的新增功能,稍后在配套软件部分介绍,还有一个可以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接针。同样由于KeyBot,这次主板上没有板载可以开机直接进入BIOS的DirectKey按键。


    第二颗iROG芯片,提供KeyBot功能。


    提供两个额外的USB3.0的ASMedia ASM1042A USB3.0控制器。


    网卡为这一代主板上常见的Intel I218V,作为游戏主板则配上了新升级的GameFirst III优化软件来实现网络优化功能。


    提供背部视频接口信号切换的ASMedia ASM1442K。


    集成声卡在开篇已经提过了,再多提一下的这一次ASUS也终于为自己的集成声卡配上自家的Sonic音效软件了,效果上和Creative的方案有的一拼。同时声音的屏幕指示器Sonic Radar也升级到了2代,提供了更好看的界面和更丰富的选项。

     
  • M7H包装盒依然是那种带翻盖式封面的设计,翻开就可以直接看到透明窗下的主板本体。包装风格一如既往是ROG红+专用字体的银色型号字,下方列出主要特性图标,不过底纹略有变化。


    附件是和M7G完全相同的标准配置:说明书、驱动光盘、门把手挂牌、线缆标签贴、Q-Shield挡板、双路SLI桥、Q-Connector一组、6根SATA 6Gb/s线。


    主板正体依然是熟悉的ROG红黑。散热片造型也换成和这次MAXIMUS VII的新造型了。


    背面基本是老样子了,不过触点很多的样子。


    背部接口和M7G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由于少了该位置的mini PCIe,预留给无线模块的天线位没了,USB数量也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VGA和DVI这两种经典的视频输出口,这样的配置也就不再显得那么高冷。从左至右依次是PS/2×1(通用)| S/PDIF光纤输出×1、HDMI×1| VGA×1、DVI×1 | USB BIOS Flashback开关 | USB3.0×2 | LAN×1、USB3.0×2 | 音频接口×6(默认支持7.1输出+麦克风+线路输入)。


    CPU外部供电散热片造型和M7G相同,以热管连接的铝制两段式。


    红边上的字样换成HERO。


    由于是ATX板型,有更大的空间布置芯片组散热片,同样带呼吸灯效果。


    依然都是螺丝+导热贴的结合方式。


    料件的配置和M7G也类似,PCB板上同样用上了红漆设计。风扇位包括2个CPU 4pin和4个机箱4pin。全功能的Q-LED设计(CPU、内存、显卡、存储侦测指示器以及板载的硬盘灯)也有所保留。


    黑化了扣具的LGA 1150 CPU插座。


    依然是8相外部CPU供电。


    特制的带金色LOGO芯外形的电感,还有TI NexFET MOSFET。


    PWM控制芯片也是Digi+ ASP1257。


    背面的8颗MOSFET驱动器。


    四条DDR3 DIMM,依照平台特性支持总计最大32GB的DDR3,Non-ECC ,unbuffered内存、XMP、双通道。超频方面规格表标称支持到3200MHz,不知何故在这个参数标注的自信上不及现在一票同等档次Z97,它们都标注支持到3300MHz。Q-DIMM单边卡扣设计还是保留了下来。


    毕竟是ATX板型,扩展插槽数量和配置就是和M7G区别比较大的地方,全速的PCIe x16可以布置在远离CPU的②号位,和第二PCIe x16也可以有更多的间距。芯片组的PCIe 2.0也可以拆成更多数量的PCIe x1插槽共享使用。从右至左依次是①PCIe 2.0 x1、②PCIe 3.0 x16、③空、④PCIe 2.0 x1、⑤PCIe 3.0 x16(最大x8)、⑥PCIe x1、⑦PCIe 2.0 x16(最大x4)。PCIe 3.0插槽由CPU上SA提供共享,支持x16+x0/x8+x8两种模式。所有PCIe x1插槽都没有封口,可以安装更高规格的扩展卡。PCIe x16插槽卡扣也是按压弹起式(Q-Slot)设计。


    8个SATA 6Gb/s。左边两个是ASMedia提供,其余六个为Z97芯片组原生并支持RAID0/1/5/10和iSRT等功能。


    和M7G一样,M.2接口只支持PCI-E(2.0,最大x2)模式,如果要使用M.2的SSD不要买错了:SATA模式的型号是无法使用的。这个接口也是使用芯片组提供的PCIe 2.0,和主板上其他所有的PCIe 2.0插槽共享。


    芯片组当然是Z97。


    位于主板一角,内存边上的便捷开关设计,包括一个两位debug指示器,大只的电源、Reset键。用于改善内存兼容性救急的MemOK键,还有新增了的KeyBot功能的开关键。


    立式的前置USB3.0接口,芯片组原生,支持两个USB3.0接口。


    提供两个SATA 6Gb/s接口的ASMedia ASM1061。


    ROG上一直有的提供额外调节项目或功能的iROG芯片,原型未知。


    和M7G一样还有一颗置于背面。如果是普通系列的话大概就是打上TPU标了。


    提供监控、调速、PS/2接口等功能的Super I/O芯片:Nuvoton NCT6791D。


    可插拔的BIOS芯片,以及提供了待机环境(无CPU)下就可刷新BIOS的USB BIOS Flashback的芯片。


    侧面的两个按钮,SoundStage模式切换键和清空CMOS键(KeyBot键已经跑内存边上了)。


    和M7G另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声卡是直接集成在主板上的。不过配置和效果上上没太大区别,依旧是Realtek ALC1150解码芯片、SenseAMP、ELNA音频电容等,软件方面包括Sound Stage、Sonic Radar、Sonic Studio等。相比M7G好处就是多了灯光效果,并且背部提供了6个接口,前置接线座的位置也方便安装接线。


    Intel I218V千兆网卡,配合界面和功能上和Killer Manager几乎完全相同的GameFirst III软件实现管控优化。


    ASMedia ASM1442K视讯信号转换芯片,提供HDMI输出。


  • M7R的包装从外面看和这代其他的ROG一样,标准的ROG红色底加上专用字体的型号标注,不过内部的YY度还是降低了,没有做成开窗展览式。


    附件上相比M7H/G而言少了两根SATA线。其他配置相同,包括这代带黑化反光效果的Q-Shield挡板在内,还有详细的说明书、驱动光盘、线缆标签贴、门把手挂牌、Q-Connector一组和一个双路SLI连接器。


    主板正面外观,老实说和M7H的差别并不大,颜色、质感等均没有明显变化。


    背面一览。最近的ROG好像都不标注PCB层数了,参数党大概心里要不踏实了。其实根据经验和常识就知道和M7H一样都是__层。


    背部接口的配置则和M7H没有任何区别。PS/2×1(通用)| S/PDIF光纤输出×1、HDMI×1| VGA×1、DVI×1 | USB BIOS Flashback开关 | USB3.0×2 | LAN×1、USB3.0×2 | 音频接口×6(默认支持7.1输出+麦克风+线路输入)。


    CPU外部供电散热片依然是厚重的两段式,形状和之前的M7H/G相同,但是不再用热管连接了。


    RANGER


    芯片组散热片,和M7H是同样的造型,但是没有灯光效果了。


    仍然是导热贴+螺丝的组合。芯片组散热片可以看到已没有镂空与LED接线。


    裸板一览。料件方面大致与M7H/R相当,主要是供电这块换用了不同的电感,还有不再有红漆。其他诸如消光黑PCB、富士通FP10K电容等都保留了下来,完整的Q-LED指示灯功能也还在,风扇位则是2个CPU 4pin+3个机箱4pin,均可手动选择调速模式。


    LGA 1150 CPU插座,同样保留扣具黑化增加YY度的设计。根据平台特性支持该接口的Haswell处理器。


    虽然仍是8相CPU外部供电,不过更换了电感的型号。


    MOSFET仍然是NexFET。


    PWM芯片换成了Digi+ ASP1252。参数未知,也没有其他采用这个芯片的主板作参照猜测。


    内存插槽依然是标准的四条DDR3,依平台特性支持双通道、XMP等特性,总计最大32GB的Non-ECC和unbuffered内存。和M7H一样标称的超频支持额度只有3200MHz,供电改为两相,非数字式。Q-DIMM卡扣保留。


    扩展槽位和M7H完全一样:①PCIe 2.0 x1、②PCIe 3.0 x16、③空、④PCIe 2.0 x1、⑤PCIe 3.0 x16(最大x8)、⑥PCIe x1、⑦PCIe 2.0 x16(最大x4)。PCIe 3.0插槽由CPU上SA提供共享,支持x16+x0/x8+x8两种模式。PCIe 2.0插槽由芯片组提供并共享(合计x4)。所有PCIe x1插槽都没有封口,可以安装更高规格的扩展卡。PCIe x16插槽卡扣为Q-Slot设计。


    M.2 Socket还是保留了,依然只支持PCIe模式,模块长度支持60mm和80mm两种,和主板上的PCIe 2.0插槽共享资源,可以在BIOS设置中手动选择分配方式。


    SATA接口终于只剩下芯片组原生的6个6Gb/s了,均为侧置式。根据Z97芯片组特性支持RAID0/1/5/10等。


    Z97芯片组。


    布置在主板一角的Q-Code两位debug指示器,大号的电源开关,小号的复位键。还有一直都有的解决内存兼容用的MemOK!按键。


    直立式的前置USB3.0接线座,可提供两个USB3.0,芯片组原生提供。


    提供监控、调速等功能的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芯片。


    可插拔的BIOS芯片和提供即使不装核心配件也可刷新BIOS的USB BIOS Flashback的芯片。


    iROG芯片,应该和ROG独有的一些监控、设置选项相关。(主板背面还有另一颗提供其他功能的)


    强化键盘功能的KeyBot独立置于主板的边缘,同时整合了DirectKey、XMP、CPU Level Up等快捷键的功能。


    不远处的另两个按键则是SoundStage模式切换键和清空CMOS按键。


    音频方面是和M7H完全相同的集成式SupremeFX II,包括Realtek ALC1150解码芯片、SenseAMP、ELNA音频电容等,软件方面的Sound Stage、Sonic Radar、Sonic Studio等。带隔离灯光灯带和加壳处发光


    网卡同样是Intel I218-V千兆PCIe网卡,配合GameFirst III软件实现优化。


    HDMI讯号依旧是ASMedia ASM1442K在其中作用。

     
  • 这次收到M7F的是国行零售普通版本,非捆绑游戏《Watch Dog》版。包装尺寸和之前的那两片ATX板型的Maximus VII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文字和图案风格倒是保持一致,就是多了简体字的标注。包装依然是带把手,带封面,翻开后有展示窗露出主板本体的那种设计。


    附件除了mPCIe Combo III模块(已安装一个WiFi+蓝牙模块)和天线一组外基本上还是标准配置:详细手册一本、驱动光盘一张、LOGO贴一枚、线缆标一套、门把手挂牌一个、Q-Connectors接头一组、双路SLI连接器一个、8条SATA 6Gb/s线、镀镍黑化的Q-Shield背部挡板。


    这个mPCIe Combo III模块包括了一个mPCIe接口和一个M.2插座。其中mPCIe为2.0 x1模式,预装了一个来自Broadcom的WiFi+蓝牙模块,支持Wi-Fi 802.11a/b/g/n/ac, 2.4/5 GHz和蓝牙4.0。而M.2插座则支持PCIe 2.0 x2与SATA模式的SSD,由于空间问题长度规格仅支持2260,不过同时支持SATA模式的模块也是其与之前M6G/H/R不同的地方。


    和M6F一样M7F也提供类似TUF系列那种全副武装的装甲,不过相比TUF系列的盔甲而言,没有预留主动散热风扇位置的ROG Formula的装甲在散热上的加成作用相对小一些。


    背板当然也不可少,这样一前一后的组合也让主板PCB不易变形。


    背板上也有暗红色的ROG Logo。我觉得早晚机箱厂要出双侧透机型了。


    CPU供电部分的散热片又高又凸,不过这样一来对CPU散热器兼容性的要求又提高了。


    高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兼容水冷,支持G1/4"螺孔,正如前文所言Formula是面向那些偏好展示硬件本身美型的玩家,预留和主板风格一致的水冷入口对于没有大改需求的玩家来说也是有必要的。 


    传统北桥的位置自然被拿来当作“信仰灯”展示的区域。


    声卡附近的位置也有立体的SupremeFX的字样标明身份。


    背部接口只要没有VGA和DVI总给人X格很高的感觉(尽管这种接口反而是大众主力)。从左至右依次是Clear CMOS按钮、ROG Connect(USB BIOS Flashback)按钮 | 键鼠两用PS/2×1、USB2.0×2 | S/PDIF光纤输出×1、HDMI×1、DP×1 | USB3.0×4 | LAN×1、USB3.0×2 | 音频接口×6。


    mPCIe Combo III模块也是安装在这里,通过独有的20pin接口和螺丝固定。


    空间限制只支持2260长度规格的M.2模块着实可惜。网卡的天线则可以绕到挡板预留的孔位固定。


    拆掉装甲后M7F仍然是一块卖相足料的板子。


    CPU供电处真正的散热器其实是这个样子的。个头也不小,只当作被动式散热片也足够(毕竟本来1150平台上这部分的发热量并非恐怖,哪怕无散热片都不是大问题)。ASUS给了个噱头十足的名字:CrossChill Copper混合散热器


    芯片组散热片就没有ROG Logo的装饰了。


    依然是压痕紧密的导热贴组合。


    拆下散热器后的原貌。整块主板的元件选择大致和之前M6G/M6H相当,比如依旧是名为“Extreme Engine Digi+ III”的用料组合(富士通FP10K电容、定制的“黑翼电感”和NexFET MOSFET等)、足够的自检指示灯和硬盘灯等。比较给力的地方在于提供了总共8个风扇接口(2个CPU、6个机箱),在M7H/R上没有见到的测量点也得到了回归。意外的是M7G/H上的PCB红漆工艺没有引用到M7F上面。


    Socket 1150 CPU插座。支持的CPU类型和其他Z97主板一样都是Haswell。


    和M7H/G一模一样的8相CPU外部供电。从芯片方案到用料到摆放位置。


    一模一样的“黑翼电感”和NexFET MOSFET。


    位于背面的MOSFET驱动器。


    以及Digi+VRM ASP1257 PWM控制芯片。


    CPU电源接口为8pin+4pin的组合。至少接入4pin即可正常工作,量力而行。


    内存仍然是4条DDR3 DIMM,支持双通道最大32GB容量的unbuffered、non-ECC DDR3内存,支持XMP,标称超频频率支持到3300MHz,红黑双色区分两通道,单边Q-DIMM卡扣。两相数字式供电。


    扩展槽方面对应ATX规格的7条PCI位分别是①PCIe 2.0 x1 |②PCIe 3.0 x16|③无|④PCIe 2.0 x1|⑤PCIe 3.0 x16(最大x8模式)|⑥PCIe 2.0 x1|⑦PCIe 2.0 x16(最大x4模式)。按照平台特性,两条PCIe 3.0依旧由CPU上SA提供支持x16+x0和x8+x8两种模式,四条PCIe 2.0则由Z97芯片组提供。其中⑦PCIe 2.0 x16与主板上SATAe共享。x16的插槽都采用Q-Slot卡扣,x1的插槽尾部均未封口。话说ASUS Z97主板就没有见过支持将PCIe 3.0拆分成x8+x4+x4的。


    SATA类接口提供了两个SATAe 10Gb/s和6个SATA 6Gb/s。其中1个SATAe(下方)和4个SATA 6Gb/s来自Z97芯片组,支持RAID0/1/5/10和以及SRT/RStrt/SCT。左侧的两个SATA 6Gb/s和上方的SATAe各来自两颗ASMedia的控制器。


    Z97芯片组。


    ASUS中高端主板标配的MemOK!按钮。在出现内存兼容性问题时救急用。


    两位的Q-Code指示器(debug指示器),还有大号的开机按钮和复位按钮。开机按钮上电后会亮起。


    一个前置USB3.0插座,支持两个USB3.0,芯片组原生。


    提供两个SATA 6Gb/s接口的ASMedia ASM1061。


    提供一个SATAe接口的ASMedia ASM106SE。


    提供监控、调速、PS/2等功能与接口的NUVOTON NCT6791D。


    iROG芯片其一。猜测是提供额外的监控类功能。


    iROG芯片其二。提供KeyBot功能。


    iROG芯片其三。位于背面,可能和附加的超频类功能有关。


    板载的miniPCIe、每一条PCIe 2.0插槽、M.2插座、网卡、第三方的USB3.0芯片、SATA芯片都需要占用Z97芯片组的PCIe通道,光靠Z97提供的8条远远不够,因此由这个ASMedia ASM1187e PCIe x1 1转7芯片来解决困境。


    这代ROG的特色功能之一:KeyBot。配合指定的USB接口可以将普通键盘变成可自定义快捷键的多媒体键盘,同时也让原先板载在主板上的用于重启直接进入BIOS设定的DirectKey按钮、一键超频CPU的CPU Level Up按钮和一键应用内存XMP设定档的XMP按钮转接到键盘上。


    SoundStage按钮,切换不同的音效模式,仅对连接板载前置音频接口有效。


    比一般强化过的板载声卡更强的板载声卡也是从上代Formula开始确立下来的路线。和M6F一样,除了采用被金属屏蔽罩覆盖的Realtek ALC1150 Codec之外还附加了Cirrus Logic CS4398 DAC吗,以及TI LM4562运放,搭配了WIMA 薄膜电容和ELNA音频电容。这代Maximus VI都有的Sonic SoundStage、Sonic SenseAmp、Sonic Studio、Sonic Radar II设计以及软件当然也与时俱进地添加了进来。至于爆音问题,我只尝试过将普通耳机接于后置输出口,并未发现有异常。


    Intel I218V千兆网卡。这代的ROG提供了界面与功能类似Killer Manager的GameFirts III软件来实现优化。


    提供两个额外USB3.0的ASMedia ASM1042A USB3.0控制器。


    视讯信号转换用的ASMedia ASM1442K。


  • 这次收到的依旧是国行正式版,除了统一的红色外包装外还有中文说明。


    配件包括详细说明书一本、驱动盘一张、LOGO贴纸一张、四根SATA线、一组天线、镀镍的Q-Shield背部挡板。带延长线的Q-Connector一组、标签贴纸一套。还有SupremeFX音频独立模块、mPCIe Combo独立模块和Impact CoolHub(风扇接口)模块。


    和M7G上相同的SupremeFX Impact II音频模块。包括被屏蔽罩覆盖的Realtek ALC 1150,配合ELNA的音频电容以及检测阻抗的芯片和运放,自带三个3.5mm输出接口和一组前面版接口。软件上包括本次MAXIMUS VII上所有的增效,如Sonic Radar II、Sonic Studio等。


    和M7F上类似的mPCIe Combo,这次是第四代。一边是mini PCIe x1,自带了一个WiFi+蓝牙模块,和M7F上的同款,支持Wi-Fi 802.11a/b/g/n/ac, 2.4/5 GHz和蓝牙4.0。


    另一边则是一个M.2 Socket 3(M键),并且这次是走CPU上的PCI-E 3.0通道,可以以PCI-E 3.0 x4模式运行,提供最大32Gb/s的带宽(和之前评测的ASRock主板上的Ultra M.2一个道理)。再次提醒一下由于Haswell CPU只有16条PCI-E 3.0通道,给M.2用走了4条以后显卡就注定无法运行在x16模式之上,这Intel对这组平台的限制,因此无论哪家主板商在这个问题上都无能为力。这个M.2接口同样只支持PCI-E模式的SSD模块,支持长度2242、2260、2280、22110规格,也是ROG乃至ASUS全系列主板中最多的。


    主板本体正面。除了必不可少的ROG红黑外依旧是和ASUS之前的高规格Mini-ITX一样的PCH中置布局+独立立式PCB供电模块。全板尺寸为标准的17cm见方的Mini-ITX。


    主板背面。


    由于PCB尺寸过小,在其他MAXIMUS 7系列主板内部的一些指示器和按键被搬运到了背部接口处,包括两位的Q-Code指示器、KeyBot和SoundStage按键。完整的接口配置为S/PDIF光纤输出×1、HDMI×1、DP×1|Q-Code指示器、KeyBot按键和指示灯、SoundStage按键|Clear CMOS按键、ROG Connect按键|USB2.0×2、USB3.0×2|键鼠通用PS/2×1、USB2.0×2|LAN×1、USB3.0×2|SupremeFX音频模块预留接口、mPCIe Combo模块预留接口。


    将SupremeFX音频模块和mPCIe Combo IV模块安装后的样子。


    独立的CPU供电模块PCB,上面覆盖了一块带有银色ROG LOGO,红黑配色的铝制且面积不算小的散热片。造型也符合近期ROG主板的风格。


    背部覆有背板。


    PCH散热片上则只有ASUS的LOGO,并且为了给直立式安装模块留出空间做了高低和开槽处理。


    导热贴结合的散热片。


    裸板一览。用料型号、板载按键等和其他MAXIMUS VI类似,比如Extreme Engine Digi+ III组合的供电用料方案(NexFET MOSFET、FP10K电容、黑翼电感等),板型限制使得接口数量大幅度减少。板载的风扇接口倒是依然有了4个4pin(1个CPU,3个机箱),其中有两个机箱风扇被安排在了独立的Impact CoolHub上,连带LN2模式(关闭电压保护用)开关跳线。


    扣具镀镍黑化的Socket 1150 CPU插座,支持Haswell处理器。


    8相CPU供电和2相 内存供电都因为空间问题搬运到了直立式PCB上。



    两条DDR3 DIMM,标称支持超频到3300MHz,支持最大16GB的Non-ECC Unbufferd DDR3内存。支持双通道和XMP。卡扣采用了Q-DIMM单边卡扣,不过在靠近PCI-E插槽一端。


    位于机箱位置①的PCI-E 3.0 x16插槽,来自于CPU上集成的PCI-E 3.0控制器,和M.2接口共享带宽。存储接口包括四个Z97原生的SATA 6Gb/s,支持RAID0/1/5/10和iSRT。受限于空间只能放置于紧挨PCH的位置。


    位于PCI-E插槽和CPU插座之间的Z97 PCH。从1150平台开始这种设计一下跃为Mini-ITX主板的主流。提高了对不少对称式或者大型散热器的兼容性。


    板载的电源开关和复位开关,电源开关仍旧是ROG上通用风格的带灯光的大号红色按钮,复位键由于空间限制只能屈身使用小按钮。旁边则是机箱风扇和前面板USB3.0接线座,Z97原生,支持两个USB3.0。


    可插拔的BIOS芯片和BIOS Flashback芯片。


    大号的iROG芯片,还有提供基本的监控调速以及PS/2的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芯片。


    提供KeyBot功能的iROG芯片。MAXIMUS VII的新特性一个都不能少。


    背面还有一颗iROG芯片。


    网卡仍旧是本代Intel集成网卡标配的Intel I218-V。配合GameFirst III软件实现优化。


    提供HDMI输出的ASMedia ASM1442K视讯转换芯片。


  • Copyright © 2006-201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220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