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h15357870
发表于 2019-11-21 10:08
身边哥们大多是温暖牌的,1个喜欢大法的全手动玩家,哈哈,那我就简单了,尼康吧,可乐和哈苏玩不起也玩不动,11年到现在没有换过门,机身一直还是D300s,镜头加了大三元的后二元,广角不会玩,手头上有个图丽的116,可以了,不瞎折腾了,今年看能不能把850背回来,工薪族,闲钱不多,能玩就行,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ACE雪风
发表于 2019-11-21 12:29
我去,楼主你是真能折腾啊[吃惊][吃惊]佩服佩服
wildbear
发表于 2019-12-5 22:32
roman18 发表于 2019-6-29 19:33
2013年的时候想买个单反拍女儿,后来莫名的发现微单价格挺好,啥也不懂就入了索尼的门。 后来还好,索尼 ...
我是拍儿子入的奶昔坑
wildbear
发表于 2019-12-5 22:47
yyfken 发表于 2019-8-17 21:01
都说了是器材党嘛,不需要什么长进。
器材党强于我这种器材抚摸党
PeterWN
发表于 2019-12-6 10:46
赞楼主
朴实无华且充实
器材党虽然有时看带点贬义,但只要快乐就是好!
yyfken
发表于 2019-12-6 22:34
PeterWN 发表于 2019-12-6 10:46
赞楼主
朴实无华且充实
器材党虽然有时看带点贬义,但只要快乐就是好!
谢谢理解,呵呵!
诸葛奉先
发表于 2019-12-7 17:21
D200 + SIGMA 17-50 飘过点赞
woodword
发表于 2019-12-9 21:11
每个摄影的背后都是折腾。。。
09年开始我是从索尼的A350,到D90,到D700,昨天入手了个D4S。。。镜头16-85,17-55,35 1.4g,85 1.4d,图丽16-28,小钢炮80-200,蔡司100f2,如今几乎只用一个头35 1.4g...
大家都忙着上无反相机,我却第一次用一位数的机子D4S。。。
rockmiao
发表于 2019-12-9 22:08
严重怀疑是来给闲鱼打广告的[偷笑] 哈哈
楼主 够细心 几进几出 价格都还记的稳稳的
lucky杰
发表于 2019-12-9 23:04
yyfken 发表于 2019-12-6 22:34
谢谢理解,呵呵!
器材党有器材党的快乐
我也想做个器材党,但是冇得米
yyfken
发表于 2019-12-10 13:41
woodword 发表于 2019-12-9 21:11
每个摄影的背后都是折腾。。。
09年开始我是从索尼的A350,到D90,到D700,昨天入手了个D4S。。。镜头16-85,1 ...
各得其乐,呵呵。只是层主用全幅机为何留两个半幅的标变呢?
reubenc
发表于 2019-12-19 15:21
我买镜头两进两出都觉得自己瞎折腾...要是当初一步到位就不用浪费钱了。
老哥三进三出,佩服~
旷野霸天
发表于 2019-12-23 22:34
楼主器材党,有空盘一下
yyfken
发表于 2020-6-20 23:02
本帖最后由 yyfken 于 2021-1-25 15:52 编辑
十四、再度买入E口半幅
2020年春天的的一个周末,我和媳妇与另一对夫妇(是我们的大学同学)一起爬千山,在山上给同学夫妇拍合影时,我们发现EM5mark2因与没有眼控对焦性能离得稍远点就脸拍的发虚。回去后思考这个问题,觉得EM5mark2+DG12-60作为旅游主力机似乎不太合适。
我当初之所以出掉6300和16-70、10-18两个镜头是为了腾出资金想上台A7M3以便和A7R3组成双机,但现在组全幅双机的愿望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我重新思考了一下,决定不搞全幅双机了,把M43系统的奥巴EM5mark2机身,松下DG12-60和奥巴75/1.8两个镜头都卖掉,买入索尼6400作为旅游机,镜头还用16-70/4。
6400我认为是目前E口性价比最高的半幅机,没有之一。相比我之前用过的6300,它提升了如下方面:一是增加了眼控实时对焦,二是增加了触屏对焦,三是对焦点大幅增加。
至于M43系统,我决定只用于打鸟,计划下半年买入奥巴EM1mark2,这个机身虽然是2016年出的,略有点老,但对焦能力很强,去年还升级了加强固件。那个75-300二代镜头暂时留着,以后升级DG 100-400后再淘汰。
奥巴EM5mark2机身,松下DG12-60和奥巴75/1.8两个镜头放到闲鱼上几周之内都卖掉了。
过了些日子,我渐渐对腾龙28-75不太满意:第一我觉得作为一个标准变焦,它的长度有点偏长,标准变焦使用很频繁,但A7R3+28-75让我觉得还是有点笨重;第二我感觉28mm在一些场合确实感觉不够广;第三,那两道接缝怎么看怎么低端的感觉。
我后来想到索尼半幅出了16-55/2.8G 这只标变,据评价此头素质很不错,而且重量控制的很好,只有495g,体积也不大,所以我决定以后用它接6400代替28-75,于是我把28-75放到闲鱼,4150元卖掉了-----当初买的时候花了5900元。
拜拜了,28-75
索尼与16-55/2.8G 一起推出的那只半幅用的70-350G长焦在网上反响也很不错,据说长焦端蛮锐的,它的焦段折算成全幅是105-525mm,已经进入打鸟范畴了,重量才620g,我决定,把这只头也纳入采购计划,不过,它和16-55/2.8G现在价格还是虚高,只能明年再说了。
16-55/2.8G和70-350G:明年的采购目标
那么现在全幅的28-75卖了,缺个常用的标变咋办呢?
一天我在色影无忌论坛上闲逛,一个摄友的话让我眼前一亮:他说他用全幅的广变腾龙17-28/2.8拧到半幅机上当标变用,相当于25-42/2.8,基本相当于标变,这可是恒定2.8大光圈,就是长焦端短点。对呀,我咋没想到,这个17-28俺也有啊!对,就这么办了。
17-28在半幅上就是标变
2020年5月,我先是在闲鱼上花2998元收了个几乎全新的16-70/4ZA,箱说全(第二次买了)------这头虽然画质并不是特别理想,但第一焦段合适,第二做工好,第三分量轻,是旅游的不二之选。
过了几天,在闲鱼上看到一个摄友卖自己用的港行索尼6400,他是3月中旬买的,玩了一阵,听说索尼新全幅A7M4可能要出来了,就打算卖了换全幅(比我还能折腾),带1块原电2块副电,还有一个支持同时充三块电池的第三方座充,箱说全,他要价5100元,我对他说当时全新的港行也就5300元,你卖的有点贵,他问我多少钱能拿,我说4800元,他说我的两块副电和一个座充加一起可不止100元,我4900卖你,我同意了,到货后果然跟全新的一样。
补充:2020年11月下旬,我把最后两个美能达镜头200/2.8APO 和100-300APO(D)还有LAEA4四代环挂到闲鱼上了----因为我再也不想玩转接了。 转接环最先卖掉,然后200/2.8APO 和100-300APO(D)也很快卖掉了,又赔了不少:200/2.8APO买时3580,卖了3200,100-300APO(D)买时1200,只卖了800元,两头加一起赔掉将近800多元,四代环卖价和买价倒是一样,都是1100元。
手里又多了5000元左右闲钱,心里又琢磨要不上闲鱼看看有没有卖索尼70-350G的? -----因为16-55/2.8G虽然也在我购买计划中,但该头目前价格还6200多,太贵,我打算明年春天再说。在闲鱼上一逛,还真遇到合适的了:看到有个摄友卖一套全套包装国行99新的索尼70-350G长焦,只要4500元,已经到达我的心里价位,又稍微讲了下价,他说最低4450元包顺丰,我也就同意了。于是一只几乎崭新的索尼70-350f/4.5-6.3 G OSS到了我手中,虽然镜筒是塑料的,但外形挺好看、做工还可以,在楼下试验了一下,果然如网友所说,70端和350端都很锐利(70端更好些),620g的分量连在6400上感觉不重。这头现在已经成为我的6400的挂机头,手持这套在林中打鸟十分方便,我非常满意。
原本16-55/2.8这个镜头,我是打算2021年春天再买,因为觉得那时国行价格可能会降几百元。没想到2021年1月中旬,我在家里用手机逛闲鱼,忽然发现一个摄友卖的自用国行16-55/2.8,品相近全新,特别是还有全套包装:箱说全还有皮套还有一个UV镜,价格也要的不贵:5700元包邮,我试着跟他讲价, 他同意降到5650元包邮,这已经非常接近我事先拟定的5600元的购买价,于是我果断下单买了。到货之后一看,确实非常新,没有什么使用痕迹,很满意。
至此,我拟定的半幅器材1个机身3个镜头全部购买完毕。
最新章节请看十五、打鸟器材的选择
xpmg
发表于 2020-6-22 22:12
折腾就对了,支持换机机
huoyun133
发表于 2020-6-23 09:50
看着LZ来回换机,我感觉好累。BTW,LZ有个好老婆!
goldbull
发表于 2020-6-23 10:52
原来大家都这么能折腾,我就不骂自己了。
DucklingDinner
发表于 2020-6-23 11:08
17-28 F2.8在APS-C等效全幅25.5-42 F4,并不是F2.8
EF 400 F5.6这种老头除了相场大点方便转接中画幅,其实不如100-400画质好
我来唱个反调,希望楼主不要介意:我觉得你玩器材热情很高,但是某些决策不够理性,有些器材没有必要买入。也可能是我不理解你真正追求的东西吧。
yyfken
发表于 2020-6-23 13:27
DucklingDinner 发表于 2020-6-23 11:08
17-28 F2.8在APS-C等效全幅25.5-42 F4,并不是F2.8
EF 400 F5.6这种老头除了相场大点方便转接中画幅,其实 ...
非常欢迎唱反调的。事实上这个帖子后面跟帖的朋友批评我的也不在少数 ,玩相机十几年但摄影水平确实没啥提高,根本原因是摸相机次数太少,对钻研技术兴趣不大,就对器材感兴趣。
从决策来看,其实我每次换器材之前还真是反复权衡利弊,很少有一时冲动的时候,不过当时觉得很正确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看就未必正确了。
关于全幅和半幅的光圈问题,这个在色影无忌论坛上早就辩论过了,其实同样的光圈在全幅和半幅上进光量还是一样的,但区别在于虚化效果不同,并没有等效光圈这一概念。
impang1
发表于 2020-6-23 13:34
玩的开心就行 玩技术是玩 玩器材也是玩
oop3
发表于 2020-6-23 13:59
好家伙真能折腾,照楼主这个节奏,后续估计还得继续折腾,建议一部到位直接上富士中画幅,至少未来3年心里不用再因为担心画质不够而长草,便携性跟大法这几个无反旗舰+牛头也差不多。
yyfken
发表于 2020-6-23 14:26
oop3 发表于 2020-6-23 13:59
好家伙真能折腾,照楼主这个节奏,后续估计还得继续折腾,建议一部到位直接上富士中画幅,至少未来3年心里 ...
富士的中画幅系统我还真认真研究过,结论是不适合我。
因为第一,整体价格不是我能承受得了的,机身就不说了,关键镜头价格太贵,单镜轻松过2万,而且光圈还不大。
第二,中画幅由于像场的关系无论如何体积也降不下来,就是最小巧的GFX 50R的体积我都觉得难以接受,再加上镜头就更不用说了。看了我的帖子你当然知道我是非常看重便携性的。
DucklingDinner
发表于 2020-6-23 15:43
yyfken 发表于 2020-6-23 13:27
非常欢迎唱反调的。事实上这个帖子后面跟帖的朋友批评我的也不在少数 ,玩相机十几年但摄影水平确实没 ...
CMOS面积不同,进光量不一样的,信噪比也就有了差别,F2.8的头在APS-C上等效全幅F4的虚化和信噪比。
再比如,M43系统的那些F4 F5.6的头,等效全幅F8 F11的信噪比,用M43这种小画幅赚长焦以及轻便拍鸟的时候,其实画质也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ISO可以降到最低,小画幅导致画面的高频细节缺失也是会跟全幅拉开画质差距的。
tyan
发表于 2020-6-23 16:24
这是真爱了,楼主和我的路线有点相似。。。
我是D90入门,也是买了16-85mm f/3.5-5.6G镜头配个50 F1.8
然后用了一段时间黑卡一代。
然后直接A99全画幅+A口,16-35/70200
接着入A7r一代。
现在准备升A7r4或者A74,主要等A74什么时候出。。。。镜头用腾龙的1728/70180,主要轻。。。
我觉得楼主可以适当加深一下PS的调色知识,多看看Vlog的一些大咖分享的,个人觉得设备都不错,分享的图片,有一些可能通过后期调整,能更佳通透漂亮
tyan
发表于 2020-6-23 16:36
楼主这么多轮这趟,有没有计算过二手累计花了多少价差哈哈。
估计购买一套全画幅设备了吧,不过能经手这么多设备,镜头,用了一遍也是一种享受。要是有精力,可谓乐此不疲:D
yyfken
发表于 2020-6-23 22:02
tyan 发表于 2020-6-23 16:24
这是真爱了,楼主和我的路线有点相似。。。
我是D90入门,也是买了16-85mm f/3.5-5.6G镜头配个50 F1.8
感谢评分!其实不建议升级A7R4,高感太差了。实际上4200万像素俺都嫌高,宁愿降到3000多万换更好的高感。 我就是懒,一看PS就头大,总觉得太复杂,不爱学。
tyan
发表于 2020-6-24 09:29
yyfken 发表于 2020-6-23 09:02
感谢评分!其实不建议升级A7R4,高感太差了。实际上4200万像素俺都嫌高,宁愿降到3000多万换更好的高感。 ...
其实并不难的,PS功能虽然多,但是在照片调色方面, 实际核心的功能寥寥几个,别看功能不多,作用很大,可以极高的提高照片前期拍摄的一些困难。甚至自然光都能弥补成和棚拍差不多的效果。
个人觉得前期是64开,6分精力4分效果,后期是46开,4分精力6分效果
charlesjerry
发表于 2020-6-24 10:03
玩摄影也有3年功夫,从奥林巴斯开始 最早收了个E1 E300 E5玩,14-5440-150 35-100 14-35 50 2镜头,后来买了个新的EM1 mark2 最近看上徕卡了,准备进旁轴的门扫街,因为我发现用单反的时候少。而好多单反镜头还是不如徕卡的出片效果好,当然徕卡的镜头也贵了10倍以上。不过扫街28 35 50足矣,慢慢来吧。一下子买不起徕卡的新头,蔡司头 福伦达还是可以用的,徕卡头就只好买相对的老头。
雷扎德
发表于 2020-6-24 23:07
本帖最后由 雷扎德 于 2020-6-24 23:16 编辑
读了楼主的文字,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历程,总结下来,一步到位最省钱,但其实乐趣还是在于折腾的过程。
自2007年起,十几年里:
Canon:400D 套机,40D;24-105/4, 70-200/4,50/1.4
Nikon:D810,50/1.4G,58/1.4G,85/1.4G,70-200/2.8G
Sony:Nex6套机, A7R,A7R2,A7R3,35/2.8 * 2, 35/1.4,55/1.8,24-70/4,16-35/4,70-200/4,batis 25,21/2.8,zm50/1.5,GM16-35,GM24-70,GM24/1.4,GM85/1.4,GM100-400
Olympus:EM1ii,12-100/4,17/1.2,20/1.7 上个月XT-4首发时,也曾动过心,最终从咸鱼的账单里,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40D到出手时,快门大约3万出头,其他的机身多则2万不到,少则5000以下,器材党无疑,既然没打算升级到R4,A9ii,索性暂时就停在这里吧。曾经有过双机双镜的时候,Nikon/Sony,Olympus/Sony,历经多年后,最终保留了Sony A7R3和几支GM镜头,以及从咸鱼淘来的M10。最爱的镜头是58/1.4G和LM35/1.4 。
yyfken
发表于 2020-8-6 14:04
雷扎德 发表于 2020-6-24 23:07
读了楼主的文字,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历程,总结下来,一步到位最省钱,但其实乐趣还是在于折腾的过程。
自2 ...
阁下资金比我充裕多了,基本都原厂牛头。 折腾就是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