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01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普列文

版本:德压SONOPRESS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03



亨德尔:水上音乐-平诺克

版本:德压满银圈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05



贝多芬:庄严弥撒-加德纳

版本:法压PMDC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07



莫扎特:13号小夜曲-维格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09



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1&2号-卡琴、苏克、史塔克

版本:德压PMDC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11



巴赫:管弦乐组曲全曲1-4-马里纳

版本:法压PMDC

无语,这张对焦完全到了巴赫身上了,虚了。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13



维瓦尔第:异乎寻常-马里纳

版本:德压半银圈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48



分享点假期听的SACD吧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谢林

版本:日亚ESOTERIC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50

本帖最后由 四夕甘木 于 2020-10-13 11:19 编辑



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小克莱伯

版本:日本ESOTERIC

前言:“喝醉酒请一定要听贝七!欣喜若狂请一定要听贝七!悲戚难掩也请一定要听贝七!没错,一定要是小克莱伯版本的。”

分享CD也有一段时间了,可着实令我欣喜的唱片其实屈指可数,里面肯定有它——小克莱伯的贝五贝七。这张唱片应该是史上最热卖的唱片了,甚至只要一看到封面,贝五扼住命运的咽喉三短一长的引子就仿佛在你耳边响起。三星带花,获奖无数,获得二嫂SACD重制后密度大大提高,动态更爆棚过瘾,本就优秀的唱片,观赏性更是直线上升。

贝五暂且抛开不说,相信无论是爱乐者发烧友亦或是在座的其他朋友,都是最熟悉的交响曲了,毕竟早在1977年便被发射到太空,可以说是人类瑰宝的代表了吧。这次重点说说贝七,贝七的知名度远不如贝多芬带标题的交响曲,常常被忽略,个人认为,这是贝多芬交响曲里听得最让人高潮的一首。听多了贝多芬的音乐,无论是交响曲、钢奏钢协、小协小奏、弦乐四重奏,你总能在里面总结一些抗争精神、矛盾亦或是冲突,情绪大多起伏不定,但不妨也会有些小清新的曲子令人欣悦,而贝七,则是令人亢奋不已,嗯,磕了药一般,这也就是为什么前言如此是说,实在是精彩的很。聆听贝七,你可以摒弃所有日常的听乐流程,你不需要去搜索声乐配器,也不需要去寻觅创作背景,只管戴上耳机或打开喇叭,放松你的身心,相信我,你很快就会不自觉的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了(最多最多等到第三乐章)。

不朽的交响名篇,总会有一个非凡的引子,在时间不短的和弦铺垫后,第一乐章的主题渐强的铺开,艺术是相通的,每每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一幕,宛如引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贝七的优秀在于每一个乐章都是如此的让人着迷,第一乐章的帷幕掀开,第二乐章死亡葬礼,第三乐章的明暗交替,第四乐章癫狂疯魔。四个乐章主题各异却又紧凑相连,整部交响曲在第四乐章把这种激悦的张力推到了顶峰,意味着,只要你按下播放键,你就能嗨足30多分钟。我想,创作贝七乐圣定是喝了不少酒吧,听到此时,一个荒诞的画面在脑海逐渐形成,诗仙李白伴随贝七交响曲起舞作诗,不亦乐乎,这种强烈的历史割裂感,估计我也是听上头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听得爽,选取适合自己的版本非常重要,我手头涉及贝七的版本都是劲旅,旺德的严谨稳定、克伦佩勒的大气从容,卡拉扬的音响性极强,春兰秋菊,各有千秋,音乐是私人的,总会有一个能引起你内心的共鸣,仿佛找到了共振的频率。我无意评论各位大师的演绎,毕竟都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可对我来说,只有小克莱伯的演绎最能击穿我的内心,如此的热情演绎,激情澎湃,不带丝毫迟疑,挥棒收放自如,让人深受感染并置身其中,这才是贝七的精髓。当然了,小克莱伯的贝七还有一个名版在ORFEO出版,是82年的现场录音,那感染力估计只强不弱吧。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52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卡拉扬

版本:日亚ESOTERIC

这张可是四星带花啊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55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穆拉文斯基

版本:环球日压SHM-SACD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56

本帖最后由 四夕甘木 于 2020-11-6 17:13 编辑





补张同款小双张吧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老罗、里赫特

版本:环球日压SHM-SACD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2-21 12:57



德沃夏克:第八第九交响曲-库贝利克

版本:环球日压SHM-SACD 再版

ostam 发表于 2020-2-26 22:54

布兰登堡我的不是您这个版本,那时候买CD,在电器市场,没得选。是个很便宜的版本哈哈哈。90年代,成都这种城市也不好挑CD,那个时候,有得听和没得听,这个区别最重要。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3-23 10:47

本帖最后由 四夕甘木 于 2020-3-23 12:00 编辑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 第五号“春天”第九号“克鲁采”-大卫、奥柏林

版本:德压半银圈

豆瓣: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3307342/

没想到一隔就是十几天没有更新,惰性爆发真是让自己汗颜。本次更新的动机,一是器材发生了变更,耳放更新成GAX EVO,相应的主力耳机改为了HD800S;二是终于听到了这张梦寐以求的唱片,虽然是借的。大卫、柯岗、拉宾,这三个小提琴家永远在最贵唱片的小提琴家行列中,这张大卫的贝小奏价格近年来更是水涨船高,德压满银的价格已上千,二嫂在前些年转录的SACD,现在也涨了三倍之多。因为价格原因始终没有下手这张名声在外的唱片,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总算这次在朋友收中把这张唱片“抢”了过来,一睹风采。

贝小奏一共十首,和贝多芬其他作品给人以命运抗争,大开大阖气象万千的刻板印象不同,基本都是以柔美的曲风偏多。特别是其中的第五号——“春天”小奏,在聆听前,我从没想到贝多芬也有如此柔情的一面,虽然这个标题为后世所冠,但实乃非常贴合。我很喜欢贝多芬刻画的大自然,第五号小奏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样,初听写景,再听写情,情景交融,生意盎然。很难想象这都是贝多芬耳聋后谱写的曲子,是多么的生动活泼,多么令人无限眷念,有些人聋了,但是在他心中的声音却比无数人都丰富。部分爱乐者奉这张唱片为贝小奏的圭臬,私觉得不妥,圭臬应该是形容那些非常标准的参考级演绎,如肯普夫之于贝钢奏、布伦德尔之于莫钢协,而大卫实在太具有个人特色了,他手中的斯特拉迪瓦里永远是那么温柔感人,富有相当抒情的色彩。而第九号的克鲁采,同样表现出大卫令人赞叹的高超技巧,电光火石,热情迸发。

说说版本吧,此前我收藏的版本是阿胥和帕尔曼的三星带花版本,诚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演绎,阿胥的柔情细腻和帕尔曼的甜美音色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样的色彩丰富。此外,格鲁米欧和哈斯基尔的温润,梅纽因和肯普夫的平衡,谢林和鲁宾斯坦的默契,都是非常值得聆听的。但是听音乐,听版本,最怕就是比较,也最怕先入为主,不管如何,听完这张大卫后,内心就更加笃信,有机会,一定要收一张,毕竟,这才是“春天”,是我心中的执念!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3-24 14:46



又听了一张,慢慢更吧

leeosx 发表于 2020-3-25 03:35

以为是黑胶的进来

歲月神偷 发表于 2020-5-31 16:17

好久没见大佬更新,看来在淘好货

楼主的马甲 发表于 2020-6-2 11:39

求分享......
https://y.qq.com/n/yqq/song/0015iSQB3pKltz.html
找不到无损啊,其实俺只是最喜欢玛丽-安妮·海根德版的《Solveig's song》

lein12345 发表于 2020-7-29 13:44

梁祝是日本人拉的好还是俞丽拿老师的好?

我原本也打算搞一张,但是最近收了一套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全集25张CD,整理好估计要到明年了,根本没时间听别的[流汗]

li171 发表于 2020-7-30 01:20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1-14 10:33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里奇

版本:德压半银圈


不懂问下 鲁宾斯坦的时代老柴早就挂了怎么会是献给他的呢?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7-30 10:11

li171 发表于 2020-7-30 01:20
不懂问下 鲁宾斯坦的时代老柴早就挂了怎么会是献给他的呢?

没想到悄悄地烂尾又被挖了出来[流泪]

这里的鲁宾斯坦指的是尼古拉鲁宾斯坦,相对的还有他的哥哥安东鲁宾斯坦。

兄指的应该是阿图尔 鲁宾斯坦。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7-30 10:34

lein12345 发表于 2020-7-29 13:44
梁祝是日本人拉的好还是俞丽拿老师的好?

我原本也打算搞一张,但是最近收了一套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全集25张 ...

可能先入为主的概念吧,我比较喜欢西崎崇子的演绎。

li171 发表于 2020-7-30 23:29

四夕甘木 发表于 2020-7-30 10:11
没想到悄悄地烂尾又被挖了出来

这里的鲁宾斯坦指的是尼古拉鲁宾斯坦,相对的还有他的哥哥安东鲁宾 ...

哈哈 原来如此,那个时代的人脾气都挺怪的。
古典没什么人气挺正常,lz写的很好,希望继续。
我这种听归听但是挑版本一般也就看看演奏节奏快慢,再要深入也讲不出啥了[流汗]
停留在听旋律的阶段

chick314 发表于 2020-7-30 23:34

li171 发表于 2020-7-30 23:29
哈哈 原来如此,那个时代的人脾气都挺怪的。
古典没什么人气挺正常,lz写的很好,希望继续。
我这种听归 ...

大多数人都是听旋律...再进阶一点配合人物生平和创作背景代入情感
没学过几年乐理上来听个马勒就痛哭流涕 听个巴赫就讲数学哲理的 基本上看看就好.....

li171 发表于 2020-8-1 00:27

chick314 发表于 2020-7-30 23:34
大多数人都是听旋律...再进阶一点配合人物生平和创作背景代入情感
没学过几年乐理上来听个马勒就痛哭流涕 ...

一般懂乐理都会点乐器了
还是跟出生环境关系比较大

chick314 发表于 2020-8-1 14:00

li171 发表于 2020-8-1 00:27
一般懂乐理都会点乐器了
还是跟出生环境关系比较大

这个不大一样 乐理是会乐器的基础没错 但是乐器需要海量的时间去训练肌肉记忆 乐理则和普通的学习项目一样 所以也有很多练过几年乐器但主攻乐理的
乐理关乎于读懂音乐就相当于你得知道i5 i7 i9的性能等级去判断电脑的性能一样

li171 发表于 2020-8-1 18:50

chick314 发表于 2020-8-1 14:00
这个不大一样 乐理是会乐器的基础没错 但是乐器需要海量的时间去训练肌肉记忆 乐理则和普通的学习项目一 ...

乐理主要作曲之类的用的多
作曲的会乐器但是演奏技术可能不怎么的
演奏的技术强但是乐理可能浅尝辄止
是这个道理吧

paniszt 发表于 2020-8-1 22:32

li171 发表于 2020-8-1 18:50
乐理主要作曲之类的用的多
作曲的会乐器但是演奏技术可能不怎么的
演奏的技术强但是乐理可能浅尝辄止


说了这么多可能那就跟没说差不多,反正是“可能”。
其实即使是19世纪那阵,李斯特小时候也是啥都学,20世纪和现在更不用说了。
去年听了齐默尔曼弹伯恩斯坦第二交响曲(不确定第几),想到的就是里赫特说自己放弃作曲是为了减少音乐垃圾[高傲]

chick314 发表于 2020-8-2 00:13

li171 发表于 2020-8-1 18:50
乐理主要作曲之类的用的多
作曲的会乐器但是演奏技术可能不怎么的
演奏的技术强但是乐理可能浅尝辄止


顶尖的演奏家乐理是基础 剩下的是不断的练习 出色的音乐品味和与生俱来的天赋
所以其实乐理是一切音乐相关专业的基础
只不过音乐欣赏 本身就是个欣赏活动 你只要懂得欣赏美丑就行了 听的多了自然也就懂了 但是如果扣字眼换个词儿 音乐鉴赏 就是另外一个领域了
通俗点说音乐欣赏就像去4s试驾 试出好坏其实只要开的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音乐鉴赏就像写专业的车评 只会开不行 起码汽车制造相关的边边角角知识你得懂 才能知道厂家为什么这么设计 这么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1024更新223】#古典唱片分享计划#——整理手头唱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