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 C Sonnar 1.5/50 ZM x SIGMA fp
本帖最后由 Insomniac 于 2020-1-27 01:13 编辑2020第一败,这一定不是最后一败。
图片采用flickr外链。
先给大家拜个早年。上个月入了SIGMA fp套机和Biogon 2.8/35,详情请参考这里。这机器确实算是个初代实验品,手感和操作对于用惯富士/尼康家的我来说还是相当捉急的,比如没有固定的ISO转盘、对焦区域按键等等。高度依赖快速菜单按键导致操作的效率比较低下。由于用的是95MB/S写入的SD卡,视频能力目前还仅限于1080P MOV,就算是4K MOV也会真男人一分半钟之后卡壳停拍。最近也没有拍视频的需要,以后再折腾吧。
好在这机器轻便是真的轻便,画质也OK,前面说的种种毛病在买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预料到。只不过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在这些小问题上妥协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到本篇的主题,既然开始一个全新的系统那么35和50这两个基本焦段肯定是要有的,对我来说也只需要这两个焦段。更广的28以及更长的75/85在过去几年都没有用过,也没有什么新买的需求。
那么究竟选哪只50好呢?用了一次ZM之后再看单反镜头或者SIGMA自己的ART总会觉得大到不想用,虽然性价比拔群但是不能让人有携带欲望的器材都不是好玩具(不知道过去的五六年单反是怎么忍下来的)。本着小就是好的原则,继续在旁轴头里面物色吧。先排除了消费不起的徕卡,渐渐锁定在下面几个选择中:
1. 中古徕卡缩头、中古canon ltm → 看了很多评测之后很喜欢老缩头的焦外和淡雅发色。然而要靠自己的经验判断二手镜头的状况还是感觉有点不安,想到说不定日后用着用着突然发现哪里有暗病好像颇有点赌博的风险,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虽然日本二手器材市场真的很发达了。
2. vm 40/1.2 50/1.5 50/1.2 → 其实最后在店里上机试了一下伪福的镜头,在无反上0.5m的最近对焦距离很诱人,焦外也很甜美,加上评测都是一致好评堪称穷人的summilux,差一点点就手抖入了。但伪福的非球打磨还是差点意思,洋葱圈很重。这就很令人如鲠在喉了,毕竟我可以不拍点光源背景,但你不能有洋葱圈[音乐]
3. zm 1.5/50 vs zm 2/50 → 蔡司自己的这两只一开始也是小纠结了一下。Planar胜在0.7m的最近对焦距离(和单反的0.45m-比起来也很难说是“胜”就是)以及性价比,没有入主要是考虑到这只和多数近代标准镜头结构类似(除开otus art那些神奇的Distagon头),成像效果也比较容易预测了,花几千块入一个已经用到厌倦的镜头,似乎完全不值得了。
WHY SONNAR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19681_4b5205fb42_k.jpg
不得不说最后倒向了Sonnar确实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两篇毒文的影响。
Reference
[*] 【THE CARL ZEISS ZM F/1.5 50MM C SONNAR】https://www.35mmc.com/22/11/2015/zeiss-zm-f1-5-50mm-c-sonnar
[*]【分享 Leica M10 + Zeiss C Sonnar T* 1.5/50 ZM】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3&t=5478294
总结起来就是,蔡司在Sonnar 50这只镜头上刻意抛弃了对成像均一锐利的追求,而是沿用了Contax时代的旧设计,力图打造一支偏重氛围渲染的镜头(可以,这很不蔡司)。看了众多玩家的分享,也是“有个性的焦外”“适合人像”这些关键词压倒性地多。能在追求分辨率和柔和焦外的大流中保留这么一支特立独行的镜头,我觉得非常酷。毕竟很多时候相机已经是玩具的范畴,所以相比起有钱就能买到的账面性能,能够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并催生拍摄的欲望的器材,说不定是更加难得的。当然,玩味道这条路线走到头很可能就会陷入夜神或者ACDK之类老镜头的泥沼。不过楼主一来买不起,二来对于非现行品的器材在购入的时候没有相对保证还是有点顾忌的。对于一支镜头带给你的独特体验究竟愿意付出多少,这也算是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了吧。“不要问别人一件商品值多少钱,你在购买这件商品的时候愿意付多少钱,它就值得多少。”看YouTuber Steve Brown的钢笔评测时听到过这句话,深以为然。
关于0.9m的最近对焦距离,上面那篇35mmc的评测里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有趣,“旁轴相机总是会给你各种限制,比如没有自动对焦,比如取景和实际成像有出入。0.9m的最近对焦距离听起来少了很多实用价值,但实际用下来并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相反地,它能够促使你思考50这个焦距究竟可以做到什么。0.9m是一个不得不考虑被摄主体周边环境的距离,而这恰好是Sonnar这枚镜头的特色所在,它对于环境的渲染以及隔离主体的表现太优秀了”。
没有惊喜的器材照
简单上几张外观图,顺便测试一下fp的电子防抖和45的近摄能力。照明只用了一盏普通台灯,为了低感保证jpeg的画质(是的,raw不能开启电子防抖)以及一定的景深,全程1/4~1/15s手持。可以看出拍静物还是堪用的。
左1.5/50,右2.8/35。背景是各自的结构图。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27202_2bf9e34617_o.jpg
1.5的光圈晚上出门拍照终于舒服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26726_85d3cd5bfa_o.jpg
最小光圈22 vs 16。这两个头f8以上我基本都不会用到,纯粹是因为转得实在太累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26681_49905ecd40_o.jpg
最近对焦距离0.7 vs 0.9。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26736_8fbd4ff16c_o.jpg
镜头前面的刻字和蓝点没有完全对齐差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27042_b1402fd779_o.jpg
前镜片比35那一小块看着还是舒服多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27012_5a139972f1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6547308_3031835eb2_o.jpg
后组也没有Biogon结构那么突出。不过这两个头在fp上都没什么严重红移。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26541_cedf9da4e6_b.jpg
有一点点惊喜的样片
那么对于这个毁誉参半的镜头,楼主究竟是爱是恨呢?
首先是1.5/50红移(基本不存在)、暗角测试。个人感觉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忽略不计。然后场曲毕竟没有努力矫正,画面周边对比度和分辨率一般。这镜头完全不适合数毛党。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6540108_92c8e0477d_o.jpg
全开抗眩光还是比较稳的,感觉和Biogon半斤八两。然而色散没有各种apo加持确实是烂,后期都不太容易除的那种程度。数毛党看到这里应该已经完全解毒了[恶魔]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963972_8118dff09e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964012_028e04a2ee_o.jpg
运用得好的话稍微能出点氛围。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963757_a4a6db5941_o.jpg
以下样片都是全开+Capture One输出,基本就是套了个Phase One P45+的配置文件微调白平衡和曝光,曲线高光阴影HSL什么的都没有动(别问我为什么用这个配置文件,几年前第一次用C1的时候就开始用了,习惯)。
你问是不是直出?不是。简不简单?除非你说机身jpeg直接用,要不然真是不能再简单了。和上一个帖子ZM35的样片画风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就是我之前用尼康+C1时熟悉的味道。数码时代,raw文件+软件+设置才等于图像,直出的概念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至于LR和ACR,虽然有企业版的订阅,但是对于raw出片我实在是用不惯。个人最喜欢的后期软件是DxO,C1其次,VSCO Cam修修jpeg勉强也能用。Adobe no。
很多评测说如果不想要杂乱无章的背景的话,可以避免全开拍摄有树叶和高光的背景。虽然我觉得全开的时候这个略带笔触但又不像宫崎/国产夜神那么爆炸的焦外才是Sonnar的精髓就是了…如果收到f8用的话我还不如直接用45套头。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765901_68c46d35b2_o.jpg
虽然成像软,该有对比的时候还是有的(again,是说镜头的对比度还是fp的对比度还是C1的对比度?)。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85168_8e12350655_o.jpg
除了树叶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下焦外可以说是相当柔和的,并且不存在该死的洋葱圈。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766066_51f762482c_o.jpg
同时如果把距离拉远的话,焦外表现也会大大收敛。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765896_1fc2f073bf_o.jpg
前景的表现同样稳定。第一看到真的空气凤梨开花…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963947_e178b81398_o.jpg
中远距离的虚化。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765516_a6876dff0a_o.jpg
“对于环境的渲染”?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766331_4c45f0e17a_o.jpg
这张也可以看出来非极端情况下的焦外表现。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6539668_6009361f3c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18096_731c33a110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18212_d231085636_o.jpg
最近对焦距离0.9m下的表现。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6538008_4a56554d95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18912_bc266c8a99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19616_d741e4e2c7_o.jpg
既然是Sonnar那肯定少不了恶俗的光斑[狂笑]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19957_4c453a3b46_o.jpg
另外这头全开软软的质感+色散缺陷似乎还挺(不)适(得)合(不)拍黑白片的。
个人感觉有几张一眼看上去很有之前放大到ilford亚光相纸上的质感,只不过没有别的器材对比/双盲测试,最多也就是个玄学范畴的感觉罢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18876_4b7a1fc51a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19682_d07a8681ff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219767_2df658b1c3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019501_e0887cf723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28899272_880f279ce7_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28203423_b1ee5e18e0_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28676161_8428815146_k.jpg
更新重度后期样片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832937_83cf391f32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127423_73475105a3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128568_fa954decd0_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129073_837dccd5d3_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612566_c400156a32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614066_eafd4d486c_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614496_aea162abfd_o.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132643_b32be5eaf4_k.jpg
下面两张是为数不多缩光圈拍摄的,和普通标头没差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838302_cbd14a4391_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4131033_cda7988d2b_k.jpg
玄学总结
你如果问我喜不喜欢Sonnar的出片,我会说喜欢。你要是问这片用vm或者summilux是不是就不能出了?用otus是不是就不能出了?富士半幅就不能出了?我只能说我不知道。但我会在这么多里面选择Sonnar,因为它外观做工优秀,可以满足我对50mm的基本需求,比现代镜头轻便得多,又不像徕卡那样可以搞砸你的银行账户。这些都只是个人选择而非价值判断。之前拜读论坛里别的前辈写的1.4/35评测也看到了这个说法,在光学以及电子技术日渐成熟、摄影门槛大大降低的今天,能够拍出什么样的照片和你手中的器材真的没有太多关系了。重要的瞬间用手机拍下的照片比漫不经心拍下的湿版重要得多,这一点往往是器材用得越多越能看得清楚。
但不管怎么说楼主还是个享受使用器材分享使用体验的人,这次能够切实体会到一枚镜头的个性,慢慢去接受和欣赏这种个性,感觉还是很难得的。用夸张一点的话说,毕竟Distagon人人都能爱,但这辈子要付出多少运气和努力才能遇到独一无二的Sonnar呢?
最后送上今年东京的初雪,各位新年快乐。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07776928_7a1513152c_o.jpg
2020.1.26补充紫边测试
此头色差表现确实一般,但主要集中于轴向色差(焦点前方),实际使用中并不会有前面极端例子那么严重到不能使用。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3562342_30c17261dd_o.jpg
1.5全开。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2857478_c1ffd6936a_o.jpg
收到f2就有很大改善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3334831_8985bfc065_o.jpg
f2.8。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3562547_b087f03ab8_o.jpg
f4。再往后就没什么好看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3334656_b86d59cf0b_o.jpg
另外一个场景。如果没有高反差前景的话其实全开就可以接受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2856873_7f3fba295a_o.jpg
f2。焦外也普通了很多。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43562117_585d341ae5_o.jpg
完
恭喜恭喜,我觉得这货第一个拍死的就是olym的pen 顺便问下,在FP上是不是就没有焦点偏移了?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去收个50DR或者Rigid玩玩
或者也有可能再买一个vm50/1.2 然后才会去考虑ZM50/1.5这颗
因为这颗全开锐度真的太差了 再加上焦点漂移问题(没去验证是不是100%),虽然松娜焦外我确实很喜欢... darcular 发表于 2020-1-19 20:43
顺便问下,在FP上是不是就没有焦点偏移了?
无反上面都没有 ParadoxParadigm 发表于 2020-1-19 20:48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去收个50DR或者Rigid玩玩
或者也有可能再买一个vm50/1.2 然后才会去考虑ZM50/1.5这颗
...
vm5012确实比这颗也贵不到哪去,对追求画质的人来说应该更保险了。
焦点偏移好像不是1.5就是2.8飘,旁轴本家用户用起来反而是比较糟心的[恶魔] darcular 发表于 2020-1-19 20:42
恭喜恭喜,我觉得这货第一个拍死的就是olym的pen
em系列用的人还挺多的吧,pen是真的没怎么见过…感觉已经被各种M43拍死了。 这个头的焦外实在是太毒了,但是色散也是太惊人,所以一直没入 flickr外链没啥问题,以前也中毒蔡头50,不过50一直用不好,现在依旧口水21 kgzeng 发表于 2020-1-20 09:22
flickr外链没啥问题,以前也中毒蔡头50,不过50一直用不好,现在依旧口水21
hhh 21确实名头,只不过超广更难用吧…视觉效果太独特了。 虚拟主机 发表于 2020-1-19 22:09
这个头的焦外实在是太毒了,但是色散也是太惊人,所以一直没入
胶片坑等着你 这头我也有,全开焦外虚化有点德味。
高对比,高反差,适合拍黑白。 simmercloud 发表于 2020-1-20 10:17
这头我也有,全开焦外虚化有点德味。
高对比,高反差,适合拍黑白。
当时也参考了你的文章哈哈。确实和现代的标头结构比起来还是有点意思的,好玩。 这个头有意思,出片非常的锐~ 决绝 发表于 2020-1-20 11:03
FP前段时间很心水,后来有幸摸了一下真机,被质感给劝退了。感觉波轮很松垮,整机的材质上不去。
现在手持 ...
有Z的话没必要烧别的无反了吧233 Q焦段和GR重了吧,真要升级的话一步到位上M就完了! 这紫边,太感人了···· Insomniac 发表于 2020-1-20 10:50
当时也参考了你的文章哈哈。确实和现代的标头结构比起来还是有点意思的,好玩。 ...
哎哟,卧槽。。哈哈哈 Insomniac 发表于 2020-1-20 11:25
有Z的话没必要烧别的无反了吧233 Q焦段和GR重了吧,真要升级的话一步到位上M就完了! ...
。。我就是有Q也有GR,也有M。。。。咋整。。。 simmercloud 发表于 2020-1-20 15:12
。。我就是有Q也有GR,也有M。。。。咋整。。。
器材太多了不环保啊[偷笑] 虽然性价比拔群但是不能让人有携带欲望的器材都不是好玩具(不知道过去的五六年单反是怎么忍下来的)
深有感触,玩的多了就发现性能最终败给了携带欲 35 28来贺 iokitchen 发表于 2020-1-20 22:04
35 28来贺
35用着也很舒服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414040192_8016773dbc_o.jpg
这个头用了好多年了。
带着出门旅行,拍点街景人文什么的 特别有感觉 这个头买过两个,拍黑白确实更有感觉。另外,国产七工匠50 1.1也有一些类似的体验。ZM系列还用过35/2,也很有复古玄学的感觉。 燕惊寒 发表于 2020-1-21 15:57
这个头买过两个,拍黑白确实更有感觉。另外,国产七工匠50 1.1也有一些类似的体验。ZM系列还用过35/2,也很 ...
毕竟七工匠也是类似的结构嘛~不少国产品牌在做镜头的时候居然选择的不是跑分而是复古的路线还让人感觉挺意外的。 ZM50 1.5配M9 CCD会更毒 sync2 发表于 2020-1-23 11:29
ZM50 1.5配M9 CCD会更毒
我也是尤其喜欢ccd对于蓝天之类色彩的表现 可惜徕卡都不卖了啊[生病]全新的ccd只有mm这个没有色彩的了吧,二手的话一下子投资这么一笔还是有点困难。 原来135底片的分辨率,照片放大到10寸就到头了,现在135的传感器直接怼到了6000万像素,上顶级镜头输出到50寸照片都不虚,这导致要满足6000万底的分辨率,镜头必须做大,先光学水平分辨率和体积无法兼得,无论什么结构,小体积必须向分辨率低头。有些时候并不需要那么高的锐度,很多老头还是不错的选择。 紫边真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