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55,终于50-索尼50GM开箱体验分享
本帖最后由 渔人码头 于 2021-5-31 09:42 编辑前言:
我买的第一台索尼无反,是A7r2+fe55,在那之前索尼微单只用过长辈的a7r+2470F4。我个人觉得a7r2这台相机出来之前,索尼的无反系统还属于是创新阶段,直到这台里程碑式的相机出现,索尼才开始走向成熟。而在这之前就已经发布的fe55是很多人入坑索尼的第一只镜头,我也不例外。从55开始至今,我几乎买齐了200以下的所有原厂镜头,也出掉了很多不适合我的镜头,然而FE55始终在我的手里没有被抛弃,索尼的50我还买了50 1.4za,50 1.8,福伦达50 2aa,这次首发拿下这只50GM,算是对索尼系统的一个阶段性收尾。这只50GM,其实从参数上并没有太过吸引我的地方,不过到手把玩到现在,发现这头确实还是有值得说道的地方,所以决定分享一下。
另外,之前不少人微信或者私信问我现在手上的50有没有必要去升级GM,所以我就简单说说在手标头跟50GM的差异吧,希望给等等党有一些参考。
▲在用E口标定,其他的出掉了,这几个算是我个人认为E口比较出色的标头
---------------------------------
开箱:
▲包装老一套不拍了,遮光罩延续了85GM的样式,跟最近的35GM一样,说实话,这个遮光罩虽然不怎么好看,但还是挺方便的
▲50GM,72口径适中,完全的GM家族脸,乍一看GM定焦都长的差不多。这个50GM前玉不大,略凹
▲橙G标,跟35之类不同的是有2个自定义按钮,这个还是挺方便竖拍的
▲装上遮光罩,体型马上变大,1.2的标识还是很显眼,毕竟E口原生唯一
▲11片叶片,还算圆,后面可以看下样图的焦外光斑和星芒参考下
▲跟50ZA一样,体积重量几乎一样,前玉也都是往下凹。这里说个奇怪的事,两个头拿手上,50GM舒适度更高一点点(没仔细研究,我猜测是重心更靠后的缘故)
▲上机,没有遮光罩的时候还是比较和谐的,比我之前r5+rf50感觉小一点点,但是在a7r3不装rrs手柄的时候,整个一套握持感并不会比r5强(虽然轻),50GM搭配A1的时候会更和谐一些
▲上了遮光罩就感觉有点大了,平放时遮光罩也会高一点,有点85GM的样子
▲RRS这个快装手柄装上后,就跟有遮光罩的镜头合适匹配了,实际上跟之前的50ZA差不多,不装手柄单手握持还是比较累手的
▲瘦身版85GM既视感,其实现在GM镜头在外观上阵的区别不大,家族化统一
▲50za和50GM一起上身,顺便让几年没用的a7r2也一起出来遛一遛,都是好机,都是好镜
---------------------------------
测试环节,我以前开箱几乎不测,网上太多参数对比了,不过这么久坛子也没人开箱,我这次就简单写写吧,就当抛砖引玉给个参考了
中心分辨率:
▲近距离100%
▲a7r3上远距离拍摄
▲50GM 1.2光圈100%
▲50GM 1.3光圈100%,虽然刻度1.2过去就是1.4,但还是可以转到1.3
▲50GM 1.4光圈100%
▲同步看一下50ZA 1.4光圈100%
▲50GM 1.8光圈100%
▲同步看一下50 1.4ZA和FE55 1.8光圈100%
▲50GM 2.0光圈100%
▲同步看一下50ZA、FE55和福伦达50APO 2.0光圈 100%
4支镜头的中心分辨率都很棒,至于差异多少,不是器材党都不用纠结了,我用下来都是非常满意的,所以F2以下的图我就不发了(虽然拍了,没啥对比意义了)
---------------------------------
边缘分辨率:
▲50GM 1.2、1.3光圈边缘100%
▲50GM 1.4光圈边缘100%
▲50ZA 1.4光圈边缘100%
▲50GM 1.8光圈边缘100%
▲同步看下50ZA和FE55 1.8光圈边缘100%
▲50GM 2.0光圈边缘100%
▲同步看一下其他3个镜头的2.0光圈边缘100%
红字强调一下:严格来说,我截取的部分,不算最最边角部分,不是很严谨,也想过买个标板来拍,但觉得这样玩器材太累了,所以还是用这种生活场景来简单做下对比吧。虽然我喜欢玩器材,但是我真的不赞同用一丝一毫的差异来表达镜头的好与差。测试图都奉上,是否达到自己心理底线自己决定吧。
----------------------------------
呼吸效应:
▲拍视频时,有可见的呼吸效应,不过网上说的50焦段变成了40实属夸张
----------------------------------
焦外:
▲1.2光圈下,远中近3种树叶虚化状态,可以看出有些旋焦(类似另外两个索尼头),还有半圆泡泡状光斑(此处应该受到电子前帘影响,不严谨)
▲2.0光圈下正常扫街距离的背景虚化情况
▲1.2光圈下几个有层次的复杂场景看下依次虚化的程度
▲背景相对简单的时候近摄虚化情况
▲之前电子前帘没有开,所以高速快门下的光斑出现异常,感觉拍了几个低速快门的,看起来没啥问题,都是1.2光圈,对焦距离远中近
作为一支1.2的标头,不谈虚化是不可能的,不管你用不用的到,他都摆在那里。之前的测试图删了一些,主要是忘了关电子前帘,补了几张夜里的,参考一下吧
---------------------------------
色散:
▲怼着太阳下的金属边缘100%放大后看到的绿边
▲大白天对着天空最亮处的树叶拍的时候100%放大后的紫边和绿边
▲再拿出50ZA和GM对比一下1.4光圈下100%放大的紫边+绿边
诚然,50GM的色散控制的非常不错,图上也看的出比50ZA好一些,但建议大家对网上那种秒天秒地秒空气的评论还是理性对待。
---------------------------------
暗角:
▲随便放几张有天空的图片,暗角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过这个程度即使不矫正也还是能够接受。
---------------------------------
星芒:
▲我是F8爱好者,所以每个镜头都会看下F8下的各种状态,这个星芒怎么说呢,一般,不功不过吧
---------------------------------
最近对焦距离:
▲这是很多人对挂机头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我也不例外,这次的40cm最近对焦距离非常棒,随便拍拍吃的东西,终于不用站起来了。。。
---------------------------------
对焦:
▲索尼标头的对焦一直不强,不管是50 1.8,还是50 1.4,或者是FE55,手动的就更不谈了,之前拍娃经常出现失焦的情况。但这次得益于4马达+内对焦,拍摄无比顺畅,是之前135GM对焦的那种感觉,指哪打哪。
---------------------------------
色彩:
虽然玩索尼的人很少直出,贴些不同颜色场景的图也简单看看吧,毕竟索尼几个标头的直出色彩风格区别还是挺大的
▲总的来说,还算可以吧,从直出的色彩风格上我更喜欢50za的多一丢丢
---------------------------------
在测镜头的时候拍的另外一些照片,水平有限,因为其中多数有后期调整,故而放在最后了,参考意义不大,仅代表个人觉得这个50GM比较适合日常挂机使用吧
---------------------------------
总结:
优点:
1.FE系统里唯一一只1.2光圈的镜头,他的出现打破了外界对于E卡口瓶颈的质疑
2.对焦速度非常快,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合焦效率略高于35GM,远高于50za
3.焦内锐度出色,焦外也不差
4.体积和重量尚可,与50za同体积同重量,比rf50和z50都要轻巧一些
5.色散控制出色,不像索尼之前多支镜头对色散抑制不够重视
6.最近对焦距离0.4,更方便日常挂机
7.有2个自定义按钮,更方便竖拍时使用
8.有一个细节,虽然体积重量一样,但50GM的重心更靠近机身,所以如果仔细去比较,会发现50GM在机身上的握持感要比50za好一点点
9.还有一个细节,虽然在click开启的时候1.2光圈下一档直接到1.4,但是off的时候无极光圈下还可以选择1.3
缺点:
1.塑料镜头,质感不如50za
2.价格不低,而且关键是货太少
3.泰国产,目前看没有抽奖,但我的35GM召回了是事实,强烈建议让GM生产线回到国内
4.色彩是GM一贯风格,在这点上我喜欢50za多一点点
5.有一定的呼吸效应,但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6.之前说的鱼鳞状焦外确定是电子前帘的问题,就删除了
最后,我的建议:
首先就是要理性对待,这就是一支非常好的标头,没有多少黑点,综合来说是目前非常靠前的标头了,但也不要神化,尤其是秒杀其他家什么什么的,能说这种话的估计也没玩过几个好头。那么开始我的建议:
1.如果你对50镜头的要求很高,希望一头适应绝大多数场景,并且还对经济不那么敏感,我是强烈推荐一步到位直接上50GM的,玩了那么多标头,这头在取舍上算是做到了很高的水准。
2.如果你已经拥有50 1.4za,对对焦速度没有执念,也比较喜欢50za的色彩,那么恭喜省钱了,多出来的这点光圈我个人觉得完全不值这么多差价
3.如果确实囊中羞涩,手里也没好的标头,我建议还是入个55 1.8,这个头能玩好了真的是不错,如果还有更高阶需求,可以蹲个50za,换1.2的应该还是有一些。
4.福伦达50 2aa我就不推荐了,喜欢的人都已在手,没有强烈意愿的也就别折腾了。
买了这个50GM,今年应该就可以对索尼镜头收手了。。。
除了有点旋焦,我发现这镜头还有点枕形畸变,拍鱼缸两边是凹进去的。
能顶得住树叶背景的镜头不多啊,像国外论坛吹得神乎其神的富士GF45,面对树叶背景表现也非常糟糕。
这种情况135gm也没比50gm好到哪里去。 电子前帘没关?有好几张焦外很像是这个问题 喜欢大光圈的可以考虑,但E口50真是选择不少,看个人看重什么了 FE卡口幸福啊,Sony更新的50和35GM看起来都不错,原来还有1.3光圈,RF口没见过[喜欢]。 开心哥 发表于 2021-5-30 21:55
除了有点旋焦,我发现这镜头还有点枕形畸变,拍鱼缸两边是凹进去的。
能顶得住树叶背景的镜头不多啊,像国 ...
既然网上封神了,我肯定得最高待遇来,树叶背景是主要测试项,哈哈。畸变我还真没测,毕竟一般50的畸变控制都还可以 Cyfory 发表于 2021-5-30 21:58
电子前帘没关?有好几张焦外很像是这个问题
是吗?我没注意,回头看看,登机了,在机场匆忙完成 最好再来个跟rf50的横向对比就最好了,相信也有很多人想看这个对比 55挺好的,是我出掉后又想重新买回来的头。 本帖最后由 渔人码头 于 2021-5-30 23:56 编辑
大球菌 发表于 2021-5-30 22:12
最好再来个跟rf50的横向对比就最好了,相信也有很多人想看这个对比
不是一个卡口的容易引战,我觉得也很少会有人因为一个头的轻微差异换门。我自己用下来,参考目前价位,50gm更胜一筹。 Cyfory 发表于 2021-5-30 21:58
电子前帘没关?有好几张焦外很像是这个问题
刚看了下相机,果然是忘了关电子前帘快门,哎,失误了 焦外切光斑是电子前帘造成的,建议关闭电子前帘再测试,否则作为镜头缺点会误导
55全开即锐,焦外都说二线性、而稍微变换下背景角度就好了。50GM等品质稳定价格降到合适位置再试试。 终于等到更新了,55这全开锐度看来还能战[偷笑]50GM最好的更新就在于对焦速度,大光圈指哪打哪是真的爽;会做RF50.2和FE50GM对比么?[恶魔]
焦外那确实是因为电子前帘没关 本帖最后由 婚礼摄影师翔 于 2021-5-31 09:31 编辑
感谢楼主 终于有55 1.8和50g的对比了 ,说真的 551.8是媳妇过来的陪嫁【其实还赔了个1635g】。。没有特别的理由 我大概率是换不掉50g了。。(除非自己悄悄买) favry 发表于 2021-5-31 09:11
终于等到更新了,55这全开锐度看来还能战50GM最好的更新就在于对焦速度,大光圈指哪打哪是真的爽;会 ...
其实最早的对比,除了rf口的50,还有徕卡和哈苏的,后来想想,意义不大,还会引战,所以就不做横向对比了。 看样子35gm和50za是我下一步可以收的玩意。
不过也许就跳槽到佳能了,或者彻底手机党。 好想知道低温下的性能,50za就在山顶冻的不能对焦。[困惑] 加价不能忍,现在什么都加价! wildbear 发表于 2021-5-31 10:17
看样子35gm和50za是我下一步可以收的玩意。
不过也许就跳槽到佳能了,或者彻底手机党。 ...
35GM我也是首发买的,综合起来还是50GM香一些,35胜在更小巧 varrily 发表于 2021-5-31 10:48
好想知道低温下的性能,50za就在山顶冻的不能对焦。
低温还真不好测,我觉得拍上山了拍风光就用手动对焦吧 相当中肯的评价,更新的几张关前帘的光斑看起来也正常多了
我的镜头要这周才能拿到,到时候正好拿来挂机拍娃~ 好镜头!! 我想买,订单下了很久了都没货,现货+2000 [恶魔] 挺好挺好
50GM VS 50ZA F1.4 的边缘对比,要是包含顶角的就好了,或者是老外那种 近似40°倾斜横跨幅面的 悲催的灰灰 发表于 2021-5-31 13:28
我想买,订单下了很久了都没货,现货+2000
现在什么牌子的好头都是加价 Triston 发表于 2021-5-31 13:51
挺好挺好
50GM VS 50ZA F1.4 的边缘对比,要是包含顶角的就好了,或者是老外那种 近似40°倾斜横跨 ...
其实我以前从来不测的,到这个级别的镜头,这些都是毫厘之差,这次关注的人太多了,我才第一次测,所以很不专业 不错的50 1.2从此索尼也有了对应佳能的1.2标头了。 Triston 发表于 2021-5-31 13:51
挺好挺好
50GM VS 50ZA F1.4 的边缘对比,要是包含顶角的就好了,或者是老外那种 近似40°倾斜横跨 ...
油管上有个台湾人详细对比了50gm和501.4za,测试的非常详细,有条件的话可以去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