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2. 番外篇:ROG RYUJIN II 360 '龙神II'一体水冷散热器评测
本帖最后由 神月妍妍 于 2021-6-14 22:35 编辑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端午假期忙里偷闲,总算是找到时间发这篇评测啦!
Section 0.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你想问我这几年最期待的散热器产品,那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更新到Asetek Gen7方案的ROG二代龙神”
写这篇文章前我翻了翻自己的发帖历史,差不多是在2019年元月的时候,我在一次论坛活动里拿到了当时还是刚刚发布的ROG一代龙神:<Red / Gray / Black> ROG Kit 在当时这款散热器可以算是刷新了我对于一体水冷的认知:纯血ROG、匹配主板的设计,冷头带OLED屏幕,散热器内部安装VRM散热风扇,Asetek在当时尚且是最新的Gen6泵排方案,以及不管是性能,颜值还是质感都拉满的纯黑猫头鹰F12工业版风扇,It's everything。
https://static.chiphell.com/forum/201901/13/120050a1yewryy1zmezp2z.jpg
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流逝,Asetek自家的泵排方案更新到了性能更强的第七代,NZXT率先发布了搭载Gen7的X63/73,Z63/73产品线,触底的贼船也推出了搭载Coolit最新方案的XT产品线,龙神一代颇有些廉颇老矣的感觉;在2020年年中,我的360规格一体水冷横测:Part 13. 市售360一体水冷(AIO)散热器性能向横测 里,虽然龙神一代在性能上尚能维持第二梯队领头羊的位置,但绝对性能上虽然不算大但的确有的差距,以及OLED屏幕的一些小毛病,让DIY玩家圈子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龙神智商税的质疑,坦白讲我觉得对于一个已经上市一年多的产品来说这其实是正常的,这样的质疑未免有些不太公平,当时跟华硕的小伙伴也聊过龙神这款产品,他们告诉我“不急,我们已经在憋大招了”。
今年第一季度块结束的时候,ROG更新了飞龙产品线,推出了基于Asetek Gen7方案的飞龙II一体水冷散热器,首先发布的是280规格用来填补产品线空白,而后又迅速的更新240/360规格以及相应的RGB风扇版本,让人看到了短期内推出龙神换代产品的希望;在之前的一次华硕产品发布会上,龙神II果然正式公布了。Asetek Gen7,更大素质更好的屏幕,更少的线材,依旧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猫头鹰风扇,让我不由的觉得,我的everything回来了!
五月底的时候从华硕搞来了新一代龙神II散热器首发的360规格产品,开箱,拍照,测试,修图,写文案,虽然中途有各种生活中的事情干扰,但总算今天正式给大家交作业了。
话不多说,我们从开箱聊起吧。
Section 1. 产品开箱&介绍
新一代龙神II的包装风格相比于第一代将产品图片直接印在盒子上的设计而言,变得更简洁了,正面只有产品的名称,ROG的Logo以及右下角一些特性的描述。但整体配色仍然是纯血ROG的黑红设计。
打开盒子,是一张印着红色ROG Logo和“Welcome to the republic of gamers”字样的黑色硬纸板。
相比于其他Asetek产品标配的原色纸质托盘,ROG使用了观感更好的黑色硬质内胆,也能防止再生纸的碎屑掉入产品影响观感。
取出散热器本体,“小电视”真的太引人注目了。
再来看看这块3.5寸的LCD屏幕,有效避免了烧屏的困扰,尺寸方面追上iphone 3GS了XD。
冷排依旧是标准的Asetek薄排。
冷排中间也如飞龙II一样,打上了ROG的字样。
取下屏幕组件,不同于初代屏幕做在冷头上的设计,这一代的龙神II屏幕和线材是安装在冷头外壳上的。
翻开来看看,可见背部的PCB上负责屏幕与冷头通讯的触点。
线材方面ROG充分吸取了初代产品六根线(三根风扇线,一根USB通讯线,一根PWM读书线和一根SATA供电线)线材太多影响走线的教训,冷头只引出一根连接主板的USB线和一根micro-usb线。线材不粗且相对柔软,对走线真的友善很多。
冷头外壳的侧面有金属材质的ROG铭牌。
另外两侧则同样是金属材质的ROG Logo,也能看到大面积的镂空设计,这是留给冷头上VRM风扇的进风口。
新一代的龙神II外壳同样采用了磁吸固定的设计,在冷头的三个角上布置有磁铁,最后一个角则是与屏幕通讯的触点,中间是给主板VRM区域散热的小风扇。
看看冷头底部,在出场时就已经装上了最常用的1200/2011扣具,因为1200的孔距与115X插槽完全一致,因此这套扣具也可以支持Intel早先的各种插槽(直到Core i7 2600K,XDXD),同样的,也同其他Asetek代工的一体水冷散热器一样,预涂了散热硅脂。
抹掉硅脂来看看底部,纯铜的底面上清晰可见的电磁炉铣纹表示这块底板是中心微突设计,毫无疑问也是Asetek Gen7的特征(Gen5和Gen6是平底设计)。
标配三把猫头鹰黑色F12,2000转工业版风扇,相对于零售版四个倒胃口的褐色,出厂直接装上了纯黑脚垫,性能噪音优秀,质感做工满分。
风扇背面铭牌,标有风扇的具体型号。
包装盒内还有一个神秘的小黑盒子。
取出来看看,其实是标配的USB风扇和RGB接口hub。
一侧是一个风扇接口和三个ARGB插座。
另一侧则刚好相反,两面加起来一共有4个风扇接口和4个ARGB插座。
一侧底面有三个插座,一个与主板通讯的ARGB接口,一个负责供电的SATA接口以及一个连接冷头负责屏幕,水泵和冷头风扇调节的micro-usb接口。也正是凭借多一个hub的设计,新一代龙神II才能做到将冷头线材的数量从6根减少到2根。
整个hub是2.5寸硬盘的大小,四角也有对应的螺丝孔位让大家能方便的将它固定在机箱内的2.5寸硬盘位,不占用额外的机箱内空间。
其余配件,有Intel平带背板,AM4扣具,冷排&风扇螺丝,一根风扇一分三线材以及一根RGB连接线材。
打印物则有一本薄薄的说明书和一张贴纸,没整个跟其他ROG产品一样的小卡片还是有点遗憾的。
将风扇装上冷排看看,这质感真的,我跪了。
开始安装散热器,首先在主板上装上对应孔距的背板。
装上散热器。四个角度都看看,体积还是蛮可观的,但兼容性肯定比风冷散热器要好就是了。
竖起来看看,本代龙神的另一个变化就是默认横置安装且改进了不同屏幕安装方案下的观感;上代产品竖着装容易干涉内存,横着装不好看的毛病也算是解决了(当然你依然可以选择竖装)。
Section 2. 软件&屏幕介绍
正确安装散热器后进入系统,在Armoury Crate软件中将Ryujin这个组件更新到最新版本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通过Armoury软件对龙神II进行各项设置了。在显示器这个标签页下可以对散热器冷头上屏幕显示的内容进行编辑,软件支持横竖屏调节以匹配不同冷头安装方向,此次测试就以兼容性比较好的横置为例了。首先是软件自带的硬件监控,当中有关于系统温度的一些参数,我们以CPU温度为例:
考虑到实际在监控过程中冷头上是有些动画效果的,而照片很难表现,我把冷头的动态效果拍了视频并转化成GIF格式后上传,附件大小有限制大家就将就看看吧,默认是深色主题:
切换成浅色主题:
同样你也可以选择监控频率参数,我们以CPU频率为例:
深色主题:
浅色主题:
你也可以监控电压参数,我们以CPU电压为例:
深色主题:
浅色主题:
你也可以监控风扇转速参数,我们以CPU风扇转速为例:
深色主题:
浅色主题:
软件同样支持同时显示多个参数,比如两个:
同时显示CPU温度和CPU电压:
也可以三个:
同时显示CPU频率,电压和温度:
当然也可以四个,四个也是最多了:
同时显示CPU温度,电压,CPU风扇转速和CPU频率:
软件支持自定义监控页面背景和文字颜色,比如黑底红字:
美中不足的是参数图标的颜色只能维持默认:
当然也可以选择红底白色:
此时的效果是:
黑底白字的对比度比较好,显示效果也比较好:
依然是保留节目,支持自定义上传JPEG或者GIF:
我传了一个,大家一起看看效果,GIF经过压缩,实际显示时的效果比图示要流畅许多:
你也可以选择软件自带的动画效果,软件也支持幻灯片播放选中的所有效果,但最多只能有三个:
系统也自带两个格式的时钟,感觉区别就是带不带AM/PM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上传一些JPEG,受限于屏幕分辨率,效果不会特别细腻就是了, 毕竟你不能指望真在这个3.5寸的空间里塞下一个retina是不:
最后,软件也支持基于自带背景输入文字显示横幅:
有三个效果可选,实际效果如图:
除开自定义冷头显示效果,Armoury目前也支持调节Ryujin的风扇转速,可调节的有供电风扇,泵速,以及风扇转速,可以选择固定转速模式,也可以自由设定温度和转速曲线,美中不足的是程序目前尚不能读取实际转速,期待在后续固件中增加这个功能。
Section 3. 性能测试
聊完了fancy的外观和软件,我们再回到一个散热器的本质,来聊聊龙神II的性能吧。此次为了验证一下龙神II的真是水准,请出了之前360一体水冷横测的冠军选手Corsair iCue H150i RGB Pro XT(破名字太长了以下简称H150i XT),240一体水冷横测的冠军选手Corsair iCue H100i RGB Pro XT(H100i XT)以及双塔散热器横测的冠军选手九州风神 Assassin III (传说中的阿三)。
1. 测试平台硬件一览:
CPUIntel Core i7-11700K
主板华硕 ROG Maximus 12 Apex
内存芝奇 幻光戟3200C14 16x2
SSD三星 970Pro 512G
显卡Nividia GT710
机箱Streacom BC1
电源海韵 Prime 850G 旗舰金
2. 测试平台功耗和环境条件:
[*]CPU设置为1.225V,4.8G,典型功耗270W;
[*]测试时基本保证温度无剧烈变化,湿度无明显变化,具体温度条件见测试原始数据。
3. 测试方法简介:
[*]测试方法:使用AIDA64单烤FPU。
[*]温度记录方式:满载5分钟后清空数据,继续满载3分钟记录此时所有核心(*)的平均温度,对所有核心的平均温度求平均值,得到此条件下的温度结果;记录结束时的室温,测试结果按照平均室温与标准室温的差值进行补偿,每个条件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
*注:这颗11700K有核心1温度乱跳的问题,计算时剔除核心1温度,仅记录核心2-8的温度表现。
4. 测试原始数据
5. 满载温度及噪音
结论:恭喜龙神II 360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你怎么折腾,H150i XT测试成绩第一稳如老狗的局面,以大约0.6°C的优势,喜提市售一体水冷性能第一;而考虑噪音的话,凭借F12-2000还算优秀的噪音控制水平,做到了比H100i XT都安静的水准;对比H100i XT的话差距大约在5°C不到,而对比阿三的话,差距就拉大到8°C左右了。
6. 泵排性能
泵排性能方面,同时使用三把ML120 Pro风扇时,龙神II 360领先H150i XT大约0.6°C,差距与原装测试一致。
7. 风扇性能与噪音
使用龙神II 360分别装载F12-2000以及ML120 Pro时,两款风扇的性能基本一致,0.01°C的差距可以算是测试误差的范围内了,而噪音方面超过3db的领先优势比较明显。
8. 供电温度
这个测试项目应该是我第一次加入到测试当中,当开启冷头风扇时,除了搞不过自带供电区域导热的双塔风冷,装载龙神II 360时满载条件下供电温度分别领先H150i XT和H100i XT大约5°C和9°C,这个差距在主板供电高负载的条件下对超频的稳定性帮助还是蛮大的。
测试环节就到此结束。
Section 4. 结语
没啥结语好说的,It's everything。话说ROG你什么时候给龙神更新纯黑A12x25?加个300我也乐意的。
全文到此结束,感谢小伙伴们的观看,下个评测见。
[偷笑]小电视功能好评! POP子好评! kthlon 发表于 2021-6-14 22:34
POP子好评!
其实我想传打屁股的,怕冷头烧掉了 灯下狐 发表于 2021-6-14 22:27
小电视功能好评!
专属打屁股小电视 测试严谨,图片好看,好评。
ps:这不是我那个iphone4吗,再就业了?[狂笑] 羡慕可以把玩这么高级的水冷 ArcticIce 发表于 2021-6-14 22:36
测试严谨,图片好看,好评。
ps:这不是我那个iphone4吗,再就业了?
真有iphone 4的显示效果我感觉还得再加500,不过ROG就可以开始喊再一次改变世界了[偷笑] 晓° 发表于 2021-6-14 22:48
羡慕可以把玩这么高级的水冷
晓大佬赶紧去整一个[傻笑] 本帖最后由 晓° 于 2021-6-14 23:53 编辑
神月妍妍 发表于 2021-6-14 22:51
晓大佬赶紧去整一个
更新纯黑A12x25我就买 我用的这款散热,搭配的自家M12E主板,结果带上外壳就会挤压内存条,感觉设计上还是有问题 不侧透的机箱表示很急 看完给我的印象是阿萨辛3很强悍啊! 大chicken8 发表于 2021-6-15 08:31
我用的这款散热,搭配的自家M12E主板,结果带上外壳就会挤压内存条,感觉设计上还是有问题 ...
M12A的内存间距跟M12E最靠里的一条差不多哎,暂时没遇到这个问题,要么换个方向试试? Rainwolf_Q 发表于 2021-6-15 09:20
看完给我的印象是阿萨辛3很强悍啊!
阿萨辛3的确很强啊,我测过的双塔里性能第一 阿萨辛3确实狠 我记得昨晚看翼王的,这个还可以传 bad apple[偷笑] 恭喜楼主喜提新显示器[偷笑] 说个价格让我死心 路过看看 凤舞夜月 发表于 2021-6-15 09:39
我记得昨晚看翼王的,这个还可以传 bad apple
你想到的,都可以[偷笑] webhappyboy070 发表于 2021-6-15 10:25
说个价格让我死心
首发定价持平上代产品,预售的话便宜200[偷笑] 这能抢到吗? 冷排片上的坑洼,强迫症难受 哇塞,期待你的测评终于来啦!! 还能找点更骚的图片使用,才给力,嘿嘿。 Jasonjore 发表于 2021-6-15 13:24
还能找点更骚的图片使用,才给力,嘿嘿。
那就不能发上来了 本来想说,这三个风扇好朴素,结果仔细一看,猫头鹰,还黑化了 默默的竖起了大拇指 此次为了验证一下龙神II的真是水准,
发现一个错字,看的够仔细吧[偷笑]
今年机王有意向上这个。但前提是得能搞到显卡。。 不知道价格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