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稍微贵了点——索尼24mm F2.8G体验
本帖最后由 gawa 于 2021-7-15 19:39 编辑结论放在最前面:没啥大用,挺好,就是稍微有点贵。
对于无反镜头的小型化,一直呼声很高。适马的45mm F2.8和之后的“I”系列通过削减最大光圈,将镜头做小,做短,同时不减少光圈环等高端特性,再加以工艺和外形这些卖点,开辟了无反镜头小型化一条新的道路。索尼原厂推出的24、40、50mm三支“G”系列定焦镜头与适马的思路有一些类似,给喜欢小镜头的用户群体增添了选择。
外观前文提到,适马的设计理念是不减少高端特性,同时还以工艺和外形设计为卖点。那么索尼这三支“G”系列定焦镜头,就是在设计上与更高端的“GM”系列靠拢,光圈环、AF/MF拨杆、可自定义的对焦保持按钮、光圈环无极切换等索尼高端镜头的特性一应俱全,设计风格也更偏向于“GM”系列的镜头,却有小巧的体积和迷你的前组,更像是一只微缩版的“GM”镜头。
短短的镜身上,四分之一长度预留给了靠近卡口的位置,四分之一长度用大字写上焦段,然后光圈环和对焦环挤在前半部分,不仅光圈环显得很窄,也让这两环更容易被同时转动,对于视频拍摄,三支镜头的两环位置相同,方便了跟焦器的调试,但是对于照片拍摄,这个窄窄的光圈环就牺牲了手感和操作性。适马的“I”系列将光圈刻字和光圈齿环做在同一高度,将原本刻字的部分也做进光圈环,总宽度不变,但是操作的体验就提升不少。相比与高端系列相似的镜身,遮光罩的档次明显更低,简单的塑料材质,既无植绒,也无螺纹,甚至磨砂都懒得做。小口径镜头的遮光罩,保护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很大程度提升拍摄体验。相比适马那个精致、金属的遮光罩,索尼这个显得太廉价。总的来说,这枚镜头在外观上很好的保留了高端系列的设计语言和特性,但是缺少对小型化之后的优化,还需在遮光罩和配件上下点功夫。这个体积和重量都非常棒,像个微单样
画质这支镜头的画质可谓惊喜。从F2.8开始就有非常不错的锐度表现,在a7R3上丝毫不逊于24GM,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最大光圈拍摄。裁得相当狠,仍然很可用在紫边控制上表现更是精彩,不论是景深内还是焦外,基本看不见紫边和绿边,焦外光斑纯净,虽然最大光圈只有F2.8,但是相比同样收缩到F2.8的24GM来说也毫不逊色,甚至还要略胜一筹。在暗角和畸变控制上,这支镜头的表现就比较弱了,不仅有比较明显的暗角,还有一定的桶形畸变。虽然暗角和畸变后期处理起来已经是无感且方便的,但是对于动态范围和视角的损失不可忽视。在不需要矫正的环境下,建议尝试不加载配置文件,保留暗角与畸变。手动勾掉了矫正文件,非常明显的暗角和畸变加载了矫正文件焦外方面,虽然24mm F2.8不容易产生很浅的景深,但这支镜头也能产出比较圆润、不杂乱的光斑和虚化。这镜头,虚化没啥存在感,甚至挑不出特别明显的照片
使用体验这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分别是0.24m(AF)和0.18m(MF),能实现不错的微距拍摄效果。这对于挂机定位的镜头十分重要,在24mm的广角焦段上,能实现空间感很强的近距离拍摄效果。这种空间感强的近摄,个人非常喜欢对焦方面,索尼官方的说法是用了两颗XD线性马达,也就是与大多数GM系列镜头相似的对焦机构,实际使用中对焦快速、安静、准确。比较奇怪的是,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最近对焦距离有所不同,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如果使用手动对焦,在近距离时景深非常浅,对焦时手部的抖动很容易导致最终画面失焦。手动对焦最近对焦距离自动对焦最近对焦距离作为一只轻量化的小型镜头,162g的重量和小巧的体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搭配索尼的微单使用,能同时兼顾重量、体积和画质。24mm作为比较广的焦段,配合高像素机身,在后期裁切的时候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广的视角也对前期拍摄时的构图带来更高的要求,我使用这只镜头的废片数量明显增加不少。总结无论是扫街、旅游途中,或是人文、静物小品题材,这只24mm F2.8 G都能在低肩膀负担的情况下胜任,是一只非常优秀的日常挂机镜头,最后回到售价,4699元的价格对于一只2.8最大光圈的镜头来说绝对不算便宜,更早发布、更高规格的24GM价格已经稳定,这只镜头虽然自身素质优秀,但是选购时,在性价比和二手流转方面仍需三思。补充一下价格:官价4699,其他地方国行4000上,没看见多少二手,GM官价11300,其他地方的国行8000上下,二手比较多。24mm作为比较难以驾驭的镜头,真想买之前,用24-70 2.8之类的相似焦段模拟一下是十分必要的。再重复一下结论:没啥大用,挺好,贵了点。
这才是真信仰啊。。。 桶形畸变有点厉害啊~~~ 在线教学什么叫桶形畸变[偷笑] 索尼机身那么强的视频规格,那么优秀的自动对焦,出的镜头一个个却是呼吸效应弃疗,最让我不解。
35gm靠近些拍好动的小孩,尤其是拿着玩具在玩的时候,背景都是抽来抽去的,逼得我不得不把af-on键改成af-mf快捷键,只要人在焦内,就按住打开mf,免得抽,人跑了就松,打开af。
我算是理解了为啥油管几个用a1的大神搭配了那颗fe 35 1.8,呼吸效应少自动对焦好,这种索尼镜头实在难得,色散捏捏鼻子也就过去了。
说回这三颗小镜头,都是为视频而生,但是呼吸效应全部弃疗,价格又那么高,鸡肋啊。
想想松下几颗入门全幅镜头,虽然很便宜,但是可以看出在努力控制呼吸效应了,虽然没有s pro的牛,但相比索尼就显得很良心。 很明显为了轻巧,完全放弃了控制畸变。其他还不错 zczna 发表于 2021-7-16 02:06
这个属于索尼的全方位收割的利器,按说紫边控制应该不如24gm, 我的24gm在焦外大反差场景(如背景是白色天空 ...
画质可能是因为压缩的关系,因为我也用过24GM,这支镜头仅看分辨率绝对没有落后GM太多。
两张展示畸变的手动勾掉了配置文件矫正,其他都是自动加载的。
24GM的紫边控制其实算不上好,这支镜头因为光圈本就比较小,控制的还算不错。
和24GM比较的最大不足还是两档光圈和画面的综合素质,我拿来比较的原因主要是这支镜头和24GM摆在一起,性价比显得太低了。 8xwvzw 发表于 2021-7-15 22:56
在线教学什么叫桶形畸变
看那张电表黑白图,直线不直 像国外酒桶那种中间向外扩张上下收缩。 感谢评测,这个镜头的相关信息比较少,正好了解下。 手里的A口24蔡还能继续用[困惑] 我是28控 24焦段出片率太低了。。。我的24GM就是废片率太高。。。怎么办。。。镜头是好镜头,没办法发挥到极致 好设备!! 我买了个40G,那个遮光罩更丑…本想买个24G的遮光罩给40G,一问价650还需预订,好家伙,就这么个小玩意;三个镜头价格肯定是贵的,心理价3000不能更多了[愤怒] 谢谢评测,还是24GM 彦彬Trent 发表于 2021-7-16 10:39
我买了个40G,那个遮光罩更丑…本想买个24G的遮光罩给40G,一问价650还需预订,好家伙,就这么个小玩意;三 ...
40/50的遮光罩真是没眼看[偷笑],这24的遮光罩说白了就一塑料件,啥处理没有,卖六块五我都嫌贵了 benxhj268 发表于 2021-7-16 09:50
24焦段出片率太低了。。。我的24GM就是废片率太高。。。怎么办。。。镜头是好镜头,没办法发挥到极致 ...
24出片率低太正常了,我用24G和GM出片率都很低,我的方法就是多拍,宁可回家挑选和裁切。反倒是28焦段,虽然很手机视角,但是意外的好用 确实贵啊,感觉索尼这三件套三千以内才有欲望买,为了小巧扫街不如来个GR 这头胜在小巧,锐度好,畸变可以后期一下解决
买了个40玩了几个月了,一直没发文,回头也分享下 有用,但没啥大用 这个三个小镜头明显是拿来配A7C的。。。。 sunrisen 发表于 2021-7-16 15:28
这头胜在小巧,锐度好,畸变可以后期一下解决
买了个40玩了几个月了,一直没发文,回头也分享下 ...
40体验如何?我本打算40,近可50,退可35,但在朋友的劝说下还是买了35 1.8,可是心心念念还想要40[偷笑] 索尼的这三颗镜头印象里焦外二线性挺重的,而且价格也不便宜,说实话有点鸡肋 体积挺香的 这个价格,还真是下不了手。 学习一下 彦彬Trent 发表于 2021-7-16 10:39
我买了个40G,那个遮光罩更丑…本想买个24G的遮光罩给40G,一问价650还需预订,好家伙,就这么个小玩意;三 ...
我也买了40g,遮光罩直接不用裸**奔了,心理价位2500 色彩不错,开心就好。 看到了几张杭州银泰的照片,这3个镜头理念还是挺好的,就是价格高了一点,另外24这个看起来还是最正常的一个,另外两个加上遮光罩的造型可太怪异了。本来想买一个配A7C挂机来着,后来放弃了。 lr畸变修正下这个桶形看起来一点都不美
个头还是太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