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shulin
发表于 2022-11-10 11:41
zyz184 发表于 2022-11-9 00:24
有机物发光管注定不能长久,就像pdp烧屏耗能清晰度差 退出一个道理
说的不错
不过你这个是从厂家角度出发的啊。。
作为消费者,效果好价格低就ok了,退出不退出的,和我有毛关系?等离子电视退出了,但是现在要是有白菜价的等离子电视翻出来,我绝对买啊!
我家有一台长虹的等离子,现在还挂在老房子用着呢。仔细看有烧屏,但是看起电视来,完全看不到的。。这都多少年了。老爸就不要换,他说这个看球赛特别好。。
48C1我也买了一台做显示器,烧屏啥的真不操心。。一台显示器,还指望当传**呢,没坏之前能给我足够好的体验就够了。。
aotclotr1
发表于 2022-11-10 11:44
至少十年以后再说吧 现在商品化的micro LED产品太少了
xhradioli
发表于 2022-11-10 11:48
等MicroLED突破巨量转移和良品率问题,价格降低到可以普及的时候,估计电致发光量子点显示也快进入实用了
mwb1028
发表于 2022-11-15 09:33
如果各大厂商如果都自研MicroLED了 遍地开花 消费者受益
如果MicroLED一家独大 且专利费高昂 其他厂家又没有新的技术代替或者突破 就普及不了
不过按照现在各厂家的研发能力 我预计在3年左右即可普及
dreamz3
发表于 2022-11-15 10:36
ykdo
发表于 2022-11-15 10:37
本帖最后由 ykdo 于 2022-11-15 10:42 编辑
miniLED是注定要淘汰的过渡,microLED还有很长的路,但其终极效果也就类似OLED。想一步就到位,还是直接关注OLED正路。
darkness30
发表于 2022-11-15 10:58
micro led最大障碍就是LED灯珠的巨量转移。不同于现有液晶面板刻蚀和OLED的蒸镀or印刷工艺,MICRO LED需要将合格的LED灯珠安装到每一个像素点上,同时保证和驱动电路链接合格。1个4K面板就需要8,847,360个像素,转移的LED灯珠还得rgb数量还得*3,一片面板需要转移2600多万个灯珠。即使一次能转移1万颗,也需要2600多次。同时MICROled的灯珠尺寸在1.5微米左右,对精度要求极高
darkness30
发表于 2022-11-15 11:00
zyz184 发表于 2022-11-9 11:02
为什么不能像晶圆一样
用光刻 印刷 蚀刻等方法大量生产发光二极管呢?
LED也是二极管啊 ...
LED是无机发光二极管,生产难度LED的不大,难度在于作成面板的转移精度和巨量转移。如果能直接在刻蚀好电路的基板上直接生产LED晶体,结晶的均一度很难控制,
zyz184
发表于 2022-11-15 12:57
sthmb
发表于 2022-11-17 19:36
蛋糕哪块利润大先切哪块https://cdn.jsdelivr.net/gh/master-of-forums/master-of-forums/public/images/patc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