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RDNA3翻倍浮点到底是给谁用的啊
又看了一下RDNA3的架构参数,发现7900xtx相较6900xt的CU多了20%,频率高了20%,但是浮点性能大约是三倍,等于说是在一个同CU数同频率的RDNA2显卡基础上把浮点性能翻倍了。但是最后游戏性能只高了大约40%,所以倍增出来的浮点性能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这玩意也没法当计算卡[困惑] 同求问,RDNA3提升在哪 我看是amd根据新架构口胡的理论数据,相当于四核八线程=8核这样算 呃,随着显卡性能提升,以后的游戏会用到3d动画电影里的技术,如bxdf类材质(或者虚幻5.1新出的Strata),这些材质需要不少的乘法运算 OpenCL聊胜于无吧 30系不也一样 RDNA3和CDNA3是通用的架构 性能和参数相比有点落差,不知道会不会有鸡血驱动 赫敏 发表于 2023-1-8 11:2530系不也一样
30系是跑INT的也能跑FP32了。而且考虑到游戏INT和FP32的比例。
不是基本上30系流处理器/2是原来同规格流处理器的1.3倍么。
这次RDNA2,浮点是翻倍了。但7900XTX对比6950XT,不按最初12288SP说,哪怕后面改回6144对比5120,流处理器也增加了20%。最终成绩这样子。还没更合适的解释。 lyent2010 发表于 2023-1-7 22:36
30系是跑INT的也能跑FP32了。而且考虑到游戏INT和FP32的比例。
不是基本上30系流处理器/2是原来同规格流 ...
有谣言说是里面加了Xilinx的私货搞矩阵运算,但驱动写不出来
然后笔记本里面正式宣布有Xilinx的AI引擎 和30系结构一样的,差距在于寄存器 ljuc 发表于 2023-1-8 11:05
呃,随着显卡性能提升,以后的游戏会用到3d动画电影里的技术,如bxdf类材质(或者虚幻5.1新出的Strata), ...
这个就有些扯了,没看到这设计也该到头,成本都控制不住了,商业化也侵蚀了芯片设计。硅基芯片总有极限的,等着新材料问世,商用,鬼知道要多少年?这些年慢慢地看着挤牙膏吧。 赫敏 发表于 2023-1-8 11:25
30系不也一样
安培离线渲染强啊,RDNA3呢 这就是rdna3最迷惑的地方,dual issue听起来和nv的fp32/int32复用单元并不是一个东西 本帖最后由 csqaclp 于 2023-1-8 12:49 编辑
相当于单核双线程
其实频率提升不大,平均提升是不到15%
本帖最后由 灵乌路空 于 2023-1-8 12:46 编辑
我之前回复过一个人的:
缓存变化如图
着色器引擎 (SE) 包含更少的计算单元 (CU),从 20 个减少到 16 个,但现在总共有 6 个 SE——比以前多了两个。这意味着 Navi 31 拥有多达 96 个 CU,总共部署了 6144 个流处理器(SP)。AMD 已经对 RDNA 3 的 SP 进行了全面升级,我们将在本文后面介绍这个问题。
每个着色引擎还包含一个专门处理栅格化的单元,一个用于三角形设置的原始引擎,32个渲染输出单元(rop)和两个256kB L1缓存。最后一个,现在是两倍的规模,但ROP本身仍然保持不变。
AMD 也没有对光栅化器和原始引擎进行太多更改——所述 50% 的改进是针对整个芯片的,因为它的 SE 比 Navi 21 芯片多 50%。然而,SE 处理指令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更快地处理多个绘图命令和更好地管理流水线阶段,这应该会减少 CU 在继续执行另一项任务之前需要等待的时间。
最明显的变化是在11月发布之前获得最多谣言和八卦的——GPU封装的Chiplet方式。凭借在该领域多年的经验,AMD选择这样做是合乎逻辑的,但这完全是出于成本/制造的原因,而不是性能。
AMD RDNA 3
AMD 在 GPU 的着色部分中最小的统一结构称为双计算单元(DCU)。在某些文档中,它仍称为工作组处理器 (WGP),而其他文档则将其称为计算单元对。
请注意,如果这些图表中没有显示某些内容(例如常量缓存、双精度单元),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于体系结构中。
在很多方面,整体布局和结构元素与 RDNA 2 没有太大变化。两个计算单元共享一些缓存和内存,每个计算单元包含两组 32 个流处理器 (SP)。
第 3 版的新功能是每个 SP 现在包含的算术逻辑单元 (ALU) 是以前的两倍。现在每个 CU 有两组 SIMD64 单元,每组有两个数据端口——一个用于浮点、整数和矩阵运算,另一个仅用于浮点数和矩阵。
AMD 确实为不同的数据格式使用单独的 SP——RDNA 3 中的计算单元支持使用 FP16、BF16、FP32、FP64、INT4、INT8、INT16 和 INT32 值的操作。
另一个重要的新功能是 AMD 所谓的 AI 矩阵加速器的出现。
与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的英特尔和 Nvidia 的架构不同,它们不作为单独的单元——所有矩阵运算都使用 SIMD 单元,任何此类计算(称为 Wave Matrix Multiply Accumulate,WMMA)将使用整组 64 ALU。
在撰写本文时,AI 加速器的确切性质尚不清楚,但它可能只是与处理指令和所涉及的大量数据相关的电路,以确保最大吞吐量。在他们的Hopper 架构中,它可能具有与 Nvidia 的 Tensor Memory Accelerator 类似的功能。
与 RDNA 2 相比,变化相对较小——旧架构也可以处理 64 线程波前(又名 Wave64),但这些是在两个周期内发布的,并且在每个计算单元中都使用了两个 SIMD32 块。现在,这一切都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并且只使用一个 SIMD 块。
在之前的文档中,AMD 表示 Wave32 通常用于计算和顶点着色器(也可能是光线着色器),而 Wave 64 主要用于像素着色器,驱动程序相应地编译着色器。因此,转向单周期 Wave64 指令问题将为严重依赖像素着色器的游戏提供推动力。
然而,所有这些额外的电力需要正确利用,以充分利用它。这是所有GPU架构的真实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们都需要大量的线程负载(这也有助于隐藏与DRAM相关的固有延迟)。
因此,随着ALU的加倍,AMD推动了程序员尽可能多地使用指令级并行的需求。这在图形领域并不新鲜,但RDNA相对于AMD的老GCN架构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它不需要那么多线程来达到充分利用。考虑到现代渲染在游戏中的复杂程度,开发者在编写着色器代码时将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这次RDNA3核心最大的改进大概就是光追单元,AMD表示,在相同的时钟速度下,与RDNA 2相比,射线跟踪性能提高了80%。
DCU/WGP的改进不是很大,按照某机翻网站翻译国外大佬的分析,RDNA 3 每个 SP 现在包含的算术逻辑单元 (ALU) 是以前的两倍。现在每个 CU 有两组 SIMD64 单元,每组有两个数据端口——一个用于浮点、整数和矩阵运算,另一个仅用于浮点数和矩阵。
AMD 所谓的 AI 矩阵加速器使用 SIMD 单元,任何此类计算(称为 Wave Matrix Multiply Accumulate,WMMA)将使用整组 64 ALU。
与 RDNA 2 相比,变化相对较小——旧架构也可以处理 64 线程波前(又名 Wave64),但这些是在两个周期内发布的,并且在每个计算单元中都使用了两个 SIMD32 块。现在,这一切都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并且只使用一个 SIMD 块。
由半导体行业观察搬运并机翻自techspot的Nick Evanson的文章 赫敏 发表于 2023-1-8 11:39
有谣言说是里面加了Xilinx的私货搞矩阵运算,但驱动写不出来
然后笔记本里面正式宣布有Xilinx的AI引擎 ...
那不是7000APU里塞的么?
GPU好像没宣布吧? 我也很疑惑,79的晶体管数量是69的两倍多,性能提升如此之低。
曾经看过一张规格图,rdna3相对rdna2有一个新的特性或功能,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估计是AI?可能增加的晶体管都用在这方面了吧。 风个一 发表于 2023-1-8 12:44
我也很疑惑,79的晶体管数量是69的两倍多,性能提升如此之低。
曾经看过一张规格图,rdna3相对rdna2有一个 ...
小芯片多连体架构效率折损 显卡架构又不只是浮点算力,你浮点翻倍,其它的结构不变的话,这个理论性能提升铁定没有100%啊。 晶体管多辣么多,性能提升的幅度...
所以是又回到了电热丝时代了? 进化路上的一部分~ 灵乌路空 发表于 2023-1-8 12:44
我之前回复过一个人的:
RDNA3的ISA好像没出来吧 我认为还是给光追囤算力用的 赫敏 发表于 2023-1-8 11:25
30系不也一样
30系怎么一样了,同样是68sm,3080比2080ti强25%-30% wg8232213 发表于 2023-1-8 12:31
但是事实上……
白皮书明确写了dual issue是rdna的wave32模式专用,从gcn继承来的wave64用不了 1. 前端瓶颈
2. 驱动拉胯
简言之:没调好
[流汗][流汗][流汗]
不过,试验新架构+新封装,还要搞CDNA 3、APU、半定制,加上RTG就那些人那点钱,所以不能期望奇迹... FelixIvory 发表于 2023-1-8 14:37
显卡架构又不只是浮点算力,你浮点翻倍,其它的结构不变的话,这个理论性能提升铁定没有100%啊。 ...
他不是没有100%,他是没提升,他等于是在40%的规格+频率提升的基础上叠了一个100%的浮点提升,结果性能提升只有40%,四舍五入等于浮点翻倍游戏没提升[困惑]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