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冷头从0.3的微水道换0.15的微水道会有什么改善吗?
13900KFCPU的冷头从0.3的微水道换0.15的微水道会有什么改善吗? 水阻变大了[偷笑] 反向升级 foxhunter 发表于 2023-6-28 10:21水阻变大了
泵刚升级了,扬程13M,流量1500L/小时。[傻笑] 泵足够,水路不复杂的话,升级挺好的,目测楼主买了古兰森 KimmyGLM 发表于 2023-6-28 10:38
泵足够,水路不复杂的话,升级挺好的,目测楼主买了古兰森
不是,是盈博D700 堵的更快 本帖最后由 blueflash 于 2023-6-28 10:45 编辑
Montelucast 发表于 2023-6-28 10:40
堵的更快
有过滤器啊,要堵过滤器会先堵。而且过滤器一直用的最小的0.1MM的滤片,其实水阻最大的是在过滤器这里。 感觉变化不大。追求极致的用吧 不建议水道太小的,虽然全新状态下性能很强(前提是冷头劲够大,可以无视加大不少的水阻),但冷头这玩意总归会有轻微腐蚀或者说堵塞,一旦开始,性能巨幅下降,毕竟太微小的水道太容易堵了
换的勤的话可以上[偷笑] 本帖最后由 manwomans 于 2023-6-28 11:51 编辑
我就是用xpx的0.2mm微水道换成了by的0.15mm微水道
用了几天发现没啥大区别
而且还从单泵换成了双泵 本帖最后由 momoka 于 2023-6-28 11:52 编辑
最简单直接暴力的测试方式就是买个二手AIO(最好是效能第一梯队那些),剪下冷头,冷头那端用7~8mm内径的快插连接进水路(大部分AIO水管内径6mm)。然后底座的螺丝最好是容易拆卸不容易滑丝那种(当前的都还好),方便定期清洗水道。
我认为0.1mm水道的比如AIO冷头(新型号那些由于增大了水道面积,估计有150条左右水道了?)效能吊打0.3mm的(估计才50条水道?),当然我没直接证据,虽然做过对比,但是不是流行的那些型号。 本帖最后由 blueflash 于 2023-6-28 12:01 编辑
momoka 发表于 2023-6-28 11:50
最简单直接暴力的测试方式就是买个二手AIO(最好是效能第一梯队那些),剪下冷头,冷头那端用7~8mm内径的快 ...
就凭MOMOKA大神这段话,我下单了,等我测试结果[狂笑]
我前面说了我进水管前面有过滤器的,用的还是0.1MM的滤片,要堵也是过滤先堵。过滤器两端的水管上都有开关阀,两个阀一关就可以拆过滤清淤。 blueflash 发表于 2023-6-28 11:57
就凭MOMOKA大神这段话,我下单了,等我测试结果
我前面说了我进水管前面有过滤器的,用的还是0.1MM的滤 ...
但是我用的是密集水道的AIO冷头,不是密集水道的diy冷分体头,说不定差异很大囧。。 momoka 发表于 2023-6-28 12:06
但是我用的是密集水道的AIO冷头,不是密集水道的diy冷分体头,说不定差异很大囧。。 ...
Bykski CPU-XPR-I/M-V3 CPU水冷头 Intel /AMD平台 0.15水道超频
我买的这款。客服说是全覆盖的微水道。
https://img.alicdn.com/imgextra/i2/68100854/O1CN01cDhWsg1IBB4bdSXPY_!!68100854.jpg
我也新入了一款压13900k,还没上机,不知道效果猛不猛改善 本帖最后由 blueflash 于 2023-6-28 14:15 编辑
lb58960552 发表于 2023-6-28 14:05
我也新入了一款压13900k,还没上机,不知道效果猛不猛改善
我入的全金属,不喜欢透明的。总感觉亚克力换成金属更利于散热。
现在用的BY的那个全金属的冷头一大陀,感觉就算水泵不动这一大块铜也能散点热了。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522584-1-1.html ghgfhghj 发表于 2023-6-28 15:27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522584-1-1.html
你以前的冷头可能也不差,所以效果不明显,我这里测试了比以前的冷头强多了。 本帖最后由 blueflash 于 2023-6-30 23:28 编辑
今天冷头到了,下班回家搞到现在总算完事,还遇到了奇葩的故障,开贴另说。
经测试,效能改善是巨大的。旧冷头购于2018年,可能磨损也是个因素,但是这几年来温度效能一直就那个样子,最近还换了泵,效能上应该没有下降多少。而且现在就换了个冷头以及最近换的水泵,其它管路阀门接头都没有变化。
6月13日时已换泵还用的旧冷头时测试R23
换冷头后测试R23
我的13900KF是降压并且关了超线程的,可能和一般的13900KF比要差一些。
4月15日时冷头和泵都没换时测试3DMARK
换冷头换泵后测试3DMARK,可以看到物理分差不多增加了一万
4月15日时上海的气温还没现在这么高,但CPU在测物理分时飚到95度以上,那时还没设温度墙,6月13日测R23时设了温度墙
现在6月30日上海已入夏,但CPU在3DMARK测物理分时最高也没过70度,差距明显。
5月23日没换冷头时总览,CPU设了85度温度墙但CPU封装能飚到89度,那时气温还没现在高呢。
现在6月30日气温高的时候跑测试虽然时间长了也会撞到85度温度墙,但也只是撞到后就迅速下降,然后才缓慢重新升上来。CPU封装最高也只到86度。
现在就剩装机时的奇葩故障没有复现,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环境温度25+后 cpu比较敏感了,差个1-2°的环境温度性能有1-5% 波动。 21mm 发表于 2023-7-1 09:36
环境温度25+后 cpu比较敏感了,差个1-2°的环境温度性能有1-5% 波动。
我的对照组分别是4月15日测的3DMARK(4月15日时上海什么气温,现在什么气温),以及6月13日时换泵但还没换冷头时测的R23(6月13日时上海也没现在这么热),气温低的时候CPU温度还比现在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