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sluvu 发表于 2024-6-26 19:02

再见,酷睿 - 14700K Z790-BTF 九州风神全家桶背插装机实录

本帖最后由 Erosluvu 于 2024-6-26 19:31 编辑

英特尔酷睿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常青树了,一路走来,既曾经有过默秒全的威风凛凛,也曾有过牙膏倒吸的尴尬,也有过力大砖飞不起来的窘迫,其中种种,都成为PC DIY玩家心中或轻或重的一部分回忆。英特尔并没有像我的“计算机老师”说的那样,卖着奔腾三时候,在实验室里已经研发奔腾八了,但酷睿,实打实的要结束了。

作为“见风使舵”投诚了的MINI PC玩家,这一波的感知更加明显,酷睿Ultra已经开卖,首发产品线中,根本没台式机产品的位置,待到明年,平台一换,再登场时,已经换了Ultra的模样,那在这里,就好好告个别吧。

开箱:
主角必然是真正UNLOCKED的这颗14700K。

英特尔(R)酷睿(TM)

∠!

太不Ultra了!

估计也是最后一次在装LGA1700了。

主板算是把参加机王时候说的想装个背插的小愿望实现了。BTF “BACK TO FUTURE”也是展现了华硕自己的野心,当前的布局看,B760的天选、Z790的TUF+ROG,对应的显卡分别是4070/4070Ti Super/4090D,可说是定位精准,布局准确。

TUF GAMING Z790-BTF WIFI

说明书、贴纸和附件,这贴纸让我想起一个喜欢玩贴纸的朋友。。

BTF主板盒体的结构也调转成了附件再上,本体在下。

此次的TUF虽然板面PCB仍然是祖传的黑色,但是因为BTF接口在背的特性,散热片和“装甲”可以做的超大,因此基本是通体被白色覆盖。

散热片棱角分明。保护盖贴纸也做成了同色系,完成度相当高。

16+1+1的供电模组规模,对付14代全系都没啥问题,奈何“爱久”他爱不久啊。

主板接口方面,除了常规的HDMI/DP和5G USB A口和10G USB C口之外,还给到了20G的USB C口和10G的USB A口,这两种对应的设备还不太普及,但是还是先解决“有”的问题,2.5G网口+WIFI7的网络配置在近几年,应该也是高端芯片组的标配了。华硕这个大受好评的WIFI快装也用上了。

板载直通CPU的PCI E 5.0 M.2插槽占用了PCIE插槽第一槽的位置,PCIE 5.0 x16的显卡插槽处于处于第二槽的位置,也是这种设计,让M.2直通顺利给到对22110长度硬盘的支持。

南桥散热和其他的M.2的散热采用了一体设计,散热片的面积超大,能辅助M.2硬盘热量的流出,避免了M.2硬盘在显卡下受煎熬。

BTF的重头戏,ASUS的自研接口,主板承接了从电源向显卡供电的转接工作,将装机猿最初构想中的“藏线”变成了“无线”,接线也全部在主板上完成,实际上进一步降低了装机的门槛,目前的壁垒主要还是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全面普及。另一个天才配置“显卡快拆”(PCIe Q-Release)也得到了保留,当年拿长螺丝刀穿过双塔去捅PCIE卡座的小丑行为一去不复返啦。

得益于接针“全部”在背面,主板边缘可以进行更好的造型设计,过去的24pin位变成了“GET TUF - GAMING TOUCH”。更好看一些。

上面打双引号的“全部”就是这个原因,我是没有想通到底出于什么考虑,CPU_FAN被单独留在了前面,哪怕是孪生的OPT也在背后,最近迷你主机玩多了,装机也生疏了,一个没注意,耽误了至少20分钟。

WE GOT YOUR BACK在此处有一语双关的味了,

铝原色一体成型的散热片,有一种看起来很可靠的肃杀感。



这里可以看到软塑的保护套,可以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歪针等影响接口安全的情况

巨大的一体散热片像一大片……巧克力。一体散热看起来确实帅,但是如果要用到M.2拓展的话,会比较麻烦。当然,BTF还是得先讲究一个帅!

这次的4个M.2硬盘位通通用上了快拆设计,其中M.2_3还可以再装一片22110。AURA控制芯片和2032电池安排在大散热器下。

背面才是主板的重头戏,除了各种接口外,还可以看到巨大的TUF GAMING的PCB蚀刻。雀食对提升逼格有帮助。在此也能看到后两个PCIE插槽都是X4速率的。

显卡接口除了12V之外,还可以接8pin线,老电源还可以省掉一个巨大的转接线……各种接口一应俱全。

主板就先看到这里,接下来就是他的好CP,官配-TUF GAMING RTX 4070Ti Super OC。


打开纸盒,珍珠棉保护套也是白色的,要论提供情绪价值,还得是阿苏斯啊。


配件就非常简单了。显卡支架和束线魔鬼贴,

本体,白色的确实帅……这代的风扇用到了Axial-tech,号称提升21%。而且50度下停转。

散热器还是比PCB要大出一大截,没有了12V接口,尾端的ARGB的TUF LOGO和灯条这次终于不担心被线挡住影响颜值啦。

ASUS给自己的这个供电设计命名为GC-HPWR(GRAPHICS CARD HIGH-POWER),就是这个设计,总让我想起浪潮的X540-T2的拆机卡……

ASUS祖传的3DP+2HDMI接口也得到了保留。

白TUF的颜值真的能打

内存也是按主板推荐顶格配置了光威的神策 7200CL34 16x2套条。

嘉合劲威的出品政策也有点迷,光威现在也有了高端的系列,阿斯加特价格也有下探的趋势,越来越模糊,和我最初阿斯加特主打高端、联名的感觉逐渐偏离。

手套算是必有。神策,开辟荣耀之路“GLOWY WAY”,和品牌名暗合了啊。

质感真的没话说,雀食好看,灯条也是非常漂亮,而且没有LOGO!散热片上还带有一些弧度,我的理解是能尽量扩大散热面积。这宽度应该也是到头了,ITX主板的话,两条应该已经是紧紧挨着了。

硬盘还是老朋友KC3000。7G的读写,旗舰配置

机电散就没什么需要犹豫的了,“美商”严选必须安排上,之前有很多年没用过九州风神的产品,这次因为援俄上了美国政府黑名单,虽然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美国商务部的制裁,但必须帮帮场子!

水冷是最新的LT360 WH ARGB,冰魔方360的ARGB版本

DEEPCOOL对自家的动平衡泄压冷排和防漏技术“ANTI-LEAK TECH”相当有自信,同时提供5年保修。

牛皮纸盒+LOGO彩印,包装质感还是可以的。包装设计我给个满分吧,水冷排被珍珠棉妥善包覆,始终保持顶置,既保护了冷排,也进一步减少运输中的风险。配件说明书一应俱全,AMD和INTEL的扣具都需要自己安装,其中LGA1200和LGA1700提供了不同高度的垫圈,可见九州风神打磨产品的细致程度。

直接提出来就可以装机了。风扇已经预装完毕,PWM调速600~2400转,最大风量72.04CFM,运行噪音小于等于38.71db(A),素质相当优秀,而且提供整合的8pin接口,转接线直连ARGB和FAN,理线难度再度降低。



冷排质感不错,涂装均匀,水道细密,期待后期的表现。



水管的织网质感也不错。给九州风神提个意见,冷排水口和风扇接头在同一侧更合适。


冷头号称相较上代有着3°左右的巨大提升,采用解热功耗达到300W的5代高能水泵,铜底预涂硅脂,不知道是不是美女维修佬同款的DM9导热冰冰凉……开个玩笑


水冷头上的“无限镜像”采用磁吸可拆卸结构,体现出粗犷的方正之美,比较遗憾的是方向是固定的,更多是再安装易用性上的考虑。

电源是原生ATX3.1的金牌全模组,PN750M WH,家族化的包装确实能提升辨识度。

配件仍然在给我对九州风神的印象分提分,除了白色扎带之外,白电饭锅线必须好评!压纹线的触感也是非常棒,接头也全部是白色,完成度相当高。12V的线配置的是450W的规格,完全够用。

外壳采用了边框收边的工艺,在LOGO、12V接口和开关上点缀了招牌的淡绿色,增色不少。风扇采用了正方形开孔,保证进气量,提升稳定性。

机箱是短风道的CH560R WH,CH560R是之前爆款的CH560家族的最新背插款,比较遗憾的地方是数显款的小屏没有继承过来,估计后期应该也会有。外包装也是一脉相承。

这机箱最大的特征就是面板处理上,采用了钢化玻璃+MESH网格的设计,在显卡越做越大的今天,显卡的美观和散热,同时能兼顾到,算是很有个性的设计。


顶置磁吸方便拆卸,BTF的特色海量开孔一目了然,但是也同时为普通主板保留了线材孔。同时,CH560的短机身刚好能放下360一体式水冷,甚至可以说是为这个尺寸量身定制。

前面板采用正方形开孔内嵌防尘网的设计,可以安装3颗12厘米或14厘米的风扇。

除此之外,电源仓和背板都有大量的镂空设计,进一步帮助散热。

接口顶置的设计给我感觉更多是为了前面板设计的妥协,2 A+1C的设计满足各类需求,还提供DMIC融合音频口。

倒是拍照时候也灵光一闪感觉解锁了新模式,这在前面板加四个脚垫的话,不妥妥是垂装机箱么。。
其他诸如显卡支架、磁吸防尘网等细节,九州风神在这方面是妥妥的不出错。

背板则是更为稳妥的采用了螺丝方案,手拧两颗螺丝即可拆下。前面板的线束都做了扁平处理,而且长度上也留的很足。白化细节也做的足够到位。

各类螺丝也配够了全套。

显卡支架螺丝固定,高低可调。

CPU背板开孔也足够大,给更换散热器留足了空间。右边这个开槽,让我觉得就是为了更容易理线配置的。

硬盘槽,可以装两块3.5寸硬盘,聊胜于无……

最后就是风扇,利民K12,作为买排送扇的最新产品,K12素质相当不错,2150转速的二代S-FDB,风量可说是巨大,FV360上试过之后早就想弄几颗,这次终于量产,比较怨念的就是利民到底什么时候能出减线方案。

装机:
BTF装机就突出一个愉悦,正面只需要接好冷排的CPU-FAN连接线。突出一个干净整洁,只有水管留在外面,之前老猿介绍过的侧出冷头和短线方案什么时候能落地真是期待。

背面,借助于PN750 WH的高素质压纹线,也是轻松非常简单就接好。可以说真的是想要对装机工下手了,真希望能早日普及啊。

扣好冷头,从主板散热片中间穿过线藏好(没看见=藏好了)装上最贵的部件-显卡

没有线就是清爽。相较我之前装过的白TUF,颜值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大功告成……
亮机:
插电,开机。

冷头的独特设计配上ARGB的灯效,显出深邃的感觉,和那些搞数显的妖艳贱货就是不一样。

而且这套我自我感觉还是颜值是非常能打的,冷头、显卡、风扇、内存在效果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克制。算是我最近比较满意的装机。

测试:
XMP Ⅰ直开7200。

CPUID

奥创面板


CPU-Z,跑分假想敌锁定7950X,单核稍高,多核稍低。P核性能还是相当能打。

HWINFO

AIDA64单烤十分钟,室温21度。这个表现真的惊艳到我了。
200W,4.9G,最高也只有68度,离撞墙还有十万八千里远,完全能够确保性能的完整释放,设置细调一调还能更低,只能说一句,恐怖如斯。

Cache Memory Benchmark

CINEBENCH R20,R23

GPU-Z,4070TI S给到16G显存的意义,可远远大于4060ti的16G。不得不赞叹老黄刀法的精妙,4080够不着,4070Ti差着显存,不上不下的位置正好被填补进去。

Furmark 2 4K BENCHMARK.6390分,106 FPS

功耗面板284.7W,风扇转速41% 1350+转,感觉都在这歇上了。甚至给我一种BTF对风道优化真的作用很大的感觉。。

3DMARK五兄弟,新上架的Steel Nomad还是有点东西,4070ti s还不能跑满60fps。

游戏测试上,还是老伙伴,2077和古墓丽影,古墓丽影顺利4K溢出,2077仍然是4K焊门员,也明确表明了40系的分水岭界限之明确。

总结:
酷睿时代的落幕,可能稍显狼狈,英特尔当前的形式还是不容乐观,但是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一边倒的局面了,这样良性的竞争是PC DIY玩家最想看到的,放当年,我们不可能玩上不到千元的12600KF,也不可能有1100元的3D V-Cache入门款可以感受,更竞争的市场,带来更强大的性能,期待为了的酷睿Ultra,在与竞品的竞争中,也能有更多的话语权吧!

其他配件上,BTF算是ASUS脱胎于YTX背插宇宙的全新尝试,同时,这次台北电脑展上,还能看到ASUS推出的大量异构机箱,PC DIY的发展还是令人充满期待。九州风神多年之后再购入,真是给我带来极大惊喜,高完成度+强产品力+俄商背书,确实能打,如果最近有想感受背插魅力的坛友可以考虑参考我的配置!

lzhdim 发表于 2024-6-26 19:40

自己用???

还是等明年的Ultra系列吧。。AI PC时代来了。。。

Wolverine 发表于 2024-6-26 20:10

帅气!!!

Erosluvu 发表于 2024-6-26 20:23

lzhdim 发表于 2024-6-26 19:40
自己用???

还是等明年的Ultra系列吧。。AI PC时代来了。。。

想弄个机器平时还可以打打游戏,明年看看U9的桌面端咋样。

lzhdim 发表于 2024-6-26 20:44

Erosluvu 发表于 2024-6-26 20:23
想弄个机器平时还可以打打游戏,明年看看U9的桌面端咋样。

147,14代里升级最大的一款,性价比一般,但是值得购买。。。

打游戏,尤其FPS,还是得看显卡。哈哈。

起司猫的悲伤 发表于 2024-6-26 20:53

吉卡NB!
记得让瘸卡给你搞一套XPG x TUF的联名内存

吃瓜大师 发表于 2024-6-26 23:45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图的装机文了

fys316 发表于 2024-6-27 17:11

这板子背面这么多接口怎么插线呢.

Erosluvu 发表于 2024-6-27 20:12

fys316 发表于 2024-6-27 17:11
这板子背面这么多接口怎么插线呢.

机箱后面有专用的开口,直接插就可以。

i71220 发表于 2024-6-30 10:36

背插就是干净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见,酷睿 - 14700K Z790-BTF 九州风神全家桶背插装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