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老登!
本帖最后由 creceine 于 2025-8-24 20:06 编辑老登不老,依旧能打!
老登姓哈名苏,属于H字辈,排行老四,兜里有四千万,来自一个荷兰的美女(有点资深)时尚摄影师,被挂在网上很长时间出不去,后来被我贪便宜收入囊中。估计他有十五岁的年纪,作为相机来说可以进棺材了,但当年刚出道的时候几十万的定价可是妥妥的高富帅,而且在前任手里肯定也是阅女无数。如今已经满身的岁月风霜,到了我这里只能惨到拍拍电路板了。
其实我也纠结了很久,考虑到老登还有三个家眷,大老婆50-110mm,二老婆120mm,小妾80mm,都是实用的身段,于是一举拿下。
老登的优点自不必说
[*]四千万像素放到今天也属于不落下风。画幅来说虽不是标准的50x40,也是现在可以登堂入室的44x33,比全副还是宽裕很多的。
[*]CCD的色彩十几年后依然令众多XJJ欲仙欲死。
[*]巨大的机身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无比的踏实,做工谈不上多精致,但也暗暗透着北欧工业风。
[*]功能上来说,基于专业级的定位也自不必说,湖南长沙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独步江湖。
[*]还有精确对焦的True Focus功能,在那个时候也是很严谨的匠心之举了。
[*]模块化的设计相当超前,现在大多数消费级的厂家并不会采用这个思路,但是在当时那就是专业的表现。我选他也是考虑了这种不同模块的可玩儿性。
[*]哈苏采用镜间快门,好处是可以闪灯高速同步,快门到多少,同步速度就到多少,这个对于用闪灯较多的我来说太友好了。不过由于他太老了,只能到800,比起新的橙标镜头的2000差不少,但是相对于机身快门的一般180-250还是好太多了。
[*]每按一次快门后数码后背都会给出一个类似呻吟的告警声音,太特么的给劲儿了。
然而拿到手里真正使用的时候和现在的小鲜肉比起来使用感受差距是巨大的。
[*]首先是老太龙钟的对焦。其实问题也不大,他的定位是妥妥的架子机,不可能用在抓拍的场景的。
[*]我最不能接受的还是CCD的原理决定了他不能实时取景,所以不能屏幕精确对焦,只能依靠光学取景器的微棱镜对焦,精度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挥。
[*]其实他可以直接接电脑以Tether的方式用Phocus软件控制在电脑上实时拍摄,我是非常喜欢这种拍摄方式的,拍产品太方便了,非常专业。但是由于不能实时取景对焦,还是实用程度上打了折扣。
[*]还有就是富士给哈苏设计的镜头太拉了,逆天的色散和紫边,跟现代镜头比较起来差距巨大。
[*]虽然是大底,但高ISO表现不怎么样,老机器还是不要指望了。
[*]虽然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但是由于不同代的机器之间的模块并不通用,所以其实可玩儿性有限,能换的就只有同一代的后背。更加过分的是,从第四代开始,哈苏停止了对外接口的兼容性,也就是不能用飞思之类的后背了,也不能用自己家的胶片后背了。所以第四代虽然比前代新,但是掉价挺厉害的。
当当当,老登出场
巨大反光板的存在标识了他的SLR的贵族身份,以示跟小鲜肉的区别。
操作肩屏的设计语言清晰,可是按钮和巨大的身躯比较起来略显小
电池被设计成手柄,握持感不错,可是电量有限,拍摄张数拉跨。多备两块才算稳妥。(请原谅未擦拭的屏幕,那不是绝对不是蹭上我脸上的油)
你一个专业机的定位,头顶这么个小鸡鸡,有必要吗?
去掉取景器之后的对焦屏,就是大,可是还是不如BLR的爽。
眼平取景器,算不上爽,眼罩太容易丢了,懂得都懂。
核心部件,CCD的迷人色彩秘密就在于此
右下接口是联机拍摄用的火线800接口,现在已经超级难找了。我查了好久,解决方案是FW800转雷电2(转接器),雷电2转雷电三(转接器),看着会有点滑稽
分体后的机身,没有全副武装的威武了。
关键的部位要专门的保护,于是各种DLC的上线,made in 瑞典每个小东西都是几百的价格,哈苏你可以的。
跟现在的专业双仓不同,只能装一个CF,但是联机拍摄的话可以直接存在电脑硬盘上。
取景器和对焦屏也分别有专门的保护
快门幕帘也要保护起来
家眷出场
HC-80mm小巧实用,成像扎实
HC-50/110mm, 几乎是每台H必备。作为大老婆肯定家务一肩挑,已经伤痕累累。
HC-120mm, 微距担当,拍产品必备。成像能打。不知道为何设计成对焦还要分三段设置,可能当时的技术限制吧。
全家福来啦
合体高大威武,一机一镜3.3公斤,没有架子很难玩儿转。
不过XJJ喜欢,毕竟size matters。
样片时间到啦
为了严谨,请出datacolor的校色板
扛着这么个东西逛公园不是个好主意,让人觉得不是专业人士就是2B。
不过色彩表现那是没得说。其实过个人并没有CCD情节,还是现代CMOS实用又讨喜一些。
不敢拍杰士邦,就拍拍杰士吧
拍开箱
拍电路板
拍小白鞋
最后有请香肠小解节出场
注:有磨皮
附赠
上任机主的INS,证明老登人家是吃过细粮的
番外篇
哈苏大战徕卡
都是顶级的定位,有如少林对武当,光秀对猴子。
虽然差了十多年不太公平。
请问你更喜欢哪个?
这个颜色更讨巧一些
清晰度其实差别不大
感觉大底的表现更感觉游刃有余,更有立体感
但是受镜头拖累,色散的表现差距太大了
最后的最后,老登拍的小徕和小徕拍的老登
哈苏的h系统挺想玩的,尤其是柯达的底 哇塞,给力的设备 感谢分享!~ 才看了links的视频,色彩还是迷人,不过基本随时随地都要上架拍了吧,手持痛苦 云台是马小路2R?顶得住吗[偷笑] 这玩意nb啊 一代经典啊,画质依旧不错 这玩意儿牛逼 好奇究竟多少入手 何以笙箫默剧场[狂笑] 好奇究竟多少入手 这快门和气步枪声音一样 穷三代 发表于 2025-8-24 20:50
哈苏的h系统挺想玩的,尤其是柯达的底
当心:柯达+CCD=脱膜 Wolverine 发表于 2025-8-24 23:41
哇塞,给力的设备
谢谢狼大支持 本帖最后由 creceine 于 2025-8-25 19:30 编辑
shenchen77 发表于 2025-8-25 07:42
才看了links的视频,色彩还是迷人,不过基本随时随地都要上架拍了吧,手持痛苦 ...
他那个要新两代了。
一般肯定要上架了,不过不上也凑合,样片鸟的几张就是手执的,用的80标头,剩下那两个肯定不行。 Shinn. 发表于 2025-8-25 08:53
云台是马小路2R?顶得住吗
好眼力,是马小路的3R,不是2R。
没问题挺稳的,就是球台本身也不能要求太高。 creceine 发表于 2025-8-25 19:26
好眼力,是马小路的3R,不是2R。
没问题挺稳的,就是球台本身也不能要求太高。 ...
我以为是小个的2R,原来是机器太大显得云台娇小哈哈哈哈 bingobaba 发表于 2025-8-25 17:22
这快门和气步枪声音一样
行家,动静确实挺大,而且有点松垮。或者你说的应该不是快门和反光镜本身的声音,而是后背模拟出来那个类似鸟叫的声音。 相机里的意大利炮 抵债拿 发表于 2025-8-25 12:11
何以笙箫默剧场
没看过,还真不知道。
问了AI才知道。
voodoosys 发表于 2025-8-25 20:02
相机里的意大利炮
才100出头肯定称不上炮 不是很懂,但机身好大,为了更大的镜组空间吗?! 一看就是高档货,喜欢的不得了,照片颜色也很正[喜欢] IQ160可以一战 涨知识了,感谢分享[喜欢] 这相机给力,专业的还是玩专业的,业余的都只玩玩手机 色彩又正又亮! 玩过这个的法拉利版本,出片确实好,干净,色彩正,不过要光线好才行,几百的ISO稍微光线差点就噪点满满,之前去日本的时候发过。就是太重了,脖子压断。。。。 FireWire 真的是很久没见过了,当年买的mbp上还有,一晃也过去十几年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