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篇
ER4S技术参数:
频响曲线: 可以看到ER4P(T)在灵敏度上比ER4S高10-12dB,图中虚线所示为演奏现场目标频响(CD均衡),最下方的曲线为聆听者感观频响。 测试前端:HIFIMAN 801(第一代耳放卡) & SONY D50,同时对比W4R。 解析:ER4S的解析能力毋庸置疑,相信听过它的朋友都深刻的体会过。在倾听比如室内乐、交响乐、小组唱、合唱等非独奏型混编的时候,4S给予人一种“声音监测”般的听觉体验。使用者能够非常清晰的听到想要听到的那个声部,这一切的前提只需要你有一个良好的前端。同时,4S不仅仅让人“听得到”,还能够“听的逼真”,高中低全频的解析都保持了出色的水准。 声场动态:当用三节套深入耳道之后,4S的声场性能便能得到体现,尽管是一单元产品,4S依然有着很具体地三维声场,横向声场的延展自然,基本听不出明显的声场边际,而得益于HM801的第一代耳放卡(醇厚的中频),在听大编制交响时,4S的纵深与高度声场同样有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感,然而相比W4,4S的三维声场规模都要来的小,泛音的偏少导致高度声场相对偏低。在动态表现上,4S显得“有活力”,密度较大,力道较猛,带入感很强,而W4表现偏于松弛自然,不紧不慢的“修养性”更适合欣赏而非鉴赏。 三频:首先说高频,ER4系列的高频非常“醒目”。 这个“醒目”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高频整体十分靠前突出,某种程度上我觉得ER4的高频比中频来的靠前,这并不是传统器材的做法;另一个是高频解析与延展霸道,高频细节非常丰富,以至于有一种被“灌输”之感。高频的醒目带来的优势在于能够关注到一般不太注意到的细节,不过“多说多错”,过多的细节与突出程度也使得ER4S的低频量十分有限,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造成其声音纯净清晰的原因之一,不过4S的低频质感依然十分优秀,其弹性与密度对于艺术监听等使用足够胜任。此外,全频单元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三频衔接的良好流畅度,因此ER4整个系列在三频衔接上都没有过渡不自然的问题。 音染失真:这里主要讲讲与W4R对比情况。普遍认为ER4系列解析力惊人,且声音干净;但是在失真情况评判中,(W4的对比),我们能发现ER4S的“失真”情况与其细节还原程度同样出色。ER4S与W4对比中,4S的干净声底其实为滤除了很多泛音所致,在试听(《极致立体声》:辉煌,NO.12,西班牙万岁)大编制的时候,ER4能够清晰地“刻画”出每个声部,然而这种“刻画”的感觉却类似各个声部独立演奏之后的后期合成,“群感”缺乏,打击乐声部的泛音缺失较为明显,声音显得非常“素”。因此我个人无法长时间带着ER4欣赏音乐,偶尔解析一把爽爽倒是可以。 适合性:综合而言,ER4S需要具有一定推力且声音润泽度与信息量都较为出色的前端。它适合用来聆听除现代民歌、摇滚、重金属等刺激型音乐之外的各类声乐作品,独奏器乐方面更适合中频占比大的类型,如大提琴、吉他、钢琴等,合奏器乐与合唱同样能够表现出色。ER4S的佩戴基本不允许用户在睡眠时使用,良好的隔音性让它在有噪音的场合同样能被使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4-28 09:17 , Processed in 0.0092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