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foss 于 2020-2-22 22:11 编辑
三年多前,我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徒步墨脱的行程。 从XZ林芝派镇松林口出发,一直走到墨脱县背崩乡。 大致路线是,林芝派镇松林口-拉格-小岩洞-汗密-老虎嘴-阿尼桥-解放桥(背崩乡)-墨脱县城。 正常情况3天时间就够了。
路上拍着很多照片,特别是前半程,但一直没有时间打理。 加上感觉这一路都没有多余精力拍摄,计划发贴就拖了下来。 发贴前查了一下自己的注册时间,已经6年多了,终于发了“新人”贴。
出发前在当地找了背夫,我自己只背了自己的A7(第一代,刚上市就入手了),三块电池。 镜头主要使用的FE16-35 F4。 另外还带了24-70,70-200,VM12mm。 实际上一路走下来,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换镜头。
由于是第一次发帖,排版感觉也不太习惯,但照片不用自己设置排版尺寸倒是很方便。 发帖前再看一次版规,一个主题最好发一次贴,由于照片一百多张,我就分两贴来发。 可能照片会比文字多,如果有喜欢的我再补充些。
2016年10月的一天清晨,车辆把我们送到出发地点-派镇松林口。
一出发就陡坡,这里的海拔大约3500米,首先要翻越的是此行的海拔最高点--多雄拉山口。 全程落差700多米。 出发前我们已经在派镇住了两天,并进行适应性锻炼。 无奈坡还是比较陡。
在路的右方向,在深蓝色的天空下,雪山越发显得洁白。
一路向上,雪融溪水和小路分不开。深深感到一双可靠的鞋太重要了。 这一张拍得太糊了。这是不太适应,喘气,怕跟不上。
大家都走到前面去了。拍照会花自己额外的力气。
偶尔也回望一眼刚刚走过的路。天空已经放开,但我们走在山的背阴面,天空和路的光比很大。
在当地请的背夫很厉害。
半山处,雪水形成的浅浅湖泊。
这个角度看还是很美的。
到了多雄拉山口的时候,忙着帮队员拍照,我自己竟然一张照片也没有。 在4200多米的地方很短暂的停留,风、雪很大,然后,就开始下山了。 由此开始,一路海拔下行,直到解放桥时,只有800米的海拔不到。
竟然也有一小段平坦宽阔的路,这几百米应该是今后几天最好走的路,虽然海拔也不低。
路上偶尔也遇到马帮,或牛帮。 它们走得很快,遇到时我们都要尽量向路边高处躲。 本来有拍到一张照片的,上传的时候漏掉了。 马帮仍然是墨脱的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遇到乱石滩。海拔4000来米,有不少的卵石,证明着这里曾经是海洋或者大河。
往前走,进入迷雾森林,沿着山脊前行。 两边都是山崖,雾散开后才看到落差应该有几百米的样子。
远远地隐约看到冰舌。
刚刚走过的山脊开始散开迷雾。显示出高差。
路和雪水混一起,在今后几天将成为常态。 而且低海拔后,还将加入令人不爽的蚂蝗。让人防不胜防。
中午左右将到达视野的最远端。看着近,走起来远。
路变得陡峭。
这一段走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让紧张的心情和腿放松不少。 海拔应该还是在4000米左右。
先前到达的队员已经在烧些热水了。
这下面其实是一个瀑布,落差很大。我们将绕行下去。 接下来很比较陡峭的山路。
还是朝着视野的尽头,一路向前,一路向下。
弯弯曲曲的山路。
这里的背夫大多是用头来负重的。 所说在紧急情况下保证脱身,不会随背包滚下去。 特别是后面我们将穿过的老虎嘴。
现在是10月,4-5月一定满是杜娟花。 但对徒步而言,那不是一个好季度。 雨季的来临会让步行难上加难,甚至消耗完你的精力。 近年来这条线路上的徒步,有遇难的驴友。
一路不缺少水,我感觉路就是水冲出来的。
沿着这条唯一的路,再走几公里就到拉格了。
植被已经悄然变了样,海拔越来越低了。这里应该是2900米左右。
许多树上都长满了青苔和“树挂”。
到达拉格。 这是沿途第一个能够看到人烟在地方。晚上将在这里修整以后,第二天再出发。
第一次发帖,而且拍照水平也有限。
如果有人感兴趣,我把后面行程的照片也整理发上来。
谢谢大家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