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wnlight 于 2022-2-15 22:15 编辑
老黄版30系的12pin转接线又粗又大十分丑陋,
淘宝上模组线商家的出品也良莠不齐,在现在这个显卡比电脑贵的日子里更是不敢以身试法。
为了不让让丑陋的老黄版转接线遮住占据了机箱里的黄金位置,
于是lz准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做一根30系模组转接线,用上血赚,烧了怨自己手艺不精。
前排风险提示:
模组线有风险,换线需谨慎!成品展示 换好线的3090FE,终于不用被傻大黑粗的老黄原厂转接线束缚。
老黄转接线+两条电源原装线(上图左侧)和一条antec(海韵)to 12pin(黑色)和Corsair TYPE 4 to 12pin(白色)线材对比
白色线是硅胶线,已经在3090FE+RM850x2015上安全服役半年, 然而RMx 2015毕竟年事已高,而且850w功率在现在显得略低,于是双12换了一颗Antec Signature白金1000w,新做一条。 对于这种对岸仿品端子还没出现的新式连接器,只能找到Molex原厂的连接器,一个要价快3元,10个起售还不包邮。 端子大约在5角多,两根模组线加上练习大概用了50个不到,前期大量的端子浪费在压线钳的试错上 毕竟Molex官方指定工具不仅淘宝漫天要价,甚至还只是卖家把molex样本上所有的工具全部上架一番,只好自己试错 得益于在五金工具行业工作的朋友的帮助,前后试了许多不同的压接钳, 这次主要用的是图上这几把,从左到右分别是:(手机拍摄请见谅) CHHer标配OPT SN-28B 世达91157,压接范围0.25-1mm2 世达91121,德国制造,9752340.1-2.5mm2 KNIPEX 975234 世达91131自动剥线钳,在需要大量定长剥线的场合及其好用,如做电气柜或者这次做模组线 如果CHHer能有更合适的工具推荐,欢迎回帖交流!
和老黄原装线(上)比端子还是显得单薄了一点, 但是按molex标称8.5A 6路12V也能有600多w的电流,应该问题不大。
考据和制作流程
根据RTX30系上市前的新闻,可以知道RTX30系公版的供电接口是12pin的Micro-Fit3.0连接器系统, 然而根据nv官网文档,原版双8pin转12pin转接器并不是使用的Molex的胶壳和端子,而是来自一家叫做Astron的宝岛公司。
但是通过和网上的CAD图和实物对比,lz发现这个系列实际上的确是Molex Micro-Fit 3.0的宝岛版, 于是在Molex的官网目录里找到了适配的端子和胶壳。
首先是18AWG规格,耐流8.5A的端子:Molex 43030-0038 这款已经是Molex官网这个系列下规格最高的端子,需要注意的是这款端子规定了1.85mm的最大线材完成外径, 外径在2.2mm左右的硅胶线虽然也能压接,但是绝缘层会被破坏,不够理想。LZ第一次制作的之前那条白线便是遇到了这个问题。
8pin一端用的是额定13A电流的Mini-Fit HCS系列端子45750-1111 两者对比,Molex原厂端子相比JMT或者其他品牌的端子,明显表面镀层更加闪亮,连带后面的导向带(?)都更加结实一些 强烈推荐自己做线的CHHer使用。
对应的胶壳:43025-1200 Molex原厂粗犷的美国工艺
为了满足端子对外径的要求,线材则是用的符合UL 1332标准的18AWG氟塑线,俗称特氟龙镀银线,耐温200摄氏度,线材完成外径1.8mm
因为Micro Fit3.0端子规格比常见的规格不少,常用的SN28B之类的压接钳的压接模具厚度一般在7mm以上, 算上误差可能更多,要不然能压住线芯,压不住线皮,或者把最靠近端子头的限位脚也一起压扁。 LZ这里用的是之前提到的世达91121,实测用第二小的一组压接模可以刚好压紧18AWG线芯,并且不压到前方的限位脚。
刚刚好不多不少,精准的德国工艺。 剥线3mm,塞进端子 刚好压接到线芯,但是此时压不住线皮,需要换一把SN28或者其他压接钳单独再压紧线皮。 换一把钳子继续压接线皮,就是会把线皮压出一大条压痕。
如此重复12次,做好显卡端的12pin,把端子塞进12pin胶壳,按照需要的长度对齐线材,制作另一头的双8pin插头。 最后用万用表欧姆档测整条线缆的接触电阻<0.1欧姆(不严谨,属于心里安慰性质)。 测两端线序是否正确,有条件再插上电脑测一下输出端电压,就可以插上显卡,然后把老黄转接线塞回盒子里啦!
附彩蛋: 个人自测的Antec Signature SP1000W转nv12pin线序表,理论上海韵公版线序都可以使用。
线序表仅供参考,换线有风险,请自己测试确认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