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3763|回复: 55

[存储] 蓝屏无解?最新长江存储PCIe 5.0 SSD致态TiPro9000安装使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4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ng_1118 于 2025-3-24 07:38 编辑

华中最后一件?
致态(ZhiTai),长江存储旗下品牌,是当下国产固态硬盘的领军品牌;
2024年双十一,致态取得了京东固态硬盘品类交易总额(GMV)和销量双料冠军,其中,TiPlus 7100 2TB M.2 2280 SSD,成为京东固态硬盘品类最受欢迎单品。


两个月后,致态发布了自家首款PCIe 5.0 M.2 2280 SSD----TiPro9000,这似乎也是首款完全国产的PCIe 5.0 SSD;
上市两月,致态TiPro9000 1TB和2TB M.2 2280 SSD, 就拿下了京东PCIe 5.0固态硬盘销量榜的前两名,形势喜人!
趁热打铁,致态发布了更大容量的TiPro9000 4TB。


刚好笔者,最近感到电脑存储不足,急需扩容,在一番搜索、对比和考量之后,决定选择购买致态TiPro 9000 4TB。
三月七日,打开京东,价格¥2999,下单支付:


下完单后,华中区立马显示无货,看来笔者买到了当时华中区的最后一件;
几天之后,再度查询,华中区显示采购中,预计3月19日后有货;
但是价格,上涨了200元,变成了¥3199……


为什么选择它?
第一,笔者的主力笔记本电脑MSI WT75,虽然安装了一个1 TB、两个2 TB和两个3.84 TB的SSD,合计有五个固态硬盘、总容量达12.68 TB,但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数据越来越多,存储空间已经开始出现红色警报,需要扩容和调整了。


第二,MSI WT75支持同时安装三个M.2 2280 SSD和两个2.5英寸SATA SSD,其中两个2.5英寸SATA SSD,均为3.84 TB的三星PM863 TLC SSD,主要用来放置大体积的文件和数据,笔者暂不打算弃用,而是选择将1 TB的M.2 2280 SSD进行更换,升级为4 TB即可获得新增3 TB的存储容量;如之后还需扩容,再选择将两个2 TB的M.2 2280 SSD更换为4 TB或8 TB的即可----控制预算,逐步升级。
第三,在上文,可以看到,致态SSD在声誉、性能和价格,似乎都是当下最佳选择;
第四,实际上,MSI WT75是2018年上市的产品,主板芯片组是intel C246,使用的CPU可以是第9代桌面版酷睿或同级至强,其三个M.2 SSD插槽,均只支持PCIe 3.0 x 4;但笔者坚持选择购买PCIe 5.0的致态TiPro9000,是长远考虑----因为也许,不久笔者就要换最新型号重型笔电了,PCIe 5.0 SSD必须有。


产品包装严谨
三月八日,快递到达,放了两天,十一日才有时间拆封安装。


包装正面,银灰两色加产品视图,中央巨大的“TiPro9000“,右上角独立标签上是“4TB”:


包装背面,有着产品更多相关信息:
保修五年;
晶栈(和精湛发音完全一样)Xtacking,高性能、高密度和高品质。


包装一侧,黑底白字:
致态ZHITAI,Powered by YMTC xtacking----YMTC是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的缩写,长江的英文是Yangtze。


撕开封签,开启包装,里面是白色塑料盒盛装的SSD和黑色散热器,还有附送的螺丝刀和安装螺丝。


除此之外,还有一本说明书。


安装指南,对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有介绍:


管理软件,叫“致态天驱大师”,需要到官方网站下载:


散热器安装也有图解:


安装似乎正常
笔者准备将其安装到MSI WT75之上使用:


MSI WT75自带有更为巨大的SSD散热器,完全不需要官方的散热器。


安装的三个M.2 2280 SSD,分别是三星960Pro 1TB、三星960Pro 2TB和凯侠KXG60 2TB;
三个硬盘都有安装独立的操作系统:
  • 三星960Pro 1TB是IRST模式下的Windows 10;
  • 三星960Pro 2TB是AHCI模式下的Windows 10;
  • 凯侠KXG60 2TB是IRST模式下的Windows 11,这是笔者目前使用的主力系统,其他为备用系统。


将1 TB的三星960Pro取下,换上致态TiPro9000 4TB:


进入BIOS,查看换上的致态TiPro9000 4TB识别无误:


笔者的微星WT75,BIOS版本是E17A5IWS.10E,EC版本是17A5EWS1.106,已经是官方最新版本。


克隆迁移失败
笔者计划,将位于凯侠KXG60 2TB之上的Windows 11,整盘克隆到致态TiPro9000 4TB,然后将其作为日常使用的主力操作系统盘。
在BIOS中,设置带有WinPE维护系统的USB HDD为优先启动。


此WinPE集成了RST/VMD驱动,所以不论是电脑是AHCI模式、还是RST/VMD模式,都没有问题;
在WinPE之下使用DiskGenius查看,致态TiPro9000 4TB出厂就有预设一个16MB的MSR分区:


使用DiskGenius开始硬盘克隆:


由于数据量比较多,用了2小时18分才完成:


克隆完成之后,将电脑关机,取下凯侠KXG60 2TB,将致态TiPro9000 4TB换到原来凯侠KXG60 2TB安装M.2插槽,开机启动,结果蓝屏……


啊?克隆硬盘出了错误?
小问题,不怕!
将凯侠KXG60 2TB安装回去,进入USB WinPE,启动DiskGenius,改为使用其系统迁移功能-----此时,可以选择只克隆系统迁移必须的EFI、MSR和系统安装分区的数据,放弃克隆其他分区的数据,可以减少所示时间----但笔者并没有这样选择,还是选择了所有分区的数据,进行系统迁移。
可以看到,这样操作,致态TiPro9000 4TB剩余1907GB的空间空闲。


系统迁移完成之后,关机取下凯侠KXG60 2TB,开机使用致态TiPro9000 4TB启动,居然还是蓝屏?蓝屏信息和上面一样,终止代码:INACCESSIBLE_BOOT_DEVICE(不可访问引导设备)。
这太奇怪了!
再次进入WinPE,使用ATI(Acronis True Image)将凯侠KXG60 2TB做成一个整盘备份镜像,然后将这个镜像恢复到致态TiPro9000 4TB之上。


然而,还是同样蓝屏!?


RST全部蓝屏
两个软件合计三种方式都失败?
这不正常!
在WinPE之下将致态TiPro9000 4TB所有分区全部删除,然后改用凯侠KXG60 2TB启动,居然也是蓝屏?!


不过,这回显示的蓝屏信息有所不同,终止代码是:
KERNEL_SECURITY_CHECK_FAILURE(内核安全检查失败)。
而只要将致态TiPro9000 4TB取下,使用凯侠KXG60 2TB启动,就一切正常。
难道,笔者这台使用了三年多一直正常的微星WT75,和致态TiPro9000 4TB不兼容?
或者,是这个刚拆封的致态TiPro9000 4TB有品质问题?
可是,使用WinPE启动,又一切正常,对致态TiPro9000 4TB的任何操作都没有问题呢?
这就很有意思了……
难道,是笔者之前使用一切正常的、凯侠KXG60 2TB上安装的Windows 11存在问题?
好吧,换一个系统,切换到安装在三星960Pro 1TB是IRST模式下的Windows 10启动,还是蓝屏!?
这样,似乎就不能说是安装好的操作系统有问题了。
继续,将微星WT75设置为AHCI模式,切换到安装在三星960Pro 2TB是AHCI模式下的Windows 10启动,一切正常?
难道,是致态TiPro9000 4TB不支持RST模式?
继续,将微星WT75设置为RST模式,试试全新安装Windows 11,看又如何。
结果,最新版的Widnows 11安装光盘,启动之后还没显示图形界面,就立刻蓝屏,终止代码还是:
KERNEL_SECURITY_CHECK_FAILURE(内核安全检查失败)。


结论,RST模式之下只要致态TiPro9000 4TB在,已经安装好的Windows 10和11都蓝屏无法启动,全新安装同样蓝屏。
可是,同一台电脑、同样RST模式之下,用WinPE启动就一切正常?
换一台电脑试试,笔者拿出一台ThinkPad P71,结果同样:
RST模式下,WinPE正常;
而Windows 11,无论是原来安装好的、还是全新安装,都是失败蓝屏。


又换一台电脑,ThinkPad P70,同样症状;
再换一台电脑,MSI GT83,同样状态;


VMD可以正常

最后,笔者搬出了T700----它是民间开发的ThinkPad T60的第二版复刻机,发现将致态TiPro9000 4TB安装在支持PCIe 4.0的M.2 SSD第一插槽时,BIOS无法识别:


只有安装在只支持PCIe 3.0的M.2 SSD第二插槽时,才能够正确识别:


ThinkPad T60的第二版复刻机T700,采用的是intel 11代CPU,此时RST变成了VMD:


但对于SATA控制器,还是叫做RST:


在T700的VMD模式开启之后,Windows 11的全新安装启动正常,出现了找不到磁盘驱动器的提示,需要安装驱动,将准备好的VMD驱动安装好,就准确识别了VMD模式之下的致态TiPro9000 4TB和其他硬盘,安装顺利完成。



分析推测验证
这么一来,证明了致态TiPro9000 4TB,是可以在VMD模式下正常使用的;
可为什么在ThinkPad P70/P71和微星WT75/GT83的RST模式下,安装致态TiPro9000 4TB之后,就只有WinPE 能够正常启动呢?
整理以上,症状如下:
  • A,五台电脑,无论是RST模式还是AHCI模式之下,BIOS都可以正确识别致态TiPro9000 4TB(只有T700的PCIe 4.0插槽无法识别);
  • B,在AHCI模式下,一切正常;
  • C,在VMD模式下,Windows 11加载VMD驱动,使用正常;
  • D,在RST模式下,只有WinPE启动正常,其他统统蓝屏;
可以推测,似乎两点:
  • E,VMD是相对要新的intel 11代处理器平台之下使用的,而RST是相对老旧的intel 6代、7代和9代处理器平台之下使用的。
  • F,PCIe 5.0 SSD向下兼容4.0和3.0,T700的PCIe 4.0插槽无法识别,暂时推测为T700的问题。
最后似乎,问题就是:
Windows 11和10在RST模式下,启动之时没有正确识别、处理致态TiPro9000 4TB的驱动----不是提示需要额外加载RST驱动,而是直接加载了无法使用的AHCI驱动,造成无法访问致态TiPro9000 4TB,从而造成蓝屏----终止代码:INACCESSIBLE_BOOT_DEVICE(不可访问引导设备)。
不过,终止代码:
KERNEL_SECURITY_CHECK_FAILURE(内核安全检查失败),又如何解释?
根据以下微软专家的回答,应该还是属于驱动问题:


为了验证以上推测,笔者尝试在ThinkPad P70的RST模式下安装Linux;
选择的Linux系统,是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5 SP6:


SLED15 SP6安装启动正常,由于它没有集成intel RST驱动,所以无法识别任何处于RST之下的硬盘存在(包含致态TiPro9000 4TB),但至少它没有加载错误的驱动造成安装启动失败。
而Linux要使用intel RST驱动,需要OROM……



换新故障依旧
为了排除是这个致态TiPro9000 4TB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笔者在京东申请更换了一个致态TiPro9000 4TB,更换之后测试同样结果。


所以最后,笔者目前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可以正常启动的WinPE中集成的RST驱动,注入到Windows 11中,强行让RST模式之下有致态TiPro9000 4TB存在时,Windows 11只使用这个驱动。



问题原因何在?
或者无奈,放弃RST模式,使用AHCI模式,才能正常使用致态TiPro9000 4TB;
那么现在,到底是Windows的问题、还是致态TiPro9000 4TB的问题呢?
或者也许,是所有PCIe 5.0 SSD降级为PCIe 3.0使用之时,就会有此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下单三星9100Pro 4TB了,今天到货。

看看它在同样测试下又将如何。
002.png
发表于 2025-3-24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映射到VMD下的硬盘直接克隆或是迁移,都会报无法访问引导。映射到VMD下的系统,直接关闭VMD或者取消映射此系统盘,也会造成系统无法启动,修复引导是无效的。。。不知道涉及到什么方面的问题,反正我折腾下来目前无解。。。这不是硬盘的问题,你用任何品牌的任何型号都会遇到。。。所以最好的选择大概就是重装系统或者直接不要把硬盘映射到VMD下,直接ahci使用即可。。。对性能没有影响,英特尔这个RST要不是我两块小硬盘组raid合起来用装游戏我是真不想弄。。。系统稍微出点问题就要折腾,而且大概率得重装。
发表于 2025-3-24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感觉真是复杂,我都是用ahci直接用。
发表于 2025-3-2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软件问题,不是硬盘问题吧

发表于 2025-3-24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n1122 于 2025-3-24 08:33 编辑

VMD是是 RST进化版本,好像是11代开始有的,单块硬盘根本不必设置为VMD,除非你要用VMD做RAID0/1/5软阵列保护数据,这是很多小白的误区,大部分OEM台式机/笔记本都默认VMD模式,一定要修改为AHCI/非VMD模式
发表于 2025-3-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机器虽然很吊,但是廉颇老矣。PCIE3.0硬上PCIE5.0,你这不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么。
发表于 2025-3-24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上了5.0也只能跑3.0的速度,也就占个容量的优势
发表于 2025-3-2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ACHI不是sata的硬盘控制模式吗?和NVME毫无关系吧。

记得“INACCESSIBLE_BOOT_DEVICE(不可访问引导设备)”是需要把windows的快速启动关闭才行。
发表于 2025-3-2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_1118 发表于 2025-3-24 07:39
昨天刚下单三星9100Pro 4TB了,今天到货。

看看它在同样测试下又将如何。

期待楼主测试三星9100的实际表现
发表于 2025-3-24 0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觉得太能写了
发表于 2025-3-2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蹲个后续。
发表于 2025-3-2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扯了半天全是没用的,这种老掉牙还是笔记本,为什么执着于非要用牙膏厂那反人类的VMD,也没见组什么阵列或者要用傲腾。

VMD这类一开系统基本就动不了了,没法随便迁移,品牌机重做系统时都清一色直接关了这功能,消费级板子更是默认就关的。
发表于 2025-3-24 0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用VMD模式就不用VMD模式,这个模式下,系统崩了或者换个硬盘做系统盘,备份的镜像都不能使用,所以不论笔记本或者台式机,到手就是关闭vmd重做系统…
发表于 2025-3-2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标题起得还长文...

这心思 懂了
发表于 2025-3-24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你正常安装能用,那就不是硬盘的问题
发表于 2025-3-2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明显不是硬盘的问题啊。。。。VMD真的没什么好用的。。。
发表于 2025-3-2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richienie 发表于 2025-3-24 09:23
这标题起得还长文...

这心思 懂了

我就是被标题骗进来的
发表于 2025-3-2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接口的第一代新产品

在冷门的老平台上用

开了屁事一大堆的intel vmd

还折腾最容易体现intel vmd屁事多的系统搬运

------

你看看你叠了多少潜在兼容性debuff


谢谢你,给真正的赛博神医们提供了新的病例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kanshuderen 发表于 2025-3-24 09:43
这明显不是硬盘的问题啊。。。。VMD真的没什么好用的。。。

又是没看完的-----VMD和AHCI完全正常,只有RST不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DiamondBall 发表于 2025-3-24 09:45
新接口的第一代新产品

在冷门的老平台上用

又是没看完的-----VMD和AHCI完全正常,只有RST不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sai7 发表于 2025-3-24 09:29
只要你正常安装能用,那就不是硬盘的问题

如果今天三星9100Pro到了,在同样的测试下,也是如此,那么说明-----PCIe 5.0在3.0+RST之下,是无法兼容的;只能AHCI或VMD;
如果三星测试正常,那么就是致态的兼容性不如三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canonkong 发表于 2025-3-24 09:18
能不用VMD模式就不用VMD模式,这个模式下,系统崩了或者换个硬盘做系统盘,备份的镜像都不能使用,所以不论 ...

VMD之下有RAID 1和RAID 5,你没用过,不表明VMD或RST没用。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Kud 发表于 2025-3-24 09:17
扯了半天全是没用的,这种老掉牙还是笔记本,为什么执着于非要用牙膏厂那反人类的VMD,也没见组什么阵列或 ...

2024年的微星CreatorPro X18,两个2TB,出厂就是VMD+RAID 0,你怎么说?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gartour 发表于 2025-3-24 09:00
只觉得太能写了

那只是你没见过而已--------这只有几千字而已;
我写移动工作站评测,能分上、中、下、终篇,一共四篇三万字三百张图:
《缚住苍龙!最强移动工作站微星CreatorPro X18评测上篇》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6597611045044755/


写一个还没上市的DELL Pro Max 18 Plus的预测,能写上6篇连载:
《你的心脏?关于2025年度DELL Pro Max 18 Plus的分析与推测连载5》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036199788917609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aiyaya2004 发表于 2025-3-24 08:46
这机器虽然很吊,但是廉颇老矣。PCIE3.0硬上PCIE5.0,你这不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么。 ...

你没看第二段内容吗?
如下:

为什么选择它?
第一,笔者的主力笔记本电脑MSI WT75,虽然安装了一个1 TB、两个2 TB和两个3.84 TB的SSD,合计有五个固态硬盘、总容量达12.68 TB,但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数据越来越多,存储空间已经开始出现红色警报,需要扩容和调整了。


第二,MSI WT75支持同时安装三个M.2 2280 SSD和两个2.5英寸SATA SSD,其中两个2.5英寸SATA SSD,均为3.84 TB的三星PM863 TLC SSD,主要用来放置大体积的文件和数据,笔者暂不打算弃用,而是选择将1 TB的M.2 2280 SSD进行更换,升级为4 TB即可获得新增3 TB的存储容量;如之后还需扩容,再选择将两个2 TB的M.2 2280 SSD更换为4 TB或8 TB的即可----控制预算,逐步升级。

第三,在上文,可以看到,致态SSD在声誉、性能和价格,似乎都是当下最佳选择;

第四,实际上,MSI WT75是2018年上市的产品,主板芯片组是intel C246,使用的CPU可以是第9代桌面版酷睿或同级至强,其三个M.2 SSD插槽,均只支持PCIe 3.0 x 4;但笔者坚持选择购买PCIe 5.0的致态TiPro9000,是长远考虑----因为也许,不久笔者就要换最新型号重型笔电了,PCIe 5.0 SSD必须有。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richienie 发表于 2025-3-24 09:23
这标题起得还长文...

这心思 懂了

标题是很科学的:

首先----蓝屏无解?,使用了的是疑问号,并不是确定。
然后,致态之前的PCIe 3.0\4.0 SSD都无此现象,不点名最新、和具体型号,容易使只看标题、没耐心看完全文的人误解。
发表于 2025-3-2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_1118 发表于 2025-3-24 10:17
又是没看完的-----VMD和AHCI完全正常,只有RST不正常。

我的意思是,你既然在AHCI下能正常使用,就说明硬盘没有问题。然后,就是VMD并没什么卵用,尤其是你5.0的盘用在3.0的接口上。。。那么,既然VMD没有什么卵用,那么RST也就更没什么卵用了。。。
话说回来,你用RST是为了组raid吗?可是你一个m2盘一个系统,这看上去也不像是要组raid啊,既然不是组raid,又不是用的傲腾,那你用rst干嘛呢?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niqian6666163 发表于 2025-3-24 08:06
映射到VMD下的硬盘直接克隆或是迁移,都会报无法访问引导。映射到VMD下的系统,直接关闭VMD或者取消映射此 ...

你这不对----至少对我而言是不对的。

我使用MSI  WT75\GT83,ThinkPad P70/P71,以及第三方复刻的T700很久了;
这五台笔电,都是支持两个2.5" SATA SSD(或HDD)+ 两个M.2 PCIe SSD(WT75和GT83是三个);
两个2.5" SATA SSD(或HDD)只用保存数据;
两个或三个M.2 PCIe SSD用来安装独立启动的不同操作系统;

我都是在开启RST(T700为VMD)模式使用的,一直正常----更换硬盘,系统都是使用DG或ATI克隆即可,从未出过问题。


我一定要使用RST或VMD,并不是需要组建RAID 0 提升性能、或使用傲腾+HDD来提升的性能,而是需要将两个2.5" SATA SSD(或HDD)组建RAID 1,用来提升保存在它们之上的数据的安全性。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kanshuderen 发表于 2025-3-24 10:39
我的意思是,你既然在AHCI下能正常使用,就说明硬盘没有问题。然后,就是VMD并没什么卵用,尤其是你5.0的 ...

请看29楼的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5 13:41 , Processed in 0.01843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