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失望了,续航缩水到12小时,重量还相比840增加了小30克,达到了有点坠手的113克,硬件上的增加除了意料之中的LCD屏外只有64G的机身内存和喇叭、铃铛,以及全新的5Hz GPS。
硬件上的倒退
怎么说呢,就是理解但失望。
我理解佳明由于半反射屏的供应链产业缩减,也因为更多新手和休闲骑行者喜欢更靓丽的屏幕,佳明不得不牺牲续航,将产品全线更换为LCD屏。
但作为行业龙头,我预期怎么也得有个16小时续航吧,就像今年的iPhone Air虽然电池容量由于超薄机身大幅缩水但仍通过降低功耗等方式让续航和iPhone 17持平,这才是领导企业该有的样子。
平心而论,850的续航虽然只有12小时,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是够用的,我翻阅了十多年的骑行记录,总时间超过10小时的只有一次,那次骑了200多公里。
99%的骑行者应该是骑不了10小时,对于那些超长骑行的选手,要么考虑给码表装上一个底座电池,要么趁840清仓屯一个用到860上市,或者临时开个省电模式苟到36小时。
而且和同样问题导致续航不高的Hammerhead不同,850的12小时续航是实打实的,不会动态缩水。我连接了功率计心率带,开了导航和赛段、Climb Pro以及各种提醒,6小时耗电51%,基本上可以通过电量倒推续航,12小时续航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有计划外骑行,有可能剩的电量不够,安全冗余太少。
实打实的多次骑行6小时都是用了50%左右的电量
为啥佳明要冒着续航减半的风险这么搞呢,除了供应链的问题,另外就是LCD的屏幕的确太香了。
LCD屏幕也是一个“用了才知道”&“用了就回不去”的东西,肉眼下和半反射屏对比明显,分辨率更好,滑动反应也更快,其感受不亚于当年iPhone和同时代的屏幕对比。
半反射屏、LCD屏和磨砂半反射屏的对比
新屏幕下,地图页面分辨率提升明显,以往需要放大才能看清的街道可以在更大视野看清了,对于常用地图导航的用户提升明显。
地图页面对比尤其明显
就还是推荐去车店里看看再决定是否升级。
除了屏幕,硬件上的重要更新还有铃铛和5Hz的GPS,前者又是一个看着像智商税,用了就真香的功能。骑路上叮叮叮真的比喊一嗓子管用,巴甫洛夫就是这么神奇,Wahoo们迅速跟进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5Hz是为了山地速降设计的,可以以每秒5次的频率记录点位,是常规的5倍,对于公路车没有太大用。佳明的GPS已经是遥遥领先了,用了Wahoo和Hammerhead才知道其他码表的GPS反应比佳明慢了不止一拍,人都停下了码表还有速度。
除了佳明都做不到停脚即停速
硬件上的更新就这些了,非常常规,甚至有些乏味,其他的更新都是软件系统层面了,就和现在手机很像,全靠软件系统加功能。
那软件上的更新有什么呢,不好意思,也都是锦上添花。
更智能的骑行指导
佳明在上一代1040时引入了“实时体力值”功能,可以动态的看到当前的体能状态和恢复状况。只是初代的“实时体力值”只能在有氧状态使用,一旦到了无氧就雪崩,850上的已经明显可用了,完全可以根据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呼叫货拉拉。
我估摸着倒是差不多能骑个200公里吧
同时“实时体力值”还影响到了“功率指导”,这也是在上一代引入的功能,可以基于路线难易程度和个人能力合理的设置功率目标,精准的分配体能,避免第一个坡就把自己拉爆了。
850的“功率指导”引入了“实时体力值”和风速数据,还有路线海拔的影响,就很适合这几天在云南格兰芬多的参赛者,那比赛,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骑下来的,有个“功率指导”稳妥一点。
为了避免把自己骑崩,850又升级了智能补给提醒,基于当前体能状况、路线难易、温度湿度,智能提醒喝水和补给,而不是以往那样只能定时提醒。
骑行经验丰富的朋友都知道,当你骑车感觉饿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有些已经面临低血糖了,大概是基于这个理论,新的补给提醒有点频繁,还没咋骑呢,就酷酷吃了。还是说佳明是基于合作Pro的数据,现在Pro的补给的确是有点夸张,普通人根本吸收不了。
更丰富的骑行玩法
1050发布时,佳明把“Group Ride”功能给升级的很好玩了,以往复杂的组队操作只需要在码表上输入6位代码就可以进群骑行,还能互相看到在码表上的位置和速度,甚至还能用设置的语句聊天。
而850上,这个功能又升级了,如今不仅能看到相互的速度,还可以看到对方的心率功率这些更深层次的数据,特别时候俱乐部出游使用。
领队不仅能看到有没有队员掉队,还可以看到谁快爆了,下去接一下。比较遗憾的就是这个功能只能在50系上使用,40系可以组队,但看不到高阶数据,这种社交功能,当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了,也不知道咋想的。
身边还没有850小伙伴能一起测试,但的确好玩
为了避免骑一半被雨淋,850还增加了“气象云图”功能,可以在码表上看到雷达雨云和风向标示。但并不好用,这个功能并不是集成在地图界面的,而是下拉菜单里,隐藏深就不说了,加载还慢,又有延迟。
想看风向的真不如直接在数据上添加一个佳明官方的风向Connect IQ,还挺准的。想看下雨的,北京的关注带龙王是最靠谱的,外地的还是掏出手机看Windy吧。
相比以往降雨多了降雨概率和云图
更专业的骑行训练
大概你也发现了,更新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似乎都是偏向新人骑游休闲党,对于专业用户佳明是放弃了吗?
倒也没有,一方面进阶车友用ICU、WKO这些专业训练工具的更多,普通训练指导也看不上。另一方面,佳明也默默的更新了许多训练工具,只是没说。
比如现在的“Garmin教练计划”已经和我当初每年交1000多用的Trainerroad差不多了,都是选择训练目标和频次,然后自己的条件来针对性的给出训练计划,而且还算科学,4w以下的按这个练完全足够的。
还有越来越准的训练状态分析等,今年我的训练断断续续的,佳明还真的准确的分析出了我的状态,并给出了休息和训练的建议,包括饱受诟病的FTP侦测都和ICU给出的保持一致了。
850其实也实打实的更新了两个实用的训练功能,一个是齿比分布统计,可以看出每次骑行后不同齿比使用的时长和占比,就把SRAM的那套给拿了过来,算是给禧玛诺打了个补丁吧。
还有就是“计时门”功能,可以在路线上设置计时点,分段计时,有点像实时的多个赛段功能,可以实时对比每次骑行这个赛段的用时变化,对于绕圈训练或者那些“十戒”选手很有用,但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因为我是测试机还是打开方式不对,或者又是吃了正版地图的亏,我至今没能激活这个功能,不知道实际表现如何。
总结
综合来看,佳明850更像是 "中期小改款",还是综合最强,但在创新和突破方面显得有些保守。LCD 屏幕的升级确实提升了用户体验,但续航的大幅缩水又让人有些失望。软硬件功能提升不大,但也的确是目前做的最好的,何况佳明还有Connect IQ这个大杀器,啥缺失都能用第三方弥补。
就佳明真的是越来越像苹果了,不管是产品规划还是乏力的创新,原地小踏步也依然是行业最强,你又只能指望他能做点什么新东西出来。兜兜转转用一圈下来,你会发现竞品多少会有些让人受不了的问题,最后还是只能选iPhone/佳明。
在行业下行期,我们可能得习惯越来越多这样小修小改的产品,苹果已经打了样了,两代甚至三四代才有大更新可能是常态,希望下一代60系能带来些惊喜,也希望友商们多努努力,倒逼一把佳明,别让它在行业老大的位置上坐的太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