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ey
发表于 2022-11-5 18:57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18:42
能上高频可不仅仅是工艺的问题吧。
电路设计不行,能上高频?
而如果说工艺好,现在可不是功耗要300瓦的 ...
可不就是工艺好吗,不然zen4怎么做到流水线级数不变照样能冲上5.8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19:06
koney 发表于 2022-11-5 18:57
可不就是工艺好吗,不然zen4怎么做到流水线级数不变照样能冲上5.8
能上高频还是得益于设计+工艺吧。缺一不可。
密度面积,功耗、漏电、良率,主要得工艺背锅。
cmz118
发表于 2022-11-5 19:21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每年面向市场的产品,在公司内部属于商业策略定制的"生产一代",前几代产品恰恰在此出现了些问题,
抛开商业战略,英特尔肯定强于AMD,研发和储备一直是领先没落后的
a6057c
发表于 2022-11-5 19:28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16:59
为什么不能吹?
外边AMD各种秒杀啊。
又是yes又是勇猛的。
[偷笑] 在真正需要晶体管密度的某些领域Intel确实有点追不上了,桌面只是不在意密度和功耗只在意少数几个核心的绝对性能而已
merlinviva
发表于 2022-11-5 19:39
这还要吵啊
大体上,intel=amd+台积电
intel过去几年睡了一觉而已,现在觉醒了[音乐]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19:44
本帖最后由 dychenyi 于 2022-11-5 20:20 编辑
a6057c 发表于 2022-11-5 19:28
在真正需要晶体管密度的某些领域Intel确实有点追不上了,桌面只是不在意密度和功耗只在意少数几个 ...
不用EUV,intel怕是主要是想用成熟的DUV产线省钱。
DUV产这个最牛逼的10nm+又贵,又复杂,还良率低。
说白了,估计intel认为够打了。
EUV在一定程度上,比DUV没有double pattern在芯片设计是要更简单的,良率也应该更好。
即将量产的第一代EUV intel4工艺,估计快了,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对战之时。
inflation
发表于 2022-11-5 19:45
密度大的作用主要是省面积好集成,也就手机在乎这玩意,桌面面积大不仅不是劣势,还是优势,你看amd积热有啥好。真正有价值的是功耗下降和性能提升,但密度大不一定能做到,这次13代密度就是比12代小的,反而功耗低或者性能强
AIAO
发表于 2022-11-5 19:46
晶体管数量肯定大幅落后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然而5950X的晶体管数量(1个IO die加2个CCD)约为104亿,12900K有人估算约为200+亿。AMD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都有一套。
晶体管数量也说明不了什么,M1/M2的晶体管数量,再看看4090相比3090超过翻倍的晶体管数量。12代/13代其实在工艺方面完全不落后(工艺成本除外),超大规模的ROB还能冲上高频,确实靠的是工艺上的优势。
jerrytsao
发表于 2022-11-5 21:02
关于Density, 建议阅读Angstronomics前段时间发的这篇文 https://www.angstronomics.com/p/the-truth-of-tsmc-5nm
Intel 7 (Intel 10nm) - Intel列了100.8 MTr/mm², 实际100.3 MTr/mm²
TSMC 5nm - 早前WikiChip预计170.6 MTr/mm², 实际137.6 MTr/mm²
土星实验室
发表于 2022-11-5 21:06
yahochina 发表于 2022-11-5 17:56
只要是INTEL,吹就对了,当年P3,P4性能上被AMD打的满地找牙,一样不耽误INTEL卖货赚钱。 ...
农企什么时候打过P3了?P4前期农企一样弱鸡,intel在P4失败是后期上高频,流水线太长,IPC没有等效提升
liyichao97
发表于 2022-11-5 21:15
AceEX 发表于 2022-11-5 18:17
然而实际的zen4ccd密度差不多是牙膏整个die的2倍。。
你这么一说确实有一个因素我没考虑,现在的intel 7工艺相比icelake的10nm放宽太多了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21:41
AIAO 发表于 2022-11-5 19:46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然而5950X的晶体管数量(1个IO die加2个CCD)约为104亿,12900K有人估算 ...
查了下,5950X的晶体管数量约为104亿,的确是。
而7950x是160多亿。
IO die分离出来用过低级工艺制造就是省成本的。
有楼层说AMD ccd密度很高,侧面说明intel下代工艺还有的是空间塞更多的吧。
2ndWeapon
发表于 2022-11-5 21:43
intel最NB的是热密度极低,不会积热。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21:53
jerrytsao 发表于 2022-11-5 21:02
关于Density, 建议阅读Angstronomics前段时间发的这篇文 https://www.angstronomics.com/p/the-truth-of-ts ...
台积果然还是吹牛了。
DUV换EUV工艺,看起来晶体管密度会有大幅度提升,看来intel下代很值得期待啊。
ykdo
发表于 2022-11-5 22:02
等东西出来看疗效吧[困惑]
dadaxiya
发表于 2022-11-5 23:34
膏子的工艺能耗比其实不如台积电的,就是有工厂豪横,把饼子摊大,密度低好散热,所以设计团队在桌面上还能横一下,到了移动端和服务器上也就无能为力了。
有人说膏子=农企+台积电,其实台积电后面站着好多家,苹果老黄高通发哥等等,何止农企一家,膏子工艺确实干不过的,不过现在手机市场也开始疲软出货量下降,膏子也许能翻身?或许pc下滑更猛,膏子万劫不复。。。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02:04
AIAO 发表于 2022-11-5 19:46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然而5950X的晶体管数量(1个IO die加2个CCD)约为104亿,12900K有人估算 ...
哪怕整颗ADL 8+8都是用10ff hd libray都没有亿分之一的可能性超过20B,8+8顶多就14B出头
Nextime
发表于 2022-11-6 03:10
下一代redwood cove传言满天飞,granite rapid用intel 3,meteor lake-U/meteor lake-P用intel 4,meteor lake-s甚至有在传用TSMC N3,鬼知道你在讲哪个……
天一凡
发表于 2022-11-6 03:12
还是感谢AMD吧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03:49
koney 发表于 2022-11-5 17:58
该吹的是intel7的工艺好,能上高频,而不是cpu设计得多牛逼,gdc本质是个大力出奇迹的架构 ...
什么叫大力出奇迹?不计算L2和L3的情况下,GLC的晶体管只比WLC多了22-23%情况下多了19% ipc还能叫不牛逼,那么以往平均晶体管多个30-40%的情况下才能多个12-15% ipc又叫什么?过去10年牙膏只有IVB,SNC,GLC这三代可以拉到20%上下,其余的都是连15%都不到。
同样不计算L2和L3的情况下zen2用了26%的晶体管才能比zen多个13-15% ipc,要是跟zen+比还要再少个1-2%,直到zen3才做到了用13%的晶体管换取接近19%的ipc。然而到了zen4情况又回去了,用了超过40%的晶体管换取8-12%的ipc,这还没把zen系减少cache的ipc损失会大于core系的影响考虑进去。
现代cpu架构基本上都是用至少2%的晶体管去换1%的ipc。然而即使如此,在提升同幅度的性能的情况下拉ipc的功耗增幅是低于拉频率,所以绝大部分的架构才会在维持相若的频率为前提下尽可能提升ipc。
koney
发表于 2022-11-6 10:34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03:49
什么叫大力出奇迹?不计算L2和L3的情况下,GLC的晶体管只比WLC多了22-23%情况下多了19% ipc还能叫不牛逼, ...
真牛逼,拿两个ppa都不行的架构来比较。你设计一个ppa很垃圾的架构,完了下一代再设计一个正常的,然后美其名曰没有提升多少晶体管就实现了ipc大幅提升[吐槽]
kupanda2021
发表于 2022-11-6 11:33
texnis 发表于 2022-11-5 16:50
Zen4 的CCD面积71mm2,晶体管数量65.7亿,密度只有93mtr/mm2
3fin 密度本来就低,加上sram 密度也上不去
93mtr已经很高了
kupanda2021
发表于 2022-11-6 11:38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19:44
不用EUV,intel怕是主要是想用成熟的DUV产线省钱。
DUV产这个最牛逼的10nm+又贵,又复杂,还良率低。
说 ...
int4 可不行,intc自己说工艺领先得20a/18a, 得25年了
kupanda2021
发表于 2022-11-6 11:44
dychenyi 发表于 2022-11-5 21:41
查了下,5950X的晶体管数量约为104亿,的确是。
而7950x是160多亿。
IO die分离出来用过低级工艺制造就 ...
ccd卡着甜点面积做的,真要搞100多mm^2 良率下来,制造成本就上去了。
而且做mask 也贵,上亿美金, zen4 产量上不去要亏钱的。
intc自己搞mask能省不少钱, 制造成本高点也能接受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17:15
本帖最后由 5d5588cf 于 2022-11-6 18:58 编辑
koney 发表于 2022-11-6 10:34
真牛逼,拿两个ppa都不行的架构来比较。你设计一个ppa很垃圾的架构,完了下一代再设计一个正常的,然后美 ...
所以按照你的定义过去10年市面上从x86到arm全部架构的ppa都是垃圾,提升多了就是上一代垃圾,提升少了就是这一代垃圾,你说的都对。
liyichao97
发表于 2022-11-6 17:29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17:15
所以按照你的定义过去10年市面上全部架构的ppa都是垃圾,提升多了就是上一代垃圾,提升少了就是这一代垃 ...
skylake就很好啊,14nm的密度那么差却实现了这性能,ipc跟7nm的zen2有来有回,按晶体管数计算的性能效率跟gracemont比也差不了太多
litguy
发表于 2022-11-6 17:36
土星实验室 发表于 2022-11-5 21:06
农企什么时候打过P3了?P4前期农企一样弱鸡,intel在P4失败是后期上高频,流水线太长,IPC没有等效提升 ...
k7 比 p3 先过 1GHz 的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18:56
liyichao97 发表于 2022-11-6 17:29
skylake就很好啊,14nm的密度那么差却实现了这性能,ipc跟7nm的zen2有来有回,按晶体管数计算的性能效率 ...
在那位大师的眼中SKL也是垃圾,毕竟用2%晶体管换1% ipc就是ppa垃圾,正常的架构都是1%晶体管换2%的ipc,建议那位大师拿着他的MIT电子工程博士证书去按摩店或者牙膏厂应征首席架构工程师。
koney
发表于 2022-11-6 19:15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17:15
所以按照你的定义过去10年市面上从x86到arm全部架构的ppa都是垃圾,提升多了就是上一代垃圾,提升少了就 ...
同系列架构纵向对比还对比出优越感了[偷笑],怎么不横向对比下其他架构,既然gdc这么牛逼intel为啥要用gracemont来补ppa。你再对比下zen,fs,甚至arm,看看增加了多少晶体管,提升了多少ipc
koney
发表于 2022-11-6 19:19
5d5588cf 发表于 2022-11-6 18:56
在那位大师的眼中SKL也是垃圾,毕竟用2%晶体管换1% ipc就是ppa垃圾,正常的架构都是1%晶体管换2%的ipc, ...
美食家都得有特技厨师证书是吧,那以后测评员都必须持mit ee博士证书测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