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盘还是能用tlc ssd的,但要注意固件问题.
本帖最后由 icedew0912 于 2023-9-3 11:44 编辑铠侠rc500g,一直在机箱插着近日换新,两年的冷数据速度顺序读降到平均30m比机械还慢。经过这几天分析主要还是固件垃圾的原因。
居然还有怀疑真假的,这气氛吗--
背景
。。。。。
465g大概用了300多g,反正没红,tdp98%.但2年的冷数据只有几十g,转移时发现的. 就算2年前数据30m的4k,打开蓝光等也是秒开不影响正常使用的--!
(因为蓝光码率高的也不到10mb/s|非MB)
。。。。看后面回帖发现个软件SSDReadSpeedTester挺好的,看了这贴不放心的可以去下个测下 https://files03.tchspt.com/temp/SSDReadSpeedTester2.04.zip (得开win7兼容模式)
这个也是凯侠rc500,但没换新那个数据冷,想测数据还得再拆显卡实在太...
近期测试数据也是1500m+
再看下新盘的数据
把SSDReadSpeedTester生成的数据按百m及每周数据分类一共300多g2万个文件
可以看到在80-100周左右的冷数据过了临界点,重心从1500m速度急剧跌到500m以下后继续缓慢下跌. (软件可能会继承解包文档的修改日期,所以120周依旧有1000m速度的那可以认为是误差)
结论部分,
凯侠的rc500g固件有问题,80周啊,都一年多都不给刷新一次,那我要这98%的健康度有何用?买ssd不就是为了快,2年后都降到机械盘速度了那为什么不买更便宜的机械呢?
tlc的当仓库的冷数据问题是可以固件修复的,凯侠rc至少一年内不会降速能稳在1400m+,每年全盘刷一次tbw还能接受.(分析数据后发现比想象的3个月就开始掉速好多了,是过了80周临界点后速度才开始骤降的.)
会出现这么明显的临界点问题,估计整个固件就没有冷数据刷新的机制(有后台刷新那后面的就不会一条单调下降线了),全靠单元结构自己抗的....(缓慢放电到一定程度电压不够了速度立即就降下去了,也没修复机制会越来越慢.)
一年折腾对拷一次数据当仓库个人还是能接受的......(毕竟 1000m拷2t==100m拷200g==10m拷20g......)
而qlc就那么不到100次的寿命,电压需求还更敏感,那冷数据的表现...... 闪存都是会漏电的,所以SSD最好一直通着电 [偷笑] VictorTDD 发表于 2023-9-1 07:05
闪存都是会漏电的,所以SSD最好一直通着电
我这是一直在机箱里插着通电的啊,只是那些电影下完看一遍就两年没访问了。 那ssd做的移动硬盘,是不是放时间长了读文件达不到接口速率。。 我所有的冷数据,全部都存在HC560里。
正在考虑,某些“极冷”数据,是否需要储存在磁带上……还是我焦虑了 VictorTDD 发表于 2023-9-1 07:05
闪存都是会漏电的,所以SSD最好一直通着电
TLC即使通着电也不会主动重刷冷数据,数据就存在cell里面慢慢漏电慢慢增加误码率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8:29
我所有的冷数据,全部都存在HC560里。
正在考虑,某些“极冷”数据,是否需要储存在磁带上……还是我焦虑 ...
存磁带有点过了,刻录DVD也行啊
v.
本帖最后由 午夜土猪 于 2023-9-1 08:54 编辑。。。。吓的我赶紧把老固态插上。。。
话说数据全丢了是啥样子?不会物理损坏吧? 别说仓库盘的冷数据了,日常用盘都经常碰到“冷”数据问题
感觉还是主控的锅
明知现在的TLC、QLC很容易冷数据,不加入自动翻新功能
就像当年的主动式垃圾回收。。。
不知道这个冷数据问题以后会不会普及主控主动翻新功能 futurejl 发表于 2023-9-1 08:43
存磁带有点过了,刻录DVD也行啊
蓝光吗?否则百G以上DVD5得多少张 SSD本来就不适合当仓库盘吧。。。挂了也很难恢复 自己写个脚本,定期访问一遍不就行了 FlyKite 发表于 2023-9-1 08:54
别说仓库盘的冷数据了,日常用盘都经常碰到“冷”数据问题
感觉还是主控的锅
影响寿命 放了大半年,老闪迪超级速没事,威刚M2口旗舰掉盘了[困惑] VictorTDD 发表于 2023-9-1 07:05
闪存都是会漏电的,所以SSD最好一直通着电
一直插电没用 VictorTDD 发表于 2023-9-1 07:05
闪存都是会漏电的,所以SSD最好一直通着电
通电也没用
读取也没用
必须“刷新” huihuige 发表于 2023-9-1 09:10
通电也没用
读取也没用
必须“刷新”
刷新啥软件?
我记得有软件,但是忘记了。。。。
手上有个E61闪迪的,觉得速度好慢啊
测速的时候都慢 gfwen0 发表于 2023-9-1 09:14
刷新啥软件?
我记得有软件,但是忘记了。。。。
手上有个E61闪迪的,觉得速度好慢啊
DiskFresh
icedew0912 发表于 2023-9-1 07:19
我这是一直在机箱里插着通电的啊,只是那些电影下完看一遍就两年没访问了。 ...
通电没用
读取也没用
必须刷新
可以使用DiskFresh
其实HDD也有这种问题
数据会发生静默错误,记不清了,好像叫磁翻转
这种好像也不好避免
不过不影响读取速度,只是有一位0变成1或者1变成0之类的
看视频会花屏一下估计
我是HDD也每年强制刷新一次 Naming 发表于 2023-9-1 08:02
那ssd做的移动硬盘,是不是放时间长了读文件达不到接口速率。。
一般是的
就是不知道企业级或者SLC或者长存的颗粒是不是也有这种问题
小飞机测试长存的颗粒耐久说是不掉速 飘忽的青布衫 发表于 2023-9-1 09:00
自己写个脚本,定期访问一遍不就行了
读取访问没用的
要“刷新”
为啥厂家不自己做?
就是因为耗费闪存PE掉耐久…… gfwen0 发表于 2023-9-1 09:14
刷新啥软件?
我记得有软件,但是忘记了。。。。
手上有个E61闪迪的,觉得速度好慢啊
或者格式化
重新写
或者全部读出来
格式化
再全部复制进去 futurejl 发表于 2023-9-1 08:43
存磁带有点过了,刻录DVD也行啊
02年动用了全部家底上了雅马哈的外置cd刻录,用柯达纯金,后来04年换成先锋的dvd刻录(使用TDK,三菱,万胜DVD盘),07年才开始购买硬盘。
现在再用回dvd基本也不可能了,因为动辄几十T的东西,而且一支4k就二十多g的片子,就算全都用蓝光,盘片数量和所占的体积,也是很客观的。同时为了保证一定的冗余,需要双备份,同时定期更新拷贝到新的盘片中。太麻烦了。
再有就是储存条件也是非常严格的,相信我,以我保存上千片CD DVD的经验,那绝对是个灾难……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9:21
02年动用了全部家底上了雅马哈的外置cd刻录,用柯达纯金,后来04年换成先锋的dvd刻录(使用TDK,三菱,万 ...
数据量大那确实不好办了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8:29
我所有的冷数据,全部都存在HC560里。
正在考虑,某些“极冷”数据,是否需要储存在磁带上……还是我焦虑 ...
大佬买了磁带 记得上来发帖啊 本帖最后由 jwongsv 于 2023-9-1 09:27 编辑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8:29
我所有的冷数据,全部都存在HC560里。
正在考虑,某些“极冷”数据,是否需要储存在磁带上……还是我焦虑 ...
磁带机四五万一个,可以买很多sata硬盘了 本帖最后由 xoben 于 2023-9-1 09:27 编辑
实测:此前用两块金士顿 SVP100S2 512G 移动固态硬盘备份数据,5年后全部数据读取速度正常,因容量不够换掉的。
期间没有格式化或Disk Refresh。
futurejl 发表于 2023-9-1 09:23
数据量大那确实不好办了
其实在17年移民的时候,已经全部都传到硬盘里了,然后带出国的。那是就已经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有水印的,不成系列的……都处理掉了,当时带了至少10块3t,4t的硬盘。那些里有一部分是在大学/研究生期间下载的,虽然不多,但是都是10块10块的网费攒出来的啊。
后来上班了以后,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下,需要的硬盘量越来越多,只能狠心再删掉近一半视频和素材,从新规划冷数据的储存。
现在看起来,还是大容量的机械硬盘更加的保险和可靠。最好的是当下最新一代的硬盘的上一代,以免出现HC530之流的缺陷,造成数据的可靠性下降 就算做系统盘,也有一些系统文件是不会经常去访问的,
以及日常用存储,也有一些个人文件,几年不会访问,
这怎么办 ssd 感觉还是适合用于cache场景,机械raid后,速度也有几百兆,不是极端场景基本上也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