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Grace 发表于 2023-9-1 09:38

SSD就不适合做仓库盘,NAS上用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机械盘丢个没人的角落最好

阿诺德施瓦辛格 发表于 2023-9-1 09:44

上企业级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9:47

kuram 发表于 2023-9-1 09:23
大佬买了磁带 记得上来发帖啊

正在纠结是哪家的,dell, hp 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好像ibm以前也有。正在研究,正在研究……

(参考翼王的视频)

kuram 发表于 2023-9-1 10:02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9:47
正在纠结是哪家的,dell, hp 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好像ibm以前也有。正在研究,正在研究……

(参考翼 ...

感谢大佬给我们分享这些先进的东西

十年一刻 发表于 2023-9-1 10:05

没发现有啥慢的啊 两三年前的几十g视频电影什么的还是秒开的

JackyQ2021 发表于 2023-9-1 10:11

长期在线的企业级SSD也会有冷数据问题吗?

soulcn 发表于 2023-9-1 10:12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9:31
其实在17年移民的时候,已经全部都传到硬盘里了,然后带出国的。那是就已经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有水印的 ...

请问带大量硬盘出国会有什么限制或要求吗?

tide~ 发表于 2023-9-1 10:29

末代MLC 依旧稳如老狗~~ 数据13个月,用完就拔[偷笑]


7155071 发表于 2023-9-1 10:32

PM830,放了3年多,数据没丢,读取写入依然满速。

chacha20 发表于 2023-9-1 10:42

午夜土猪 发表于 2023-9-1 08:52
。。。。吓的我赶紧把老固态插上。。。

话说数据全丢了是啥样子?不会物理损坏吧? ...

数据全丢了估计就掉盘了,有些盘固件也是存在颗粒上的

kuram 发表于 2023-9-1 10:45

根据大家的总结 说明还是当年的SLC MLC的晶体管强壮度高 ,另外好像还有和制程有关1X的晶体管的强壮度高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10:52

soulcn 发表于 2023-9-1 10:12
请问带大量硬盘出国会有什么限制或要求吗?

我到悉尼过关的时候都没有扫,也没有打开。

反倒是在国内出关的时候,有一些不爽……

fcymk2 发表于 2023-9-1 10:53

企业盘应该不会有这种问题吧?

一个人的世界 发表于 2023-9-1 10:57

本帖最后由 一个人的世界 于 2023-9-1 11:06 编辑

PSotaku 发表于 2023-9-1 08:30
TLC即使通着电也不会主动重刷冷数据,数据就存在cell里面慢慢漏电慢慢增加误码率 ...

你怎么确定所有厂家的固件都不会主动重刷冷数据?我所了解的是三星在840出过这个问题后,后续的三星固态硬盘在固件中就已经主动重新刷新冷数据了的。
我看论坛中有人也发过大概是致钛前段时间特意针对这个问题更新了一次固件。固件说明中有点出是更新了冷数据刷新机制,以保证长期数据的读取。
西数冷数据门后了解到的是实际上各个厂家都有一定的刷新冷数据的固件机制,只是好像东芝的某些型号批次的闪存漏电率超出了原来的参数导致固件中刷新周期不够了。而且如果真按那样刷新估计东芝的那些批次闪存会提早英年早逝,导致保修问题。所以厂家不会重新更新固件提高刷新机制的积极性。
厂家其实也很为难的,刷新机制积极些。同样的闪存如果PE不够保修期内就要死的。如果提高闪存的PE,那么制造成本应该就提升。
我就认为刷新机制积极的固态,闪存制造的实际PE应该是高于刷新机制不敢积极的固态

icedew0912 发表于 2023-9-1 11:14

十年一刻 发表于 2023-9-1 10:05
没发现有啥慢的啊 两三年前的几十g视频电影什么的还是秒开的

。。。蓝光碟40g每秒码率也才25Mbps折合不到5Mb/s读取速度,机械硬盘一样秒开不卡,甚至有在线看的呢。 但要拷贝时8t仓库你用5Mb速度就需要3个礼拜。。。。。。

十年一刻 发表于 2023-9-1 11:26

icedew0912 发表于 2023-9-1 11:14
。。。蓝光碟40g每秒码率也才25Mbps折合不到5Mb/s读取速度,机械硬盘一样秒开不卡,甚至有在线看的呢。...

复制了几部老电影也没慢啊…

icedew0912 发表于 2023-9-1 11:28

ferguszou 发表于 2023-9-1 09:33
就算做系统盘,也有一些系统文件是不会经常去访问的,
以及日常用存储,也有一些个人文件,几年不会访问,
...

以现在Win10更新频率,不访问的就是不需要。叠瓦盘也有几Mb访问时候还不是一堆卖的。但TLC两年冷数据都这样了(起码没丢),杂牌QLC。。。还是得多备份。

icedew0912 发表于 2023-9-1 11:37

十年一刻 发表于 2023-9-1 11:26
复制了几部老电影也没慢啊…

那可能盘好呗或企业盘刷新(以及某些国产软件后台访问),我还有十年前slc的现在里面也能读呢。但铠侠RC也算主流tlc之一了冷数据都这样。。。你要一开始说拷贝没问题不就好了?

Superdoll 发表于 2023-9-1 12:32

xoben 发表于 2023-9-1 09:26
实测:此前用两块金士顿 SVP100S2 512G 移动固态硬盘备份数据,5年后全部数据读取速度正常,因容量不够换掉 ...

早就说过了, tlc的固有毛病,没辙的. mlc也会掉, 但可以撑5年以上

Superdoll 发表于 2023-9-1 12:35

kuram 发表于 2023-9-1 10:45
根据大家的总结 说明还是当年的SLC MLC的晶体管强壮度高 ,另外好像还有和制程有关1X的晶体管的强壮度高 ...

因为只说3d堆叠牛B,没人提z轴的电场干涉也会加快掉电.

Superdoll 发表于 2023-9-1 12:39

JackyQ2021 发表于 2023-9-1 10:11
长期在线的企业级SSD也会有冷数据问题吗?

我估计企业级tlc或者qlc的参考电压和cell电压设计机制更加稳定,比如差值更大等等,这样就会减轻问题.

huihuige 发表于 2023-9-1 12:59

看小飞机的耐久评测
加热五年耐久的重新测速校验
致态好像没怎么掉速啊

tide~ 发表于 2023-9-1 13:07

Superdoll 发表于 2023-9-1 12:39
我估计企业级tlc或者qlc的参考电压和cell电压设计机制更加稳定,比如差值更大等等,这样就会减轻问题. ...

说反了吧,所谓eMLC、eTLC一方面是挑晶圆上体质好的颗粒区域,一方面就是降低电平阈值-减小磨损;
企业级都会不断巡检数据的;例如我上面发的闪迪云盘,盒子里待机时不低于50度,盒子主控的定时休眠也不起作用;
我都3-4个月左右扫一遍冷数据,就怕低电平阈值更容易模糊- 稍微漏点电的话

kflish 发表于 2023-9-1 13:15

数据重要的话,你得用好一点的盘,这盘有掉健康问题,这种明显缺陷的东西就别用了。。。

louis2005 发表于 2023-9-1 13:16

huihuige 发表于 2023-9-1 09:15
通电没用
读取也没用
必须刷新


有照片放在HDD上 时间长了打开一半花掉 不知道怎么回事

声色茶马 发表于 2023-9-1 13:17

andyaldi 发表于 2023-9-1 08:29
我所有的冷数据,全部都存在HC560里。

正在考虑,某些“极冷”数据,是否需要储存在磁带上……还是我焦虑 ...

主要是烧包了。[偷笑]

Dzzz 发表于 2023-9-1 13:28

DiskFresh每年刷新一次吧,每年损耗一次全盘寿命倒也能接受

huihuige 发表于 2023-9-1 13:39

louis2005 发表于 2023-9-1 13:16
有照片放在HDD上 时间长了打开一半花掉 不知道怎么回事

静默损坏了吧
我之前也有过

赫敏 发表于 2023-9-1 13:39

一个人的世界 发表于 2023-8-31 21:57
你怎么确定所有厂家的固件都不会主动重刷冷数据?我所了解的是三星在840出过这个问题后,后续的三星固态 ...

也没那么夸张。半年刷一次也就在保修5年加了10 pe

7155071 发表于 2023-9-1 13:55

louis2005 发表于 2023-9-1 13:16
有照片放在HDD上 时间长了打开一半花掉 不知道怎么回事

通过网络移动过的话,尤其是老群晖,有概率出这个问题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仓库盘还是能用tlc ssd的,但要注意固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