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时隔五年,Chiphell从2007年1月建站之初,正逢ATI HD2900XT的发布->失败->被AMD收购之际,在这五年里,Chiphell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一直关注着AMD R600架构的演变,终于,五年后的今天AMD推出了以全新一代架构为基础的HD7970.在深入了解新品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简单总结一下R600的架构演变史.HD2900XT | R600: 80nm 420mm2,ATI不但制造了一颗DIE很大的GPU,还是基于当时几乎已经被淘汰的80nm制造工艺,更重要的是,事后ATI自己也承认R600的确存在硬件Bug,期间R600还遇到了延期等各种困扰,所以失败和被收购现在看来也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HD3870 | RV670: 55nm 190mm2,为了挽回R600带给ATI GPU的巨大创伤,被AMD收购后的ATI开始重新振作自己,一步步地修正R600架构工作,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排除Bug,所以这一代的RV670我们迎来的只是平平的性能,基于55nm之后因为规模没有扩张,而DIE的面积也只有190mm2,可以说RV670纯粹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 HD4870 | RV770: 55nm 256mm2,到了RV770,虽然TSMC的制造工艺依然停留在55nm,但是依靠RV670的R600架构Bug修正,AMD终于开始正式开始重新布局R600架构的延伸品,Shaders第一次引来了规模翻倍,从320猛增到800个,以及GDDR5的出现增加了原先R600架构不足的带宽,RV770绝对是ATI继R600之后最成功的产品. HD5870 | Cypress: 40nm 334mm2,这一代开始AMD不再延续原来RV开头的内部产品研发代开,取代代之的是英文单词,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产品信息的提前泄露,毕竟之前大家可以通过数字的大小来判断产品的地位.言归正传,如果说RV770是AMD挽回败局的第一步,那么Cypress绝对可以算得上是AMD给了NVIDIA一个回马枪.TSMC制造工艺提升到40nm之后,AMD并没有保守地延续RV770架构规模,Shaders单元引来了第二次规模翻倍,直接从800翻倍到了1600个,毫无疑问这样的规模翻倍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同样也是巨大的! HD6970 | Cayman: 40nm 389mm2,上一代产品Cayman就比较有意思了,大家本来都会认为AMD继续扩充Cypress的架构规模以求性能上的突破,但TSMC停留在40nm不变的客观原因,以及R600巨大DIE面积所带给ATI的阴影,想要让AMD再做一个400mm2以上的"怪兽"恐怕他们自己都不敢往这方面去想.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灵巧的变化:原先的R600 5D架构变成了4D,每个模块的Shaders数量增加,但总数几乎维持上一代不变(1536个),事实证明对手NVIDIA正因为不计后果的将GF100/110的DIE做到520mm2之巨大而踩到了TSMC 40nm的超级地雷,悲剧也随之而来,这里就不用细说了,反正延期,高达等内幕大家也都记得... 正所谓承上启下,以上便是我用了最简洁快速的方法来给大家重新回顾了一回R600架构的进化过程,下面就开始我们的HD7970深入评测环节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4-26 04:17 , Processed in 0.00838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