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24627|回复: 39

[摄影] 松下S1拍的照片和不成熟的使用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oolbirdcn 于 2021-12-9 11:03 编辑

   他也许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微单…...


      之前有写过一篇 ( 徕卡SL2-S拍的人像照片和不成熟的使用体验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62149-1-1.html )有一位坛友说某张片子的出片
WechatIMG71.png


就因为这句话,才有了心中草,以至于它不断成长,直至前段时间拔草成功。

   
     徕卡出品的松下套壳机由来久矣,这是很多骨灰级徕卡发烧友不愿看到的,甚至还对这类混血产品嗤之以鼻,形成了独特的内卷鄙视链,以至于除旁轴M以外的产品大多不受待见。

     之前只是套壳一些卡片机,旅游机,本身我也对这类机型不感兴趣,而深度把玩徕卡SL2s之后,私以为他至少是目前微单相机中拍照体验第一梯队的存在,而作为同父异母的孪生大哥,到底是不是也跟sl2s一样,甚至超越的存在,都让我对松下S1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抱着一堆疑问开始了这次旅程…...

     首先是两台机身的外观,这里套用camerasize的对比图

IMG_2654.JPG


IMG_2655.JPG


IMG_2656.JPG


     徕卡当然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大刀阔斧的线条,尽管有弧线的过渡,仍旧显得硬朗不羁,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现代工业设计之美,而松下这边的作业,机身大了一小圈,如果不是很了解两者关系的人,其实很难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这跟以往套壳机换个颜色换个logo的方式不同,徕卡这次二番战的动作属实又进步很多(前面还有一台外观更张扬的SL一代)。

     说回松下S1,尽管只是一些线条组合的差异,但他变得更像传统的日系单反,看上去中规中矩,很多位置都用鼠标点了窟窿安排了按键,显得设计师很随意,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按键的位置都经过推敲,非常契合摄影师的各种习惯(毛病?)

机身正面视图

左边分别对应两个快捷键和一个镜头释放按钮,右边的拨盘不是常规的afs,afc,mf 切换,而是通过拨盘迅速选择事先设定好的两组设置
IMG_2692.jpg

右边眉心位置是闪灯同步端子,这个角度S1肥厚的手柄显得非常突兀,但却带来了极好的握持手感
IMG_2694.jpg

转接了一只zf2 85 1.4,还是显得很协调的

IMG_2695.jpg

IMG_2706.jpg


底部视图

IMG_2716.jpg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报到,松下召集了一堆用户讨论产品,并针对用户的一些提案在产品上做改良,本来觉得只是新闻稿,但实际用下来,发现松下貌似真的是这么在做,而且做得很过头……

     体验部分开始,一条不严谨的数据,徕卡的SL2s到手,我就花了十来分钟就可以开始拍照了,过程无非就是先过一遍菜单,找到焦点设置的杆子,把曝光补偿设置到顺手的位置,iso调整成自动,最后,回放安排成持续显示,一气呵成,更精细的设置,则是在日常使用中慢慢摸索,边用边调,直到完全契合自己,这个过程里,你想到的部分,回到相机菜单,他总在你感觉的那个位置,徕卡的产品经理可以说深谙用户思维,一级菜单选好调拍照还是视频参数,二级菜单开始设置,符合正常人类的思维逻辑,在产品体验上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舒适的,尽管作为水桶机,拍照和视频有着繁多的设置需求,徕卡仍旧在做减法,能干预的部分不多,而可干预的部分,也是大多数人会用到的,满足绝大部分人称手的需求之外,负担也不会太大,但面对更多有深度需求的用户…随便咯,如果听话,他就不是徕卡了…

     而到松下S1这边,抽屉式菜单树状分布,密密麻麻,沿袭了自己的传统,Sony A7s3 学去了以后饱受好评(之前的菜单得多难用,相信玩过的都知道)尽管是一个得到好评的菜单系统,还是足足搞了快一小时,主要是过菜单的时候,总有模棱两可的设置不知道是要实现什么功能,总有些不顺手的感觉让人如鲠在喉。于是…已经不记得上一次为一台相机翻说明书是什么时候了…松下的中国官网甚至直接把电子版的说明书和固件放在产品的介绍页,根本不用去服务与支持里面找,也许他们深刻的理解为这就是产品的一部分,不由得让人竖起颤抖的大拇指…

顶部就已经塞满各种控制核弹发射的按钮,头大

IMG_2700.jpg


     从前脸延伸到后面的人体工学弧线,造就了极佳的手感,说实话,用了这么久,咋一看回背面还是心有余悸…


     说的就是快捷Q键上方的多维摇杆,拍照的时候选焦点,菜单里面选方向,而在这台机身上这个小揪揪简直是噩梦一般存在。近几年来用过无数机型的摇杆,松下S1的初体验应该是垫底的存在,也是整机里最糟糕的设计和零件,徕卡SL2s同样有一个摇杆,橡胶质地,软软的摸起来就很解压,而且定位精准,阻尼调教可靠,松下这个硬塑料,定位和灵敏度的逻辑让人抓狂,快慢和力度你都很难吃准,就好比你刚用完PS5的手柄,再回头去用几十年前已经需要保养的FC十字手柄那种落差,以至于下方的menu转盘兼多维按钮也会给人非常不可靠的感觉...

     当然,不是说它不能用,熟练了也还行,只是要指哪儿打哪儿,这一块的学习时间成本将以星期为单位...这一点我在一个老外论坛也看到超多人吐槽,毕竟老外手大啊,估计后续机型这个设计不被干掉也会要大调整吧。
IMG_2703.jpg

     冗长到500多页之巨的PDF电子天书,除了要面对足以让人睡着的细致解说之外,还有一些抓狂,甚至可以说是翻译错误的晦涩词汇。比如照片格调(也就是机内直出预设)的二级菜单可以更细致的调节对比度,饱和度之类的参数,有一个选项叫突出显示,我一开始以为是锐度,但后面又来了一个叫清晰度设置,直到仔细看对应的图标才发现它跟“阴影”图标是互为反向的状态,原来“突出显示”实际就是我们凡人说的高光,而清晰度则是锐度……

     诸如此类,肩屏叫状态LCD,衍射补偿叫绕射补偿,数字变焦叫延伸远射转换等等,你同时还要面对Fn按钮,Fn杆,锁杆,操纵杆,一堆分布在机身各处的杆杆,拨盘,控制盘,转盘,一堆散落各处的盘盘,繁琐的设定,人为的给用户的理解和操作制造了障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设置完相机还会有些忐忑不安的情绪……

繁多的按钮和拨盘

IMG_2696.jpg

IMG_2704.jpg

     当然这只是刚上手,慢慢的,当你终于明白日本国家级翻译家翻译的菜单,慢慢开始明白松下产品经理的设计逻辑,这种烦躁就会开始转弯,变得安全感,主人感十足,因为他实在是考虑得太周全了……

     比如机身防抖的设置,防不防可以设置,上下还是左右怎么防也可以设置,什么时候开始防也可以设置,需不需要镜头协防,需不需要电子防,通通可以设置,甚至精确到焦距都可以定义。
IMG_2653.jpg



     至于其它可自定义按键的丰富程度也堪称同业之最,我就简单展示一下说明书里面关于前后波轮组合的定义说明。

IMG_2652.jpg

     说实话,这种天书级别的东西,如果按照当年乔布斯把产品设计到三岁小孩都能轻松上手的水平,松下的产品经理足以被拖出去仗责两万大板。这就好比你去了一家牛排店,从座位朝向,餐盘摆放,肉的部位,几成熟,用什么餐具,配什么酒,乐队曲目,灯光颜色,再到餐后甜点,通通需要你自己确认一遍,你不会觉得你是用餐的老板,倒是很像需要安排一切给贵客的大堂经理,然而最后用餐的人却还是你自己,这种抽离的产品体验,真是把日式轴学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如果跟兄弟SL2s相比,我们假设两家的小众客户群一样多(其实貌似也不用假设)他们都是要给一百人做饭的餐厅,徕卡经营Omakas简单粗暴,早餐牛奶鸡蛋,中午披萨,下午意大利面,爱吃不吃,结果天天都没有厨余,去晚了还吃不到,偶尔来点限量的皮蛋瘦肉粥一帮人都得抢打起来,这还是普通白米粥,要是黑米粥啊,价格还直接翻倍:)而到了松下餐厅这边,先是一轮食客调研,精确到乳糖耐受,花生过敏的级别,再根据国家,种族,地域,区分出一个品类繁多到发指的超级自助餐厅,最后还恭恭敬敬的跟在你身后,时不时问一句,您吃得可好?导致剩菜剩饭严重过剩,节假日疯狂打折……

  好吧,思维有点发散了…从用户角度出发,徕卡显得更懂自己的客群,简单的选择,引导用户尽量纯粹的把精力放在摄影上,弱化工具属性,而松下极尽谦卑,广撒网,生怕遗漏了一个用户的需求,尽管繁杂到几乎要冒犯到用户,但对于那些贴心和踏实的细节,你也很难骂得出来,毕竟你怎么能忍心对一个爱你的人恶语相向呢?他确实是现代微单里最听话的一位,想你所想,想你所想不到,直至快捷键多到,复杂到…让你想不起来…


为视频,数据以及充电服务的接口,可以有各种张扬视角的翻转屏

IMG_2707.jpg

腰平取景了解一下

IMG_2708.jpg

这就是所谓的 ”状态LCD“  黄灯

IMG_2711.jpg


      非常匠心的按钮灯,可以设置成常亮或者通过按键控制跟肩屏一起亮

IMG_2712.jpg


SD和XQD双卡卡槽,这玩意我第一次抠了半天才打开,先推动锁扣卡榫,往外拉,弹起,松下设计师的脑洞啊......

IMG_2713.jpg

IMG_2714.jpg


       经历了漫长的适应,付出了一定的学习成本,终于到了具体拍照环节,首先你就要面对老生常谈的对焦问题,偏执的松下在反差对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研发出一个镜头协同的DFD对焦黑科技,号称可以更快更准,但还是需要使用原厂镜头才能完成协同,这一点在无反时代显得非常不友好,毕竟没人会拒绝一只通吃的万能屁屁,相比富士官方认可转接佳能自动镜头的行为,松下对无反相机市场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啊…然而,尽管双管黑科技加持,对比主流的相位对焦,还是差点意思,纯粹拍照体验,单次对焦这种反差对焦的传统强项,性能当然是够用的,追焦一开就差一点,人脸识别一开就又差一点,勉强可以靠优秀的快门时滞来弥补,但视频怎么办呢?瞅着松下这股轴劲,估计到S3时代都未必能解决,另外在手动对焦方面,反差对焦系统的算法优势凸显,以至于峰值非常精准可靠,如果你使用的手动镜头对焦行程不长,那种来回秒抓拍摄物的快感还是非常过瘾的。

     机身防抖的体验基本让我可以在八分之一秒完成拍摄,不说超过佳能R5,R6,主流第一梯队的防抖性能应该没跑,当然啦,所带来的问题就是你晃动机身可以听到有声音,对于喜欢把玩精密仪器的大多数极客来说,心理上会觉得不是那么可靠,必须要说还是大耐克Z9威武……

     对焦和防抖部分徕卡自然是没办法堆料了,复刻到快门声音都九成相似,那一成的差异,我觉得是因为两者机身内的空间有差异,导致徕卡的声音会大一点点,脆一点点,而松下的会小一点,闷一点。

      至于高感,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评测高感的必要,主流相机只要不想刻意去冒犯市场,水平应该都差不多,拉开一点点差距的部分,也是日常很难碰到的场景,搜到一篇S1发布初期被吐槽高感不行的文章,我大概看了一下,说不上有理有据,就跟本坛有一篇吐槽佳能R6照片不够通透的文章一样,充其量只能上新闻娱乐版。当然,在这里我不会去做“拍二十张报纸横评”的蠢事,只是说说自己的感受,日常使用没毛病,至于有异议,以您的结论为准,雨我无瓜。

      另外,有趣的是,徕卡SL2s的高感上限是5w,当初我对比过A7S3,目测徕卡胜出,也许是LCD更好,看上去图片更讨喜吧……松下S1比较生猛,高感上限去到20w,让我想起当初宾得KP为了强行拉开跟K70差距,标注了一个81w的高感上限,梵高抽象画了解一下咯…

   色彩科学……徕卡,毒德大学德毒部教授,色彩一直是徕卡被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其实理性的看,只能说徕卡的色彩科学比较讨喜,从m8时代延续至今,就没有完全一致过,哪怕抛开CCD遗毒,近代的240和M10的直出和DNG都完全不一样……好吧,再说可能要引战。

     说回松下S1,真水无香四个大字在公屏滚动,似乎是沿袭了摄像机产品的衣钵,内置的几个直出预设,清新雅致,本身对于看到的就是拍到这件事我是非常抵制的,复印机一样的直出体验还有什么乐趣,而松下的S1直出片,首先是色彩还原精准,其次没有过多的修饰,而那部分让图片光鲜夺目的调整部分也显得克制深藏,配合EVF和LCD的本色还原加持,就会给人一种非常安静的心理感受。新经典,电影模式动态范围,是我日常使用最多的预设,配合机内调节可以应付大多数场景,而三款黑白滤镜…

     好吧,到这里总算是解开了文章开头的谜题,徕卡SL2s的黑白跟松下确实高度相似,你可以理解为直播间里低端化妆品常宣传的所谓平替…这一点其实也不算奇怪,毕竟在m43时代的相机评测里,松下的多款机身都有让法师们津津乐道的黑白预设,因为高对比黑白配合无膜或者单膜的老镜头能够呈现出让人迷醉的古典之美…如今有全画幅的加持无疑还解开了这最后一层镜头封印…嗯,说完我又要去按两张了,哪怕对面是垃圾堆呢…

     另外诸如,709,vlog等摄影机色彩都可以用在直出照片上,这让后期的玩法一下就变得多种多样。当然彩色直出两台机身还是有差异的,主要是在人像的表现上,松下拍人,肤色还是有些偏黄,那种久违了的日系黄,而徕卡直出拍人则通透很多,可用范围会更广。RAW的表现也大不相同,传统的后期技巧在徕卡的DNG上非常容易得到正向的反馈,松下的RAW可能是我接触比较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摸索,在这里不说玄学加持,肉眼可见两家的区别。

     人机交互,除了按键操控,对焦成像,最高频的无疑是查看和回放部分,松下的EVF除了可以同样设置120帧高刷之外,更可以通过位于右手边的按钮调整远近,电子化调整放大比例,这一点对近视眼非常友好,比如上一些广角镜头,就可以把EVF推远一点,方便的查看边缘的构图和细节,而长焦镜头,你可以拉近一点,又可以有沉浸的摄影体验,甚至还有专门的可调角度适配左右眼的宽大选配眼罩,这种让人感动的细节必须要赞爆。


通过Vmode按钮调整放大比例

IMG_2699.jpg

可更换的眼罩

IMG_2709.jpg

     LCD部分,合适的亮度色彩,对比友商产品没有什么可以吐槽的,但如果跟亲弟弟徕卡SL2s比,则会显得稍逊风骚,尽管两者的视觉尺寸相当,像素一样,徕卡方面亮度爆表,色彩更为艳丽,对比和通透感都能给回放的图片注入鲜活的力量,这一点上也许是两家对lcd产品后期tuning的区别,或者徕卡直接选了更高规的LCD,谁知道呢?导致的结果是SL2s取景器拍完图片,LCD回放,总会有一种LCD更漂亮的感觉,而松下的EVF和LCD的观赏体验高度吻合,所见即得的体验是非常统一的,尽管也跟徕卡SL2s一样提供了亮度和色彩偏移的调整选项,但我觉得默认就已经很好,而徕卡这边我还需要调整一下EVF的偏移色彩上才能勉强跟得上LCD,而艳丽的程度还有些望尘莫及。当然这一点区别从产业链的角度也很好理解,LCD的工艺肯定相比EVF来的更成熟,设计难度也更小,要实现更好的画面亦非难事…

      以上就是全部主观体验的感受,还是那句话,有争议的部分就以您为准。

            感觉说得已经很清楚,没有必要上样片,但貌似这在chiphill是行不通的   工作繁忙,拍的都是些日常杂锦,找了个网红打卡点,邀老友记试拍一组人像,黑白部分都是机身直出,水平有限,法师退散......


IMG_0028.JPG

IMG_0029.JPG

IMG_0030.JPG

Facetune_08-12-2021-21-12-19.JPG

Facetune_08-12-2021-21-16-43.JPG

Facetune_08-12-2021-21-14-06.JPG

Facetune_08-12-2021-21-15-24.JPG

Facetune_08-12-2021-21-18-39.JPG

P1025711.JPG

P1025829.JPG

P1025854.JPG


     最后,To be or not to be,平替还是放弃,松徕之选其实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这么多年以来,徕卡都把套壳机身的大部分设计交给松下,甚至还组成了L联盟,可见徕卡从不担心自己的客户会被松下挖走,从机身里里外外从容的设计就能看到,徕卡非常清楚选择SL2s的人,他们的防潮箱里也许很难出现松下的镜头,但很有把握躺着一台数码甚至是胶片M机,或是一堆M口镜头,正如玩家群里SL系列准客户的标准问题那般“我有M机xxx,想要买SL系列来拍一点视频,顺便弥补一下长焦缺失,请问SL2s+75双a阔不阔以呢”这怎么不阔以呢,这不就是徕卡要的吗?这部分用户的操作习惯,消费心理跟松下没法重叠,法师们可以很顺手,很大方的在自己的器材清单里加入SL序列“听说松下的S1很像哦”


     不存在的,不说定位相近的尼佳鄙视链,就算今天SL完整套壳松下,只要把菜单字体改方,logo放在合适的位置,徕卡用户也可以找千万个理由拒绝松下...徕卡清楚,用户也清楚,选择,只要一个理由,因为他是徕卡...

   当然,松下也不是吃素的,S1还是一台综合素质相对均衡的好机,如果是拍照片的用户,原厂自动化的1.8光圈军团日渐完善,套头20-60冠绝同行,良心满满,副厂徕卡和适马也有很多魅力镜头而手动阵营的大兄弟,松下的峰值对焦以及一体化的EVF,LCD,观景,回放体验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重点是“节假日疯狂打折”绝对不是为了文章对仗工整而玩的哏,海鲜市场了解一下价格腰斩的新款S1“c1??” 至于视频,玩视频的人甚至看不到这篇东西,就跟徕卡了解自己的客户一样,拿S1系列拍视频的人,防潮箱里也躺着一台GHx,无需吐槽,更不用安利...



----------同一天乱入的R-D1x  要说好玩 还得是600w像素的ccd啊 你懂的----------


Facetune_08-12-2021-23-17-45.JPG


EPSN1015.JPG


Facetune_08-12-2021-23-12-38.JPG


Facetune_08-12-2021-23-13-34.JPG



----------完----------





评分

参与人数 7邪恶指数 +95 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刀心之水 + 10
sunrisen + 30
诸葛奉先 + 20
ebeshow + 20
nApoleon + 1
Wolverine + 5
kirl20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用cine2的预设,在光线好的时候,无论是视频还是照片,都是肤白发黑,非常漂亮。
发表于 2021-12-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不错,模特也漂亮
发表于 2021-12-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下的全画幅真的爽
发表于 2021-12-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真,松下真的很良心,起码固件更新是真的固件~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2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哥 发表于 2021-12-9 12:29
如果你用cine2的预设,在光线好的时候,无论是视频还是照片,都是肤白发黑,非常漂亮。
...

谢谢分享 找个机会去试试 ^_^
发表于 2021-12-1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详细,但看完这篇,原本还有幻想的我对松下是彻底断了念想了。。。。。
发表于 2021-12-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lv很抢镜...
发表于 2021-12-1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知道 松下的机身是真耐操 就对焦差点
发表于 2021-12-1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一年的S1,是台好相机,就是太大太重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岭深处 发表于 2021-12-10 08:34
写得很详细,但看完这篇,原本还有幻想的我对松下是彻底断了念想了。。。。。 ...

是的,这台相机优缺点太明显,太有性格,对于喜欢简单或初上手的摄友太不友好
发表于 2021-12-1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最后的分析到位。用户心理真是被徕卡精准踩点了
买台SL真就只是为了转接一堆M口手动头
发表于 2021-12-10 1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下一直很喜欢,但是自从有了两娃,这个对焦实在拍娃乏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心之水 发表于 2021-12-10 12:30
哈哈最后的分析到位。用户心理真是被徕卡精准踩点了  
买台SL真就只是为了转接一堆M口手动头 ...


拜你ccd徕卡按一张少一张的“荒谬”理论,我又鬼使神差的流血把万次快门M9换成百次了,折腾啊
发表于 2021-12-1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换相机,正好首页推了你那篇sl2s,然后就种草了
发表于 2021-12-1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遇到S1 满电放置在那,会自己慢慢掉电的情况没?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hismatrix 发表于 2021-12-10 15:14
之前换相机,正好首页推了你那篇sl2s,然后就种草了

如果一开始起心动念是sl2s,买它就没错,否则只会让你走更多弯路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阔天空大人 发表于 2021-12-10 18:54
不知道楼主遇到S1 满电放置在那,会自己慢慢掉电的情况没?

最新的固件会有改善,但还是会有一点,如果你用了接环,会更明显...大家都这样,就是正常的...
发表于 2021-12-1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S1R支援一下,真的是巨单: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36131-1-1.html
发表于 2021-12-11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foolbirdcn 发表于 2021-12-10 19:23
如果一开始起心动念是sl2s,买它就没错,否则只会让你走更多弯路

折腾很多年,日系除了奥巴都用过了,徕卡也就sl2s对我来说预算够,也满足偶尔的工作要求,用了一个月,除了稍重挺满意的
发表于 2021-12-11 0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oolbirdcn 发表于 2021-12-10 14:57
拜你ccd徕卡按一张少一张的“荒谬”理论,我又鬼使神差的流血把万次快门M9换成百次了,折腾啊 ...

哈哈哈M9那块绝版CCD确实是娇气,毫无性价比,但想到出片的独特质感又不得不服气。真的是又爱又恨。
发表于 2021-12-1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设计直逼徕卡SL2这个真的不错。
发表于 2021-12-1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握持感比徕卡还要好。
发表于 2021-12-1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机也要数S1系列的S1H了,GH系列只能算是M43的挽歌,博主们现在连S35和APSC都瞧不上了。
发表于 2021-12-1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我没有这样的老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antlantic 发表于 2021-12-10 20:45
S1R支援一下,真的是巨单: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36131-1-1.html

还未入手之初,兄弟的文章也有拜读,为日后的折腾提供了一些依据,感谢
发表于 2021-12-1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好看啊
发表于 2021-12-12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入手了G9,松下这翻译真是反人类
发表于 2021-12-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S5用户路过~除了被背刺了两次,其他感觉完美~
发表于 2021-12-1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foolbirdcn 发表于 2021-12-11 20:56
还未入手之初,兄弟的文章也有拜读,为日后的折腾提供了一些依据,感谢 ...

你的照片超级赞的,所以折腾的值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4-4-29 04:19 , Processed in 0.01993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