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715|回复: 4

[电脑] 紧凑型ATX钢炮,LIAN LI 鬼斧 L207D 屏显版 装机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o 于 2025-5-23 11:00 编辑

DSC03704.jpg

前言

今天装一台紧凑型ATX钢炮主机,机箱选用了LIAN LI 鬼斧 L207D 屏显版,机箱以“隐奢黑化美学”为核心设计语言,通过全黑化金属框架、深色钢化玻璃侧透及雾面Mesh面板的层次组合,营造出低调却富有质感的沉浸式视觉体验,配备集成LCD屏幕,可实现实时系统监测与自定义功能。机箱为紧凑型设计,整机容积为45.5升,尺寸为456 × 219 × 455.6 mm,支持ATX规格主板和ATX电源,CPU散热器限高180mm,显卡限长375mm,电源限长160mm,机箱顶部支持360mm水冷,出厂预装了4把风扇,2把140mm前置风扇和2把120mm底部风扇,自带6英寸LCD屏幕,采用720 × 1600 分辨率和60Hz 刷新率设计,亮度达500尼特,支持深度界面定制化功能,可实时显示各种硬件信息,满足DIY玩家的需求。

此次装机硬件平台为R7 9700X + B850 + RTX 5070 Ti,主板搭配了微星 MAG B850M MORTAR WIFI 迫击炮,功能实用,用料扎实,内存搭配使用了宇瞻 暗黑女神 NOX DDR5 6400 16GB × 2,显卡选用了微星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OC 神龙,固态硬盘使用了宇瞻 AS2280Q4X 1TB,散热方面选择了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终越视界,带有一块3.95英寸的屏幕,可以自定义显示画面,水冷带有5年质保,电源选用了利民 TR-TP1000,通过80 PLUS 白金认证,支持ATX3.0,带有PCIe Gen 5.0 12VHPWR原生接口,LLC谐振+DC-DC电路设计,耐温105°全日系电解电容,自带全模组压纹线,带有智能温控启停风扇技术,多线路保护电路,带有7年质保。

配置清单:
处理器:AMD 锐龙7 9700X
主板:微星 MAG B850M MORTAR WIFI 迫击炮
内存:宇瞻 暗黑女神 NOX DDR5 6400 16GB × 2
显卡:微星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OC 神龙
固态硬盘:宇瞻 AS2280Q4X 1TB
散热器: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终越视界
电源:利民 TR-TP1000
机箱:LIAN LI 鬼斧 L207D 屏显版

整机展示

整机多角度展示。
DSC03742.jpg

DSC03743.jpg

机箱前置LCD屏幕,可实时显示各种硬件信息。
DSC03695.jpg

俯视角度。
DSC03722.jpg

主板侧一览。
DSC03713.jpg

DSC03704.jpg

DSC03563.jpg

DSC03566.jpg

主要部件展示。
DSC03610.jpg

DSC03612.jpg

DSC03621.jpg

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终越视界 水冷头,带有一块3.95英寸的屏幕,可以自定义显示画面。
DSC03624.jpg

DSC03631.jpg

主板接口保护罩,上方有MAG的系列logo。
DSC03634.jpg

内存灯效,顶部的灯带非常宽大,灯光非常柔和。
DSC03637.jpg

DSC03639.jpg

主板24Pin供电线。
DSC03642.jpg

360冷排安装在机箱顶部。
DSC03644.jpg

冷排风扇位TL-K12 性能风扇,带有双面八方ARGB灯效。
DSC03645.jpg

预装的2把140mm前置机箱风扇。
DSC03651.jpg

显卡部分,使用了微星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OC 神龙,多角度展示。
DSC03672.jpg

DSC03673.jpg

DSC03675.jpg

显卡背面采用拉丝工艺的铝制金属背板,前部的贯穿风道设计,提升散热效能。
DSC03653.jpg

DSC03656.jpg

DSC03662.jpg

显卡顶部一览,左侧有GEFORCE RTX字样。
DSC03681.jpg

右侧配置有透明的微星logo灯,采用碳纤维基底,设计感十足,logo灯下方的格栅部分内侧也配备了RGB灯带。
DSC03683.jpg

背板细节,经典的龙图腾装饰。
DSC03665.jpg

右侧为贯穿风道设计。
DSC03666.jpg

显卡供电线走线。
DSC03669.jpg

显卡前部的透明的龙图腾logo灯。
DSC03670.jpg

显卡自带了一个显卡支架。
DSC03660.jpg

机箱底部预装的2把120mm进风风扇。
DSC03658.jpg

配件展示

AMD 锐龙7 9700X。
DSC03070.jpg

DSC03072.jpg

DSC03078.jpg

微星 MAG B850M MORTAR WIFI 主板正面,标准MATX板型,采用绿黑配色,主板在VRM、M.2插槽、芯片组等位置都覆盖了散热装甲,并辅以柠檬绿装饰图案及印刷文字,更贴合军火风格。
DSC03094.jpg

全黑的全覆盖VRM散热装甲,表面采用了磨砂工艺,中间印有微星logo,右侧有柠檬绿色的MAG logo。
DSC03109.jpg

AMD AM5 LGA1718 插座,支持AMD Ryzen 7000/8000/9000系列CPU。
DSC03102.jpg

供电部分,采用12(60A)+2+1路智能供电。
DSC03106.jpg

8Pin+8Pin CPU供电接口。
DSC03111.jpg

4条DDR5内存插槽,原生最大支持5600MHz,可超频至最大8200+MHz,容量最大可安装256GB(4*64GB)。板载侦错指示灯,位于主板24Pin供电接口旁。
DSC03115.jpg

主板下半部分一览,PCIe 5.0 显卡插槽在第一槽位置,支持快拆,下方为M.2冰霜铠甲,支持免工具拆装,单手即可更换SSD。
DSC03126.jpg

全新的显卡快拆设计,轻轻一按即可锁止或解锁PCle插槽卡扣,简化显卡拆装流程。
DSC03117.jpg

PCIe 5.0 x16 显卡插槽和PCIe 4.0 x4插槽。
DSC03125.jpg

主板下方区域有一个PCIe辅助8pin供电接口。
DSC03121.jpg

音频部分,采用Realtek ALC4080 Codec 芯片,配备了多颗尼吉康音频专用滤波电容,支持Audio Boost 5技术,提供7.1声道。
DSC03122.jpg

主板后部I/O接口方面,提供1个CMOS清除键、1个BIOS回写键、1个HDMI 2.1接口、1个5G有线网口、3个USB 10Gbps Type-A接口、1个USB 10Gbps Type-C接口、4个USB 5Gbps Type-A接口、1个USB 20Gbps Type-C接口、Wi-Fi 7天线接口、2个3.5mm+1个S/PDIF光纤口音频接口组合。
DSC03134.jpg

宇瞻 暗黑女神 NOX DDR5 6400 16GB × 2 套装,内存本体,采用黑色散热马甲,上方有装饰条纹,中间印有宇瞻logo,整体上较为简约。
DSC09125.jpg

摆拍效果,外观较DDR4的暗黑女神 NOX有较大变化。
DSC09130.jpg

DSC09135.jpg

内存背面,设计上与正面一致,右下角贴有铭牌贴纸。
DSC09138.jpg

内存顶部的灯带较为宽大,中间有NOX字样。
DSC09143.jpg

宇瞻 AS2280Q4X 1TB。
DSC09113.jpg

安装CPU。
DSC03329.jpg

安装内存。
DSC03354.jpg

DSC03334.jpg

DSC03335.jpg

安装SSD。
DSC03385.jpg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OC 神龙 显卡,全新的产品系列,定位在超龙和魔龙之间,拥有更丰富的RGB灯光装饰的外观特色。显卡正面,采用黑灰拼色,搭配三风扇设计,显卡尺寸为357 × 151 × 66 mm,外观设计上,从宇宙飞船强大的涡轮中汲取灵感,将大胆的轮廓与碳纤维装饰以及未来主义的几何形状融为一体,沉浸式的RGB灯光效果更为其增色,体现了前沿的科幻创新。
DSC03175.jpg

显卡背面,采用拉丝工艺的铝制金属背板,背板内侧还设置有导热垫,增强散热效果。
DSC03176.jpg

显卡立起来的效果。
DSC03181.jpg

显卡顶部一览,采用包框结构设计,中间留有出风区域。
DSC03186.jpg

左侧是GEFORCE RTX标识。
DSC03189.jpg

右侧配置有透明的微星logo灯,采用碳纤维基底,设计感十足,logo灯下方的格栅部分内侧也配备了RGB灯带。
DSC03190.jpg

显卡采用ATX 3.1规范的12V-2x6电源接口,传统朝向设计。
DSC03191.jpg

显卡正面一览,配备了3把暴风7风扇。
DSC03210.jpg

暴风7风扇采用七个龙爪纹理的叶片,能够增强风压。圆形弧线设计集中气流,提供卓越的冷却效率,最小的噪音以及显著的整体性能。
DSC03217.jpg

中间黑色区域采用了斜向装饰带和碳纤维底纹,以及立体的造型作为装饰元素。
DSC03218.jpg

正面的灰色装饰面板在折角处均设有高亮倒角边,以提亮整体视觉效果。
DSC03219.jpg

在黑色与灰色的交界处设计有内藏式的RGB灯条。
DSC03220.jpg

显卡背部一览。
DSC03207.jpg

背板细节,左上角有GEFORCE RTX字样,下方有经典的龙图腾装饰。
DSC03203.jpg

中间采用了仿碳纤维造花纹的装饰贴片,印有白色微星logo。
DSC03204.jpg

右侧的散热开孔顺着冲压图案边缘进行设置,在保证面积的同时也起到更好的美学视角,右侧的背板在两侧做了弯折和收边设计。显卡采用满载式鳍片布局,同时采用了波浪形鳍片4.0和导流鳍片2.0设计。满载式鳍片布局精确成型的散热鳍片完全占据了热模块空间,包裹着核心管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紊流和回流,最终提高冷却性能和效率;波浪形鳍片4.0,精细的波浪边缘采用高-低鳍片设计,以精确角度成波浪形。通过显著减少湍流并最大化散热,使风扇的气流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卓越的冷却效率;导流鳍片2.0,具有V形切口和高低设计的散热片鳍片被精确地放置在气流通过处,以减少气流阻力,优化散热效率,最大化冷却性能。
DSC03209.jpg

双BIOS切换开关,在GAMING模式下充分发挥性能,或在SILENT模式下优先保持低噪音。
DSC03194.jpg

显卡侧面一览,厚度在66mm。显卡内置了均热板,能更迅速地将GPU和显存的热量传导到核心热管上,从而实现更出色的散热效能。显卡进行了热分布优化设计,核心管道具有方形接触区域,该区域经过精心设计,可与均热板配合实现最大程度的热量吸收,从而提高整体散热效率。
DSC03223.jpg

显卡接口部分,包括标准的三个DP 2.1b和一个HDMI 2.1b,固定挡板为双槽位。
DSC03239.jpg

显卡前部,采用封闭式设计,并使用了不规格造型增加设计感,靠近背板位置留有固定螺丝孔位,左上角设计有透明的龙图腾logo灯,灯板下方搭配碳纤维装饰元素,logo灯下方还设计了一块碳纤维装饰片。
DSC03240.jpg

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终越视界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包装正面有产品照片。
DSC03293.jpg

包装背面是规格参数。
DSC03294.jpg

包装侧面是产品特性说明。
DSC03295.jpg

DSC03296.jpg

水冷本体,已经预装了冷排风扇。
DSC03297.jpg

全新设计的冷头,带有3.95英寸的屏幕,分辨率为480 × 480,支持个性化图片动画展示,IPS面板屏幕准确还原色彩真实细腻。屏幕下侧有环绕式ARGB氛围灯光。水冷头内置全新一代水泵,能较好控制振动噪音,转速6400 RPM±10%。
DSC03322.jpg

水冷头底部,可以看到宽大的铜底,并贴有保护膜,使用前需要撕掉。
DSC03321.jpg

360冷排,预装了风扇,方便理线,水冷管上带有导水管卡扣。冷排风扇为TL-K12 性能风扇,带有双面八方ARGB灯效,使用S-FDB V2轴承,进行二次点胶动平衡,磁稳架构,使用7针并线,支持串联,风扇最大转速 2150 RPM±10%,最大风压 2.87 mmH₂O,最大风量69 CFM,最大噪音27 dB(A)。
DSC03300.jpg

水冷管采用尼龙纤维材质,与冷排连接处做了加固。
DSC03304.jpg

冷排鳍片细节。
DSC03306.jpg

利民 TR-TP1000 白金全模组电源,包装正面有电源照片和型号。利民 TR-TP1000 通过80 PLUS 白金认证,支持ATX3.0,带有PCIe Gen 5.0 12VHPWR原生接口,LLC谐振+DC-DC电路设计,耐温105°全日系电解电容,自带全模组压纹线,带有智能温控启停风扇技术,多线路保护电路,带有7年质保。
DSC03244.jpg

包装背面是规格参数和模组线缆说明。
DSC03247.jpg

附件一览,包括压纹模组线、产品说明书、电源线、安装螺丝、理线扎带。
DSC03252.jpg

电源本体,14cm机身设计,兼容更多机箱,方便理线。电源顶部贴有铭牌贴纸。
DSC03268.jpg

电源侧面,标注了电源型号。
DSC03276.jpg

风扇侧,上方为利民logo贴纸,下方为方形的散热开孔,内置120mm智能温控启停风扇。
DSC03281.jpg

电源尾部,开有较多散热网孔,方便通风散热。透过散热网孔可以看到内部元器件,电源采用耐温105°全日系电解电容,LLC谐振+DC-DC电路设计,80 PLUS 白金牌认证。
DSC03283.jpg

全模组接口侧,对各类接口进行了种类划分,采用防呆设计,方便使用者插接也避免误接。
DSC03288.jpg

LIAN LI 鬼斧 L207D 屏显版 机箱,以“隐奢黑化美学”为核心设计语言,通过全黑化金属框架、深色钢化玻璃侧透及雾面Mesh面板的层次组合,营造出低调却富有质感的沉浸式视觉体验,配备集成LCD屏幕,可实现实时系统监测与自定义功能。机箱为紧凑型设计,整机容积为45.5升,尺寸为456 × 219 × 455.6 mm,支持ATX规格主板和ATX电源,CPU散热器限高180mm,显卡限长375mm,电源限长160mm,机箱顶部支持360mm水冷,出厂预装了4把风扇,2把140mm前置风扇和2把120mm底部风扇,自带6英寸LCD屏幕,采用720 × 1600 分辨率和60Hz 刷新率设计,亮度达500尼特,支持深度界面定制化功能,可实时显示各种硬件信息,满足DIY玩家的需求。
DSC03396.jpg

DSC03397.jpg

侧面视角,前面板采用了Mesh面板,具备不错的通风性,已经预装了2把140mm前置风扇。
DSC03418.jpg

机箱尾部,开有大面积的散热网孔,能保证气流的通过性。
DSC03419.jpg

机箱侧面,可以看到下方采用了Mesh面板,气流可以通过侧面进入。
DSC03437.jpg

背线侧,在右下方开有散热网孔。
DSC03438.jpg

前面板细节,透过网孔面板能看到内置的风扇。
DSC03451.jpg

下方为屏幕。
DSC03454.jpg

机箱背部细节,上方为主板I/O区域和后置120mm风扇位。
DSC03464.jpg

下方为7个PCI槽位和电源输入接口。
DSC03465.jpg

机箱顶部一览,开有Mesh网孔。
DSC03440.jpg

前置接口及按钮,从左至右依次是1个USB Type-C接口、1个音频接口、电源按钮、2个USB 3.0接口。
DSC03448.jpg

网孔细节。
DSC03449.jpg

前面板左右两侧的斜面设计。
DSC03450.jpg

机箱底部一览。
DSC03441.jpg

机箱脚垫细节。
DSC03442.jpg

机箱前部的电源位防尘网,抽拉式设计。
DSC03443.jpg

机箱尾部。
DSC03444.jpg

移除左右侧板后,机箱内部一览。
DSC03436.jpg

DSC03439.jpg

DSC03431.jpg

DSC03432.jpg

主板安装区域,支持ATX规格主板安装。
DSC03468.jpg

硅胶走线孔。
DSC03488.jpg

后置120mm风扇位。
DSC03470.jpg

7个PCI槽位。
DSC03471.jpg

预装了2把140mm前置风扇。
DSC03500.jpg

DSC03505.jpg

电源位。
DSC03496.jpg

预装的2把120mm底部风扇。
DSC03499.jpg

预装的显卡支架。
DSC03490.jpg

背线侧,主板背部开孔区域。
DSC03506.jpg

走线区域,预装了魔术带,方便理线。
DSC03507.jpg

DSC03516.jpg

底部区域。
DSC03508.jpg

2个硬盘安装位。
DSC03513.jpg

电源安装位,支持160mm的ATX规格电源。
DSC03514.jpg

DSC03515.jpg

拆除机箱顶盖后,上方的冷排及风扇安装位。
DSC03547.jpg

性能测试

L-Connect 3 控制软件,进入后可以看到207 Digital 的设置界面。
L-Connect 3 01.png

可以选择预设的主题和背景。
L-Connect 3 02.png

还可以更改背景图片。
L-Connect 3 03.png

自定义背景图片。
L-Connect 3 04.png

L-Connect 3 05.png

还可以自定义主题,包括图片/视频。
L-Connect 3 06.png

修改主题信息,包括各种监控模块。
L-Connect 3 07.png

设置模块。
L-Connect 3 08.png

附加功能,包括离线时钟和副屏功能。
L-Connect 3 09.png

MSI Center 可以对显卡灯效进行设置。
MSI Center 01.jpg

MSI Center 02.jpg

利民 TRCC 控制软件,可以设置冷头屏幕画面。
TRCC.jpg

CPU-Z截图。
CPU-Z 01.png

主板信息。
CPU-Z 02.png

内存信息,默认在6400MHz上运行,1:1模式。
CPU-Z 03.png

可以看到使用的是海力士的内存颗粒。
CPU-Z 04.png

CPU-Z 05.png

显卡信息。
CPU-Z 06.png

CPU-Z跑分测试。
CPU-Z 07.png

GPU-Z截图。
GPU-Z 01.png

GPU-Z 02.png

Cinebench R23 测试结果,CPU多核为23323 pts。
Cinebench R23 01.jpg

Cinebench R23 测试结果,CPU单核为2046 pts。
Cinebench R23 02.jpg

AIDA64 内存性能测试。
AIDA64 内存测试.png

SSD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8_0_5.pn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得分17987,显卡得分17886。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jpg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11869,显卡得分13200。
3DMark Time Spy Extreme.jpg

3DMark Port Royal 得分为19133。
3DMark Port Royal.jpg

3DMark CPU Profile 得分。
3DMark CPU Profile.jpg

AIDA64 FPU 拷机测试,R7 9700X 4.65GHz,测试10分钟,
CPU核心平均温度:68.2℃ 75.2℃ 78.3℃ 81.9℃ 81.7℃ 82.3℃ 82.4℃ 77.3℃。
AIDA64 FPU.jpg

使用Furmark显卡进行测试,满载下测试10分钟,温度最高为60℃。
FurMark.jpg

完。
DSC0372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nApoleon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5-23 1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5-2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具一格的电源仓设计!
发表于 2025-5-2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5-24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着慢慢看,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5-24 12:32 , Processed in 0.02000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