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ellingbird 发表于 2022-8-18 07:48 AM5的U可能都是正方形的,这个牙膏厂用了那么多年了,只要不像12代整长方形问题不大 |
propellingbird 发表于 2022-8-19 10:19 可以,软材料可塑性很强只要厚度够,参考易拉罐。那个就是拉伸出来的。 |
估计散热厂很快会推出覆盖那些位置的扣具吧? |
这电容位置,明显是因为盖不上了,所以才设计成这样的,没缺口的话就把电容压住了 说成本的话也没道理,有缺口虽然可以节约点材料,但是加工明显麻烦很多,完整的盖子制造成本应该更低 |
本帖最后由 propellingbird 于 2022-8-19 10:21 编辑 hushong1989 发表于 2022-8-19 10:10 大佬nb。 反正冲压也不容易做成楼主说的桌子形状吧。就填上缺口,但只有表面一层,盖住下面的原件。 |
propellingbird 发表于 2022-8-18 12:59 就是冲压。铸造亏血本了。 厚度变化有挤压工站,这个用连续模的,这种一般折边有精度要求的,先拉包,挤压出大概形状,后部冲孔,最后一步整形后下料。 |
propellingbird 发表于 2022-8-18 07:52 冲压。。。字数补丁 |
再见的意义 发表于 2022-8-17 23:06 周边打孔的模具设计成本更高,后期维护成本也高。 一体式像英特尔那样的,模具开发成本稍低,因为少几个冲孔步骤。 材料省不省,其实买回来都是一卷一卷的。冲下来的废料也只能当废料卖不会也能回一点点血而已。 |
wei73 发表于 2022-8-18 09:14 什么成分懂的都懂 |
aibo 发表于 2022-8-17 23:07 这个样子最外延的电容覆盖不到的啊 |
侧面看什么样子的,敞开? |
本帖最后由 propellingbird 于 2022-8-18 13:04 编辑 我猜测不是吧,冲压不擅长形成厚度变化,应该是铸造,类似于铸币那样的。而铸造不适合形成太薄的形状,也就能解释你提出的问题了。那些缺口位置在下面留够电容的高度后太薄了,不好制造。 |
aibo 发表于 2022-8-18 08:19 客观的说,am5面积不大,希望不会有12代那种问题。 不过早就看到zen4的顶盖上那么多小耳朵,加上12代的插槽的争议,我原以为amd会带来些不一样的东西,结果完全照抄intel,比较无语。 总体而言,目前cpu插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115x为代表的预压弹簧在单侧施压(顶部),扣具顶部和底部压力不同,因此接触cpu的时候只能压中间。另一类lga2066为代表的两侧都有预压弹簧,就能从上下两个边固定cpu。tr也是上下螺丝预压,一整圈只是为了分摊压力而已。 我原本期望am5弄个类似于2066的插槽,也不算大聪明吧。成本主要是多一套弹簧压杆什么的,至于那个压着cpu的冲压铁片子能有什么成本和精度,恐怕你是想多了。 |
芯片面积大,把电阻挤到边缘了?按理说这种支脚构型应该比方方正正构型更好提供对芯片的保护吧。 |
![]() |
xks07 发表于 2022-8-18 10:33 所以说,幸好这些企业的产品岗不来论坛找建议,如果真来了,那完蛋了。 |
wei73 发表于 2022-8-18 09:14 笔记本的U全是裸die一样涂硅脂。没见这些人说。 ![]() |
af_x_if 发表于 2022-8-18 10:14 可能是正解 |
以后天灵盖 不好开了呀![]() |
fkpwolf 发表于 2022-8-18 09:23 避免被钎焊掉吧 |
这个问题是不小,但电容应该会加胶吧,不然太容易碰掉了,另外照现在的布局,顶盖要把电容全覆盖扣具得重做吧,不然就是中间凹两块了,会不会有人出diy的am5电容盖 |
脏不脏的不说,这个孔开的有点让人抓狂。。。看着好难受 |
故意把电容这种被动组件露出来是有原因么?比如好维修? |
进硅脂就进硅脂,别用导电不就行了,脏就脏没事抠他干嘛?影响温度吗? |
谁不知道方方正正的模具更低成本呢? 多此一举必然有所需之处,例如规避外形专利 还是要多思考 |
都在说硅脂怎么涂,会粘到电容。 麻烦看一下志强系列,那个孔一定会灌进去硅脂为啥就没人说呢? 人均大设计师,发明家,结构专家,电气专家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5-23 07:19 , Processed in 0.0135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