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Granzon 发表于 2023-9-29 05:20 你这种就属于脱离“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抬杠,跟你发这个帖的出发点都自相矛盾了。 我姑且认为你说的“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主要是指消费级、家用环境,而不是跟卫星、深空探测器通讯。为了增强这么一点灵敏度,你要在普通人家里放一个多大的天线?比普通路由器大十倍的,够不够满足你的灵敏度需要?成本要增加多少?能在家用市场活下来吗? 你看到的资料有没有告诉你,信号强度越弱,误码率越高,必须用数据速率更低的通信制式保证数据准确,否则你收到的只会是残缺甚至乱码的数据。因为信号太弱,深空探测器跟地球的通信速率都非常低,美国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跟地球的通讯速率最高也就在每秒4Mbits左右;而已经飞向太阳系边缘的旅行者号,跟地球的通讯速率只剩下不到每秒1Kbits了。你看到的每一张深空探测照片,传输回来的时间都要以天、甚至以月计算。它们飞得太远,能连接上就不错了,难以奢求通信速率,这都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是消费级的wifi、移动网络到这份上了吗? 很多人都折腾过远距离wifi传输,大多用的是专门的定向天线,但基本都是作为延长射频链路距离的手段,而不是直接连接终端。这跟日常的家用甚至办公场景都不一样。 民用的wifi、移动网络不是卫星通讯,不是一个天线几天几小时都只盯着一个卫星的信号,而是要跟多个终端通讯。如果在每个楼顶都放个大天线,灵敏是更灵敏了,但是一个基站能提供的带宽、能承载的终端通信容量还是有限,无法满足业务需要。而且灵敏度高了,收到的噪声就更多,在噪声之中筛选出有效的不同终端的信号需要越强的处理能力,成本还是得涨上去,但你得到的带宽并不会提高。 实际上就连你现在正在用的4G、5G移动蜂窝网络,都没有采用大天线提高灵敏度,而是用更多体积更小的基站,铺得更密集,来适应终端越来越多、带宽越来越大的需求。这才是综合考虑技术限制、成本效益和实际业务需要的合理解决方案。 商用的wifi设备里也有使用高功率天线增强覆盖的,但你去对比一下他们的方案跟你拍脑袋的方案的区别,难道这些把电波玩出花来的通信设备巨头们都是笨蛋吗?不可能吧?! 一个消费级的支持mesh的路由/AP现在已经不贵了,如果你的屋子在100平米左右,几百块买两三个组有线mesh就基本能给全屋覆盖5GHz信号,而且走到哪里速度都不慢。既然这已经是现在消费级市场又合理又有性价比的方案,为什么还要回去用以前为了广覆盖而牺牲速率和通信容量的方案? |
xhradioli 发表于 2023-9-28 17:42 手机端并不需要增大发射功率,只需要AP端做大做强,就可以接收到更加微弱的设备信号。就如我上面所说,旅行者号到达地球的信号强度大约是-219dBm,家用的手机wifi信号比这个信号强了10的10.6次方倍以上,但是通过大型天线阵,仍然可以实现可靠的双向通信。 |
雨季不再来 发表于 2023-9-28 21:28 这不是老有人说光增大AP端的功率,设备端能在更远或者几堵墙外收到信号,但是AP端收不到设备的弱信号吗? 我说的就是,只需要AP端做大做强,设备端维持当前的功率和天线尺寸,就可以实现更强的信号覆盖。 |
rx_78gp02a 发表于 2023-9-28 15:56 说的就是AP端的天线设计。AP端可以接受较高的功耗和较大的体积,只要把AP端做大做强,那么设备端即使保持当前的功率和体积限制,仍然可以实现更高的通信速率或者通信距离。 |
我比人工程师,协议制定者都聪明系列 |
slymitec 发表于 2023-9-26 12:03 合着您就看贵的呗,本来全家最多10个5G设备,您非得看那单机就能100个AP,您不多花钱,谁多花钱。 |
Neo_Granzon 发表于 2023-9-28 15:37 接收和发射,这也能比较? |
本帖最后由 xhradioli 于 2023-9-28 17:57 编辑 wifi的“穿墙”其实基本是电波衍射绕过障碍物的效果,几乎只对2.4GHz这种较低的频率有意义。5GHz及以上,衍射能力已经很差了,再提高功率,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物理规律的限制很难破除。而且,通信是双向的,路由器也许能发出高功率的2.4GHz电波衍射到达你手机上,你的手机能发出那么高功率的电波衍射回到路由器那边吗?就算发得出来,功耗高了电池够用吗?更别说无线电法规和强制技术标准的限制还放在那里呢。 与其说消费者需要“穿墙”,不如说是需要“覆盖”。而在室内这种又有墙又有各种物品的复杂环境实现更广的覆盖,显然还是做Mesh或者分布多个AP,互相之间调节信道和功率范围避免干扰更有用,特别是比依赖单一来源的电波衍射实现的覆盖更有用。 其实5GHz、6GHz频段的普及使用,结合多AP、Mesh是最好的。既然高频段不适合“穿墙”,那么高频段的信号,高速率的通信就刚好限制在一个房间、目视距离以内这样的小空间里,周围的同频干扰比2.4GHz少,不用太大的功率就能实现高速率了。现在的应用需要的带宽越来越大,房间里的设备越来越多,这不就正好满足了需要嘛。 所谓“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演进的。十年前通信内容少,带宽需求低,wifi覆盖率低,设备性能也低,突出的问题要是有信号、有网络,所以“穿墙”显得有用。但是现在早就不是这样了。打开手机就想看视频,低清标清不够看,还要看高清,点播不够爽还要看直播,带宽需求蹭蹭往上涨,到处都有wifi、5G,设备性能也高了,突出的问题是网络要快、要低延迟、要稳定不卡,所以不是有信号就行,分布式的AP、Mesh保证高速率才更有用。 |
Neo_Granzon 发表于 2023-9-28 15:37 加大面积是能提高接收灵敏度,但我说的是发射。 大体积的天线需要更高的功率推动,导体有电阻,信号在天线上往复震荡会产生衰减,衰减的能量需要得到补充。 如果你无法理解,比如,大扬声器纸盆面积更大,震动产生的空气阻力也越大,线圈产生的反电动势也更高,线圈需要更多电流。 另外增益增高的同时会劣化信噪比,不适合全向天线,卫星锅有尖锐的方向性,就是避免周围的噪音干扰。增益越高越需要避免干扰 你总不能用个放大镜去看太阳吧。 |
rx_78gp02a 发表于 2023-9-27 13:27 对于wifi来说,一般需要-80dBm以上的信号强度。理论上说增大发射端功率,并使用更大更复杂的天线设计,就可以在客户端发射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或者更高的通信速率。 |
rx_78gp02a 发表于 2023-9-27 13:27 你想想美国是怎么接收旅行者探测器的信号的?就是靠全球多个地区的巨型天线阵列。那个信号强度大概是-219dBm,而现在手机信号低于-113dBm就没有信号了。这中间差了10的10.6次方。 |
rx_78gp02a 发表于 2023-8-30 00:05 3,这个例子很恰当 |
Neo_Granzon 发表于 2023-9-26 04:24 你用1瓦的功放推1000瓦的喇叭,声音不仅不会变大,还会更小。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是互相匹配的,增益越大的天线振子尺寸越大越多,需要推动的功率也越大,否则信号没发射之前已经衰减完了。 |
现在已经不是100mW了 具体很复杂 和频段 带宽 DFS等等都有关系 |
slymitec 发表于 2023-8-29 16:07 为什么要坚持用一个设备而不是多个?现在大规模计算都是分布式的了。 |
slymitec 发表于 2023-8-29 16:08 用企业级的当然贵了,都mesh了,家用,也不会有那么多终端同时接入的,民用的就行了。 |
QYE 发表于 2023-8-29 15:48 好主意,人才啊 |
商家已经明确告诉你了,增加无线发射功率不可能,毕竟是国家标准,修改很麻烦,影响也很广泛 而且你也别觉得增加无线发射功率是好事,现在的高层住宅那么多户,到时候无线干扰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 虽然MESH和AC+AP 是得加钱,不过现在已经便宜很多了,不像以前AC+AP完全是商用方案贵的很 |
slymitec 发表于 2023-9-26 11:28 真是无语了,走了走了,都解释这么清楚了,不知道是装不懂还是真不懂 |
slymitec 发表于 2023-9-26 11:07 这···楼主多看看书吧,无力吐槽了,退了 ps:65dbm功率都能上机载雷达了,主流的机载雷达也就七八十dbm |
人民群众需要独栋大房子 就不怕干扰了 |
改天线增益?现在波束成形就是干这个的,动态调整某个方向上的增益,效果不咋地 物理改天线增益?那波束旁瓣外面的区域咋办? 除了这俩也就剩增大功率和降低信噪比了,增大功率不可能,降低信噪比已经做到极限,除非你能找到冷源给功放芯片降温,零下几十度那种,要不然白噪声不可能降低 还有就是,通信是双工的,路由器单方面搞这些没啥用,手机端也得跟着改,要不然手机变收音机 |
一个人的世界 发表于 2023-9-26 10:45 可以,我也会关注你的帖子找bug的,我认真起来不是开玩笑的 |
nn1122 发表于 2023-9-26 10:42 但是 你既然挑别人的错误自己可以用错误来指正别人的错误吗?量级单位M和m超别巨大 一个是10的6次方 一个是10的-3次方了 完全不能混用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5-21 12:42 , Processed in 0.0139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