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rinceyao 于 2025-11-22 00:34 编辑
先上行程
然后是这次总的路线
【题记】为什么选择这条线路?
记得当时2016年,说还没去过神秘的云南,于是分别在2016年、2021年和2023年走过了90%的云南。
一直没去过大凉山,大凉山在我心里是个更神秘的地方,所以总想着有朝一日要完成一次凉山之行。
我车协的前辈, 虽然自行车比我入坑早,摩托比我入坑晚,已经去了两次川西和甘南他的两次川西和甘南让我很不淡定,于是我想着把大凉山、川西和甘南串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次的行程。
【行程概览】1. 任务概述 2. 分段执行报告 2.1 Day 1:昆明 - 攀枝花 路况分析:99%铺装路面,质量优良。终点前40公里遭遇非铺装烂尾路(代号:冠翔路),为当日关键风险点。 环境参数:间歇性小雨,能见度良好。 事件记录:夜间烂路行驶,面临前后车辆夹逼的复杂工况。通过多次中途停车进行状态校准(平复心情),并采用“低速稳态通过”策略,最终无事故脱离。 结论:首日即完成高难度路面试炼,验证了基础操控能力与应急心态。
2.2 Day 2:攀枝花 - 西昌 2.3 Day 3:西昌 - 汉源 2.4 Day 4:汉源 - 马尔康 环境参数:初始为小雨,后转为干燥阴天。 地貌模型切换:从凉山的“雄伟壮观”模型切换为天全-马尔康线的“秀美俊朗”模型。 安全警报:调用历史数据库案例(23年牦牛碰撞事故),进行风险复盘,强化“头盔系紧”为必须执行的安全协议。 夜间收益:星空与月色数据采集成功,用户体验评级为高。
2.5 Day 5:马尔康 - 辖曼镇 2.6 Day 6:辖曼 - 贵德 任务强度:单日跨三省,行驶560km,进行进度补偿。 特殊场景:成功通过牧民转场通道,与羊群、牦牛群进行非接触式交互,数据已记录。 路况压力测试:
性能评估:车辆底盘发生多次刮蹭,但核心平衡系统(车手)保持稳定,成功通过全部测试段。结论:烂路与极致美景存在强相关性。
2.7 Day 7:贵德 - 青海湖 - 刚察 认知更新:原评估为低等级的G310国道,实际风景数据质量评为高。 生态交互:观测到土拨鼠,但投喂实验失败,目标物警惕性过高。 系统优化:青海全境加油站完成“提枪加油”硬件升级,摩托车能源补给效率提升。
2.8 Day 8:刚察 - 西宁 3. 总体结论与经验函数 成功准则:总里程 = ∑(每日规划里程 + 意外增程)。顺利完赛的核心变量并非“规避意外”,而是“处理意外的能力”。 经验函数1:顺境时,系统稳定性与警惕性成反比,需引入“防嘚瑟”协议。 经验函数2:逆境时,输出“破局勇气”与“风险评估”需同步进行,以寻求纳什均衡。 核心参数:天气(外部变量)、运气(随机变量)、敬畏之心(内部核心变量)共同决定了系统的最终输出状态。本次任务,三者均处于高值区间。
【进入正题】Day0 (9月日30)上海--昆明下班,冲!采用新的方式:公交113路转L15转机联
浦东机场人头的攒动,都是去想利用8天长假充电的人们
1:50抵达昆明,不时飘着小雨,将近4点躺下
8:30到物流园区提车,按计划出发
自从环中国开始我喜欢拿着一本笔记本在途经城镇的邮局盖上邮戳,证明我来过
一家很古早的云南米线店
这似乎找到了很久以前的感觉
点了一份油条和炸酱米线
中途休息的时候来呗咖啡
逐渐进入云南的山区,这路看上去就很云南,虽然时不时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轮胎带来的抓地力并没有让我感觉到什么局促
远处好像还有两坨雨带。我在拼命的想:千万别碰上!
川滇交界,必要打卡[嘿哈]出云南,进入四川了
当然就当自己认为这么顺风顺水就快到目的地的最后40公里,还是突如其然的来了一段让我彻底破防的冠翔路——泥浆路。 名词解释一下,冠翔路:就是车协的一位pro,他的id叫冠翔,专门喜欢加练,以及走一些奇奇怪怪的非铺装路,不仅限于需要扛车的路。 给我带来很大压迫感的是由于当地路政道路施工的遗留问题,导致这段路面一直处于无部门“施工状态”,本身就是非铺装路面,再加上道路湿滑泥泞,以及不规则的车辙印,对于摩托而言很不友好,会有很大可能因为道路泥泞打滑而摔车。
这种路一眼看过去就不是我的菜,还在极力想着万一摔车了都没人帮,但是到跟前了走不走都由不得自己,大不了厚着脸皮找人帮忙,万一如果过去了不也很好,于是咬着牙拧着油门就过去了,也没想到运气还很好,硬着头皮干过去了;当然回头望过去还是心生余悸。
进了西昌城,点了一份烤鸡和烤牛肉,西昌本地的烧烤方式,比较喜欢尝试一下这种接地气的烧烤我觉得还是得犒劳一下自己,今天走off-road没摔是奇迹。
老板看我远道而来又是一个人单飞,很热情,请我喝他们自家炖的黑山羊汤,一点也不膻
(不小心按了回车才发现已经是发布状态了,这才Day1结束……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