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5

[电脑] 更大更强的新鱼缸:乔思伯TK4装机分享

[复制链接]
15 邪恶指数 回复本帖可获得 1 邪恶指数奖励! 每人限 1 次(中奖概率 80%)
发表于 2025-10-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garbear 于 2025-10-27 21:57 编辑

01-1.jpg

上一篇文章给大家测试了9500F+RTX5070TI的配置能否玩爽主流游戏


小马拉大车!9500F+RTX5070TI主机玩游戏能否hold住?

这篇文章则主要来介绍下这台主机的机箱以及装机过程和细节。
02-2.jpg

为了对比9500F,使用9900X这款规格更高的CPU。
03.jpg


压制9500F使用单塔散热器就足够了(右侧),但要对付9900X就必须使用双塔散热器了(左侧)。
04-2.jpg

所以这次使用了两个散热器,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装机效果。
05-tuya.jpg

06 拷贝.jpg

07.jpg

08.jpg

09.jpg

10-2.jpg

不开机的静态效果也许看不出来太大的区别,但开机通电后的区别就比较大了。
11-3.jpg

区别就是:双塔散热器会挡住内存光效,单塔则不会。
12-1.jpg

21-1.jpg

22-4.jpg

机箱主要风扇的光效并不在扇叶上,而是在扇框内侧和轴心盖外侧,光污染的面积并不大,相当内敛的 ARGB 灯效。
24-1.jpg


曲面玻璃能让机箱内硬件的光效变得别有风味!
25-2.jpg

机箱足够大,侧透面积也非常大,在里面放个手办、模型也不错。
26-2.jpg

27-1.jpg

28-3.jpg

来看下这套主机的配置吧!
CPU:AMD 锐龙 5 9500F
主板:微星 (MSI)B850MPOWER
内存:宇瞻(Apacer)NOX DDR5 RGB 16G*2
显卡:索泰(ZOTAC) RTX 5070Ti AMP EXTREME INFINITY
散热:超频三(PCCOOLER)RZ620Pro TC黑色/RT500 Digital 黑色
电源:微星 (MSI)MPG A1000GS PCIE5
机箱:乔思伯(JONSBO)TK-4 黑色
风扇:超频三(PCCOOLER)光翼 F7 X120 ARGB三套装
          超频三(PCCOOLER)光翼 F7 X120R ARGB三套装
         乔思伯(JONSBO)SL-925B幻彩版X2


机箱介绍


▼作为TK系列的最新机箱,TK-4机箱是该系列中尺寸最大的,为495×298.6×495mm,重量也达到了10.72KG。机箱结构依然是双仓,特色还是一体曲面钢化玻璃,无A 柱的视觉观感更加震撼;右侧板为钢板,对应风扇和电源区域为格栅网孔设计;从尾部看,机箱左侧中间为电源仓,其上下为硬盘仓,右侧上方有2个92mm风扇安装位,下方提供8个PCIE安装槽位。我的版本为黑色版本,此外还有白色,以及WOOD款(黑色+木制饰板)。
52.jpg


▼机箱的IO接口在正面右侧,有一个电源键、一个3.5mm音频、2个USB 3.0(5Gbps)一个Type-C(10Gbps)。
53.jpg

▼机箱上下都有铝合金材质的装饰条,增加了不少质感。
54-tuya.jpg

▼机箱顶部的防尘网使用了塑料卡扣的结构。顶部支持3个120mm/140mm风扇,最高支持420mm规格的冷排,当然也兼容240/280/360mm的冷排。
55.jpg

▼底部的四个L型支撑脚很大,并贴有防滑垫。底部防尘网采用了滑槽结构来固定和抽取,但滑动方向是朝向机箱侧面,不算是最轻松的拆装方式。底部安装风扇和冷排的规格和顶部一样,也是最大支持420mm冷排。
56.jpg


▼TK-4和TK2一样采样了双折弯工艺的钢化玻璃,这块玻璃为一个不对称的U型,不仅包括了前面板,还有覆盖了一小部分机箱尾部。玻璃为内嵌固定结构,尾部设计有2个比较大的槽位,手指伸进来就可以取下玻璃。玻璃为暗色,厚度达到4mm,表面还有层2H硬度的玻璃保护膜,通透度不错。
57.jpg

▼金属侧板的拆卸方法和玻璃侧板一样,侧板上有多个金属碰珠,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固定,其厚度达到了2mm,用料也是很实在。
58.JPG


▼兼容性方面,主板最高支持 ATX ,风冷散热限高 175mm,显卡限长 460mm。官方宣传其主体结构采用1.0毫米厚的SGCC钢板,由于板材边缘大部分都是折边设计,能测厚度的地方不多,我实测了2个部位,大概为0.9~1mm,和宣传值基本一致(我的工具可能也有误差)。
59.jpg

▼机箱内部,主机板支持背插主板,所以孔洞较多。上下到主板的空间很大,放置汉堡型的冷排或者厚排都不成问题。前端做了个凹陷处理,但深度不大,如果显卡长度超过主板宽度,这里就只能安装3个120/140mm风扇,不能安装风扇+冷排的组合,但其实机箱右侧的空间是足够大的,支持的话也没啥代价。
60.jpg

▼右侧仓支持200mm长的ATX电源。此外,还有2个硬盘笼。
61.jpg

▼1个硬盘笼,可以安装2个3.5寸硬盘或者1个2.5寸+1个3.5寸硬盘,这样最多可以安装2个2.5寸+2个3.5寸硬盘,或者4个3.5寸硬盘。
62-tuya.jpg


散热器测试和PBO设置


散热器开箱
▼用来压制9500F的单塔RT500散热器上篇文章已经介绍过了,这篇文章来介绍压制9900X的双塔散热器:RZ620Pro TC
70.jpg

▼打开盒子,除了散热器本体外,还有前置风扇、固定风扇扣具、4pin延长线、金属材质的intel/AMD扣具和intel背板、通用固定螺丝、一支EX90高性能硅脂和说明书。兼容平台为intel:LGA 115X/1200/1700/1851和AMD:AM4/AM5。
71-tuya.jpg

▼顶盖虽然是塑料材质的,不过使用了类似金属喷漆的工艺,保持了整体风格的统一。顶盖两端分别有三角形元素和CPS的品牌LOGO作为装饰。顶盖的加入也让散热器的整体强度得到了提升。
72-2.jpg


▼这是一款双塔的散热器,采用了对称结构设计,两侧下边都做了内存避让设计。采用了穿 Fin + 折 Fin 组合工艺,热管和鳍片全部进行黑化喷涂。加装了前置风扇后的整体散热器体积为125mmX138mmX157.5mm。
73-tuya.jpg

▼中置风扇固定在顶盖是上,拆下顶盖也就拆下了风扇,在拆装散热器方面更加简单了。
74-2-tuya.jpg

▼塔体两面鳍片的表面整体呈复合交错型,形成了三角型的矩阵效果,可以有效降低风的高频杂音,日常运行会更加安静。
75-1-tuya.jpg

▼散热器采用了6根6mm的黑化热管,并且通过使用超频三的热管聚合工艺专利技术,可以让热管更快的带走热量,保证了超高的热传导效率。热管与底部的连接采用回流焊工艺,铜底表面镀镍,采用了CNC工艺,打磨出接近镜面的效果。
76.jpg


▼配备风扇都是120mm,无光版本的为双滚珠轴承,中置风扇通过拆卸螺丝,也可以取下更换。性能方面,转速300-2400RPM,最大风量80CFM,最大风压4mmH2O,要比ARGB版本的风扇更强一些。
77.jpg


▼前置风扇性能与中置风扇一样,只是轴心处有CD纹和CPS LOGO作为装饰
78-tuya.jpg


散热器的安装
▼使用的主板为B850MPOWER,比较特殊的是只有2条内存插槽。内存为宇瞻NOX DDR5 RGB,不到44mm的高度。
81-2-tuya.jpg

▼和大部分双塔散热器的安装方法差不多,也是需要拆下中间风扇,拧紧底座上的2个固定螺丝,再装回风扇完成安装。可以看到散热器和内存之间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在内存兼容性方面,这款散热器做的还是不错的。
82.jpg

▼前面安装风扇后,风扇和内存就没有多大空间了,如果是更高的内存可以调整风扇的安装位置来进行避让,当然这样也会使散热器高度增加。另外风扇和散热器也会挡住内存,光效基本也看不到了,如果是常规的4槽内存主板,应该会露出最外侧的一条内存。
83.jpg

PBO设置和温度表现

84-1.jpg


▼分别设置了3组不同的PBO策略,来看看效果如何(室温21~22°C)
  • 1.一般来说,PBO的策略都是升频降压,但对双CCD的CPU,由于功耗较高,再加上积热影响,效果反而不好。运行10分钟的CineBench R24测试,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95°C的温度墙,多核得分1804。
  • 2.不提高频率就可以降低更多的电压,虽然CineBench R24测试还是能达到温度墙,但性能相比1还是有所提高,多核得分为1930。
  • 3.1和2的PBP策略如果要进行FPU烤机测试,马上就会达到温度墙。为了平衡性能和温度,PPT设定到190w,这样虽然损失了一点点的性能,但温度下降了不少,也终于可以进行FPU测试了。

85.jpg
第3种PBO策略的具体表现:

▼CineBench R24测试临近结束时,CPU频率能维持在5.2~5.3GHz,最高温度为87°C。最终多核得分从1918,只是比第2种PBO策略低了12分,基本可以忽略。
86.jpg


▼ADIA64 FPU烤机,临近结束时CPU频率基本稳定在4.5~4.6Hz,CPU最高温度为94°C,在95°C温度墙的边缘,算是个极限值。想要更好的温度表现,需要把功耗继续降低,性能也会降低的更多。所以在PBO上需要根据散热器性能来进行设定,使用RZ620Pro TC,基本上不会限制CPU的性能。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室温较低,到了夏天(没空调)就没那么轻松了!
87.jpg




装机体验

▼拆掉曲面玻璃后,正面和左侧都是开放的,再加上机箱也比较大,安装硬件非常轻松。风扇位也是全部装满了。
110-2.jpg

风扇的选择

▼机箱风扇选择了超频三最新的推出的光翼 F7 X120(R) ARGB 积木风扇,黑色/白色,正叶/反叶,单个/套装都是可以选择。黑色正叶和黑色反叶各入手一个套装(3个风扇)。只是这款风扇定位比较高,一个套联装的价格都可以买到一款比较好的散热器了!
91.jpg

▼F7为120mm的28mm厚度风扇,采用了日系的双滚珠轴承以及三相六槽马达。七叶扇叶并不是半透明的LCP材质,而是玻璃纤维 + PBT 高强度复合材料,虽然没有光效,但硬度和耐温性更高。但这还是一款ARGB风扇,其 24 颗 LED 灯珠,分布于扇框内侧和轴心盖外侧。
93-tuya.jpg

▼背面轴心边缘处有一个转速调节的拨片,可以选择如下三个模式:
  • 安静模式(L)‌:500-1500 RPM,最大风量55 CFM,风压1.7 mmH₂O,噪音22.3 dB(A)
  • 均衡模式(M)‌:500-2200 RPM,最大风量65 CFM,风压3.3 mmH₂O,噪音28.9 dB(A)
  • 性能模式(H)‌:500-3000 RPM,最大风量83 CFM,风压5.7 mmH₂O,噪音33.1 dB(A) ‌

93-2.jpg

▼风扇的配件也是非常多的,有风机箱螺丝、冷排螺丝、2种减震角垫、用于连接风扇的各种接线和卡扣,以及一套集线器+线材(套装独有)。
94-tuya.jpg

▼用螺丝固定的一面可以选择带孔的角垫;无螺丝的一面可以选择无孔的角垫,连角垫也做了非常细致的区分。
95.jpg

▼F7是一款积木风扇,风扇一角两侧有金属触点,通过带金属片的卡扣来连接触点。
96.JPG

▼一端的金属触点连接5V3针和4pin风扇转接线,其它空位可以塞入塑料片,起到美化的作用,这样三个风扇只保留一条供电线和ARGB线,大大减轻了理线工作。转接线给两根,应该是考虑到了2+1的安装方式,但由于卡扣是有方向型的,而两根线材的卡扣形状又是一样的,就造成了转接线只i能安在固定位置,而不能选择另一边,显得不够灵活。
97-tuya.jpg

▼因为F7的连接卡扣都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安装时需要费点心去找到相应的部件。连接后是非常紧实的,拆卸时也要稍微注意下,避免造成损坏。
98-tuya.jpg

▼TK-4尾部是2个92mm的风扇位,所以又入手了2个乔思伯SL-925风扇,ARGB灯效是在半透明的扇叶上的。灯效风格就和F7不一致了,这就没办法了,毕竟92mm风扇的选择相对较少。如果想要机箱风扇的灯效统一,就要注意这个问题了。
99-1-tuya.jpg

装机细节
▼这次把MATX主板装到了ATX机箱,如果是传统机箱,MATX主板下面的连接线进入机箱底部留孔,线会比较长,比较难看。好在TK-4支持背插主板,并有MATX主板的背插留孔,让线材非常美观。
111-2.jpg

▼虽然显卡的厚度超过了3个槽位,但主机下部还是显得有点空。从自己的垃圾点中找到一款PCle位固定的显卡支架,终于让下面显得比较充实。
112.JPG

▼主机板上的开口虽然比较多,但下面的位置没有底部风扇线材的留孔,如果走主板线材的孔位,风扇线材肯定会外露。想要更加美观只能使用前面风扇位下面的留孔,但这个孔位又非常小,如果是多股线材不太好处理。
113-1.JPG

▼双仓结构自然不用担心理线空间,线材随便放咯!
116-tuya.jpg

▼装上两面侧板,完成安装!
117.jpg

▼机箱还是非常大的,比较占用空间,如果桌子比较小,也可以考虑放到桌子下面。
118-5.jpg

121-4.jpg


最后

TK3可以说是消费降价的产品,TK4的定位较之大大提高了,也超越了TK2。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BO400的青春版,而且兼容性要更好,可以支持420mm的冷排。并且价格也只有BO400的一般,其质感虽然不如BO400,但好歹也带了一些铝元素,还是能远超TK其它系列的,此外还有WOOD版本可以选择,让它有了相对独立的特色。

选择风冷散热器可以让TK4的上部更充实一点,RZ620Pro TC相对RZ620的主要提升是在安装便捷性上,性能方面也不弱,为CPU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散热方式。

光翼 F7 X120 ARGB 积木风扇的套装价格可以买下2个RZ620Pro TC了!所以价格能否接受就首要考虑的了。价格接受了,其它就没毛病了。这种内敛的光效也非常适合用在高端的主机上。

希望这套配置能给海景房主机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122.jpg


发表于 2025-10-2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邪恶指数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10-27 2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邪恶指数

展示很合适,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10-2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邪恶指数

这个散热器风扇的安装方式好评,比那种金属丝扣具好用多了
发表于 2025-10-2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邪恶指数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10-28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邪恶指数

赏心悦目,6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10-28 06:06 , Processed in 0.016205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