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移动AI工作站?华硕ProArt 创16 2025深度评测:RTX 5090带来的AI生产力飞跃
一、职业转型契机:从摄影玩家到AI创作者的破局之路大家好,我是玩摄影的SeanIXz。 摄影玩了有十年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个键摄党和设备党,后来才在自媒体爆发的机缘巧合下开始搞创作,如今也逐渐成为了比较专业的摄影玩家,以前写过不少摄影分享。 最近发现了新道路,AI时代确实打通了普通用户到专业创作的捷径,以前卡在建模渲染的步骤,现在可以用AI绘画直接几秒出图,让我这个玩家党设备党跳过了几年的学习阶段,也快速进阶到了专业水准。 
凭借此前多年风光摄影和后期经验,如今我也开始了航测绘图和设计的道路,早几个月还入手了大疆行业无人机M4E搞起了毫米级精度的航测。 不得不说如今的设备是真的好用,航测学会了确实没有什么难度,大疆 M4E行业机可以全流程自动完成图像采集,再用电脑自动出模型,成本就只有消耗一点时间、电费和油费。而一单测绘的收入可以好几万,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激励。 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接到更多项目,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了解两年发现其实甲方大多数是外行也就看你设备专不专业,做出来的东西漂不漂亮,速度快不快,其它方面不会为难你。而一套昂贵且专业的设备确实也是有效提升形象和竞争力的方式。 现在手里的旧款笔记本已经有些落伍了,有些小项目想现场拼个小的航测图要么爆内存,要么拼图时间太长,没法现场给到模型图秀一把;而用SD的AIGC现场出渲染效果图也由于旧款RTX4070笔记本显卡仅8GB的小内存经常出错爆显存,各方面都略有落后,跟不上现在的高频次需求,确实有点影响工作效率和专业形象。 
早前关注到华硕这次更新的华硕ProArt 创16系列,一台轻薄本的显卡居然加到了5090 24GB,而体积仍能保持在16英寸轻薄本的体积,这一下子精准击中了我所有的需求痛点,最近上市也果断入手了。 借着刚入手的保护期全方位的跑了一遍自己的生产力项目,很多场景表现非常优秀,我觉得它可以成为我的“移动AI工作站”了。 
那么这篇就分享一下这台华硕ProArt 创16 2025 AI专业创作本在摄影、创作和生产力AI生产力场景下的表现,给大家做个参考。
二、硬核升级:迈向“专业工作站”手里现用的旧款笔记本也是此前非常推荐的系列,它属于游戏生产力兼顾的全能本,专业生产力领域还有外置显卡这种模式,可以搞定一切需求的配置。 老款笔记本RTX 4070 8GB上半年还升级了64GB内存,但我发现只升级内存哪怕翻倍带来的提升十分有限,大部分软件实际只有1-2%的差别,花了2000多却没多少加在刀刃上。 对于我的工作场景来说,最大的瓶颈还是在显卡,如今在AI的高需求下确切来说是显存相关度最高,RTX 4070 8GB显存放现在来说实在太少,AI领域需求下捉襟见肘。 刚上新的华硕ProArt 创16 2025 RTX 5090 24GB顶配一步到位填补了专业创作生产力领域的空白,RTX 5090 24GB显存大碗管饱,不少项目实际表现和我台式4090 24GB已经没有差别了,大部分AI应用跑起来都十分顺畅,已经部分可替代台式机算得上一台高AI性能的移动工作站了。 
华硕ProArt 创16 2025 RTX 5090 24GB配置如上。 这里也做个与台式RTX 4090 24GB对比,让大家可以更直观的看到RTX 5090 24GB在生产力领域的实际表现。
三、视觉基石:4K Tandem OLED华硕好屏的专业色准与细节作为摄影师,屏幕是我们与作品对话的窗口,它的素质至关重要。老款4070笔记本的2.5K屏本身是一块高素质的游戏屏,但对于专业创作,从老款4070笔记本切换到华硕ProArt 创16 2025的这块4K Tandem双层OLED屏,带来的提升是颠覆性的。
色域测试: 
官方标称100% DCI-P3色域,我使用校色仪简单测试后,表现完全符合甚至超出预期。 
色彩覆盖非常广,对于需要处理广色域图片和视频的项目,这块屏幕能提供极其饱满且准确的色彩还原。
实拍对比: (左下角为华硕ProArt 创16 2025屏幕展示,其他为显示器展示) 
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对比度,得益于双层OLED结构,对比我的三台显示器亮度表现和色彩还原度远超普通OLED。 
在显示风光照片的暗部时,华硕ProArt 创16 2025的屏幕能呈现出更深邃、更纯净的黑色,同时亮部的云层细节丝毫不过曝,画面整体的通透感和立体感跃然纸上。 

尤其在大逆光日出日落星空银河等大光比和复杂光线的后期环境下,这种高光和暗部细节的优势更为明显。
参数讲解: 这块16英寸 4K 120Hz 双层OLDE华硕好屏的核心优势在于Tandem双栈OLED技术。 简单来说,它通过两层OLED结构协同工作,在实现惊人1600尼特峰值亮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单个像素点的负担,从而大大延缓了OLED可能出现的烧屏现象,并提升了屏幕寿命和亮度稳定性。 
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屏幕工作的我来说,这不仅关乎画质,更关乎设备的长期可靠性和对眼睛的友好度。
四、效率实测:Lightroom与达芬奇工作流性能翻倍硬件升级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软件使用的效率与体验,下面测试一下常用的创作软件效率。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在处理我尼康Z8相机和航测回来的上千张RAW格式照片时,华硕ProArt 创16 2025的响应速度明显更快。无论是图片的批量导入、预览生成,还是在进行细节锐化、镜头校正等吃性能的操作时,卡顿感基本消失。 
在使用AI对RAW格式原文件处理时,更大的显存和更强的GPU让AI蒙版、AI降噪等功能的处理时间大幅缩短,华硕ProArt 创16 2025仅6-7秒就完成了,我4090 24GB台式机也花了4秒时间已经属于同级水平,显然在AI处理图像时显存依赖更多,这方面24GB大显存确实有极大的优势。 
旅行外拍的时候,多机位几百几千张图的批量处理优势极大,老款4070笔记本光是降噪就要用差不多一晚上的时间,换到华硕ProArt 创16 2025只需要1小时左右,当天就可以批量出图出延时视频发社交平台了。 
更重要的是,在4K分辨率下,我可以看到更多的图片细节,工具栏和面板有更充裕的排布空间,配合精准的色彩,后期过程更加得心应手。
DaVinci Resolve(达芬奇): 尼康Z8的4:2:2 RAW视频调色处理是另一个显存杀手。 在老款4070笔记本上,如果时间线分辨率较高或加载了多个调色节点,实时预览很容易出现卡顿,需要频繁生成优化媒体,一般在外面我是没法搞定的,每次旅游和外拍都得等回家再用台式机处理。 
换到华硕ProArt 创16 2025后,RTX 5090的24GB显存足以让我流畅地进行4K项目的调色,即使加载复杂的特效和噪声修复,也能保持流畅的实时播放,导出渲染速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对大疆御3 Pro拍摄的 10bit N-log raw格式4K60帧视频做镜头稳定处理,速度也达到了惊人的263fps+,几乎就是我4090 24GB台式机的水平。 
这对于需要精细调整每一帧的专业视频工作来说,是效率的绝对保障。 
达芬奇自带的Blackmagic RAW Speed Test显示,华硕ProArt 创16 2025 的RTX 5090 24GB这个配置已经可以流畅渲染8K60P的RAW格式原片了,所有项满满的√意味着它其实已经完全满足这个时代甚至未来3-5年以上的超高规格影视级视频创作需求了,用做创作本属实绰绰有余了。
五、 测绘工程软件实战:iTwin Capture Modeler这是我的核心生产力工具,用于将航拍照片转化为实景三维模型,后期再用CAD画二维图计算面积土方结算等工作。 记录了一下使用华硕ProArt 创16 2025处理同一个航测三维重建项目(约1400张照片): 
1. 空三计算阶段:强大的CPU和7500MHz的高速内存让计算时间缩短了约40%。 2. 模型重建阶段:这是提升最显著的一环。RTX 4070 8GB的旧本的模型生产用了4个多小时,华硕ProArt 创16 2025 的RTX 5090 24GB只用了1小时43分钟结束战斗。 这只是个小项目,大项目的重建耗时是以天计算的,CPU内存显卡的性能相关度非常高,RTX 5090的24GB GDDR7显存如同一个宽阔的高速公路,能够轻松容纳庞大的计算数据,重建过程一气呵成,不再出现显存瓶颈导致的卡顿或报错 
现场演示能力:对于中小型项目,我现在完全可以带着华硕ProArt 创16 2025在现场重建3D模型,在客户等待的时间内完成从导入照片到生成稍低精度初步模型的全部流程。 标配的触屏配置还是个不错的加分项,客户可以和使用手机一样直接无障碍上手转动模型,提升沟通效率。 
换到它实现了高端建模都能做到“立等可取”的高端气质,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专业度以及客户的信任感。
六、AI创作核心实战:Stable Diffusion WEB UI 与 ComfyUI 的飞跃作为我设计工作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Stable Diffusion(SD)的性能表现也是这次升级的重中之重。 
本身玩摄影多年PS水平还不错,加上AI工具之后如虎添翼,客户的需求直接PS粗略修一下再直接放进AI绘画工具里面局部调整渲染调色调光影,3-5分钟内就可以出逼真的效果图,可以现场边交流边改图边出效果图,我这操作把隔壁从业10多年手动建模的老师傅都惊呆了。 之前的旧款RTX 4070 8GB显存在运行SD时,可以说是步履维艰,最多的时间是浪费在跑SD上了。而换到华硕ProArt 创16 2025后,体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 Stable Diffusion WEB UI:从“能用”到“畅玩”的蜕变 WEB UI友好的交互界面成为大多数AI创作爱好者的起点。在老款4070笔记本上,我不得不使用--medvram或--lowvram参数来启动,出图分辨率稍高(例如超过768x768)就极易爆显存,生成速度也慢,批量出图更是奢望。 体验提升: ● 显存自由:24GB显存让我可以毫无顾虑地加载各种大型基础模型(如SDXL)和多个LoRA模型,甚至同时开启高分辨率修复(Hires. fix)和面部修复这样的插件,显存占用虽高,但离瓶颈还远。现在我可以直接设置1024x1024的分辨率起步,进行各种创意尝试。 
● 速度飞跃:使用相同的模型和参数(Euler a, 20 steps, 512x512),老款4070笔记本上出图一张需要约7-10秒,而在华硕ProArt 创16 2025上,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2-3秒。这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我可以进行数倍的测试和迭代,创意探索的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 高分辨率输出:现在我可以轻松地从512x512的草图,通过Hires. fix放大到2K甚至更高分辨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再需要繁琐的分步处理或依赖web端的外部放大工具。这对于需要直接输出高精度效果图的场景至关重要。
2. ComfyUI:专业工作流的完美搭档 如果说WEB UI是手动挡轿车,那ComfyUI就是可编程的自动化生产线。它通过可视化节点定义工作流,效率更高、更节省显存,但对逻辑理解和硬件稳定性要求也更高。 
体验提升: ● 成倍的速度提升:老款4070笔记本用了30秒的任务,华硕ProArt 创16 2025 在RTX 5090 加持下10秒以内可以完成,极大的提升了效率,创意来了的时候不卡壳。 ● 复杂工作流无压力: ComfyUI最大的优势在于处理多步、条件化的复杂生成任务。例如,我常用的“线稿上色->图生图重绘->高清放大”工作流,在老款4070笔记本上会因显存不足而频繁中断。而在华硕ProArt 创16 2025上,整个工作流可以毫无阻碍地运行,24GB显存为复杂的数据流转提供了巨大的缓存空间。 ● 极速加载:RTX 5090的强大算力配合PCIE 4.0高速固态硬盘,使得加载数GB的模型库几乎在瞬间完成,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 ● 现场演示的利器:在向客户展示AI概念设计时,我可以直接在ComfyUI中搭建一个工作流,实时调整关键词或控制网(ControlNet)参数,几分钟内就能生成数种不同风格的效果图。这种“所想即所得”的交互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沟通效率和专业形象。 
不过也要注意,我测试了多天,仍有一些更新比较慢的本地AI工具集暂不支持50系显卡,这点需要注意。
七、细节定成败:专为创作者打造的交互、接口与移动体验最后,在细节上还有不少为创作者量身定制的设计。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专业感”,让我在每次使用时都能感受到与普通性能本的巨大差异。 1. 一体式金属机身与精湛工艺
上手的第一感觉是扎实且精致。全金属一体化机身提供了出色的结构强度,触感冰凉且细腻。 
A面仅有简洁的ASUS ProArt徽标,设计语言沉稳内敛,无论是带入会议室还是咖啡馆,都显得非常专业,毫不张扬。 这种克制低调但深有内涵的调调,正是专业用户所追求的高级感。
2. 轻薄便携与单手掌控作为一台搭载RTX 5090旗舰显卡的笔记本,它的便携性控制得出乎意料。 
最直观的对比,厚度比我的老款笔记本要薄的多,甚至属于轻薄本的范畴。 

轻约1.95kg的重量和薄至14.9mm的厚度,让我可以轻松地将它放入我的摄影创作和测绘工作包内,而不会感到巨大的负担,旅游出行比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把电源适配器优化到氮化镓,进一步减少负担。 

附上两张单手手持的照片,你可以直观感受到它在顶配的强大性能下,依然保持了难得的16寸轻薄本“瘦身”效果。 
此外华硕ProArt 创16 2025在接口配置上也堪称“豪华”,充分考虑了移动工作站的扩展需求,让我出差时基本可以告别笨重的拓展坞。 
高速数据传输:机身左侧配备了一个万能的USB4接口(兼容雷电4协议),提供高达40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支持100W PD快充,可用于连接高速固态硬盘与扩展坞。同时,还提供了一个USB 3.2 Gen 2 Type-A接口,方便连接传统外设。标准的HDMI 2.1接口,可轻松输出至高规格显示器与投影仪,方便外放展示内容。 
专业影音与存储:最令我满意的是,它保留了全尺寸SD Express 7.0读卡器,速度远超普通SD读卡器,让我从尼康Z8相机导入大量RAW格式照片时无需长时间等待。 此外,还有一个3.5mm音频复合插孔,满足专业监听需求。
3.专业交互革新:华硕创意旋钮与ProArt创作者中心如果说强悍的性能是这台笔记本的“肌肉”,那么ASUS Dial“华硕创意旋钮”和“ProArt创作者中心”就是一个精准协作的“神经中枢”。这套独家生态系统将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从根本上优化了创作工作流,实现了从“好用”到“善用”的飞跃。
指尖的效率引擎:华硕创意旋钮 
华硕创意旋钮被巧妙地集成在巨大的7.1英寸无边框玻璃触控板左上角,它远不止一个简单的虚拟旋钮。它支持点按、长按和滑动三种交互方式,并会根据当前激活的应用程序(如达芬奇、Photoshop、Premiere Pro、剪映等)自动切换预设的功能集,实现了高度的情境智能化。 ● 在Adobe Photoshop中:我可以将旋钮功能设置为调整画笔大小、硬度和图层不透明度。在修图时,左手拇指轻旋旋钮进行微调,右手同时操控数位板或鼠标,这种双手并行的操作方式彻底告别了频繁键盘快捷键或鼠标在菜单中寻找的打断感,让修图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 在达芬奇/Adobe Premiere Pro/剪映专业版中:华硕创意旋钮化身为时间轴缩放与帧级精修的利器。滑动旋钮可以极其平滑地缩放时间轴,快速定位到需要剪辑的片段;而切换到“前后帧进退”功能时,可以实现单帧级别的精准微调,手感和效率远超键盘上的方向键。对于需要精细到每一帧的视频创作者来说,这个功能堪称“神器”。 
用户还可以通过ProArt创作者中心对旋钮在每个软件中的功能进行完全自定义,打造最符合个人习惯的交互逻辑,真正成为创作的延伸。
一体化控制台:ProArt创作者中心与StoryCube AI多媒体中心 
ProArt创作者中心是整台设备的指挥中心。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管理华硕创意旋钮,还能进行系统级的性能模式切换(安静、标准、高效)、监控硬件状态、调节风扇策略,以及进行至关重要的专业色彩管理。 系统内置了原生、sRGB、DCI-P3和Display P3多种专业色域模式,并经过出厂逐台校色(ΔE<1),只需一键切换即可满足不同项目的色彩标准需求,无需依赖第三方校色软件。 
此外,华硕ProArt 创16 2025还预装了StoryCube AI多媒体中心,这是一个强大的AI素材管理工具。 
它能通过AI能力对海量的照片、视频和音频素材进行智能分类、人脸识别和场景识别,甚至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等信息自动生成精彩集锦,极大地减轻了创作者在素材整理和检索上的负担。 另外新增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生成应用程序中心MuseCenter也即将上线,是创作者的AI灵感中心,非常期待它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提供能多的新创意。另外ProArt用户还可免费领用6个月剪映会员哦!(限剪映新用户领取)
总结: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工作模式与职业可能的革命回看从“全能本”到“专业移动工作站”的升级之路,华硕ProArt 创16 2025带给我的,远不止是性能翻倍的快感,更是一场深刻的工作模式革命。 
它精准地解决了我作为创作者最核心的焦虑:不再被硬件瓶颈束缚创意与效率。24GB显存让我在Stable Diffusion和航测建模中获得了“随心所欲”的自由;4K Tandem OLED好屏为我的作品提供了精准的色彩底气;而创意旋钮和齐全接口,则从交互和连接层面,将繁琐的操作转化为流畅的工作流。 
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的专业形象。从此,我可以在客户面前,现场完成从航拍到生成初步模型、从创意构思到AI效果图渲染的完整闭环。这种“立等可取”的即时交付能力,所带来的信任感与竞争力提升,已远超设备本身的价格。它不再是一件单纯的工具,而是我专业身份的强大延伸和信誉背书。 对于在专业道路上寻求突破的创作者而言,选择华硕ProArt 创16 2025,更像是一次对自身生产力的战略性投资,如果你也正站在从“业余爱好”迈向“专业交付”的关键节点,那么这台真正的“AI专业创作本”,将是助你破局、实现职业跃迁的最强利器。 对于我来说,它不仅升级了配置,更是升级了工作模式、专业形象乃至未来的职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