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3

[电脑] 白色巨浪来袭,微星 MPG Z890 刀锋钛 + 索泰 5070 ti + 先马巨浪3 装机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白色主题装机的美学表达中,核心硬件的设计语言往往是风格灵魂所在 —— 本次装机便以先马巨浪 3 机箱与 ZW360D ULTRA 一体水冷为核心,打造兼具颜值与性能的纯白平台。先马巨浪 3 机箱以纯净白色机身为主基调,搭配通透侧透面板,既最大化呈现内部硬件的白色美学,又为散热气流流通预留充足空间,其简约利落的线条设计,更是让白色主题的干净质感直抵人心。而同为白色系的先马 ZW360D ULTRA 一体水冷,不仅外观上与机箱完美呼应,更以 360mm 大面积冷排、高效能水泵与静音风扇组合,为平台核心提供强力散热保障,白色水冷头与管线的细节处理,让散热组件也成为视觉亮点。

1.jpeg

在此基础上,英特尔 Ultra 265K 处理器、微星 Z890 刀锋钛主板、索泰 5070Ti 纯白显卡等旗舰硬件依次落座,金士顿 DDR5 高频内存与宏碁 GM9000 SSD 夯实性能基底,先马电源稳定输出。当巨浪 3 的通透与 ZW360D ULTRA 的冷静相遇,这套白色装机便不再只是硬件的堆砌,而是一场始于颜值、忠于性能的装机美学呈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场纯白风暴的细节之中。

2.jpeg

装机配置

  • CPU:INTEL Ultra 7 265K
  • 主板:微星 MPG Z890 EDGE TI WIFI
  • 显卡: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
  • 内存:金士顿 FURY Renegade叛逆者DDR5 CUDIMM 8400 48GB (24G×2)
  • SSD:宏碁掠夺者 GM9000 2TB
  • 散热:先马 ZW360D ULTRA 锋幻 一体水冷
  • 机箱:先马 巨浪3
  • 电源:先马 XP 1200 V3


整机展示


3.jpeg

4.jpeg

5.jpeg

6.jpeg

7.jpeg

8.jpeg

9.jpeg

10.jpeg

11.jpeg

12.jpeg

13.jpeg

14.jpeg

15.jpeg

16.jpeg

17.jpeg

18.jpeg

19.jpeg

20.jpeg

21.jpeg

22.jpeg

23.jpeg

24.jpeg

25.jpeg

26.jpeg

27.jpeg

装机配件介绍

采用酷睿 Ultra 7 265K + 微星 MPG Z890 刀锋钛 主板为核心平台,Ultra 7 265K,20 核 20 线程,基础频率 3.9 GHz,最大睿频 5.5 GHz、二级缓存 36 MB,三级缓存 30 MB。创新的chiplets分离式模块化架构通过D2D(Die-to-Die)高速互联通道,实现了对异构计算模块的精准超频调控,相对于溢价严重的AMD X3D系列,可谓极具性价比。

28.jpeg

微星 MPG Z890 EDGE TI WIFI 刀锋钛采用全新设计,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生了全白PCB板,搭配银白色的散热装甲,磨砂、镜面高亮、斜纹切割纹理、塑料装饰条等多元素及工艺的堆砌,使得整体颜值提升了不止一个档位。配备了极为厚实的散热VRM散热装甲,散热片采用多层叠加开槽处理方式,两个散热模组中间使用6mm的镀镍热管相连,加上底部开槽处理增大散热面积外,显著提升热交换效率。同时,VRM上的龙盾LOGO支持ARGB灯效,通电后氛围感十足。

29.jpeg

微星 MPG Z890 EDGE TI WIFI 刀锋钛主板采用了全新的LGA1851 规格插槽,支持全系列英特尔Core Ultra 200系列处理器。在散热器方面,依旧兼容LGA 1700的散热器扣具规格。

30.jpeg

微星 MPG Z890 EDGE TI WIFI 刀锋钛主板使用16+1+1相供电设计,其中16相为VCore核心供电,1相为VCCSA供电,1相为VCCGT供电,1相为VNNAON供电。核心供电主控为MPS的MP29005-A ,每相配备了一个MP87692 (90A)的DrMos。强劲的供电性能可轻松驾驭Ultra全系处理器。

31.jpeg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锋钛主板配备了4条DDR5内存插槽,支持双通道内存模式,最大可支持256GB内容容量。支持INTEL XMP3.0,配备有内存加速引擎。兼容最新的CUDIMM DDR5内存,最高可达到DDR5 9200+ MT/s。

32.jpeg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锋钛主板提供了三条PCIe插槽,第一条为CPU直连PCIe 5.0 x16插槽,其他两条均来自芯片组,第二条支持PCIe 4.0 x1运行规格,第三条支持PCIe 4.0 x4运行规格。

33.jpeg

第一条PCI-E插槽还带有显卡EZ拆卸按钮,内置弹簧结构,只需轻按一下就可以解锁显卡锁扣,按钮右侧还带有指示图标小窗,可以清晰看到卡扣的状态,细节上做的十分到位。

34.gif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锋钛主板提供了5个M.2槽位,并为其配置了全新第二代M.2冰霜铠甲。M.2_1和2槽位来自CPU直连,M.2_3、4、5槽位则由芯片组提供。其中M.2_1为PCIe 5.0 x4 模式,支持2280/2260规格,配备了独立的双面M.2 Shield Frozr II散热装甲。其他四个槽位均为PCIe 4.0 x4 模式,其中M.2_2、3支持2280/2260规格,M.2_4支持22110/2280规格,M.2_5支持 22110/2280/2260 规格。4个槽位共享一块大面积的M.2 Shield Frozr II散热装甲。

35.jpeg

后置I/O区域采用了一体式I/O背板,提供了Clear CMOS按钮、Flash BIOS按钮、HDMI 2.1、2*Thunderbolt 4、1*USB Type-C 10Gbps、4*USB Type-A 5Gbps、1*USB 2.0、5G有线LAN、4*USB Type-A 10Gbps、Wi-Fi 7天线接口以及带S/PDIF输出的音频接口。

36.jpeg

内存来自金士顿 FURY Renegade叛逆者DDR5 CUDIMM内存,容量高达 48GB 的双通道套装。拥有高达8400MT/s 的 CUDIMM 速度,共有黑白两种颜色可供用户选择,支持Intel® XMP 3.0 认证,产品终身保固。

37.jpeg

金士顿 FURY Renegade叛逆者DDR5 CUDIMM内存 在外观上延续了Renegade DDR5 UDIMM内存的经典风格,采用纯白PCB搭配高品质铝制散热片,银白撞色的对称式机甲造型设计,散热装甲的正中央为小标“KINGSTON”和“FURY”批花斜纹工艺LOGO,底部两侧分别有“RENEGADE”和“DDR5”字样标识,整体造型干净利落且充满科技感。

38.jpeg

金士顿 FURY Renegade叛逆者DDR5 CUDIMM内存的散热片与内存颗粒紧密贴合,顶部还做了由外向内从高向低的坡度和开孔设计,配合机箱风道能够更好地将内部热量带走。

39.jpeg

精选海力M-Die原厂颗粒,采用单面铺装,单颗3GB,一共8颗组成24GB容量。和UDIMM不同的是,在PCB中央位置多了时钟驱动器芯片(图中黄框),就是这个CKD芯片不仅使内存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CPU的时钟信号,还能够对时钟信号的幅度和保真度予以恢复,进而提供干净、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以驱动内存。

40.jpeg

金士顿 FURY Renegade叛逆者DDR5 CUDIMM内存搭载十二颗独立LED灯珠及大面积导光条设计,具备高亮度且柔和舒适的照明效果。用户可通过FURY CTRL控制软件自定义调节,支持十八种专业级RGB灯光特效模式。

41.jpeg

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显卡,基于 NVIDIA 的 Blackwell 架构,拥有 8960 个 CUDA 核心,基础频率和 Boost 频率表现出色,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主流游戏和专业图形应用程序的需求。支持 NVIDIA DLSS 4 技术,通过 AI 驱动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能够在不损失过多画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游戏帧率,使游戏运行更加流畅顺滑,同时还能减少显卡的性能消耗,提升能源效率。

42.jpeg

显卡采用纯白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以硬朗科技风格为核心设计语言,创新融入条形栅格元素。通过同向交错的栅格条纹有序排布,与三枚大尺寸风扇形成协同设计,共同构建出规律性几何图案,营造出简洁有序的科技美学氛围。对于青睐白色系装机方案的用户而言,此款显卡是理想之选,能够轻松适配各类简约或现代风格的主机装配需求。

43.jpeg

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显卡采用了 IceStorm 3.0 先进散热系统,搭配更大的散热鳍片面积和优化的风道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散热效率。此外,Blade Link 风扇设计,在提供强大风力的同时,还能降低风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散热与静音的较好平衡。

44.jpeg

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显卡符合SFF-Ready规范,304.4mm x 115.8mm x 41.6mm的整体尺寸在中高端显卡里显得很友好。

45.jpeg

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显卡顶部右侧的logo信仰灯 支持 SPECTRA 2.0 RGB 灯光同步技术。信仰灯上方为采用ATX 3.1规范的12V-2X6 16P供电接口,反向电源接口设计,方便用户插拔。显卡功耗为285W,官方推荐选用800W以上的电源。

46.jpeg

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显卡采用 PCI Express 5.0 x16 接口,相比上一代接口标准,数据传输带宽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发挥显卡的性能潜力,减少数据传输瓶颈,为显卡与主板之间的数据交互提供了更快速、稳定的通道。

47.jpeg

索泰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SOLID CORE OC WHITE显卡配备了金属压铸背板,不仅能为显卡核心等部件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 PCB 板弯曲变形,还能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同时,显卡采用了加固型金属中框,增强了显卡整体的坚固性,使其更耐磕碰和震动。

48.jpeg

IO接口方面,配备了3个DP 2.1b接口和1个HDMI 2.1b接口,能够满足用户在单屏或多屏设置下的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需求。

49.jpeg

先马巨浪 3 以 “装甲风格” 为设计核心,机身采用 R25 一体成型工艺,棱角分明的线条搭配流畅的过渡弧度,既避免了生硬感,又强化了电竞氛围。整机尺寸为 470×230×510mm,属于标准中塔机箱范畴。

50.jpeg

侧板选用热弯曲面超白钢化玻璃,通透度高达 91.3%,无明显泛蓝现象,能完整呈现内部硬件的灯光与布局;玻璃边缘做了 CNC 倒角处理,手感细腻不划手。

51.jpeg

顶盖与底座嵌入长条状 ARGB 灯带,支持 AURA SYNC、MSI Mystic Light 等主流神光同步协议,预设 26 种灯光模式,可通过机箱顶部按键或主板软件调节亮度、切换效果,关灯状态下灯带柔和不刺眼,开灯后能与硬件灯光形成联动,视觉冲击力十足。

52.jpeg

前置 IO 面板位于机箱前面板中央位置,接口配置简洁实用,包含独立的灯光调节按键和电源键、1 个 USB 3.2 Gen1 Type-C 接口(传输速率 5Gbps)、2 个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以及 1 个 3.5mm 音频二合一接口,覆盖了主流外设连接需求。

53.jpeg

机箱内部采用 “下置电源 + 分仓设计”,主板安装位居中,右侧为独立背线仓,左侧是硬件安装区,整体布局规整,走线空间充裕。兼容 ATX、Micro-ATX、ITX 三种规格主板,同时特别支持背插式主板,为追求个性化装机的用户提供更多选择。风冷限高 165mm,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塔式散热器,显卡限长 410mm,提供7个PCIe槽位,能兼容 RTX5090、RX 9070 XTX 等超长旗舰显卡。电源限长180mm,兼容绝大多数 ATX 标准电源,即便搭配带长线材的高端电源,也能轻松放入并整理线材。

54.jpeg

散热方面,顶部支持 3 把 120mm 或 2 把 140mm 风扇、兼容 360/280/240mm 水冷;后部支持 1 把 120mm 风扇;底部支持 2 把 120mm 风扇;主机板背面支持 1 把 120mm 风扇,最多可安装 8 把风扇。同时,顶部、侧面和底部都配备了磁吸PVC防尘网,可紧密贴合机身缝隙,将灰尘阻隔在外。

55.jpeg

56.jpeg

57.jpeg

预留 47mm 宽的背线空间,搭配可拆卸的理线扎带和多个理线孔,即便新手也能轻松整理线材,避免内部杂乱;硬盘架同时支持兼容 4 个 2.5 寸硬盘活3 个 3.5 寸硬盘,满足大容量存储用户的扩展需求。

58.jpeg

59.jpeg

核心散热采用先马ZW360D Ultra 锋幻一体式水冷,采用标准 397×120×27 mm 铝制冷排,鳍片间距均匀,兼顾散热面积与风阻控制,能适配大多数中塔及以上规格机箱的 360mm 冷排安装位。冷管长度达 450±10 mm,比 ZW360 长 70mm,充足的长度可更好地避让屏幕模块,方便调整冷头方向。

60.jpeg

61.jpeg

冷头是本次升级的核心亮点,搭载 6.8 英寸 OLED 曲面屏,分辨率 2400×1080、刷新率 60Hz,与前代参数一致,但弯折处 R 角更小,视觉上更显轻薄灵动;屏幕支持横竖屏切换,配合独特的球形磁吸支架,可自由调节倾斜角度。

62.jpeg

冷头内置陶瓷轴芯 2700RPM 水泵,整体尺寸从 135×102×106 mm 缩减至 90×112.5×103 mm,体积更小,对主板和机箱的安装兼容性显著提升,避免因冷头过大与内存、供电装甲发生冲突。

63.jpeg

底部缩小了铜底面积,同时露出金属支架固定螺丝,金属支架样式与前代不同,虽保证了散热接触的稳定性,但需注意安装时对 CPU 表面的贴合度。

64.jpeg

标配 3 把无单独型号的定制风扇,设计灵感源自经典 “镰刀温柔台风”,尺寸 122×120×25 mm,轴心覆盖同心圆金属盖板,外圈做透光处理,仅在轴心外圈呈现 ARGB 光效 ,支持 600~2500±10% RPM 调速,最大风量 77.2 CFM、最大静压 3.35 mmH₂O,官方标称噪音≤35.4 dB (A)。

65.jpeg

配件采用独立塑封包装,包含硅脂、硅脂塑料刮刀、USB C to A 数据线、USB C to 主板 9Pin 数据线、风扇串接转换线等,满足装机所需。

66.jpeg

电源同样来自先马,型号为XP 1200 V3,作为XP系列经典延续,基于ATX 3.0规格而重新开发,具备850W/1000W/1200W三种功率规格,轻松支持Ultra 9、Ryzen X3D、RTX50系显卡等最新规格硬件,专为发烧硬件以及游戏玩家打造。

67.jpeg

先马XP1200 V3版电源采用风扇格栅与顶盖一体化的设计,整体尺寸为150*150*86mm,有黑白双色可选,本次选用的为白色。内置 140mm FDB 动态液压轴承风扇,风扇采用 7 片式设计,风扇应用智能启停功能与ECO 30秒智能检测功能,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电源运行时的噪音。

68.jpeg

使用主动式PFC+全桥LLC谐振+同步整流+DC-DC结构,通过80 PLUS + PPLP双金牌认证,转换效率高,提供10年超长保固,省心耐用。额定功率为1200W,其中+12V的额定输出电流为100A,相当于1200W输出功率,+5V与+3.3V均为20A额定输出电流,联合输出功率为100W。

69.jpeg

AC输入接口带有独立开关;电源的模组输出接口部分,配置有1个原生12VHPWR模组接口,4+4pin CPU供电接口与6+2pin PCI-E供电接口可通过6个8pin接口扩展,SATA供电与D型4pin供电则通过5个6pin接口扩展,18+14pin的组合则是用于扩展24pin主供电接口。

70.jpeg

71.jpeg

标配的模组线均为同色压纹线,并配备了魔术扎带,线材柔软细致,让走线更便利美观,提供了1条24pin主供电线、1条12VHPWR 600W PCIE5.0供电线,2条8pin CPU供电线,3条8pin PCI-E供电线,2条SATA供电线和1条大4D供电线。

72.jpeg

性能测试

  • 操作系统:Windows 11 专业版
  • 显示分辨率及刷新:3840×1920,60Hz
  • 环境温度:20℃(±1℃)
  • 测试软件:CPU-Z、AIDA64 Extreme、FurMark2、Cinebench R23、3Dmark、CrystalDiskmark


双烤温度测试,CPU 峰值功耗225W,最高温度80℃,显卡温度70℃。

73.png

CPU-Z基本信息及BENCH成绩

74.png

Cinebench R23 单核、多核 Benchmark成绩

75.png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成绩

76.png

CrystalDiskMark测试成绩

77.png

78.png

3DMARK显卡测试,主要对4K分辨率下D12和光追性能进行测试

79.png

80.png

81.png

82.png

83.png

游戏测试:《赛博朋克2077》、《黑神话悟空》、《CS GO》三款游戏在2K分辨率下帧率表现。

84.png

85.png

86.png

以上为本次装机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花时间浏览,欢迎交流讨论。
发表于 2025-11-23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1、白色主题很好看;
2、喜欢那个CPU冷头的显示屏;
3、淡蓝色RGB很NICE;
4、硬件配置也挺好;
5、跑分也挺好;
6、能够尽情游戏了;
7、放在书房里的话绝对亮眼啊;

发表于 2025-11-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胜雪,雅致脱俗
发表于 2025-11-2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11-24 00:17 , Processed in 0.015120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