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52775|回复: 207

[摄影] 一个工薪族穷摄的器材之路(2024年11月10日更新)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yfken 于 2024-11-10 22:41 编辑

              不知不觉,已经玩了十三年的摄影了,感觉这些年来摄影技术没提高多少,却越来越流于一个器材党。在坛子里看了几个摄友写的玩摄影器材的经历 ,手有些痒,干脆也把自己这十多年来的跌跌撞撞的器材之路说一说好了 。只是俺是个穷工薪族,兜里瘪,虽然这些年陆续玩了尼康、索尼、富士、奥林巴斯、佳能、松下等几个品牌的器材,但由于资金有限,除了索尼买的多些,其余品牌只是稍稍涉猎。       下面就按时间顺序说一说我玩的这几个品牌的器材 。


      一、入门尼康
        2008年买的人生第一台单反----尼康D80,当时此机器行将退市,我买的基本是最低价,崭新的行货。没有选择佳能的机器是因为我以前用过单位的佳能400D和配套的18-55套头,佳能中低端单反的做工和成像效果给我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所以后来一直对佳能品牌不以为然。相比之下,尼康机器向来以做工好闻名。而且,当时我有个西安摄友买的就是D80,令我很是羡慕。
     其实,那时我一直在尼康D80和宾得K10D之间犹豫,尼康的镜头群庞大,而宾得K10D属于中端机,机身做工更好,功能更强,而且宾得出片的色彩吸引人。但后来K10D爆出了“反光板倾斜门”事件,我最终没敢买。

          k10d.jpg    

          最后还是入了尼康D80,刚买那几天恨不得睡觉都抱着这机器,激动啊!   同时配套买的镜头是 尼康50/1.4D。这个镜头是我在尼康门下买的三个镜头里成像最好的,大光圈,清晰锐利,色彩也好,还有一定的虚化效果,这个镜头使我认识到了定焦的威力。    d80.jpg
                公园.jpg                   人像.jpg
        
           过了一段时间,渐渐觉得50/1.4这个标头不够用了,毕竟是定焦,无法变焦,构图全靠来回走,实在不方便,于是就想买一个标准变焦镜头,有了使用佳能套头18-55的糟糕经历,我认定所有套头成像都不行,所以对18-55,、18-135之类的镜头都没有兴趣,认准了必须恒定大光圈,尼康那个著名的APS-C画幅牛头“内牛满面”17-55/2.8好是好,但将近1万的价格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于是就想买个介于牛头和狗头之间的镜头。
         
这时当初发售时间不长的AF-S DX 16-85mm f/3.5-5.6G ED VR镜头进入我的视野,看了一个“告别狗头时代”的评测,里面对此头很是推崇,甚至说其锐度超过17-55......,于是咬牙入了一个行货的16-85,但用了以后感觉并没有评测说的那么好啊,拍近处感觉还算比较锐,但一拍远处的景色就总感觉像隔一层薄雾似的,后期必须进行加强对比度,调色等等,这时才感到评测是靠不住的。后来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说16-85用在D90 D300等后出的机身上效果比较好,D80机身有点老,所以对新出的镜头支持的不好。
      16-80.jpg
荷花.jpg
晚霞.jpg

          没办法,对付用吧,反正比套头强。
       后来,拍荷花、拍远处的人物时,发现16-85VR太短,够不着,感到还缺一个长焦镜头,可是兜里没有几个钱,甭说1万大几的小竹炮,就是70-300那样的狗头都买不起,过了段时间,偶然在论坛上知道了尼康有个老的长焦镜头AF70-210/4,很便宜,还是自动对焦的恒定光圈呢!,于是很高兴,在网上找了很久,寻到一个成色非常好的买下了。回来一试,还行,尽管距小竹炮那种水平还很远,但成像还算较锐利,就是色彩太清淡,有点发灰,不够浓郁,这大概是老镜头的通病吧!
   70-210.jpg
写字.jpg
三口.jpg


        尼康D80 这一机三镜我 用了5年,一直用到2013年。现在看来是我一套配置用的时间最长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那时太穷,四五千元的镜头买都很吃力。后来我更换配置的时间就变短了,最短的一次,一套系统只用了不到1个月..........        对于尼康这个品牌,我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能就是因为这是我用过的第一个单反品牌吧!

      二、在各品牌中傍徨
       用了几年之后,对D80渐渐不太满意,此机也算是一代经典,它属于高级点的入门机,是尼康最后一代使用CCD的单反,低感画质很好,但缺点也很明显,最突出的是高感很差,连800都不怎么放心用,还有就是对焦能力不行,光稍暗点就来回拉风箱。还有就是由于机身是2006年出的,比较老,功能太少,连清洗CCD功能都没有。还有就是缺一个恒定大光圈的标变,出片素质不行。(其实是我的技术不行)


          于是就逐渐产生了换机的想法,希望能升级到高端的半幅机。
    第一次想换机是在2011年,宾得推出了K5,勾起了我一直留存心底的宾得情结,就琢磨想换门,但在网上试出了一次D80,没有卖出去,就作罢了。
        2013年上半年,在网上偶然得知,去年宾得推出了K5IIS,去掉了低通滤镜,反响非常好,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这机器完全符合我的升级要求,铝镁合金机身,放水防尘设计,1600万像素不高不低,高感强悍,成像质量很好,对焦能力较之以前的宾得机器提升明显。而且价格并不贵,外形也很漂亮,可以说,在APS-C高端机器里面最超值的了。外形也很漂亮,至今我仍认为它是外观最好看的单反 。
    k52s.jpg
  
           于是,这回下定决心 ,一定要换门,把D80和三个镜头放到了蜂鸟二手市场上,居然一个月内都卖掉了,主要是我要的价格不高,我先在蜂鸟上查询一番,然后定的价格基本都是同类东西比平均水平略低的价位。   
       卖完之后我就开始天天在网上研究宾得的镜头,这一研究,闹心了。
      我发现,宾得的镜头非常坑爹:第一,镜头数量不多,第二,定焦好的,像三公主那样的,价格贵得出奇,小公主31/1.8,才1.8的光圈,行货居然买到8000多!淘宝上也要67千,三饼干便宜点,可是光圈太小,最大的才2.4,最小的才3.2!这还叫定焦么?  再说变焦,牛头也有,16-50/2.850-135/1.860-250/4,但很贵不说,最要命的是,宾得的马达技术不过关,上面几个牛头用的SDM马达可靠性很差,说不上啥时候就坏,这谁敢买啊?
      无奈,最终宾得只好放弃----可惜了K5IIS这个机身了,我终于明白,原来宾得就是靠相对厚道的机身来把人骗进门,然后高价卖镜头
       
       要不,继续玩尼康?     
d7100.jpg
    尼康新出的APS-C画幅中高端机型D7100 2400万像素,据评测高感不行,机身还是半金属,不爽。更要命的是,尼康那个半幅标变牛头,著名的内牛满面”17-55/2.8太贵,实在买不起(我打定主意,这一次换机一定要用上恒定2.8的标变镜头)。我感兴趣的长焦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尼康没有佳能小小白那样便宜而素质好的长焦。要说我对尼康有所留恋的就是那几个D头定焦不错,也不算很贵,比如50/1.4,比如85/1.4,比如180/2.8
     
      那天,我随便浏览网页,看到一篇介绍微单的文章,忽然想,微单这东西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来未予关注,这东西很小巧,不妨了解一下,于是开始关注微单。
      经过了解,知道了微单主要的三大流派:一是索尼的NEX系统,二是松下和奥林巴斯合作搞的M43系统,另一派就是富士的X系统。其中索尼和富士传感器都是APS-C画幅,而M43系统传感器是4/3画幅,最小。
      索尼的NEX系统优点是适合玩转接,做工也不错,缺点是成像质量一般,镜头除了两个恶贵的蔡司镜头: 24/1.8ZA16-70ZA以外都很烂; M43系统优点是机身和镜头体积都控制的很好,镜头体系比较完整,素质也不错,不乏大光圈好镜,缺点是传感器面积太小,成像质量受到限制,虚化能力有限 ,镜头价格偏贵;富士的优点是成像色彩非常棒,成像质量在微单里最好,镜头虽然较少但布局比较合理,价格不算太贵,缺点是做工和品控不行,对焦能力差。

      nex6.jpg

           我曾一度想买富士的XE1,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机成像效果很好, 相比它的前作,高一等级的XPRO1只是去掉了混合对焦,只用EVF电子取景,LCD显示屏像素有缩缩水,其他性能完全一样,但尺寸缩小(XPRO1),大小比较合适了,但网友反映其做工一般,更让人不放心的是好几个网友爆其镜头品控有问题,比如新镜头就特别爱进灰(说明密封不严),镜头的光圈环松动----富士改变光圈不是像其他品牌调机身上的拨轮,而是拧镜头上的光圈环,这个设计我很不喜欢。(其实后来我用上福伦达的VM35/1.2后,发现光圈环挺有意思)
      看来,富士整体的设计能力和质量管理与传统大厂还是有较大差距。我不太敢冒这个险。
    xe1.jpg
富士 镜头.jpg

        这期间,还有一位本地摄友对我进行了劝说,反对我买微单,认为那东西就是个玩具。其实我心里也对微单彻底失望了,于是微单被我放弃了。
   
     这时,尼康和佳能两款入门全画幅单反D6006d进入我的视野,它们都是去年发布的,而目前淘宝上的价格已经跌破了10000元,都是9500左右,我已经能买得起了。
    6.jpg    

         由于D600存在掉渣问题,直接被我PASS,所以我专门研究6D
        6D的前后面板是金属的,顶端不是,优点是高感极好,据说上万都没问题,而且还有WIFI功能,可以直接把照片传手机里。缺点是阉割的太厉害,总共才11个对焦点,而十字对焦点只有一个!还有就是机身上的按钮减少不少,操控性肯定要差。
     从镜头看,佳能要比尼康厚道,尼康基本没有太低端的全画幅镜头,最便宜的恒定光圈24-120/470-200/4VR都要78千,而佳能的17-40/424-105/4,都是4000元左右,70-200的长焦佳能有四款,从低到高分别是小小白、爱死小小白、小白、小白爱死。光圈42.8各两款,价格小小白3000几就能买到,爱死小小白要6000多。
     17-40/424-105/4这两个镜头一直被广大摄友称为伪红圈,意思是说其成像质量一般,所以我不太想要,我看好了去年年底刚出的24-70/4IS,但价格稍贵,6000多元,这样的话,我如果上6D的话,24-70/4IS和爱死小小白只能买得起其中的一个,除此之外就不能再买其它镜头了,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案就是买最近很火的副厂适马的35/1.4搭配小小白,但这样的话就没有标变了(我发现自己对标变非常看重),再说适马35/1.4的光学素质虽然有口皆碑 ,但适马的机械性能向来不咋样,已经有多个网友反映其出现无法自动对焦等机械故障,我心里又有点打鼓,不太敢买。
    我心目中,镜头最低的配置起码要有个恒定光圈标变,一个恒定光圈长焦,一个大光圈定焦,若买6D是无法满足我的要求的。
    那么不买佳能全画幅,买它的APS-C高端机型7D呢?一研究,7D画质较差,再说跟它配套的17-55/2.8镜头连红圈都不是,做工也不行,还是算了吧!
      我甚至还想过买台二手的尼康全画幅单反D700,网上只有8000元左右,此机器评价非常好,就是像素过低,只有1200万。但是这机器太重了,900多克,比D800都重,再说也没有太合适的标变镜头,老的恒定标变如28-70/2.828-80/2.8-4等也非常重,加上机身我实在承受不起。
       d700.jpg
        三、换门索尼A口半幅
       这时,我把目光投向了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索尼。
   索尼作为一个相机品牌我早就知道,但说实话一直没太放在眼里,总觉得它是个家电大厂,搞相机特别是单反不是它的强项 。但现在我几乎所有品牌都研究了一圈,没有太合适的,就差索尼了。
       索尼是收购了美能达的相机事业部后进入单反领域的,作为后来者,印象中它的单反综合性能似乎一直没有赶上佳能和尼康。索尼跟尼康相反,它的电子技术很强大,尤其是传感器技术一直领先世界,佳能虽然能自己研发传感器,但水平不如索尼,而尼康自己根本没有传感器研发能力,靠索尼供给。索尼的光学部分一方面靠继承美能达的遗产,一方面主要靠德国蔡司公司的支持,两家的合作很深入。蔡司为所拟开发了不少自动镜头,比如24-70ZA24/2ZA50/1.4ZA 85/1.4ZA 135/1.8ZA......
      我研究了一下,原来索尼已经不生产传统的数码单反,他现在的主力可更换镜头相机A99(全画幅)和A77APS-C画幅)都是所谓的单电相机,采用半透镜技术,没有了反光板。但利用半透镜进行相位对焦。
     A99太贵,配套的24-70ZA70-200G也都过万,再说也太重,我买不起也拎不动。
     
     看来只能研究A77了。此机器优点是做工好,金属机身,连拍速度超一流,惊人的12张,成像颜色鲜艳,各种特色功能非常齐全,比如全景、局部彩色、HDR、缩微景观等等。缺点首先是高感不行---像素太高,2400 万,再有就是半透镜要略为影响画质,导致高感较差。
       a77.jpg

       但一研究索尼的镜头,却令我十分惊喜:索尼有一支性价比极高的APS-C画幅标变16-50/2.8 SSM镜头,2.8恒定光圈、防抖,网上评价也非常好,淘宝价格价格不到4000!  这在其他品牌是不可想象的!
       16-50.jpg

        再研究长焦 ,长焦也有一款比较好的镜头:70-300mm f/4.5-5.6G SSM ,虽然不是恒定光圈,但是G头,据色影无忌的评价,成像质量不错,只是几年前已停产,只能买二手的。
    70-300.jpg
    这样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个大光圈定焦,或是适马35/1.4,或者买个美能达的老头。
      继续对A77的研究,看了一篇网友写的拆卸半透镜前后画质对比的文章,结论是半透镜对画质却有影响,但影响较为轻微,肉眼不是很容易分辨。又看了大量的网友实拍的片子,觉得ISO3200及以下的片子我完全能够接受。
      终于 ,我下定了决心,就是它了!
  就在我要出手之时,10月中旬,发生了一件震惊摄影界的大事:索尼发布了全画幅微单A7A7R
    001gI8EOty6DGReDvHs0a&690.jpg
            001gI8EOty6DGRfOYC9ed&690.jpg                  我开始当然也很惊喜,但研究了一番,发现问题不少。
     A7A7R本身看上去倒还小巧,可是再看看镜头就不行了:为配合A7A7R,索尼同时发布了5款全画幅微单镜头,其中两款定焦,三款变焦。
       这些镜头为了缩小体积,这几个镜头光圈做得都比较小:定焦最大才1.835mm那个甚至才2.8!(那也叫定焦?)而两款小三元镜头光圈也只有4,但是,即使这样下来也就35/2.8A7那样的机身比较配,其他的相对那个小机身都明显偏大,想想看那个白色的70-200/4大炮接到A7A7R那种小巧机身会是一种什么效果?
      不协调,实在不协调。
       显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在保持优秀的光学素质前提下,把镜头体积做得很小巧,既然这样,那只把机身做得很小,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APS-C画幅还是全画幅微单,现在还是不够成熟。
       但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证明,索尼确实是一个用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公司,尽管目前微单尚不成熟,但NEXA7们代表了可更换镜头相机的发展方向-----就是轻量化、小型化,我相信只要一直走下去,终有收获成功的那一天。
       也许,将来有那么一天,索尼会超过尼康和佳能,成为像机行业的大哥大。
      
     在经过近5个月的反复对比、分析、犹豫之后,我终于出手,买了索尼A77,和机身一起买的是16-50/2.8这款标变,我是在上海一家摄影器材商店在淘宝开的网店买的。
    001gI8EOzy6Qkaslvd781&690.jpg
  A77这台单电给了我与以前的单反很不一样的感觉,首先是它不再是单反那样的光学取景器,而采用的是从未见过的电子取景器(EVF),里面不仅能看到被拍物体,还能直观地看到许多即时参数,比如曝光直方图,便于马上调整拍摄参数,它的定位相当于尼康D300,或者佳能7D,性能很不错 ,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8000,连拍速度十分惊人,每秒12张,连快门响的声音也与单反不同,当然它的最大缺点是由于采用半透镜,损失部分光线,导致高感不行,1600基本是可用极限。 做工很棒,比D80还要好一些。
          16-50/2.8这支恒定标变也让我很满意,终于圆了我的恒定大光圈镜头梦,该镜头不愧被网友成为业界良心头:价格便宜,但成像不含糊,据说开始是被定为G头级别的,但后来不知为何没标,它体积不大,重量也不沉,可以说,我很大程度上是冲这支标变入的索尼A口。
      001gI8EOzy6KedTQKHV0b&690.jpg
   001gI8EOzy6VW4WO9lhdb&690.jpg

   70-300G这只长焦由于已经停产,我是在蜂鸟二手平台上买的二手镜头,但品相很新,这镜头外形呈完整的圆筒状,我很喜欢,就是那个遮光罩有点太长。成像很不错,我用它出过不少好片。
   timg.jpg
001gI8EOty6DLSSx1rQ9a&690.jpg

001gI8EOzy6MD7X2kWtf9&690.jpg

        那年,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位摄友喜欢上了拍鸟,买了适马150-600大炮,一到周末就唤我和他一起到河边到千山里,架起大炮拍鸟,真是过瘾。我看得眼馋,于是也想弄个超长焦拍鸟,可是虽然是腾龙的150-600也有索尼A口版,可是一方面我嫌贵,另一方面也嫌太沉。
        有没有能够轻松手持的500mm以上焦段的超长焦镜头呢?   忽然,我想起了美能达有两大神器:一是大名鼎鼎的七武器中的多情环” STF 135/2.8柔焦镜头,另一个是世界上独一份的自动对焦版500mm折返镜头AF 500mm F/8 Reflex(其他折返镜头一般都是手动对焦) 。 索尼的A口是从美能达继承的,所以美能达的镜头索尼都能用。只是这头早已停产,只能买二手,我在蜂鸟二手平台搜寻多日,终于买到 一只成色颇好的AF 500mm F/8 Reflex ,这头只有700g左右,只相当于一支300mm左右狗头长焦的分量,可这是一只长达500m的超长焦镜头啊! 经过我的试用,感觉它还算比较容易掌握:用点测光,一般得用800以上的高iSO以保证快门速度,此头由于年头较老,对焦模块落后,对焦较慢,对起焦来动静大得很,有点惊天动地的感觉。此头锐度还凑合,但由于镜片焦老,分辨率没那么高,焦外不好看,二线性严重,爱出甜甜圈,这一点倒是成了它成像的一大特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我的拍鸟主力。
    001gI8EOzy6JcGlQ7Sz43&690.jpg
DSC03733.JPG
DSC06770.JPG

    这套索尼A口半幅系统,我用了大约2年。

      四、纠结:要便携性还是要画质?
   
       促使我再次产生更换系统的想法源于去台湾的那次旅行。  
       2015年春节前和家人去台湾旅游时,我带上索尼A77单电相机和16-50/2.8镜头,结果令我痛心疾首-----尽管它只是个APS_C画幅单电,但对于背出去旅游来说还是太大太重了(653g+577g=1230g),携带很不方便,挂脖子上一上午就感觉受不了了,个头大还占地方 ,得专门为它背个相机包,总担心它的安全,走到哪都背身上,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而且脖子上挂这么大一个家伙旅游总觉挺傻的。
   回来后,我下定决心,不想再用单反(单电)这种大家伙了。我深深感到网上流传很广的那句话说得对:“拍得到永远比拍得好更重要”。我开始在试图寻找一种更轻便的摄影系统。
      最开始,  由于感到索尼A系列全幅微单和富士无反相机镜头还是偏大,所以把目光投向了M43系统。
      M43系统最大的优点是,镜头小巧,镜头群很丰富,而且不乏高素质的恒定光圈镜头,比如松下的12-35/2.835-100/2.8等,M43除了镜头群外一个吸引我的就是奥林巴斯自EM5以来发明的五轴防抖技术据说挺牛。但M43系统最致命的弱点是传感器面积太小,导致成像质量一般,看了一些片子,APSC画幅的相机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又犹豫了,因为我还是挺看重成像质量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追求更好的画质。
    001gI8EOzy6Qjo4kC6r87&690.jpg
001gI8EOzy6QjodB8BLad&690.jpg

这时,我又把目光转向了索尼的APSC画幅微单系列,也就是以前的nex系列。
001gI8EOzy6Qkb5FCxJ6b&690.jpg
     nex系列 现在改称a系列,最新型号a6000,该系列机身非常小巧 ,甚至比M43系统的 机身还要小,而传感器面积却大不少,但该系列最大的问题是镜头。现在它的镜头群虽然不如M43镜头群那样庞大 ,却也不算太少 ,然而其致命的弱点是缺乏高素质的镜头,成像素质好点的镜头也就 一个蔡司头 e24/1.8,另一个变焦蔡司头e16-70/4,变焦比偏大,成像质量不是很优秀。其他镜头就不值得一提了。这样的话感觉把很多资金投入到一个成像质量不是很高的可更换镜头系统就不划算了。
   那么富士呢? 富士此时的旗舰XT1我很是喜欢,特别是那个碳晶灰,简直太漂亮了
   timg.jpg

      与索尼半幅系统相比,富士半幅的优势是成像好,色彩好,镜头群较为丰富,而且素质都不错,缺点是无论机身镜头价格都太贵,没有一个理想的标变,16-55/2.8太大太重,18-55非恒定,焦距偏短;也没有轻便的超长焦,自身没有传感器制造能力,将来的发展受制约,这是个致命伤;硬件品控能力一般,质量令人担忧。
   这样看来,几个比较轻便的系统都有各自的问题。
   怎么办呢? 有点发愁了。

   有一天,我忽然头脑中灵光一闪:是不是我的思路有问题呢?
   我发现,我对器材过于求全责备,总想有那么一套系统,成像还好,还很便携,镜头群还丰富,光学素质高。
   可是事实上,这样的系统根本不存在。
   那么换个思路呢?采用两套系统, 用一套系统解决便携问题,用另一套解决画质问题,这不就行了么?
   便携系统可以用半幅微单或M43系统,画质系统可以买索尼全幅微单或全幅单反。  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了。

    解决画质的全画幅机器选什么呢? 因为我要求尽量小巧,所以选择余地不是那么大,选来选去,选出两台: 一个是尼康复古机 DF,另一个是索尼最新的全画微单A7II。
001gI8EOzy6QkfHPZSZ7d&690.jpg

         
   
             用这两个相机都要以玩定焦为主了。
        尼康DF的优点是外形非常赞,使用D4那块传感器,成像非常出色,而且由于像素比较低(1620万),高感非常出色,有非常便宜的几个50mm标头(但成像一般), 缺点是做工一般, 据网友反映容易掉漆,蒙皮爱开胶,电池盒盖不结实,对焦稍差,只有39个对焦点,快门速度较低,最快只有1/4000,镜头方面只有85/1.4D成像好,还是金属头,50几个标头都是塑料头做工一般,而且成像并不优秀,35mm缺乏价格合适的大光圈头。
    001gI8EOzy6QkfIq03Ef2&690.jpg
      
  


   索尼A7II的优点是做工很棒,有五轴防抖,取消反光镜采用电子取景器避免了反光板震动,液晶屏可翻折,特效比较多,索尼现在全力发展全画幅微单,可以期待的镜头比较多,而且可以选很多老个品牌的手动优秀镜头。
  缺点是成像和高感都要比DF略差,目前可用的镜头也不多,只有55/1.8ZA差不多,那个35/1.4ZA太贵也太大,不喜欢,35/2.8光圈还太小。

   五、追求轻便,换门索尼E口半幅
    我很快在闲鱼上上把A口的一机三镜都卖了。我的计划是先上一套轻便的摄影系统,等资金充裕了,再上全幅。
    经过反复考虑 ,我觉得轻便摄影系统还是买索尼半幅微单为好,这也是考虑到从画质和便携性的平衡:富士画质比索尼好一些,但价格偏贵性价比低,而且缺少一款适合旅游的恒定变焦镜头,而M43系统毕竟底小先天不足,而且其机器和镜头相比索尼半幅微单并无体积优势。  所以,在2015年9月,我入手了索尼a6000和E16-70/4。
   
timg.jpg
       这个组合非常轻便,机器加镜头才600多g,成了我旅游摄影的主力,跟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a6000这个机身的出现标志着索尼半幅微单已经成熟(正如后来的A7R3标志着索尼全幅微单的成熟一样),虽然画质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似乎与索尼jpeg算法太滥有关),但对焦飞快,还能安装app,唯一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机身是塑料的,我这人对金属有偏爱,后来在2018年初我把a6000换成了a6300,16-70则一直沿用。
   lioiooi.jpg
     2018年年初 ,我把 a6000换成了a6300

     16-70/4这个头刚出来时价格稍贵,加上虽然带小蓝标,可是成像并不是非常突出,所以颇为人诟病,其实从我用了这么些年的实践来看,这个头成像基本还是令人满意的,中心成像很不错,就是边缘差一些,但此头全金属,做工精湛,样子漂亮,才308g,非常轻便,还是F4恒定光圈,再说我买的时候也不贵,已经降到3900,还有啥不满意的呢?
      001gI8EOzy70Vru3S2b07&690.jpg
001gI8EOzy71aAESI79bb&690.jpg
001gI8EOzy7odA7HxNp53&690.jpg
       001gI8EOzy6WDayZnhG5c&690.jpg

  后来,2016年春天,感到缺长焦,又添置了E55-210狗头,这头虽然属于狗头,到看它的结构,居然有两枚非球面镜片和两枚ED镜片,令我有些惊讶,从成像看,也比想象的好得多。最关键它第一超级便宜:官价才1000出头,第二非常轻便:345g,是我遇到的最轻便的长焦。所以此头性价比超高。此头后来我入A口全幅的时候出掉了。
rrt.jpg
001gI8EOzy70NKleUuQb8&690.jpg
001gI8EOzy70NM9v00mee&690.jpg
   我甚至还用它打过鸟
001gI8EOzy77abLaq9W10&690.jpg
001gI8EOzy77PwAfLq414&690.jpg

   2016年6月,又添置了1颗全幅头FE 55mm F1.8 ZA,也不知是我买的那支有点问题还是不会用,总之觉得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锐利,再者此头放到半幅焦段成了75mm,有点不长不短,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把它出掉了。
   timg.jpg
001gI8EOty72gX9VC6F9d&690.jpg
001gI8EOty72gX9ND4Y78&690.jpg

         后来,我在旅游中发现,在游览自然景观,特别是山岳旅游时,16-70的视野往往不够宽广,所以又买入了广角变焦 10-18/4,这头做工还不错,但没有小蓝标,镜身也不是金属而是塑料的,比16-70还要轻便。此头和16-70镜头以及6300机身后来被一起卖掉了。
   ttt.jpg

        六、全幅的诱惑
   
       全幅 ,几乎对每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似乎如果玩摄影没有玩到全幅,就是个终生遗憾(那些直接上中画幅的大师我只有膜拜了),所以到了2016年,我对全幅越来越渴望 ,经过认真考虑,我还是排除了尼康DF,尽管我对它的外形非常着迷,因为毕竟我已经上了索尼E口半幅,全幅最好是和它一个卡口方便一些,所以决定还是上全幅微单。
        这时,我惦记上了索尼全幅微单旗舰----A7R24200万像素,背照式cmos,五轴防抖, 去低通滤镜,强大的对焦系统.......这简直是个全能的相机有木有?
    001gI8EOzy79jeR4BWR85&690.jpg
  由于价格太贵,所以一直在等着它降价,没想到日本地震加上日元升值,整个2016A7R2不但没降价反倒涨了价,故一直没买。期间索尼发布了好几款镜头,我研究来研究去,越来越感到索尼全幅微单的好镜头太坑: 不但价格死贵,动辄上万,而且个头越来越大,一个FE35/1.4都快赶上长焦的个头了,新出的复刻版70-300GA口的重量还沉,24-70GM也比A口的24-70/2.8ZA要长,85/1.4gm个头是各家最大的,70-200/2.8gm也绝不比其他品牌个头小。
     看看下面的对比图吧:
    001gI8EOzy79jfhh95c4e&690.jpg
001gI8EOzy79jfqPrE387&690.jpg
001gI8EOzy79jfyIfCyb2&690.jpg
   再看85/1.4gm的个头-----比其他品牌都大
       更坑爹的是价格,上述镜头价格都在万元以上,70-200gm甚至接近2万!
       硕大的个头加上高昂的价格让我深深感到,E口全幅距离我太遥远.........
       有人说:你可以玩F4光圈的变焦小三元和F1.8光圈的对定焦啊!
       可是玩全幅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追求顶级成像质量么?  否则就玩半幅得了呗,价格还便宜,携带还方便。
        光机身小巧有什么用呢?配上那些大镜头一点都不协调。我觉得,其实E口全幅更适合玩转接,而不是玩原厂镜头。我对E口全幅的热情一天天的变淡......

        七、为了全幅 ,再入索尼A口
         这时已经到了20169月,忽然,平地一声雷,整整四年没有更新的索尼全幅单电A99换代产品A99M2发布了!
    001gI8EOzy79jkhFbt5bf&690.jpg
   索尼α99 II内置约4240万有效像素35mm全画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传感器,和全新研发的79个混合相位检测点和399个焦平面相位检测对焦点,高速BIONZ X图像处理器和新开发的前端LSI,进行图像处理计算支持,从而实现更高处理速度,支持最高12/秒连拍,内置五轴防抖,去低通滤镜,-4EV 对焦能力......
       A99II这是将A7R2的性能参数全部移植过来,而且具有比后者更强的对焦能力,更快的反应速度,唯一比A7R2稍弱的可能就是由于半透膜的存在高感恐怕要弱一些。
        这是一台让任何一个索粉看了都会怦然心动的机器!
    渐渐地,在我心中开始了思想斗争:到底是继续等A7R2降价还是改入A口等A99M2呢?
   
       201612月的一个夜晚,我再次思忖这个问题,想到全幅E口那些既大又贵的镜头,我觉得,自己这点钱根本玩不起,而A口由于A99 迟迟不更新,大量玩家流失,A口一代那些二手牛头价格必然非常便宜! 于是,我马上上淘宝和闲鱼搜那些A口一代牛头的价格,结果发现,价格确实很美丽,大三元基本上每个6000左右甚至更低就能拿下!
        在那天晚上我毅然下定了决心:放弃全幅E口,只保留半幅E口的A6000+E16-70/4作为旅游专用机,全面进军A口!
        由于担心A99II这个强大的机身发布后会使A口二手镜头 涨价,所以我决定立即购买镜头,目标锁定为A口一代大三元,还有大光圈定焦。
   在整个1月份和2月份我都在不停地在网上搜寻合适的镜头,我的做法是尽量在闲鱼购买个人自用闲置镜头,因为二手店的镜头容易发生翻新等问题。 首先购入的是2.8光圈大三元,因为拥有一套大三元一直是我的梦想。索蔡 24-70/2.8 ZA ,   索蔡16-35/2.8ZA 索尼70-200/2.8G
          001gI8EOzy79nlJ6bxR9f&690.jpg
001gI8EOzy79nlQn0Y5b5&690.jpg
001gI8EOzy79nlS5qoE38&690.jpg

          24-70和70-200都是从闲鱼个人用户手中买的,只有16-35/2.8ZA是从一个淘宝二手店买的,因为之前联系的一个在德国的中国个人二手店经营者有一个成色不错的16-35/2.8ZA,价格也便宜,但镜头在德国短期内无法带回
   镜头品相都不错,均在95新以上,特别是70-200跟全新的一样,连脚架环都没有一点掉漆的地方,看来那哥们根本没咋用。
          24-70和16-35镜身金属感并不强,不过圆筒状的形状不错,而且16-35虽然不是真正的内变焦,但变焦时镜身长短不变,这个我很喜欢。
           而70-200这个大白炮不但漂亮,而且满满的金属感,抚摸起来非常带劲,做工极佳,成像也很令人满意。
          001gI8EOzy7b5tLs6Fy58&690.jpg
001gI8EOzy7b5tLQrKl15&690.jpg
      
          当时我的计划是先买二手A77实验镜头,等年末A99M2降价降得差不多了再买。 于是我第二次买入了A77.
       001gI8EOty6DGoiTBut5d&690.jpg

  过了一段时间,看到闲鱼上有个摄友卖A77M2,价格和品相都不错,就果断下手买了下来,把A77挂闲鱼卖了。
    u=3871683115,2904072909&fm=26&gp=0.jpg
    A77M2相比上一代的升级,主要体现在对焦点从19点提高到79点,高感略有提高,画质其实差不多,但由于我考虑半幅及今后主要用于拍鸟,对焦很重要,所以才更换。
         镜头方面买完大三元,我的目标是两个重要的ZA定焦:135/1.8ZA   50/1.4ZA。
          001gI8EOzy79nlW9apH59&690.jpg
      135/1.8ZA当初刚推出时可是轰动一时,号称人像第一毒镜,甚至很多佳能、尼康用户为了这支镜头换门入索尼! 整个镜身做工极佳,全金属外壳,连遮光罩都是金属的。这支镜头我是从一个在韩国读书的我国留学生手中买的,是韩国国行,品相极好,宛如全新。很有分量,900多g。
      这只头成像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四个字:刀锐奶化。
       001gI8EOzy7a99tzJoG86&690.jpg
001gI8EOzy7a99tXf9Tb9&690.jpg
001gI8EOzy7k7CvI2XN13&690.jpg
         遗憾的是由于我当时也不认识什么美女模特,没有用这支头拍过人像,这是最遗憾的一件事。

       至于50/1.4ZA做工也极好,只是原装遮光罩是塑料的,但我买的那支,由于卖家把原装遮光罩弄丢了他自己配了个85/1.4的金属遮光罩。50/1.4ZA 我基本没正经用过,都没留下什么照片。
      001gI8EOzy79nlTYYqy8e&690.jpg

     其实, A口还有两只ZA定焦镜头,一个是24/2 ZA,一个是85/1.4ZA,没买24/2 ZA是因为我觉得24mm这焦段太平凡,不容易出彩;没买85/1.4ZA是因为已经有了138/1.8ZA,我觉得没必要再买85mm的镜头,反正都是拍人像。
   
       出于对长焦的喜爱,我第二次买入了70-300G和500R折返这两只镜头,而且使用率还很高。
    001gI8EOzy79nm2vKmUec&690.jpg
001gI8EOzy79nlZCcP9d3&690.jpg
001gI8EOzy7a7nUb8f5cf&690.jpg
       001gI8EOzy7dJFihau7ab&690.jpg

001gI8EOzy7dJFdZKUuee&690.jpg
         35mm定焦我一向很重视,当初刚玩E口半幅时我就对E口那个仅有的两个ZA镜头之一的24/1.8垂涎三尺,它不仅有小蓝标,最难得的是它的最近对焦距离只有16mm,我似乎还没听说哪个镜头比这更近,简直顶个微距了。但是当时嫌贵,还是没有入手。
    fdfe.jpg
       现在玩全幅了,当然得有个35mm的好定焦。但一研究我发现A口原厂还真没有合适的35mm定焦,索尼原 厂有个从美能达时代继承下来的35/1.4G,个头不大,二手价格也不算太贵,但由于设计年头较久,锐度较差,全开根本不行,而我很看重锐度,所以一直没敢买。
trtryy.jpg
            
     
   各位看到这里肯定会说,不是还有个著名的适马那个35/1.4art吗? 不错,35/1.4art很有名气,成像不错,价格也不贵,也有A口版本,但第一是容易跑焦,第二是体积重量有点偏大,实在不喜欢。
         231419cd9i9zl3snudysdd.jpg
        那天我忽然想起腾龙去年发布过一个35/1.8VC镜头,好像有索尼卡口的,我赶紧在网上查了一下参数:这个镜头虽然才最大1.8光圈,但体积小巧,不到500g的份量,20mm的最近对焦距离,看了几家评测反映都不错,甚至说锐度不次于适马35/1.4art。
         看来腾龙这个头值得买。可是我在淘宝找来找去,几乎都是尼康、佳能两种卡口,都没有 索尼卡口, 连腾龙旗舰店问了都没有卖的,看来索尼用户A口用户太少,商家都不爱进货。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天晚上我又在淘宝首页输入关键词,搜索起腾龙35/1.8,没看几个,在第一页看到有个叫超炫数码的店上显示有索尼卡口的腾龙35/1.8!,我虽然兴奋,但也还冷静,因为以前也碰到过这种情况,虽然写了有实际却没有,打开旺旺,一点这个卖家,原来我上次问过这家,上次说没有,我马上开口问卖家,这次居然肯定地说有! 我高兴坏了,赶紧下单买了一个,价格也合适,刚刚有160元优惠,才3180元。
      001gI8EOzy79nojtjjPa1&690.jpg
       试拍一下,全开成像就很锐利,而且由于最近对焦距离只有20mm,虚化很不错,我很喜欢这个镜头。
   001gI8EOzy7kw2gLfljad&690.jpg

          有了35/1.8、50/1.4、135/1.8,定焦我还缺啥呢? 答案是微距。
        A口的微距情况和35mm焦段很像,索尼有个从美能达时代继承下来的百微,但据网上摄友反映,该镜头对焦不行,总拉风箱,所以我就不想买了。   那么就研究大名鼎鼎的腾龙90微吧!          
         当时最新一代(第十代腾龙90微(F017) 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虽然有索尼卡口版本但是 非常不好找,由于索尼A口用户少,商家都不爱进货,我在网上了解到新90微F 017和上一代的F004光学结构完全一样,就是改进了对焦和密封,换了个壳子,比老版本漂亮多了,但老版本要便宜至少1000多,要不找找F004版本吧!在淘宝找半天,非常悲催,连F004也找不到索尼卡口,我想了想,又转到很久不上的蜂鸟二手市场碰运气,蜂鸟二手从前是买卖二手摄影器材的最主要场所,但由于近几年淘宝闲鱼的崛起,缺乏配套网上交易系统的蜂鸟二手市场逐渐衰落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个人在上面出镜头了,都转战闲鱼了。 我输入搜索关键词,一点搜索键,兴奋地发现有个卖家出售龙90微F004,还有淘宝链接,我转过去一看,是个北京的二手店,如果是别的镜头我肯定放弃,因为都说北京的二手店不靠谱,但这个版本镜头实在太难找了,网上索尼卡口二手腾龙90微本就极少,碰到的几个也基本都是第八代没有超声波马达的,这个售价也很理想,才2300元,而且看照片很新,于是我马上买了下来。
    001gI8EOzy79nnEejjR8b&690.jpg
             腾龙90微(F004)用了几次,作为抚摸党的我,总觉得这个版本塑料感太强,而且遮光罩呈喇叭状,不好看,于是就又动了换F017的心思。可是淘宝上几乎根本找不到卖这个镜头索尼卡口的店家-----因为索尼A口的用户太少,不值得上货。201710月末的一天,我在淘宝一家搞海外代购的店里询问是否有腾龙90微(F017)索尼卡口,店家回答说可以代购,就是价格要贵点,我问价格,他查了一下告诉我该镜头索尼卡口在日本卖3700元人民币,如果从那代购回来到我手上大概得加300元,总价4000元,我同意了,于是下单购买。于是大约十天之后,腾龙90微(F017)到手了。腾龙90微确实不愧名声在外,成像锐利无比,而且自动对焦也很快速,完全不存在有的微距镜头自动对焦费劲犹豫的情况。我很喜欢。
001gI8EOzy7iW8R0V0Me4&690.jpg
      
         等了半年,索尼A99M2也没降多少钱,我终于失去了耐心,2017年8月,我一咬牙花1.79万元从淘宝上一家北京的网店入手了A99M2,这是我有生以来买的最贵的一台相机。
       安然无热问题.jpg

        刚买完,我就带着A99M2+24-70/2.8ZA来到千山无量观,拍下了下面的照片
    001gI8EOzy7dLllJ9bu74&690.jpg
001gI8EOzy7dLllzDbx3f&690.jpg

  放大后的效果令我很是震撼:放大到100%后,细节仍然非常清晰,这是以前玩半幅相机做不到的。我初步感受到了高像素的魅力。


   出于对鱼眼镜头的好奇,我还下手从网上买了美能达的16/2.8鱼眼镜头
   
那么后果就很关键.jpg
    但是,我显然低估了这鱼眼镜头的驾驭难度,一直掌握不好,没拍出来一张象样的片。


      前面我提过,美能达有两大神器:一个是我已经在手的业界唯一自动对焦折返镜头500R,另一个就是135 F2.8[T4.5] STF ,对这镜头的评价网上两极分化:喜欢者将其捧为上古神器,说它柔美的焦外简直无以伦比,极尽赞美之能事;不屑者认为它根本没那么神奇,结构很简单,完全不值那些钱,它的名声完全是吹嘘出来的。
      这镜头我早就知道,对它也颇好奇,但由于它是手动对焦,而我对手动镜头一直敬而远之,所以一直没有买。
     然而,一天晚上,我在家上网,又看到那篇《砸锅卖铁也要上:索尼最值得拥有的7个镜头》文章,135STF赫然在列,忽然心中升起一阵冲动:是不是应该买一个品相好的收藏? 于是上了淘宝网,还真看到一个买二手的135STF,不过是索尼版的,箱说全,很新,砍了砍价,5000多元拿下了,于是,我的囊中又多了这个传奇的镜头。到货一看果然品相非常好,简直跟新的一样。
   001gI8EOzy7jyfz2ywua6&690.jpg
  买来之后,我只在小区花园里试验拍了一次花,需要峰值对焦+放大对焦结合,拍出来没有几张是合焦准确的,由于嫌手动太累 ,没多久这支镜头就放在一边接灰了。
      这是我买的最后一支A口镜头。我的A口镜头最终达到了11个,其中变焦4个,定焦7个。
      
      八、 为了减负,退出A口全幅     
          索尼A口系统我玩了一年半多,渐渐的,我背相机出门次数越来越少:因为太沉了----A99M2机身含电池就将近900g,24-70/2.8ZA  955g ,两个加一起超过3.6斤,这还是标准变焦镜头,就连那个著名的毒镜135/1.8这个定焦头都超过900g。至于70-200/2.8就更不用说了,光镜头本身就1400多g,手端一会儿就酸了,这个大白炮从买来我一共就拿出去过3次!
        如果一套相机系统你都不爱往外背,还谈什么摄影呢?  
         沉重的A口系统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摄影的热情。
        我发现我几乎一直在追求画质和追求轻便这两个诉求之间来回摇摆。
      对相机重量的承受力因人而异,有的人身上背好几个全幅相机加镜头都不嫌累,但我显然不属于那种人,我是个对重量很敏感的人,所以我不适合沉重的摄影系统,哪怕它画质非常好。
       在2018年夏天,我感到自己对A口系统的沉重分量越来越难以忍受,终于,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放弃A口全幅。
        我把2个相机和11个镜头陆续放在闲鱼出售,最先卖出的是我A99M2,当时我挂上去的时候,全闲鱼只有我这1台,很快便被一个外地摄友以1.5万元买走了,然后大三元被一个外地摄友打包以1.5万一起买走了, A992加这三只大三元镜头我一买一卖就损失了六千元。
         除了较便宜的三个镜头(16/2.8鱼眼、730G、500R)其余每个镜头几乎都让我损失超过1000元,最终我一年半多的的A口之旅让我损失超过1.3万元。我当初真没想到,这A口镜头价格竟然在A99M2发布后仍然持续下跌,原因就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索尼要放弃A 口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但就是贪图A口二手镜头相对便宜的价格(其实也只是相对E口便宜),而且觉得就算索尼不再更新A口机身,A99M2玩到退休也够了。       真是惨痛的教训啊!  一个面临衰亡的卡口真的不值得投资。    大举投资索尼A口全幅是我在摄影经历中最大的失误。

      
      九、短暂的富士之旅

           灭门索尼 A口之后,我手里仅剩下索尼半幅微单a6300加上16-70和10-18两个镜头。我开始思考下一步用什么系统?
             这套索尼半幅设备至少目前是不想出掉的,因为它们我觉得旅行摄影很合适。但是说到画质,索尼半幅系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我给自己定了个原则,就是未来的系统首先必须要轻便,在轻便的基础上,要有较好的画质,由于刚退出全幅,对全幅还是心有余悸,所以只想考虑半幅及以下微单。这时我在本论坛看到了zigzaghs摄友写的那篇文章我为什么由全幅升级截幅?富士X-T2心得分享》,看了很受鼓舞:原来吾道不孤啊!其实前面我也说过,富士微单我早就考虑过,当初也差点就入了,它在半幅及以下的系统里公认是画质最好的,现在我既然已经没有了全幅的负担为什么不能玩一玩呢,看看到底怎么样?
   
         考虑到富士系统价格偏贵,所以我想买二手。机身嘛,想先弄个便宜的玩玩,觉得好再上高端机身-----我比较喜欢XT一位数系列,外观很漂亮,尤其是碳晶灰。。初步机身选定xt20,于是,镜头嘛 ,肯定要上最经典的三个定焦: 23/1.4、35/1.4、56/1.2,我琢磨富士现在没有太理想的变焦,特别是标变:16-55/2.8居然600多g,对半幅来说太大太重,18-55/2.8-4虽然够小巧,但焦段太短。所以我的想法是画质靠富士定焦,旅游还是用索尼半幅。
       于是,刚卖完A99M2和大三元的8月初,我开始在闲鱼上搜索富士设备。       那天运气真的很好,1天之内,23/1.4、35/1.4、56/1.2三个镜头都找到了合适的,分别是三个外地个人卖家, 品相都很新,价格比全新的便宜1000左右 。但XT20尚未遇到品相好的卖家 。我有点犹豫,买吧 ,没有机身试验;等待吧,怕这三个镜头被别人买去,说实话找到品相好的镜头也不只是那么容易,这次是运气好 。我最后决定,冒一下险,下单买了三个镜头。
          23.jpg
                             23/1.4
          35.jpg
              35/1.4
56.jpg
            56/1.2

        三个镜头中,35/1.4略微有点使用痕迹,但没有掉漆磕碰,至于23/1.4和56/1.2的外观完全跟全新的一样,全都是金属镜身,金属对焦环,金属感很强,三个镜头都有光圈环,我试验拨了一下,段位都很清晰,感觉还是不错的。就是那个23/1.4用的莲花罩长得太丑也太大,35/1.4的方形遮光罩倒是挺漂亮,但拧上之后,无法改善镜头盖,好看还方便的是56/1.2的,是直筒的。
           
        过了将近一周,我终于在闲鱼上
一个外地摄友卖的 银色 XT20挺新,只在军舰头部有一点极其轻微磨损,还带了一套自己配的手柄,还有一个指柄,不到4000元 ,马上下单买了。
      fdbvesrg.jpg
       分别与三个镜头连接试验了一下,我发现XT20的机身体积确实很小巧,只有35/1.4与它的大小挺般配,
23/1.4和56/1.2这两头体积稍大一些,配XT20明显头重脚轻,幸亏卖家赠送了个手柄,否则就更难受了。      老实说,23/1.4和35/1.4直到卖出基本没拍啥,但用56/1.2拍了一次人像,此镜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成像可以说非常出色,不次于全幅大光圈定焦 。
       DSCF4632.JPG DSCF4746.JPG

      我原来是想
最终买个XT2 作为高端机的,虽然早就有XT3即将发布的消息,但我一直不习惯买首发的设备,一般都是等至少1年之后,价格稳定再说。 9月7日XT3发布了,公布的参数令我怦然心动:相比XT3,它的像素增加到2600万,而且采用的是背照式传感器,估计高感肯定有所提升;对焦点从91各增加到425个 ,想必对焦性能会大幅提升。以前富士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对焦性能较差,这次增加这么多对焦点,应该与索尼等品牌拉近距离了。 而且首发价格是9790元,比当初XT2首发时便宜。我犹豫了几天,最终决定干脆买XT3。10月末,我从闲鱼找到一个四川卖家,银色XT3要价8800元,于是下手弄了一台。 在这之前,我把XT20以买入价差不多的价格出售了。
      eert.jpg
   买到手以后,可以说爱不释手,因为这机器简直太漂亮了,是我有生以来用过的颜值最高的一台相机。

      试验了一下,对焦能力,确实明显强于XT20,机身要比XT20大一些,这回安上三个定焦都比较搭了 。但由于我没给它配外加手柄 ,这机器的握持感较差,因为设计者为了颜值 ,将手柄处突起设计得太小,导致单手握持很不舒服,根本握不紧,有点接近于捏的感觉。
       过了几天,考虑到缺乏长焦(我发现, 我这人就爱用长焦)我又从闲鱼买了只富士55-200。这头是和18-55搭配的,虽然不是什么高端头,但做工还是不错的,也是金属镜身。


       hjghjjy.jpg


      用这套富士系统到公园里拍了几次照片,回去放到到100% 时总感觉相对A99M2拍的片子那种纤毫毕现的感觉差了不少,毕竟这才2600像素,我可能是被高像素惯坏了。俗话说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富士的色彩初看挺惊艳,时间稍长就感觉味道不太对,那种色彩太假,有种俗艳的感觉,尤其是对蓝色的体现感觉太怪了。      所以我又怀念起高像素,用了XT3不到一个月,我就腻歪了,于是果断决定出掉富士所有设备。
        在闲鱼挂出卖掉时 ,出个小插曲: 我的XT3和23/1.4、35/1.4、56/1.2都被一个深圳的非常爽快的买家买去了,但是他试用时发现,23/1.4的光圈环有问题,就是当拨到小光圈时自动跳回大光圈,因为我都是用的大光圈所以没发现,他发到上海修理花了300元,我给他报了。

        十、试水M43,入手奥林巴斯
         
         其实,在玩富士的同时,我就入手了奥林巴斯 。
         我对M43系统一直非常好奇,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很有玩头的系统,它有松下和奥林巴斯两个品牌经营这个卡口,最大特点是镜头群非常丰富,是所有无反品牌里最多的,第一台无反相机就是松下制造的 。而且颇有很多小巧精致的镜头,当然后来奥林巴斯搞个头笨重的pro镜头那是后话了。         erewrer.jpg
        小巧的可更换镜头相机系统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我对M43一直很关注,经常去看他们的论坛。
         最M43系统最大的疑虑,就是画质,因为M43的底太小,仅比1寸底大一点,带来的问题是:高感悲剧,虚化悲剧。
          rer.jpg
          但M43也具备别的系统没有的长处:就是由于传感器转化系数是2倍,所以很利于赚长焦,比如M43系统300mm焦距镜头的视野相当于全幅系统600mm镜头的视野,这样使用M43系统拍长焦就要轻便得多。  
         因此,我的想法是M43系统不宜作为主力摄影系统,但很适合配长焦镜头,作为轻便长焦系统很适合。
          当时,我入手富士系统以后,由于富士没有合适的超长焦镜头(有个100-400镜头重达1375g,跟一个全幅70-200/2.8镜头一样重,价格1万好几,俺买不起,也扛不动),所以我决定先买个便宜的的M43机身,玩玩长焦。
          选来选去,选定了奥林巴斯em5 mark2,这个机身属于中端机型,第一外形漂亮,第二价格相对便宜,闲鱼而收不到3000元,第三,还有五轴防抖。  松下的同样级别机型GX9外形也不错,但刚出来不久,价格太贵将近5000元。
          gx9.jpg
                         松下GX9

          在闲鱼上搜了一番,找到一个天津卖家银色em5mark2成色非常新,几乎没有使用痕迹,而且还赠送一个手柄,一级块副厂电池,2900元,赶紧拿下了。镜头选哪个呢?想了想?先买个最小巧的恒定2.8光圈长焦:松下35-100/2.8玩玩吧,同样在闲鱼,3500元拿下一个成色98新的松下35-100/2.8。           
         u=119879205,1431979047&fm=26&gp=0.jpg
                       em5 mark2

        
        em5mark2的外形真是太漂亮了,我喜欢极了,它比XT20好看,比XT3更小巧。整体做工,各个键和转轮的手感都不错,握持一下,别说,还真的加上这个赠送的手柄才得劲,菜单真的如同传说中的设计的很烂,字体还很小,整体分布不合理,到里面找什么功能半天找不到。我注意到它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8000,这是高端机的配置,这一点比俺的索尼6300强多了。em5mark2菜单里的功能很多,索尼6300有的功能它都有,而且还要更多。
      u=4279118413,3935369189&fm=15&gp=0.jpg
      松下35-100/2.8这个镜头外形漂亮,做工也很不错,关键是它实在太小巧了--你能想象么:一个等效全幅70-200的2.8恒定光圈镜头居然一只手就能掌握?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用它试拍小区里的花,我发现虚化能力非常有限,这才感到M43的2.8和全幅的2.8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虚化能力照全幅相差太多,这个35-100的最长焦距也严重偏短,所以我很快就把它卖掉了。
      M43系统我买的第二个镜头是大名鼎鼎的空气切割机75/1.8,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M43系统成像最好的镜头,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奥巴和松下后出的几个光圈1.2的镜头据说锐度已经超过它,但是它便宜啊!全新的才3000元出头,而且据说做工也很棒,全金属的,体积也足够小巧。
      我这回在淘宝花3250元 买了个全新的奥林巴斯75/1.8银色款。 到货后,发现奥巴镜头的包装实在太垃圾,这么好的镜头不要说皮套,连个布袋子都没给,而且纸壳盒里都没有配防震泡沫,如同传说中一样:没有给配遮光罩:我去,奥林巴斯公司简直太扣门了!
     可是这个镜头做的真不错,银色的全金属镜身,金属感满满地,做工精致极了,绿汪汪的大眼睛前玉。      否dre.jpg
          我用它拍了一次人像,拍过一次车展,对这个镜头的成像感觉都很满意,的确非常锐利。它相当于全幅的150/3.6。
          PC220027.JPG
              
      
        当时 入了富士系统之后,发现没有合适的超长焦------富士有个100-400 长焦镜头,可是一是太重:1375g,相当于一只全幅70-200/2.8的分量,二是太贵,1万好几的价格买不起。 所以我就想在m43超长焦镜头里选一只。当时公认M43超长焦成像最好的是奥巴300/4pro,等效全幅600mm,可是这镜头重达1475克,价格15,实在高攀不起。       还有一个是松下的DG100-400,非恒定光圈,成像不如奥巴300/4 ,但优势是焦距长,相当全幅于200-800mmm,确实很适合打鸟,而且重量只有1000g左右手持没有问题,不过当时价格还在9000元左右,还是偏贵。
      我希望有一个重量不超过500g,体积也不太大,成像比较不错,焦距能至少达到相当于全幅600mm也就是M43的300mm的平民超长焦,经过反复上王搜寻,在各论坛发帖询问,最后锁定了一款镜头:奥林巴斯75-300mmF/4.8-6.7II。
   得体.jpg
  它的重量只有423g,而且体积也不大,价格才2000元,焦距相当于全幅150-600mm,(适马和腾龙都有这个焦段的全幅镜头而且挺畅销,属于穷人打鸟人的救星),就是光圈小了点,但是网友都评论此镜头锐度很好,在光好的时候成像很不错。我查了一下,该镜头居然含1枚超级ED镜片、2枚ED镜片及3枚HR镜片! 我靠,这是牛头的配置啊! 镜头买到后一看,仍然是简陋的包装,没有镜头袋,没有遮光罩........
   这镜头安在我的EM5mark2上后,掂量一下,重量很平衡,机器是469g,镜头423g,简直绝配,从此它成了我的手持机动小炮,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P6010167.JPG
                   这张苍鹭还是在下午5点多钟光不好的情况下拍的,距离大约5060米,手持,裁剪较多。    P6010013.JPG
    P6010049.JPG    后来,我还买过奥巴60/2.8macro微距,等效全幅120mm,也是1:1放大倍率,不过没拍出什么好片,加上嫌弃其样子难看,就卖了。
丰润团体.jpg



      EM5mark2我在2020年卖掉了,换了EM1mark2,奥巴75-300二代后来换松下DG100-400时卖了。。


   
      十一、为了一门炮,玩一把佳能


      实际上佳能这个章节我把他提前了,因为这是我入E口全幅之后的事了。
      2019年1月,那时是冬天,因为感到在拍鸟的时候,用奥林巴斯em5mark2+75-300虽然挺方便,但是不能像别的用大炮拍鸟的摄友那样,架在三脚架上事先固定对准放了食物的地方,然后就可以手捏着快门线,一看鸟来根本不用看相机的取景器,使劲按快门线就行了。  我不能总端着小炮对准那地方,一般都是挂在脖子上,一看鸟来了马上端起相机现瞄准,总比别人慢几拍,经常错过精彩瞬间。
      于是,就捉摸:要不,我也买个大炮?   大炮就是体积比较大,镜头上带脚架环的。
      索尼E口全幅的100-400以及奥林巴斯的300/4、松下的100-400DG俺囊中羞涩,都买不起,想来想去恐怕就得买单反镜头了。
    单反长焦做得好的应该说是佳能,光是400mm焦段就好几个,对,我一直想实验一把定焦大炮的感觉,干脆弄个400mm/5.6(简称456)得了,这是我知道的最便宜的佳能超长定焦。
    于是到闲鱼上搜索,别说,还真找到一个卖家卖的456挺适合,98新,带原装镜头包,没有包装盒,4700元,不讲价,赶紧拿下。
    fde f.jpg
不能广发基金.jpg
       为了配这只镜头,还得买个佳能 机身,肯定得买半幅机器了,一则便宜,二则还能赚长焦不是?
       在选来选去选中了佳能80D,算是佳能中端机身,仅比7D2低一级,在闲鱼上找了半天,没找到私人卖的品相特别好的,只找到一个二手店卖的要价4200元的,底部有一处伤痕,我讲了讲价,4000元拿下。
   BFGGT.jpg
   这套设备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放着,只在今年春天到丹东东港海边拍了一次海鸟迁徙 。    20190708-08--1911318935.jpg
   20190708-08-1904868438.jpg

       总的来说这次拍摄大部分片子令我很不满意,没有体现出定焦的威力,其实也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海鸟迁徙场面并不适合拍摄。这次拍摄也暴露出这套设备重量偏大,手持很难把握好。
        这之后,我对这镜头失去兴趣,过了不久,我又想进一支E口镜头,资金紧张,就把这套设备以买进的原价卖给了一个外地老哥 。
  
     

(未完待续,由于本帖字数超限,所以后面的内容我放在33楼里,网址:
    十二:与索尼再续前缘:皈依E口全幅

评分

参与人数 12邪恶指数 +170 收起 理由
千年伯爵 + 10 期待后续
ddquk + 10 就是NB
unbelief + 10 发烧十多年,太厉害了!!
poporange630 + 20 666
raul60 + 20
sunrisen + 20
修行 + 5
渔人码头 + 20
tyan + 10
chemjn + 5
三生 + 20
herbertyang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11-18 2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都累,太能折腾了
发表于 2024-11-1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器材折腾史
发表于 2024-11-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子 能把你拍动物的图片 发一下么?
发表于 2024-11-1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强了后排点赞学习
发表于 2024-11-12 1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精力太充沛了!!能够十几年不断的烧各个品牌,好幸福!!
期待看楼主不断折腾到徕卡哈苏
发表于 2024-11-12 0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看了很有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2-1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年轻人打鸟可以少走40年弯路,我现在有很大的打鸟的冲动,只是焦段还不够……
我觉得我是个器材党,从08年开始玩摄影,不过和lz比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仰望……期待后续……lz没上个A9或者A1试试,sony打鸟的标配一般是600 +增倍镜+A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fken 于 2024-11-14 21:17 编辑

十七、 M43阵营的扩充

     1、添置奥巴 75-300ii小炮
   
   2022年下半年,媳妇也喜欢上了拍鸟,入坑摄影,于是我把索尼6400+70-350G给了她,作为她的拍鸟专用设备。后来我跟她一起出去时,有时就会觉得我的奥巴EM1mark2+300/4pro有点 太重了,而且这套设备必须背一个双肩摄影包,过于醒目,特别是那种比较随意的主要是溜达,顺便拍点遇到的小鸟时,携带就太不方便了,感觉我也需要有一个轻便的长焦头,这时我就想起了从前用过的奥巴75-300ii----那个镜头才425g重,不但轻便,等效35mm焦距达到了150-600mm,而且300mm锐度还不错,于是,2022年11月上旬, 我在闲鱼上找到一个外地影友卖一个98新,箱说全的奥巴75-300ii,但不讲价,1899元,我觉得价格并不贵,至少比我当初买的时候便宜,于是果断买了下来。这个镜头安到我的EM1mark2上,可以轻松的放到我的非常小巧的百诺Gamma2单肩摄影包里,背出去根本不引人注目,携带很方便。

       22.jpg
       acd9abda0de0c1dccc6fd950df08d1e.jpg

          2、买入“人类光学奇迹” 奥巴12-100/4pro
   
            奥巴12-100/4pro这支镜头,我算是久闻其名,总听人在网上称赞它是“人类光学奇迹”,这是一只疯狂堆料的镜头:它共有11组17片镜片,其中居然11片是特殊镜片!包括1片DSA镜片,5片ED镜片,2片超级HR镜片,1片HR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拼命堆料的结果,第一是该镜头拥有极佳的光学素质—— 一般这种等效全幅24-200的大变焦旅游头,各品牌为了便携性和性价比,都会在光学素质上做出很大妥协,清一色都是狗头,可是奥巴这只头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牛头!从广角端到长焦端都具有惊人的光学素质,而且它还具有F4的恒定光圈;第二是这镜头的个头和分量都不算小:116.5mm的长度,72mm的口径,561g,在M43镜头里算是个大个头了,以前总嫌它偏大偏重觉得作旅游头不太合适。
       2022年 11月时,我想出掉 E 口全幅的腾龙28-75/2.8 G2,那样的话,就还得有一支标变,我一下子想起了奥巴12-100/4pro,下了决心要实验一下看看它是否配得上“人类光学奇迹”的名头。在闲鱼上寻找了几天,  发现南京一个摄友在卖的一支12-100/4pro品相非常棒,99新,箱说全,还带一个保谷的高级UV镜,要价5788元,不讲价。 哇塞,我居然捡到个小漏! 要知道这个品相的12-100/4pro一般都得超过6000元,何况还带一支保谷的UV镜呢?  机会不容错过,我第一时间把它拍了下来,收到货后,果然品相极好,简直跟全新的一样,全金属的镜身,做工极佳,极具抚摸感,我非常满意。 后来,2023年年初,我带着EM13和12-100/4去了一趟云南,回来后看片感觉有点失望,这镜头的成像并未向网上那些人吹嘘的那样是“什么人类光学奇迹”,片子根本并没有比我以前用的索尼6400+16-70更出彩,重量却重了不少,那不就,我就把它出掉了。

       12-100.jpg

      3、更新EM1系列机身

       我原来用的的奥巴EM1mark2是2016年发布的,虽然是旗舰,实在是有点太老了,我是2020年上半年闲鱼入的二手,已经用了将近两年。
       在我入二代的同一年,第三代机型EM1mark3发布了,当时要1万好几千,实在买不起。
         三代较二代据说有23项升级,但我最看重的是以下几点升级:一是机身防抖从5.5档升级到7档;二是内置5档ND滤镜;三是手持5000万高分辨率拍摄模式;四是 FHD 1080P  120fps升格视频拍摄;五是全新进阶的人脸识别和眼部追焦功能。
        2022年12月初,我闲鱼上闲逛时,看到EM1mark3二手价格已经降到6000多了,决定升级一下。在闲鱼蹲了三周,看到北京一个二手商卖一台98新1万多快门的,要价6400元,砍了砍价,6250元拿下了。

       微信图片_20230128210117.jpg

         4、 买入M43金属小定焦四剑客  (2024年11月10日记)

          我一直特别喜欢造型精巧的银色金属定焦镜头,想当初宾得三公主就把我迷恋够呛,要不是那时二手的三公主被炒作的太贵(七八千一个)我就买了。
          一次在小红书中, 看到一位M43摄友展示他的奥巴pen-f机身和几枚银色小镜头,都是奥巴的,里面有 12/2、17/1.8 45/1.8  75/1.8,全配了原厂金属镜头盖和金属遮光罩,简直帅呆了,我心里顿时种草,也想攒一套银色1.8镜头,而且下定决心这回要永久收藏。
        曾经用过的75/1.8就成了我第一个想搜罗的, 75/1.8这个镜头在M43系统里也算是一代名镜了-----突出的特点是全金属镜身,做工精湛,出片锐利,在DG42.5.1.2和45/1.2PRO发布之前曾是M43第一人像镜、著名空气切割机。    我以前用em52时,曾经拥有过这支镜头,只是没有拍过什么好片,后来由于手头紧,为了攒钱入  E口全幅出掉了。
       2023年2月,在闲鱼闲逛,幸运地发现一个广州摄友在出售一支箱说全的98新75/1.8,还带一个JJC的金属遮光罩,要加3200元,这个价格如果单论箱说全镜头,也就正常价,不算怎么便宜,但是加上那个JJC的遮光罩就很划算了----要知道那个遮光罩全新单独售价高达180元呢!  我马上拍了下来,今天到货一看,果然品相非常新,箱说全。后来,我带它参加过2024年5月的北京P.E展会,拍了一些美女,颇为满意。
            微信图片_20230206134919.jpg
          _5121533.JPG
           
       第二个买入的是奥巴12/2,同样是2月,同样是从北京的一位玩家手里买的,是他收藏的,品相极好,箱说全,除了镜身,他还为它配了原厂方形遮光罩和原厂金属镜头盖,价格不算便宜,2200元。这个焦段等效全幅24mm,焦段比较平凡,拍片很难出彩,我是纯为了收藏买这个镜头,据网上评价,奥巴这个头成像还不错,但没拍过,觉得没啥特点,只是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
    奥巴12f2.jpg
        第三个买入的的是奥巴17/1.8,3月份买的,这个也是北京一位玩家 手里买到的,很巧的是,他居然就是我在小红书上看到被种草的那位玩家!他是一个疯狂的 M43 爱好者,手里的M43器材不计其数,最近有点退烧,所已陆续出掉一些器材。我最郁闷的是:他手里有完成的12/2、17/1.8、75/1.8三套金属定焦,全是收藏成色,全都配了金属原装遮光罩、金属原装镜头盖,甚至还给每个镜头配了银色UV镜! 我当时犹豫半天,如果我之前没买75/1.8 和12/2 ,我一定把这三套宝贝都收入囊中,可是现在我已经有了前面两镜头,如果买了他的这完整的三套,将来还得卖掉前面买的,太麻烦,于是最后只买了17/1.8,花了1600元。到手后,发现真的太完美了,跟全新的一样,具极抚摸感。后来我在色影无忌论坛上碰到过这位老哥。奥巴17/1.8这个镜头,网上对它的光学素质不高,说是近摄比较肉,我买到后试验了拍了几次,觉得还可以啊!
    lens_olympus_17mm-f2.8_1.jpg

       买入上述三个金属定焦后,总觉得在17mm到75焦段之间太空,似乎应该再买个位于这区间的定焦,在奥巴这边焦段合适,成像也不错的镜头的只有45/1.8,但是它是个大塑料镜身,这让我很郁闷。
         45 1.8.jpg

       2023年8月,我在网上一个论坛看到有个外地摄友介绍说松下有个42.5/1.7镜头,正好等效85mm,而且镜身一部分是金属的,成像效果还比奥巴45/1.8强一些,我顿时大喜,但这个镜头比较小众,在闲鱼上没遇到合适的,于是只好上淘宝搜寻,后来在一个做海外购的店铺买到了,花了1814元。这镜头自带个遮光罩,不过是塑料的,而且安遮光罩之前要先把镜身前面一个圆环卸掉才能安上。
    松下42.5.jpg

         5、折腾两次EM5mark2机身。

          收罗了一堆银色金属小定焦,EM1Mark3那样的大机身显然不适合它们,我心目中与它们最搭配的机身莫过于奥巴EM5mark2,一台发布多年的老机身,但它的复古外形真的很漂亮,第二代EM5是历代最漂亮的,而且是金属机身,从 第三代到后来换东家之后出的OM5都是大塑料机身,我实在没兴趣。 但是这时候EM5mark2的二手价格已经被小红书这样的媒体给炒作上去了,我几年前曾买过一台太银色的,那时才2900元,品相也很不错。 而现在一台银色的品相极佳的EM5mark2价格在4000元左右!
        2023年8月的一天,我在小红书上闲逛,忽然发现一个博主打广告说自己有台银色EM5mark2收藏成色要出售,我非常高兴,连忙跟他联系,他遗憾地告诉我已经卖掉了,我非常沮丧,他却问我,我还有一台钛金限量收藏版你要不要? 我感到峰回路转,连忙说要,他这台钛金限量收藏版有点小遗憾,没有限量卡,包装盒只有内包装盒,但成色极佳,跟全新的没啥区别,他根本没拿出去用过,一直收藏来着。我跟他谈了谈,最后以 4350元的高价买下了。后来又买了个EM52限量版的外包装盒配上了。
       钛金限量.jpg
         开始特别喜欢,后来经过安装我的几个银色小定焦试验,感觉这套钛金色颜色太深,和银色的小定焦不是很搭调,犹豫了一阵子,我觉得把它出掉,广商挂上闲鱼,以4500元的价格卖给了外省一位大学生。
      2024年4月,我忽然在闲鱼上发现一位NB的卖家,他应该也是一位器材党,一点不差钱,买了摄影器材玩过一阵之后就出掉,然后再买新的,而且他专门玩徕卡、富士、奥林巴斯这样的外形好看的。因为我发现他有不少奥巴器材,就一直关注他,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他挂上一台收藏成色的银色EM5mark2!要加4300元,我连忙与他联系,想讲讲价,他却说概不讲价,只卖给有缘人。我怕错过难遇到这样成色好的,只好照价下单买了。收到后还是非常满意的,外观跟全新的没区别,而且还配了个高端的第三方手柄:美国Fotodiox品牌的,跟机器非常搭调,一点不突兀。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手柄居然要200多!
       微信图片_20241110223813.jpg

       5、更换打鸟机身

       我的打鸟机身是2022年12月闲鱼收的奥巴EM1mark3,那时EM1系列最新版OM1已经发布10个月了,但价格还很贵,虽然网上评价很高,据说对焦提高不少,高感也好了很多,而且虽然东家换了,但OM1军舰头上还保留了Olympus的标志。  进入2023年以后,在网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摄友都用上了 OM1 ,心里也觉得痒痒的,就总是关注它的价格走势,到2023年10月,成色好的二手OM1价格已经逼近10000元大关了,我有点忍不住了,决定换机,先是6200元出掉了,EM13,然后在闲鱼上看到一个外地卖家卖的OM1箱说全,还贴了膜,要价10500元,我讲了讲价,10200元拿下了。拿到OM1以后我的感觉就是奥林巴斯这回终于可以愉快滴拍鸟了!对焦的提升是飞跃式的,启动鸟眼对焦后,只要你用相机指向鸟的方向,半按快门,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方形的白框牢牢锁住鸟的身体,按动快门,张张都是实的,即使在飞行中只要你手能跟上,它也能锁住鸟;还有一个最大感受就是高感提升很大,我认为已经接近2400万像素的全幅机高感水平。
      om1.jpg

       6、买入松下DG50-200镜头
         松下DG50-200这个镜头是松下M43系统的第二代大三元中的长焦镜头,当然也有人说是小三元,因为三只镜头都不是恒定光圈,而是2.8-4,三只镜头中的DG12-60我曾两进两出。这三只镜头都挂徕卡标,光学素质都不错,感觉三支头中,50-200是最少见的,也许是因为它不是恒定光圈的缘故,所以一直生活在奥巴40-150/2.8的阴影里。
     我之所以想买这只头,其实是因为以前一直想在全幅系统配一支100-400头,作为拍远处风景用,但是全幅的100-400原厂的都既贵又沉,买不起拿不动,适马那支100-400E卡口的外形是最漂亮的,可惜光学素质低下。 后来想起了M43系统的这支DG50-200不正是等效全幅的100-400吗,而且他才700多g,很轻便,在2023年7月,我看到淘宝卖奥巴器材很有名的的淘淘数码店铺松下DG50-200大特价,7857元,于是一咬牙下单买了一支,但是,试用了一阵子后,发现M43系统拍风景真是一言难尽: 镜头素质再高,但受机身小底限制,怎么也拍不出细腻的风景照片,于是6888元卖掉了,赔了将近1000元!哎,买时冲动了。  
    50-200.jpg
         
                 


        十八、 尼康复古单反之旅

         大家也许还记得,当初在我出掉索尼A 口半幅装备以后,曾经想到的解决画质与便携性的矛盾的办法就是:买两套装备:用半幅解决轻便,用全幅解决画质。当时全幅我最想买的机身就是尼康在2013年推出的复古单反 DF,我一直对复古外形的相机非常着迷,这种偏好至今未变。由于后来先后买了索尼卡口全幅和索尼全幅微单,DF这台复古单反机身渐渐地被我淡忘了。
      2023年9月,尼康突然发布了一款复古无反相机ZF,跟当初的DF 一样,依然是模仿胶片机FM2的外形,几年前尼康发布半幅复古无反机ZFC时我就判断这是尼康的试水之作,目的是看市场对这种复古无反机的反应,如市场反应不错,不远的将来尼康必出全幅复古机。  果然,被我猜中了。
      本来我对这种复古机是毫无抵抗力的,肯定要买的,但是当时市场又开始炒作这款相机,发售价13799元的机身被炒到了1万5、6 。我对这种恶意炒作十分厌恶,便决定等等再说了。  但是ZF的发布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尼康DF单反复古机的怀念,我心血来潮决定买台DF 玩玩。于是在闲鱼上搜了搜,看到有一个卖家卖的个人收藏的银色DF机身,不仅箱说全,带真皮皮套(含背带),带金属附加手柄,带黄铜快门按钮,品相非常棒,只在两个前角有极轻微的掉漆,要价5700元,我试图讲讲价,但那个卖家死活不讲,没办法,谁让我看好了它这套呢!最后只好5700元买下了。 买来后基本只是在小区内拍拍花什么的 。一年过去了,我想买一台高像素机身,产生了把DF卖掉回血的想法,于是,就把它挂上闲鱼, 此刻,在我写这篇博文的时候,这个机身在闲鱼被人以5000元拍下了----又赔了700元!
    df.jpg
      买完DF开始给它配镜头,第一个镜头当然是多年前就心仪的D头:尼康180/2.8ED,全金属镜身,皱纹漆,自带伸缩式金属遮光罩,先是从南京一个商家那里买了一个180/2.8ED,到货后发现遮光罩尾部微微掉漆,我是完美主义者,便觉得不舒服,于是不久就2000元卖掉了,又从闲鱼上一个外地摄影师那里买了一个带原装镜筒的品相极佳的180定,花了2500元。
          180.jpg
     
             第二个买入的镜头是大名鼎鼎的尼康人像王135 DC,还是D头,它是从上海的一位网友那里买的,花了3350元。这个135DC 与其他品牌135镜头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具有柔焦功能,拧动那个DC环,会使焦外更加柔美 。这个镜头可不轻,815g,满满的金属质感,摸上去很带劲。只是我买的这个那个DC环很涩的感觉,不容易拧到位。 我买到后,一次家里强光下发现镜头里面灰尘不少,我前些天收货时由于单位灯光不好,没看到太多灰,这时已经确认收货多日了,我联系到卖家吐槽了一下,没想到卖家很讲究,居然给我退了200元,这个头是我三个头最先卖掉的,也是唯一没赔钱的,卖了3300元。
          135dc.jpg

       第三个买的是比较少见的一个镜头,也是D头:尼康70-180变焦微距,全名是:AF Zoom Micro Nikkor ED 70-180mm F4.5-F5.6D。 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这支镜头,居然还有 变焦的微距我还是出头一回听说,看看色影无忌上对这头的评价相当不错,虽然是浮动光圈,但光学素质相当不错,除了遮光罩是塑料,剩下都是金属的,我花3650元从江苏绍兴的一个商家那里买的,收到货后品相非常好,很新。用了一下,居然是内变焦,变焦时镜筒长度不变,这可不容易。外观非常好看,我时常拿出来把玩一番, 有时也拿 它拍拍家里养的花,别说,变焦微距的感觉跟定焦真不一样,那叫一个方便:对画面范围不满意,想调整,只需站着不动,一拧变焦环就OK了!不过990g的分量着实不轻。这个头后来卖掉时只卖了2800元,赔了800多。
          70-1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thunderclap_ 发表于 2021-4-25 17:31
求个楼主的咸鱼名字,好入手点你用下的

“天生爱折腾”
发表于 2023-1-8 2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趣的经历,震惊的是隔了十多年楼主还记得当时的心路历程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YourIDne 发表于 2022-12-25 21:26
果然一步到位最省钱,慢慢升级最好玩。

精辟!
发表于 2022-12-2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LK 于 2022-12-29 11:39 编辑

我就是佳能一門玩到底,最早的DC A700後來40D,6D,5D3 ,現在到了微單時代了,感覺跟不上了,準備就此收手了。
发表于 2022-12-2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一步到位最省钱,慢慢升级最好玩。
发表于 2022-12-2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k10d那时出现过交集,后来朋友a99那里出现过思想交集。
但觉得你还没找到归宿,觉得你还是挺喜欢轻便机器配长焦的。
看的过程中一直等你什么时候升到全副呢,等的好辛苦哈哈
想早日找到归宿。
发表于 2022-11-3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把拍片子的精力都用在了倒腾器材上啊!这也验证了无忌上不破的真理:买你能负担起的最贵的器材才是真的省钱!但老哥是为了乐趣,不是为了省钱,我等器材党的生命在于折腾!
发表于 2022-11-2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应了单反穷三代这句话了吧
我就买了个nikon D7000,套头+35 1.8 就感觉够了哎
现在旅游都是手机拍摄了。。。
发表于 2022-11-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85 1.4我和楼主不一样,反复把玩后还是最后入了gm,适马重量和大小确实好,200g差别还是有感觉的。考虑到原厂情结和迷人焦外,加上找到了本地二手的非常新的玩家出的85(而且价格和新适马几乎一样6xxx),还是入了g大师。据说马上2代出来了,考虑到这个头长期的保值率和新品的高价格,还是先玩玩这颗经典的一代gm吧。
发表于 2022-11-2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非常好,和我的经历差不多,最后也是定在索尼FE,不过我多了一个徕卡,拍的不多,给自己一点情怀。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fken 于 2022-7-20 10:16 编辑
wildbear 发表于 2022-1-27 08:27
等你的35gm呢,咋不更了?


35GM不打算买了-----倒不是因为价格。后来到索尼专柜现场摸了一下这个镜头,感觉作为35mm这种挂机镜头,个头还是稍有点大,而那个圆筒型的遮光罩尤其让我倒胃口。我决定还是继续用FE35/1.8,除了氛围感不行以外,非常满意。我不太喜欢35/1.8原装的那个有点喇叭形的遮光罩----做工不行,样子还难看。我想给它换一个,便在淘宝搜索,别说还真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遮光罩,在一个叫侧影配件店的店铺卖一款专门为FE35/1.8设计的的莲花状遮光罩,不仅样子漂亮,做工也很棒,38元拿下了-----这下完美了。
  
发表于 2022-6-22 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精力折腾了,佩服楼主,真心是摄影发烧友啊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168cool 发表于 2021-4-23 20:29
冒昧的问一句楼主是几零后??

60后,哈哈!大叔级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2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挺折腾的啊。。。基本单反,各种画幅的“微单”都经历过了。我的各种折腾自也是从微单出现后开始的。

早期从m43的GF,oly E-P系列,到后来的APSC的Nex5->Nex7,最后到Fuji,全副大法7
发表于 2022-1-27 0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yfken 发表于 2021-11-20 14:18
俺是辽宁的,呵呵!

等你的35gm呢,咋不更了?
发表于 2022-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老法师,器材党。
发表于 2021-11-2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一路折腾。怎么拍出来的照片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也差不多玩了十年,换过两次设备后,一直拍不出东西,然后就转而看摄影的书,张千里的书,还有纽摄。把几本书看完,又学了一阵子绘画,绘画现在还在学着。

个人感觉吧,摄影就是一种审美,先把审美提升上去,再用手上的设备来表达它的美。

设备的更换是无止境的啦,也恭喜你乐在其中。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westfantasy 发表于 2021-11-15 18:44
老哥厉害,本来我感觉自己就够能折腾的了一会拿给媳妇看看。

PS:我是哈尔滨的,不知道是否同城,有 ...

俺是辽宁的,呵呵!
发表于 2021-11-15 1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哥厉害,本来我感觉自己就够能折腾的了一会拿给媳妇看看。

PS:我是哈尔滨的,不知道是否同城,有空一起折腾。照片越拍越少,器材越折腾越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7-1 21:06 , Processed in 0.03689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