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ellduck 于 2023-4-27 20:47 编辑
但是一楼二楼配角也精彩 为了不乱,三样产品放在三个楼层 所以此贴很长 但4楼也有惊喜,嘿嘿~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不知道从何时起,真的开始为工作采买硬件了 至于之前是为了什么 大家DDDD哈
最近主力工作,依旧是 PDPS 的各种机器人仿真
虽说 PDPS 软件迭代到现在,各种操作都已经在安全的基础上足够简练 但随着工作密度不断的 卷啊 卷啊 总有一些地方还是有“挤一挤”的空间、需求、可能,和机会的嘛
之前在调教达索系列设计和仿真软件的时候 使用了AutoHotKey这个软件平台 在软件层面和系统层面之间,进行了有限的快捷键效率提升 而这次 PDPS 的提供的操作接口和特性又形成了不同的调试方向 于是乎,这次瞄准了近年兴起的 DIY 旋钮键盘 如图所示,这次折腾之旅已经入手三块键盘了
算一算也能入手一块还行的客户化全铝了
电梯:
第一台键盘(右上)——sikaicase 12 键 3 旋钮,接着往下看就行
入手的第一块旋钮键盘 是 sikaicase 生产的 12键三旋钮 三模,三模,三模 由于工位附近的电磁波相当丰富,造成蓝牙断流,体验那是相当的差 因此三模中的 2.4G 无线基本上是必须的 这块键盘其实跟万能马家时下流行的 CXT 键盘,有大体相同的布局 但纯血 DIY CXT 键盘统配航空线,木有 2.4G,so...
然而这个亚克力风格哈 其本上能确定他们切割亚克力用的是一套图纸 这便是标题中 “DIY”的由来 至少产品的外观依旧站在了“DIY”的队列 (现在的 CXT DIY 键盘反而还有不错的 3D 打印外壳卖……)
旋钮键盘嘛,旋钮才是 C 位 上图三个旋钮,有两个是我自己后配的 在用途规划中,主旋钮是要代替鼠标滚轮做大量的操作 因此带有凹槽的旋钮必备,小小凹坑能带来极其舒适的体验
主旋钮使用体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硬件编码器的选择了 可惜的是,或许是基于整体成本的考虑,这第一台键盘的主编码器手感相当的差 卡、涩、沉 稍不注意随拧而动的就会是整个键盘…… 于是在万能宝上采买了数个编码器,最终选出了一颗无定位 20 脉冲的编码器进行了替换 完美
最右列中间按键的右侧
磨砂亚克力下藏着“层指示灯” “层”即“按键映射配置”,一般 CXT 键盘可以配置 8 到 10 套按键 而这台键盘只有 3 层 当然基于手动按钮切换的“层”,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按键是标准机械轴体 隐约记得这套红轴是我自己换了的,嗯,可插拔轴体 轴体悬浮安装,表层的亚克力厚度不足以完全卡主轴体 所以……
拔键帽的时候有 9 成概率会把轴体带下来 省事儿了…… 黑色颜值 PCB 上焊着 RGB led 灯珠 但是只在有线连接是可以启用,为了省电的基操
键盘顶部,左侧是一个超级迷你的层切换开关 之前不是说层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儿吗 这么小的开关,位置还挺刁钻 按一次切一层,来个 8 层那还了得?
左侧是 Type C 口和电源开关 充电口没有造型,开关裸奔没有键帽 嗯,作为有牌子护体的它的很多设计还是停留在 DIY 圈子里
来看看它的配置软件吧 上面是最新版软件的截图 老版本嘛,不连接键盘的话,CPU会飙到100% 新版本解决了不少问题,一定程度的优化了 UI 但个人感觉逊色于开源的 CXT 配置软件 VIA 不过作为用后即抛的软件,倒也无伤大雅
键盘的逻辑是记录每个按键按下后 依次触发记录在其下的按键代码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加入一个延迟 新版本软件有 LED 光效调整模块 不过我基本上都是无线使用,也就没试(何况现在它已经不是主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