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标题是我对Model 3老款->新款的一句话总结,是作为开了7W公里2020款Model 3老车主重新换上2025款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后的深刻感悟,而这篇开箱和体验,也即将围绕这句话来为大家深入解读到底Model 3的老款有哪些不足,而新款又是如何做到了自我纠错.
首先大家必须要明确,TSL作为新能源新势力的绝对代表品牌,很多传统车企在研发,设计,改款等等产品上的逻辑是彻底颠覆的,就好比Model 3如今的新款虽然按照TSL的说法是"焕新款",但其实充其量就是个小改款,这里面和传统车企的改款玩法区别有点大,简单而言便是:传统车企大改款是改整个平台,而TSL别说Model 3,哪怕是2012年的Model S至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大改款过...只是虽然平台没有大改里面的配件一直在更新好让产品一直保持竞争力.理解起来比较复杂的话不用强行理解,这并不重要.
接着要说说我对车最在意的点:驾乘感受.
老款的Model 3的设定太过激进,有人或许会说"运动",我认为这个词并不够准确,和真正运动的车型相比,老款的Model 3只是工程师刻意营造出来的塑料运动感,一旦真正激烈驾驶起来车身和底盘的很多问题会跟着激烈程度一同暴露出来,这就是Model 3哪怕是P版赛道快也仅仅只是加速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弯快.
老款Model 3还有个很要命的问题就是"驾乘和其产品本身的定位并不相符",Model 3是一台四门五座的家用教程,我理解强调驾驶员的操控感稍微牺牲一些乘客的乘坐感,那牺牲多少合适呢?老款显然牺牲地太多了...让我随便举举例子好了...
隔音差...悬挂颠...初期的动能回收初段G值太大...座椅舒适度差...
这还只是我认为最有必要列举的问题但并不包括所有的问题...
那么到了新款是否改善了呢?
极大地改善了!
驾驶层面,别管原车标配的什么轮胎(老款是米其林 PS4新款普利司通的什么泰然者真的一塌糊涂...),现在新老两台车全都被我统一更换成了米其林的PS5,有图有真相.
基于相同轮胎的对比,哪怕Model 3一直都是方向盘居中后向左向右各一圈到底的略微激进设定(这种设定我接触过的车里只有GT3 RS系列或者法拉利全系列),很明显TSL还是调整了转向机的齿比,使得原本老款方向盘初段的车头随动灵敏度略微修正到了符合这台车定位的随动程度,注意哦,我没有说调整后"变得随动慢木纳了",因为方向是变慢的方向调的,但如今新款才是这台车这个定位该有的随动性,依然很快很灵活,只是没有老款那么疯狂了,老款方向盘初段的灵敏上了高速高架简直就是史诗级难受...方向盘动一点点车都就要跟着动,于是就在不停地修正方向好让车辆始终保持走直线...
然后是悬挂,是调软了一些些,不过也确实只是一些些...现在悬挂的表现更像是欧洲车原本还没有Pussy之前的水平,只要不是在破破烂烂颠簸较大的路面上那调的绝对就是所有新能源车型里的楷模,是别人调不出这水平么?是也不是...起码先把车设计成Model 3的重量先吧,因为我对比过讲真,Model S和X的操控相比Model 3/Y也是一言难尽的...
新款的大灯设计的很漂亮,简约,和前保险杠的线条更加贴合.
接着是乘客方面,隔音明显的提升,原先别说高速上120km/h巡航,就上海的高架外环80~100km/h的巡航就吵到不行,妥妥A级车的水平.
如今不只是前后玻璃换上了双层夹胶,底盘的噪音控制也略微有所优化,整体表现可以匹配B级车该有的水平了.
座椅,前后排全有提升,特别是前排,坐垫更宽更长,填充物更贴合人体工学,背部包括肩部的舒适性统统到位了.
加速只要切换到"舒适模式"电门不串,动能回收哪怕标准放掉电门动能回收的介入不再立刻最大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踏板最后停下柔和安静不再有卡钳介入的声响.
说那么多我只想让大家明白,新款的Model 3绝对不能照搬原来老款的刻板印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层面的优化,统统都是能感知得到的提升.
说了变化也要说Model 3会让我老款换新款的一些原始动力.
Model 3的驾驶员视线和座椅的坐姿绝对是顶级的水平,A柱遮挡小,坐姿低不像其它电车哪怕轿车都像SUV,前挡风玻璃弧度大但没有贴脸的感觉,车头弧线一览无余车头距离感前后左右全都很容易感知,车长不长但后排腿部空间优秀,前后均有前(后)备箱.
经常看到有人说"TSL毛坯房配置低等等",恕我直言,我不住车里不需要在车里看片睡觉唱K甚至吃火锅打牌打游戏滚床,所以TSL的内饰水平符合这台车的定位和定价毫无问题,清楚自己的需求很重要,需要冰箱彩电和大沙发的选择很多,并不需要TSL加入们的.
Model 3的风阻系数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是Model 3老款为0.23Cd,新款更是达到了0.219Cd.
有人质疑"隐藏式门把手不安全",殊不知隐藏式门把手也分很多种,Model 3则是半机械式的隐藏式门把手,不需要靠电机工作本身就可以按压后掰开把手,至于能否打开,那就要看是否落锁(解锁)了.
那么隐藏式门把手对风阻系数的影响大不大呢?
不大...但就是这里那里到处优化风阻系数之后才能换来整体的低风阻,所谓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新款其实内饰也是有优化的,关闭车门的声音完全没有了共振,内饰上的织物和软人造革材料的组合表现更好了,但这种简约IKEA风确实不是所有人的菜,TSL错了么?我并不觉得,20来万其实就是这种水平,不存在既要又要,之所以会有对比会有伤害的,是那些我们使劲堆配置堆内饰的国产新势力们给的太多,他们也没错,他们只是换一个赛道提供产品竞争力罢了,最终如何选择在意什么还是得看我们消费者自身.
虽然Model 3的车内开门一直都是电子按钮,但还是为了安全起见防止碰撞后电机不工作导致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在最显眼的位置布局的机械式门锁.
国产新势力其实也都有,只是总喜欢藏在暗搓搓地小角落...把美感质感无限放大化,却把安全隐患同时一并也放大了...
总觉得TSL的内饰是在学北欧,极简+布艺...但这套内饰在功能和体验上是绝对经得起推敲的.
空调的出风口隐藏的很好,出风口调至不对人一样也能满足车内的恒温,新款的氛围灯是强行硬装的...中年人看来根本就多余...音箱依然是这个价位里数一数二的,车载音响看的不只是单元的数量以及单元的质量,更多的是车内狭小空间的声场调教,这个关系到音箱单元的布局位置,但同时又不能太过突兀直接外露,因此就得不同位置的单元各就各位同时还要足够隐蔽不容易被大家所发现.
总之,TSL的简约是基于优秀的体验和车架相符的功能性基础之上的简约,别人嘴里的"简陋"我是绝对不认可的,因为简陋不会换来这样的体验,这样的体验甚至可以干掉一批所谓"精致的廉价感"的国产新势力,那些只会无脑傻卷配置的产品.
关于"回来了的转向灯拨杆"...
当初新款Model 3一上市我就去试驾了,去体验了新的按钮式转向灯以及屏幕里的换档,试驾完我就感叹"屏幕换档问题不大转向灯按钮真的别扭",问题出在了转向灯的按钮不是左右布局还是挤在了一块还是斜着的...不过呢,我其实都能接受,可这车是要买给女王的,女王表示"不行不行多难受啊",作罢...谁知道这一次居然TSL听劝了...转向灯拨杆还真就回归了...
回是回来了,但也没有全部回来...
如今的转向灯拨杆真的就只是转向灯而已,大灯还是方向盘上的按钮,而且实际用了才知道,如今转向的拨杆不再是传统的两段式,而是只有一档,按照TSL的逻辑,按下后就是无限闪灯,直到变道或者转向完成后会自动取消,因此...喜欢按一下跳1或者3下的朋友其实还是没有等回来,实际用起来嘛,挺好的,没撒问题.
座椅的改款体验是真的好,像我这种188cm身高的大块头少有能让我满意的座椅,关键是坐姿,Model 3够低,坏处嘛,上下车累,有点类似跑车,要靠钻的...
改款后的座椅还有了座椅通风,这个配置在上海真的是好东西,有了夏天背部再也不会出汗湿透衣服.
后备箱的储物空间不小,开口够大深度不浅.
听孩子们说后排座椅也得到了优化,Model 3的后排我儿子185的身高都不会顶头,这也是我们家不考虑换Model Y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增的后排中央通道的屏幕,好像能看片子,还能玩游戏,算了吧...我们家没有在车内看片的习惯...
但也确实看得出TSL想要迎合市场需求知道改进自身不足的进取心.
内置的游戏.
现在这版的车机系统说实话体验不如之前,这种各种贴片式的界面组合呈现方式和体验都不太好,但习惯了也还能用,反正每个月10元的车机流量我们是从来不付费的,导航手机效率最高听音乐蓝牙儿子们都有自己的乐库.
老款的方向盘握感很奇怪,主要体现在3和9点钟方向的人体工学很差,新款优化到位了,粗细正好,直径如果没估摸错的话,微微放大了一些些,这也是个进步,我又要说了,车子的设定应该符合车辆本身的定位,超过了或者不够的都是失败的结果,Model 3一直以来就是一台B级的四门轿车,重点是家用,所有的一切设定都应该围绕这个基础之上.
就是我想说一下啊...为什么新款的喇叭声音那么轻...
关于屏幕换档,其实TSL还有一套备用方案以防止屏幕死机黑屏,就在头顶的阅读灯区域,提供了换档的触摸式按键.
关于前面提到的双层夹胶玻璃,很有意思的是,前排和后排虽说都是双层夹胶,但前后排的玻璃并非统一的规格,假设夹的是A+B两层玻璃,前后排的A都一样后的,但B那一块前排明显厚后排则是薄的,照片没拍全回头我再补...
屏幕换档适应一下即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不变,这个不展开讨论了,TSL确实是一个想要教育和驯服消费者的车企,好在这个过程中TSL也知道妥协,折中呗,极左和极右都是不好的,两边综合一下或许就是最佳答案.
关于这个快银车漆色,TSL送了8K的车漆补贴,但8K能选的女王都看不上...想要灰色,没错...免费的那个...这样不等于白白浪费了么...好在有这个新出的快银色,只不过要1.2W选配...自掏腰包4K就选这个吧...要怪就怪TSL真会做生意...
为什么选择新出的长续航单电机?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因为CHH有个会员说的很好:"如果有私桩且不出远门用根本不需要更大电池的长续航",这话是对的...出远门自驾我有换电始终更快更便捷的ES6,所以为什么我非要执念换这个长续航的单电机Model 3呢?
原因有几下几点...
1.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看来2020款之后的Model 3一直在暗戳戳地降本,包括了电池从三元变成了铁锂电车更重了,包括了电机功率居然不增反降,哪怕改款这里那里有不少我前面的提升,但依然三电没换过.
2.按钮的转向灯女王始终难以接受...其实我也难接受...
3.补贴还没结束,福利还没探底,又不是没车开,又不是没Model 3开,熬就是了...
抛开价格单单从产品力来说,这次的长续航单电机才算得上是小改款后三电一同更新的最佳Model 3,三元电池回来了,电池容量增加了车重却未增加,转向拨杆回归,换上了功率更高扭矩更大的电机,我相信现在我说的这一切如果屏幕前的各位也是2020款Model 3车主的话一定会理解以及认同,至于为什么不是Model Y嘛...这个车型从来没被我和女王考虑过,追求舒适性不是TSL擅长的,出远门高速服务器是基本没有自营超充站的,转弯半斤是更大的,能耗是更高的...
最后,如果你曾经感受过老款的Model 3,不要刻板印象延续到改款上,他们不是一个东西.
如果你想要一台以自己驾驶为主,后排利用率并不高,并不追求在车内唱歌跳舞蹦迪的话,去试试Model 3,不管其它产品如何推陈出新,Model 3永远都可以成为你的备选方案之一.
如果你最后还是选择了Model Y而不是3,别介意我如果评价Y,大部分人确实就是选择Y的,挺好的,生活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妥协,不外乎妥协的多点少点罢了.
PS,原厂的那个普利司通什么胎是真的差...建议大家到手就换,我就是直接到手换PS5然后PYQ里卖了个2K左右,PS5差不多3K6包安装,算下来贴的不多毕竟一套外胎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5年,5年之久啊,这个过程当中的体验提升远超价值本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