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1性能简测
这次与主板一并收到的还有一块USB3.1的移动硬盘。 来自于ADATA(威刚),盘体为SP610 1024GB,原本是一款SATA 6Gb/s的SSD。 盘身使用的接口为最新的USB Type C。这种新型的标准不仅拥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分正反防呆设计,尺寸上也接近USB2.0的Micro A/B,比宽得吓人的USB3.0 Micro A/B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种规格的接口也因出现在Apple MacBook上而引起广泛关注。当然USB Type C其实并非USB3.1的专属,仅仅是随着USB3.1一起被设计、确定并推出而已。 相较于USB3.0而言,USB3.1除了引入了全新的Type C标准接口外,传输速率和电力供应上也有了大幅的提高。最大传输速率从USB3.0的5Gbps提升到了10Gb/s,电力供应上允许提高到100W(20V/5A)的水平。另外USB 3.1还引入对影音传输的支持。当然种种的新特性也需要重新设计的新设备才能发挥。而相信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传输速率的提高后对于存储类设备性能发挥的问题了。 测试分别将待测的USB硬盘/U盘接在主板背部的USB3.1与USB3.0上,运行CrystalDiskMark默认测试一次。 首先是ADATA SP610,USB3.1的设备。接在USB3.1接口上性能全面高于接在USB3.0上的水平。而受限于盘体自身的限制,距离撑爆USB3.1接口上限仍有很大的距离。 而对于原本就只是USB3.0的SanDisk CZ80 64GB而言,即使接在USB3.1上,性能的变化就及其有限了。结果的区别更多是受到了非同一USB主控控制以及U盘本身状态(非出厂与稳定)的影响,而非USB3.0与3.1规格上的差异所致。 最后再谈一下Windows下驱动兼容性的一些事情。在Windows 8.1下,ASMedia ASM1142由于仍旧完全兼容xHCI标准,系统可以加载自带的xHCI驱动并直接兼容,只是名称上仍然显示USB3.0,实际使用上并没有任何问题,ASMedia也并没有为Windows 8及后续系统提供第三方驱动。而在Windows 7下则需要手动安装驱动。这点和以往的USB3.0类控制器相同 而在操作系统的启动、安装阶段,主板可以支持从安装在ASMedia USB3.1主控上的U盘、硬盘、光驱等启动。但是由于主控并没有兼容EHCI模式,因此对于诸如像Windows 7这类安装程序没有自带xHCI驱动的系统而言,仍然会遇到和此前第三方USB3.0接口上相同的“找不到驱动”兼容问题(而有消息称即将发布的Intel 100系芯片组Intel也将全面去除原生EHCI的支持,届时所有芯片组原生的USB接口同样将面临此类问题)。总而言之,在兼容性方面和以往的第三方USB3.0方案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
tedaz: 没有集成显卡DP、HDMI输出,无法做成超级小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4-26 07:06 , Processed in 0.0088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