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年开始,楼主所在的单位取消了所有的福利,从此年终奖也成为历史。每每看到别人晒年终奖和年会奖品的,也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尽管如此,搞机事业却不能荒废,自从Z97时代第一台ITX组建以来,本人逐渐也对ITX越来越喜爱,以往那种只要全塔黑粗硬的老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往小巧化靠拢。。。。。于是就有了第二台ITX的诞生。 说实话,组建这台ITX,本人也挺纠结,由于Z97之前已经玩过了,所以要玩只能玩新的了,新平台目前也就X99和Z170了,X99方面,财叔那台超级小钢炮固然给力(http://www.chiphell.com/thread-1388718-1-1.html),然而花费不菲,不是一般人玩的;Z170方面,由于Skylake平台再次将FIVR供电模块从CPU移到主板上,所以对主板供电的要求再次变高,但纵观市面上不多的几块ITX Z170,却发现好的太贵(如败家过度),便宜的太坑(如某嘉的ITX Z170,只有3项供电),最后选来选去,也只能折中一下,选MSI的那块Z170I GAMING PRO AC了。 闲话少叙,先让我们看看成品吧,机子是13号就组好的,不过中间出差+各种忙,所以拖到今天才来发帖。 ![]() 下面开始分享装机过程: 一、配件介绍 经过一番研究,本人敲定了如下配件:I5 6600K+MSI Z170I GAMING PRO AC+DDR4 4GX2+MSI GTX980Ti GOLDEN EDITION+追风者 PH-TC12LS+普力魔 P115EA+银欣 SFX600W。当然,ITX跟ATX还是有点区别的,并不是一味的堆砌就能组装起来,事实上,本人这套配置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重重困难才装起来的,这里先容我卖个关子,想看详情的继续往下看。 ![]() CPU方面,由于I7 6700K的暴涨,I5 6600K性价比更高,当然,这是超频党的选择,不超频的玩家,可以选择不带K的I7 6700或者I5 6500等。 ![]() 背面的电容比较密集,不过基板薄了很多,大家注意散热器的压力不要太大,不然会悲剧的。 ![]() 主板方面选择了MSI Z170I GAMING PRO AC,这一代的ITX板子,跟Z97那代又有不同,Haswell处理器由于内置了FIVR供电模块,所以对主板的供电需求不高,随便一块B85或者H81都能满足要求,但这一代的板子,供电太弱的话,根本无法支撑4核处理器,而低端的B150和H110一般供电都不会太强,所以只能选Z170了。而Z170中的ITX板子,华硕太贵,某嘉的两款供电都是3项,综合价格和做工,微星这款还算厚道。 ![]() 主板盒子背面的各种技术规格一览。 ![]() 主板的附件也颇为丰富。 ![]() 这款主板依然主打GAMING风格,所以继续采用经典的黑红配色。主板CPU部分采用4+1项供电,能够保证4核处理器稳定工作。 ![]() 主板标配2条DDR4内存插槽,能够支持到支持DDR4 3600+的频率,内存旁边采用独立走线设计,能够增强工作的稳定性,主板配备了4个SATA3.0、1个SATA-E和一个前置USB3.0接口。 ![]() 主板的无线网卡由Z97I的杀手网卡换为Intel的8260NGW,这是Intel最新的无线网卡,速率为867MBPS,支持2.4G/5GHZ双频,采用M.2接口。 ![]() 主板的I/O接口,1个键鼠二合一PS2接口、3个USB2.0接口、4个USB3.0接口、1个HDMI接口、1个DP接口、1个千兆网络接口、1组7.1音频接口,其中直立的那个USB2.0接口专为音频优化过电路,适合接USB声卡。 ![]() 主板背面做工也颇为扎实,背面还设有一个2240/2260规格的M.2接口。 ![]() 接着是散热器,ITX的散热器选择,主要要考虑机箱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散热规模越大越好。 散热器为追风者 PH-TC12LS,这是一款12cm规格的下压式散热器,一般来说,同等规模下,下压式散热器性能要比塔式弱一些,但下压式高度较矮,对机箱的限高适应性较好。 ![]() 散热器采用黑框白叶12cm风扇,散热鳍片则为全黑。 ![]() 侧面特写。 ![]() 散热器采用6根6mm热管,鳍片和热管之间采用拼接焊工艺连接。 ![]() 热管的顶端有装饰性的帽子,看上去颜值较高。 ![]() 底座略有镜面工艺,外表进行过镀镍处理。 ![]() 鳍片表面目测为阳极黑化工艺,鳍片和鳍片间采用扣fin连接,散热器整体做工颇为精湛。 ![]() 机箱选择了普力魔的P115EA,这是一个新品牌,以前都没听说过,据说是追风者的子品牌。 ![]() 机箱为全黑化+铝材,并且一反常态的使用了右侧透设计,外观看起来简约大气,颇有档次。 ![]() 机箱的左侧为非侧透侧板。 ![]() 开机按钮、USB3.0级音频接口都在右侧。 ![]() 从尾部可以看出机箱的结构和正常的机箱不同,显卡在上,主板在下,有点RTX倒置结构的意思。 ![]() 底部四个脚垫采用减震防滑材质,电源位下方设有防尘网,另外底部还设有一个HDD磁盘位。 ![]() 机箱内部结构一览,由于是ITX的原因,内部空间颇为紧凑,不过预留了不少走线孔,而且还有专门的散热器开孔,颇为人性化。 ![]() 侧板和按钮之间没有线材连接,而是直接接触式开关,颇为巧妙。 ![]() 侧板为免工具设计,直接采用下图的圆柱固定,直接免除了螺丝。 ![]() 机箱标配一个350W的SFX电源,不过由于本人要打造高性能ITX,故此电源未必够用,所以一会儿我们还是换个电源吧。 ![]() 电源额外购买了银欣SFX600W全模组金牌电源,600W功率更加宽裕,且全模组走线也更方便一些。 ![]() 电源的铭牌,额定600W功率,12V最高就能达到600W,适合大功率CPU和显卡的用户。 ![]() 全模组接口一览。 ![]() 二、装机过程 开始装机,先安装电源吧,对于这个机箱来说,电源的安装顺序影响不大。 ![]() 前部通过一根延长线连接到电源上。 ![]() 接着准备主板,先安装散热器的背板。 ![]() 正面的支架。 ![]() 然后固定好散热器主体。 ![]() 两颗螺丝是从这里固定的。 ![]() 装好之后发现一个问题,散热片和第一根内存槽打架,换句话说,只能装一根内存,这怎么够用呢? ![]() 于是,逆时针旋转90度试试。 ![]() 这样貌似不错,和内存也不打架了。 ![]() 可以安装风扇了,由于原配风扇颜色不搭配,所以换了一把黑红配色的风扇,而且还有光污染效果。 ![]() 接着装显卡,980TI太长、太高了,貌似又悲剧了。 ![]() 这里太高了,要装进去,只能锯机箱了,看来此路行不通。 ![]() 于是只好换短一些的XFX R9 380X,性能虽然降了,但兼容性提高了。 ![]() 这下成功安装好了。 ![]() SSD方面,本人有一个2280长度的M.2,但主板最长只支持到2260,如何破? 大家且看图,DVI防尘胶塞一枚,这有神马用呢?大家别急,接着往下看。 ![]() 用刀片一番切割之后,就成下图这样了。 ![]() 然后2280长度的M.2 SSD就能完美安装了。 ![]() 机箱的背部还预留了背线空间,所有的线材都可以放到背面,比较给力。 ![]() 中间理线的过程略过不表,最终效果如下: ![]() 一袭黑红配色,看着还不错吧。 ![]() 换个角度来一张。 ![]() 盖好侧板,完工了。 ![]() 摆到电脑桌上,和整体布局也很搭。 ![]() 开机还有光污染效果。 ![]() 最后再总结几句吧: 优点:体积小,性能高,整机花费也在正常水平; 缺点:机箱风道优化不到位,导致CPU和显卡温度偏高。 建议:机箱后部有2个8cm风扇位,建议厂家将这两个风扇改成标配,这样能**缓解散热压力。 |
勤剪指甲 发表于 2016-1-22 13:37
SSD的安装点个赞
阿财 发表于 2016-1-22 13:42
微星这个M.2还不支持2280,都什么年代了。
大块特快 发表于 2016-1-22 14:25
和楼主同款散热器,但我用来压FX8350,现在室温15℃左右下,待机温度在60℃左右,跑暗黑3高画质基本保持在7 ...
shx330 发表于 2016-1-22 14:02
itx要放置80长度的m.2,还真不好做,rog都是通过pcb子板实现的
binjie0085 发表于 2016-1-22 15:57
对SSD的改装 点个赞~
同款机箱路过 CPU用的 U9S小塔 集显
分享一点, 我装了8个猫头鹰R8以后 温度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310112100042806
GMT+8, 2025-5-30 02:30 , Processed in 0.01505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