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lb1031 于 2019-1-30 20:01 编辑
首先还是得感谢CHH、华擎以及安钛克!感谢让我有机会在新年装机!十分幸运有机会参与华擎以及安钛克组织的主板以及电源活动。
我选择的是华擎X470 Gaming—ITX/ac主板+安钛克 HCG850W电源。这个选择主要还是由于自己很期待这一代AMD的表现,之前也用过R5-2400的U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起初是考虑2700X的可是年前事情较多一直没时间去拿U最后当我想拿的时候价格变化较大,穷导致我最好选择了更高性价比的R5-2600,选择的理由很简单,把多余的预算让给显卡和固态。应为我也相信在CES发布新一代AMD产品之后不过多久2代的AMD处理器也一定降价。既然上了AMD的处理器那么显卡这次也选了AMD的。以下是我的配置单。
- CPU: R5-2600
- 显卡: XFX RX590 8G
- 内存: 金士顿 8G*2 DDR4 2933
- SSD: 三星 970EVO
- 电源: 安钛克 HCG 850W
- 机箱: 安钛克 Cube-Ekwb 黑色 ITX水冷机箱
首先是桌面照以及手写id。还是喜欢itx机箱,小巧放在桌子上并不占地方。
为了纪念这次装机,把我之前不舍得拆的论坛定制版鼠标垫也拿出来一起拍个图。
灯光效果效果简单低调,如果不喜欢灯光的还可以关闭一下。可能现在非RGB主机并不多见,主要我选择的配置可能都不怎么发光,主板没灯、显卡没灯、散热也没灯略微尴尬了些,但是整体实用啊。(安慰自己)
Antec的logo也会发光,外设如果换成雷蛇的似乎更合适。
配件开箱:
华擎的X470 Gaming-ITX/ac主板+AMD锐龙5 2600组合,本来也考虑上2700X的,但是过年了价格长得略多,考虑经济实惠最后还是选择2600,但是实际上手后发现真香。入手价格很低,U仅1020元,而且原封盒装。此外二手也十分保值,我是看了一圈在选择下手的。
包装背后是一些产品介绍,基本目前主流的功能都有,M.2 32Gb/s接口满足传输需求,而且向下兼容SATA3 6Gb/s M.2,双USB 3.1 Gen2接口。无线方面是intel 9260 最高支持1700Mbps速率以及蓝牙5.0。
主板全貌,整体黑化设计,价格一千出头。应该是性价比很高的一块X470 ITX了。
附件方面挡板、SATA线、WiFi天线以及驱动光盘说明书一类的。
加固设计的PCIe合金槽方便使用较重的显卡式避免发生变形的情况。提供一条PCIe 3.0 x16插槽,搭配Ryzen CPU时可支持x16, 搭配Ryzen APU或Athlon时仅支持x8。
前置的USB3.0接口上方是主板24-pin接口下方是4个SATA 3 6Gb/s接口都在主板右侧,不过我并不考虑用SATA接口了,现在存储都是在NAS中。
3+2相CPU+SOC供电,CPU部分为6组并联成三相。8-pin的CPU电源接口位置略微有些奇葩,采用较低的散热器的话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CPU FAN接口旁边,是可编程RGB LED接口(灰色,3-pin),RGB LED接口(白色,4-pin),以及为AMD原装CPU散热器准备的USB 2.0接口。
I/O方面标配两个USB2.0/USB3.0以及两个USB3.1 Gen2接口(Type-C和Type-A各一)。而且依旧保留了PS/2接口。显示输出方面一个HDMI2.0一个DP 1.2接口还是很主流的。除了千兆RJ45之外还标配了无线网卡。
背面一览,主板的M.2接口也至于此处。
CPU方面选择了锐龙5 2600,理由也很简单,之前装过两次2400了,对于锐龙还是有很好的印象的。本来其实也考虑2700X一步到位,可惜过年价格变动不小,最后还是选了这颗比较理性的2600,就是有点委屈我的X470了。
这么多年了AMD还是坚持这样的针脚。
安装没压力,注意别插错了就行。不过差错了也装不上。
没有灵魂的原装散热。最不能理解的是为啥还要把底座拆了才行。就2700X/2700的散热才能直接装,有点尴尬。
拆下的散热扣具。
显卡方面选择的XFX 讯景 RX590 8G黑狼版。说实话我是第一次上手AMD的显卡,一直算是NV粉。这次由于装的是AMD主机,就考虑干脆上手AMD显卡试试。
这款显卡感觉还是很好看的,而且大部分A粉不选蓝宝石的话就一定是XFX了。我很喜欢类似碳纤维的外观设计。
双风扇非公设计的显卡,整体采用AMD黑红的标准配色。
一体化背板,一体化的背板在显卡尾部还有一定的延伸,整体把显卡散热完全包裹住了。
侧面可以看到内部十分显眼的纯铜散热管以及XFX的logo,显卡采用8+6pin 供电接口。
视频接口有三DP+HDMI+DVI的组合。
内部四根铜管非常显眼。
固态方面没什么说的,三星970 EVO 500G。性价比算比较高,而且性能、稳定性表现也比较可靠。
安装也没什么难度插上皆可,后期考虑上个散热片帮助散热。这里就想说如果和Z390采用一样的双M.2的解决方案多好。
内存是先那之前主机的金士顿骇客神条 Predator掠食者 DDR4 2933 ,马甲外观很酷,而且支持RGB灯光效果。虽然整机基本都没灯。
作为全套唯一带灯的配件,我也很欣慰。2933的频率竟然在amd板子上可以小超一下达到3200运行。
电源就是本文另一个主角--安钛克 HCG 850W了。全模块设计,80 PLUS金牌认证、全日系电容、10年换新。之前装了一台9900K也是这款,目前配置来讲850W有点奢侈了,可能650W就足够了。
背面是一些电源的技术说明英文较多,没仔细看。
侧面有电源模组接口说明以及供电能力说明。
电源三围140*150*86mm 可以看出会比常规电源短小一些。 +12V输出金牌电源转化率89%。
电源两侧是Antec的标识以及HCG 850的型号。
模组接口设计,采用双CPU 4+4pin供电接口,兼容新一代主板CPU供电输入需求。
采用120mm的FDB液态轴承静音风扇,配合HYBRID 功能开关,可以实现开启后电源低负载模式下风扇停转模式。满足静音需求,整体后期使用发现这款电源是真的安静。
电源接口一览,比较特别的就是HYBRID 功能开关了。
机箱方面选择的是Antec的Cube-Ekwb,这款机箱可算是安钛克的一款经典机箱了,而且这款是安钛克与EK联瘦打造的,此外同样还有雷蛇版本可以选择。箱子不大,早就到手了一直没空装机。
机箱三围460*365*250mm,相比传统ITX会显得更大一些。
机箱内置了RGB可变灯光设计。可以通过机身顶部的按键控制。
机箱后部可以看到主板采用倒置设计,顶部是显卡位置,支持三槽显卡,相比传统ITX更多了30mm空间。兼容三槽显卡。最长可以支持350mm的显卡长度。基本市面上的显卡应该都没太大压力。
机箱三面采用透视设计。
机箱内部最大可以支持240mm冷排,在后部也支持一个140mm的冷排设计,还可以看到在底部的EKWB标志。上水的话这个机箱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底部电源位置支持200mm电源,标准电源都没什么问题。
机箱背部支持一个3.5英寸硬盘,两个2.5英寸硬盘。此外还有一个6路风扇的HUB板方便走线使用。
主板安装自然没什么压力,轻松搞定。为了配合线材我还选择Antec自家的延长线。这样配色上更统一,年前也没空专门定做包线了。这样也更省事,而且效果也还不错。
成品效果
走线花了点心思,看看结果吧。由于没有硬盘整体效果还不错。遗憾的是没买到2700X的原装信仰散热。
通过华擎自己的RGB管理软件可以对内存等外设进行统一的灯光颜色、效果管理设置。
内存设置成绿色灯光之后,整体还是十分配套的。
机箱自带光带效果,灯光模式可以通过机身顶部按键调节。底部的灯光尤为出彩,不过遗憾的是灯光并不能直接有机箱的RGB管理器管理。
灯光效果
关灯模式
简单看一下配置:
相比8700来讲,我觉得2600会是更高性价比的选择,一样6核12线程。只是主频太低了不过也没办法,内存方面金士顿小超一下3200Mhz,对于AMD处理器来讲算是不错的了。处理器性能方面对比8700K分数略差一些,3486.2相当于8700k的94%左右,单核就差的多了点仅有441.3.
AIDA64小测一下内存,可以在3200 MHz下运行,就性价比来讲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显卡方面选了新出的RX590,外界一直评价这就是高频版的588。第一次使用对AMD不是很熟悉,我主要全默认下使用。
固态方面970EVO性能自然靠谱,考虑过西数黑盘最后还是选择了三星的,毕竟之前960EVO就很满意。
娱乐大师查看整体配置,得分389840。
C4D R15显卡得分107.52fps,处理器多核1263cb,单核157cb。
3D MARK方面Time Spy得分4943。
Fire Strike Exrteme得分6725。
X470 Bios设置界面还是很清爽的,比较容易上手。相比那些较为传统的设计起来倒也省事。
运行监控,原装散热看来真的压不住,后期考虑上个240的冷排吧。
最后仅此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
最后叨逼叨:
一直很喜欢CHH这个平台,每天在忙都会来翻一下。电脑硬件区每天晚上都会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浏览一遍,很感谢论坛让我有机会参与安钛克HCG电源+华擎主板的装机活动,以上就是我这次装机的全部内容,可能想多更像是流水作业。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安钛克这款HCG 850W电源我并不是第一次用了,一直感觉运行安静稳定。华擎的板子倒是第一次上手,自古都知道华擎妖板的名号。但是这次实际上手感觉这块X470 Gaming—ITX/ac主板做工还是很规矩的,各部分接口位置相对十分合理,而且支持RGB灯光设置就是本身并不发光有点遗憾。
配置方面没详细算花了多少钱,2600不带X的U价格比2600X要便宜不少,但是也是6核12线程的。虽然最高频率不是很高但是感觉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讲够了。搭配RX590让我有机会尝试一下AMD组合也蛮有意思的,毕竟现在不少显示器都是支持AMD的FreeSync。内存上金士顿的Predator算是入门之选,但是在AMD主板上可以在3200MHz运行很满意。
以上希望给大家一个装机方面的参考。这里也马上新年了,预祝大家新年快乐,期待CHH也可以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