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oyojank 于 2020-3-12 17:11 编辑
前言
这次装机是受人之托, 他有个比较奇怪的需求, 就是硬盘存储空间一定要大, 已经购买了16T的HDD和4T的SSD, 在此基础上CPU和显卡还要能上发烧级的, 然后机箱越小越好 . 一般来说有这种有多块3.5HDD的都去搞NAS了, 但是既然有这个需求, 那就来挑战一下, 追求极致才是DIY的乐趣嘛.
最开始其实没有考虑ITX的, 因为多块3.5HDD的需求直接就让我想到了MATX, 考察了一下, 觉得DENG M25有现货挺不错的, 于是春节期间就下订一些配件. 京东到是效率很高, 早早地就把3900X/内存/M.2 SSD/火神显卡/ATX电源送到了. 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春节后所有东西的发货和生产都延迟了, 导致我的装机方案围绕着机箱一改再改. 中间因为要装火神显卡和3.5HDD排除了一众小机箱, 后来发现在15L左右的大小范围里, 有那么几款M1结构的机箱是可以选的, 比如机械大师的C26, 但是又装不下火神 .
后来想着为了一块显卡上的屏幕这么纠结不值得, 不如自己搞一块更大的屏幕放进去, 可玩性更高, 于是配置单经过7次改版后, 最终的选择如下. 主要改变是MATX变成了ITX, ATX变成了SFX, 三槽卡变成了双槽卡, 散热方案全部更换. 对于一个13.8L的小机箱塞下这么多配件我其实是没底的, 一开始只是想着试着装一下的心态, 如果兼容性和散热噪音能满足要求就谢天谢地了 .
配置详情
配件 | 型号 | 数量 | 备注 | CPU | AMD 锐龙9 3900X | 1 | 12核关闭多线程, 带散热器 | 主板 | ROG STRIX X570-I GAMING | 1 | X570 ITX, PCI E 4.0 M.2 x 2 | 显卡 | EVGA RTX2080 SUPER XC | 1 | 双槽, 信仰灯 | 内存 | 海盗船 DDR4 3600 64GB(32G×2)套装 | 1 | 32GB x 2, 3600MHz | M.2 SSD | 海盗船 2TB Force MP600 | 1 | M.2 PCI-E 4.0 | SSD | 三星 860 QVO SSD 4TB | 1 | SATA 2.5寸 | HDD | 希捷 16TB HDD Exos X16 | 1 | SATA 3.5寸 | 电源 | 银欣 SX650-G | 1 | SFX金牌电源 | 机箱 | DENG F12 全铝ITX定制机箱 | 1 | 银灰色, 侧透, 水冷套件 | CPU散热器 | 利民 银箭130 | 1 | 代替原装下压式 | 硅脂 | 利民 TF8(2g) | 1 | 导热系数13.8 | 机箱散热器1 | 采融 UltraSleekVortex 14015 | 3 | 机箱下进风上出风(14cm) | 机箱散热器2 | 利民 TY-8015B PWM 2500转 | 1 | 机箱后出风(8cm) | 电源定制线 | YY定制电源模组线材 | 1 | F12 银欣 镀银线 | SATA数据线 | 安费诺 硬盘SATA3.0数据线 | 3 | 超细镀银线 | 机箱内屏 | DENG 7寸机箱高清内屏 | 1 | HDMI+MicroUSB | 机箱内屏HDMI线 | 航拍云台 HDMI软排线 | 1 | A2-A3 40CM, 超薄 | 机箱内屏供电线 | 主板USB2.0转MICRO USB定制线 | 1 | MICRO USB直头, 银色, 20CM | 风扇减速线 | 猫头鹰 NA-SRC7 4PIN减速线 | 1 | 8cm风扇全速太吵 | 风扇集线器 | 4PIN一分四定制线 | 1 | 主板只有一个风扇插口 |
踩坑过程
既然这是讲踩坑过程的,那些大家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配件我就尽量不晒图了,讲讲遇到了哪些坑比较重要.
因为自用MK3S, 所以一般的机箱还真看不上. 但是收到F12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氧化的质感非常不错, 板材也很厚, 整个机箱就是四四方方的, 不如Circle Pro/银河W2等有设计感.
这样的机箱也有好处, 就是能四面拆光光. 装过ITX的都知道, 能把手伸进机箱里是多么的重要
所有类M1结构的机箱, 电源前置横装才有空间装3.5HDD. 拿两块废弃机械硬盘先来测试最重要的硬件位. 实测空间是够3.5HDDx2的,至于2.5的SSD,随便3M胶粘哪里都行 .
比如这里. 当然如果2.5和3.5各一块的话, 还是可以吊在电源架上的
这3.5HDD大小都快赶上主板了
CPU 3900X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对ITX的散热心里还是挺担心, 所以要实际测试了才知道.
32Gx2的选择, 好像市面上没得选...3600MHz也是比较适合这代AMD的频率.
虽然这条子没灯, 但是它们长得矮呀, CPU风扇能向上吹全靠它们了
SSD自带了散热片, 不过主板的三明治结构也带了散热
那就只能扒了SSD的衣服塞进去了
为了压住3900X, 上ITX最强风冷.
最后的结论就是在关闭SMT(有网友测试这样游戏性能更好)的情况下, 烤机CPU温度70+, 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更何况日常使用是无法满载的.
见过这样装系统的吗?
EVGA显卡的信仰灯这时候只有一个颜色, 要进了系统装了LED同步软件才会变色
这是个树莓派的7寸屏(1024x600), 很便宜, 而且还是IPS屏
定制线到货才能装进去, 这点空间原装线实在是没地方塞
2.5+3.5HDD吊死鬼安装方式
SATA线也用镀银线
显卡带了个Powerlink转接头, 装上才发现挡了信仰灯, 给我一边待着去吧
第一次合体照, 冰箱贴吸在硬盘上还挺合适, 就是只有间接光照的情况下太暗了
那就加个杀马特的灯条? 如果不装屏幕的话, 这样也挺不错的
背部的走线空间很窄, 在电源上贴了个理线夹就盖不上侧板了
可以看到背面还有一个M.2的SSD插槽, 留着以后出了大于2T的再来扩展
没装机箱风扇烤个机, 只靠CPU和显卡风扇, 温度竟然也凑合
难不成是CPU风扇向上吹的功劳? 上面板明显比后面板更通风
来来来, 再加5个风扇试试. 不过F12不管上面还是下面, 都只能用薄扇, 这点比不上C26或者船长V3这种MATX箱
上面一个12cm, 下面两个12cm, 后面一个8cm, 侧面好像也能装个?
可以把侧板转180度, 这样就有通风口了, 风扇直接困绑在侧板上就行
10cm装不下
9cm正好, 但是呢, 实际测试这个风扇位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开始测试7寸屏怎么塞进去, 横着装会卡CPU散热器. 可能银箭130向后吹就不会卡了
竖着装又会卡显卡供电线. 所以就用了个180度转向头配合更短的电源线降低高度.
最短7cm的显卡线就够了, 这样多清爽
用3M胶把树莓派屏幕固定在机箱边框上, 就达到了开头视频的效果了.
虽然能用了, 但是12cm薄扇还是不够安静, 烤机时利民那个8cm风扇风量到是很给力, 声音也给力
2500转简直了. 所以接下来就是尝试改造散热.
用尺子量了一下机箱内部框架宽度, 发现正好14cm, 那不是可以塞下14cm薄扇呢?
试了一下竟然真的装进去了! 不过利民这个扇子声音有点大, 动平衡也不好, 转起来扇叶都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然后猫头鹰就下岗了, 换成了更大的14015风扇
底下装两个, 上面装一个, 再也不用担心积热了
实测风量和噪音都有明显改善, 显卡那里的玻璃侧板也不会那么热了(因为受热不均匀会炸的 )
再经过站长的风扇转速经验调教, 噪音已经控制在完全可以接受的状态了
主板只有一个4pin机箱风扇插头, 要是插水冷供电头上风扇直接全速起飞. 换了根一分四的4pin镀银线, 这下走线清爽多了
中间也加过防尘网, 太影响出风了, 就把风扇位裁掉了只留了一半. 实际测试上面这个风扇起得作用很大, 底下那俩对显卡来说不装温度也不会超, 仅仅是用来增加正压, 快速把热空气排出去
经过散热踩坑后, 淘汰了一堆风扇
3M固定树莓派7寸屏还是不靠谱, 后面又换了DENG家跟机箱配套的屏幕, 直接原装螺丝孔吊上去.
这里看到后置机箱风扇改成向内吹风了, 因为在垂直风道的情况下, 按照我自己的测试, 这个小风扇向外吹/不吹/向内吹, 对CPU的温度影响分别是+1°C/0°C/-1°C的影响.
虽然测试可能有误差, 但是用手明显能感觉到后面吹出来的风都是冷风, 上面吹出来的才是热风, 顶盖摸起来还是挺热的
所以8cm风扇减速线伺候, 留在那里当花瓶吧, 不指望你干活了
屏幕的HDMI线使用了超薄的, 可以从缝里钻出来插显卡上, 这样就不用飞线了.
USB供电直接使用主板上的前置USB2.0插座转接成Micro USB. 完美
屏幕已经紧贴在显卡上了, 如果显卡再高一点估计就装不上了
显卡转向接头也不用了, 镀银线直接90度弯一下正好
屏幕后面的凹槽正好用来走显卡的供电线. 但是不知道大马怎么想的, 把屏幕有凹槽的那边做成了朝上的
结果就是开机LOGO是倒立的
为了在这个倒立的BIOS里调个风扇转速, 脖子都快断了
还好进了系统后可以旋转屏幕. 可以看到这块屏幕分辨率相当高, 达到了惊人的1200x1920
经过上面的设置后, 机箱内屏就可以专门用来装B, 哦不, 充当装饰了
配合Wallpaper Engine的动态壁纸, 简直不要太好看
用AIDA64当监控屏才是正事, 图上的元素坐标还没对齐, 等我调完了共享一下sensorpanel配置(更新, 放11楼了)
屏幕搞完了, 再来尝试安装第二块3.5HDD
这里的空间是足够安装两块3.5HDD的, 无奈第二块的螺丝孔对不上. F12最初的设计还是装多块2.5寸盘
于是淘宝了个硬盘架, 让两块硬盘合体
2块3.5HDD加屏幕空间正好, 一点儿也不浪费. 只是螺丝孔还是对不上
自己打孔....失败
老老实实发孔距去淘宝订做
最后跟自己的mk3s做个大小的对比
上面出风还是要家里灰尘少
可以看到F12因为电源前置, 机箱相对长一点, 这样一些非公版三风扇的显卡也能装进去.
总体积两者是差不多的, 不过听说大马还想把F12加大
总结
数数踩的坑:
- 火神显卡虽然很好看, 但不是所有机箱都装得下
- 银欣的SFX 650W显卡满载会啸叫, 换了一块才好
- 华硕X570-I跟这个3600内存有兼容性问题, 小概率开不了机. 之前用华擎的X570M就没问题
- 树莓派的屏幕虽然便宜, 但是不好在机箱里固定
- 之前老听人说利民的扣具反人类, 没想到真得装上去就再也不会想着拆了, 宁愿拆机箱
- 12cm薄扇实在不给力, 想安静就是要转速低
- 镀银线虽然好看但是也硬, 理线时需要花点心思固定和做造型
- 超薄HDMI线的插头方向和长度是根据显卡和屏幕安装方向有所不同的, 最好试装完了再买
- 显卡供电180度转向头还是小作坊的产品, 看着不是很放心, 而另一家的做工好的高度也高, 会卡HDMI线
- 金属板打孔还是需要一点技术的, 自己打很容易打歪
- 防尘网如果紧贴风扇正面, 容易产生刮擦噪音, 这就是为什么没装下防尘网的原因
- 装机箱风扇一定要备好长螺丝, 要不就只能用自攻螺丝了
- 小机箱装SATA硬盘最好备好弯头的线
- EVGA的Powerlink并不能提升颜值
- 如果需要多次拆装, 螺丝和螺丝刀要选强度高的, 免得螺丝拧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