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ick314 于 2021-1-1 22:56 编辑
走过了憋闷的2020,新年的第一天便迎来了惊喜....漂洋过海几个月的新前级终于到齐 于是便有了这篇既不算开箱也不算评测的杂文....之前配齐了一套柏林之声后 对品牌没什么特殊情感的我并不是非常满意. 诚然 柏林之声作为HiEnd品牌中营销做得最好的牌子 声音一定不会太差.但这句话反过来就是从实际的体验来看 这套100来万的柏林之声前端也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 再往远了说说 实际上这十几年玩过的百万以上系统有很多 比如高文 kondo AN 贵疯 达萧 MBL FM 真真相比同样自家十几年前的产品 有实质性提升的却没有 相反还有很多老牌厂走了下坡路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再说 人类科技一日千里 但hiend产品依然止步不前要说科技进步 近些年来音响圈里最大的进步可能就是isoacoustics总算是建立了一套科学理论把避震方面的事情解决了...那么在实打实通电出声的器材上 有没有什么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收获呢?或者换句话说,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在声音方面挑战昂贵的HiEnd产品呢?
去年偶然得知热爱折腾的peter lynodorf创办的新公司 名为purifi audio发布了采用划时代Eigentakt技术的放大模块 于是便一直等待能拿到样品试机,今年年初也顺利的收到了这款模块的官方测试平台和配套电源.短暂测试后便如同发现新大陆般激动...这个模块本身是D类功放的更新改款,但改变幅度之大则远超帝瓦雷...
这些年比较流行的D类功放 icepower nc400 帝瓦雷我也都曾经使用过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就又换回普通的甲类甲乙类,但在使用中也能发现D类功放从最早的只适合低音炮,到AV也凑合再到帝瓦雷可以通过搭配上的技巧步入Hiend大门.也是在逐步进化的.
而这次的Eigentakt模块则真正的让我领略到了D类技术的成熟,极大的动态与控制力,非常润泽细腻的音色,把盖子遮住,说是某某瑞士名牌的新产品也会有人相信
但随着测试的喇叭从小书架转为大型落地,这个小模块的劣势则渐渐显露出来,虽然拥有低的失真和极高的不失真功率上限以及阻尼系数,但只有200w左右的基础功率还是无法从容的应对大食量喇叭...而且在官方文档和与厂家沟通的邮件中,厂家有非常严苛的限制桥接使用....So...虽然这款产品在应付小食量喇叭时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但依然难登大雅之堂....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问题在NAD发布了C298后得到了解决...
这里一定有人奇怪,NAD难道不是一家英国公司吗?和丹麦的purifi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现在NAD早已不是英国厂牌,而是隶属于加拿大LB集团旗下...至于和Purifi的关系嘛...那就应该是亲儿子了...毕竟Peter lynodorf也持有一定数量的NAD股权...
具体再回到C298上,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激动?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磨灭?其实很简单,C298官方提供了桥接选项,桥接后620W的驱动能力和满600W的不失真持续输出,1000W以上的瞬态输出足以应对世界上最难驱动的单体和喇叭...
于是乎手快的我便下了订单
可能是手滑了或者信心十足...几乎厂家出厂的所有机器都被发到了我这里...
那么,这个小东西能否挑战下柏林之声909呢
怎么想 大名在外的柏林之声909也不会败下阵来吧?来 让我们看看这位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挑战者
因为作为一台功放,C298实在是过于朴素了,甚至朴素的有点简陋 所以重点就不放在图片拍摄上了...不过作为LB集团的下属品牌,精致的做工 简约的设计 包括非常简约的附件和快速连接图就非常的"互联网企业风"了,而实际上也是如此...
虽然设计和用料上不是那么的奢华,但细节处理上却十分用心,做工也是十分精细...而作为国际合作的产物,这台功放的内脏由丹麦purifi提供,机壳和组装则在中国生产完成...
除了常规的信号输入和音箱接口外,还十分贴心的提供了增益可调和机壳接地点...这在近些年的后级中可并不多见,但又增加了额外的玩法...比如可调增益对于多组电分和对不同前级匹配是个十分重要的功能,但由于多数厂家觉得用户不会用反而更差 进入2000年后这个功能就不多见了...机壳接地点也是如此
那么后级有了 前级呢?
于是乎,请出我们的一号选手
Technics C7000Ver.4.0
松下作为一家综合性企业,以讨老板欢心为契机,借着日本hifi市场大好为起始,很早的就进入这个领域...但相比其余一系列日系企业其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不过说起松下音响,鲜明模拟的风格,偶尔蹦出来点儿惊世骇俗的产品,依然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这台前级作为日系辉煌的末期作品,倾注了松下整个hifi事业部全部的心血...内部部件100%自研(甚至包括电位器),在那个年代相当创新的电池供电(对 电池也是自家的)...再加上十分亲民的售价,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良心企业
但比较苛刻的订购条件和完全为0的市场推广又让这台机器并没有火起来,相反存世量可以用稀少来形容
我拿到的这台机器是某位爱好者的全新库存,在发回国内之前送去松下进行检测和维护...并且订购了全新的电池....送到我手上时便是这个样子....虽然原厂有进行检测维护,但细致的日本人还是为我保留了原始包装里的一切....看着介陈旧又崭新的"日本油纸"仿佛时间一下回到了那么充满梦想与机遇的年代....
看介螺丝的包装方式,仿佛回到了那个拆包四驱车的童年...套句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非常的JDM"
那个年代经典的日系设计,一如既往的精致做工,日系非常喜欢的"口罩"下翻门...背上电池小书包 接好音频线,准备迎来它的第一次歌唱.....
和808排排坐,两种风格你更喜欢谁呢?
关门放狗,啊不,关灯奏乐
两套前后级驱动交叉驱动PMC MB2i,也就是喜闻乐见的八爪鱼....在这对音箱上,909的控制力表现不是十分好,在小音量时没什么问题,一旦音量超过一定阶段,则表现得有些暴躁,并不是那么耐听和顺滑...而C298这边则没有这个问题,无论前级使用808还是c7k,即便是拧到一半音量,声音依然柔顺耐听,同时动态十足,可见新科技对于音箱的控制力十分完善...并且对比同为D类的帝瓦雷和nc400,驱动能力上更胜一筹是板上钉钉了,难得可贵的是无论音量开大开小,细节和音色都毫无变化,不会出现帝瓦雷或者ncore那种大音量不错小音量阳痿的情况....毕竟家用音响正常的使用声压都在7~80db,再大,那就不是欣赏音乐了....
而前级方面则是互有输赢
808的凝聚力和质感比C7k差一些,但是高频的延伸和空气感更强...在爵士,人声,大提琴这类偏中频段和质感表现的项目里,c7k成为可以完全碾压808的存在,尤其对于小号的表现,栩栩如生的质感和真实度甚至会让你怀疑808是不是哪里出了什么故障...而在钢琴的表现上,808则有更大的呼吸空间,从而会表现出更多的"高级感"...用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C7k更像是CFX这种中规中矩的日系琴,而808则更像model D...
在传统交响乐这类比较综合的项目里,两台前级则是各有千秋,在场的围观群众给出的评价也并没有像前面的项目那样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至此,可以明确的是,在后级方面,对于新生代的C298,略显老态的柏林之声已毫无还手之力...而前级部分的挑战并不算完全胜利....那么...
于是便有了二号选手
同样来自于岛国的一台小众产品,分体设计,使用了alps顶级四联电位器,纯手工制造....一如既往的日系审美和日系设计...实物木壳配合略发青色的铝面板非常漂亮
ALPS的电位器手感十分友好...如果不是我太穷,买个装在电脑桌上来回把玩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
跳过其它部分,后级接入C298,直接对比两台前级
这次柏林之声808已彻败下阵来,各方面都没有超越这台"日本小作坊"....横向比较上,这台名不见经传的小前级更像是FM268+AN M10的综合体,声音十分纤柔甜美,空气感和细节爆炸,听钢琴有充足的呼吸空间可以给予"泛音礼花"的敢脚....
至此...柏林之声前后级已完全败下阵来
虽然BB了这么多,但这两台前级可能对于多数人来说没什么参考价值...但C298则是对于Hiend界的一颗超级核弹...在拥有了如此品质又亲民价的后级后...其实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把原来买中端前后级的预算拿来买C298...然后剩下一多半的预算无论是升级更好的前级,信源还是音箱,都会有十分可观的投资收益
又或者直接来8台进行4路电分...把那些原本要投入百万以上后级预算的庞然大物驯服的服服贴贴
就比如这样
这对电分西湖原本需要投入8台808甚至fm811这个级别的后级,如今再对比FM811和C298之后果断止损抛售811大股....真香定律美滋滋...
也可以在你错误的预估了某件同类产品后,迅速的卖掉它,换成C298,既能回收一部分成本,又能带来更好的声音体验
就比如这样
如果特别喜欢麦景图大蓝表但换了音箱曾经的麦景图又不给力怎么办?其貌不扬的C298无论摆在哪里都不显眼...你可以尽情享受麦景图的外观和C298的声音....有时候外表和内在,也并不矛盾...
所以...道路千万条,成本第一条,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力释放一定是未来趋势...目前人类已经解密了避震的玄机,也解密了大功率后级的玄机...日后我相信也一定会有某种惊为天人的技术可以解密前级,讯源和音箱....并且到了那个时候,电子乐器的发展也一定会更上一层,这样我就可以在一台琴上体验全世界所有顶级演奏琴的声音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