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hship 于 2022-9-29 07:31 编辑 
 
   
 
 前言
 
 7000系/13代/40系功耗跑分甚至散热模组总总迹象表明A4架构的极致性能小钢炮已经几乎不可能有了,5000/30/12代几可以算是A4 ITX 最后一代。 机子做好了大半年,一直拖着没有发,因为这个作品实在太多缺陷,太不成熟 装了ITX的分体水,才发现跟普通同分体水和普通itx是完全两个概念 但想想要等2年后,红蓝绿三家渡过了矿潮才不会硬怼性能而是兼顾效能。 还是发一下吧 
 
 装机前提 
 1. 静音。家里是全是双层隔音玻璃,底噪实在是太低,对静音的要求绝对是第一位的 2. 不钻机箱。个人觉得装机需要破坏机箱本体就是机箱设计的失败 3. 平衡。我个人装itx理念就是平衡,平衡噪音/性能。我一直觉得itx“装得下”,跟“可以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 左侧机位 5. 真不喜欢各种降压降温的行为,其实这个跟第二点有点像 
 
 配置 
 |  |  |  |  |  |  |  | 芝奇 焰光戟 DDR4 3600 C16 16GB × 2 |  |  |  |  |  |  |  |  |  |  |  |  | 
 
 水路设计
 
 个人一直认为由于itx机箱具有桌面近景装饰品这个属性,机箱距离人的位置大约在0.5m-0.8m左右的间距
 所以平衡发热和噪音的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在14L体积以下,硬件塞得进机箱,功耗撒热压得住,不代表你人受得了,人的第一体验永远是首位
 一个温度60°+ 噪音 50分贝的怪兽在你身旁0.5米内放着
 使用体验完全是糟糕的
 
 整体配色思路还是参考GFF的两个视频
 第一个【GGF】黑金配色,i了i了,In Win 925,R9 3900X,RTX2080Ti 分体水冷延时装机_哔哩哔哩_bilibili
 EK Torque HDC 黑色快拧+金色配色圈这套分体水的开始
 (国产byba求你们不要摆烂了,有点设计感好不好,by有新出古兰森还行····)
 
 搭配上【 GGF Events】联力 A4-H20X4 | ITX 分体水冷机箱 | 5600X | RTX 3070 TUF |_哔哩哔哩_bilibili
 EK-Quantum Velocity² 冷头
 
 主题方面还是冷淡工业风+适量体量点缀,黑为主,金为辅,金色不能过多,只能点缀
 
 硬件是旧的,没法换新,穷
 5800x发热大户+3080tiadoc的长pcb 真是让我大为头痛
 单280-30厚排 按道理是无法压制这两个发热大户,
 但由于同时具有静音的绝对需求
 所有无耐选择了280-30厚排+120薄排+双14cm aritc p14
 
 
 正片
 
 拍摄的渣,勿喷
 
   
 
 
   
 
 
   
 
 
   
 
 这里使用太久了,我手画的一条金线已经掉漆了
 
   
 
 求你们不要吐槽我这个排水阀,装了等于白装,我也不知道我当初是怎么会想到装在这里
 
   
 
 可惜了,亚克力面板真掉价,玻璃面板没孔,mech面板看不见冷头
 
   
 
 
   
 我唯一自豪的就是理线(藏线了)正面真的啥线也看不出
 
 随缘的散热测试
 
 我个人使用环境是把风扇设定在1200转,水泵转速设定在3000左右,静音使用。
 由于太懒,随手全核锁了4.65 1.25v,5800x积热实在夸张,内存直接xmp
 游戏时帧数温度权当看不见
 
 默认全高dsll质量 2077 游戏2h温度大概是CPU 70° GPU 60° 水温41°(极度危险的水温)(图忘记放哪里了)
 
 
 随缘补个压力测试跑了个Time Spy Extreme Stress Test,98.4%,GPU/CPU 58°/60°
 
   
 
 
   
 
 遗憾与缺陷
 1.280厚+120薄 的组合是勉强可以压得5800x+3080ti的功耗。
 其实是机箱底部是可以塞240薄排,但是为了保持机箱完整性,并没有切割采取这个方案。
 最优的方案还是应该定制一块特殊的底板。(那个120薄排还感觉没卵用)
 
 2.该死的凄惨红3080tiadoc是非公特长pcb,没有好看的冷头,又长又占地
 
 3.为了避让显卡的长度,泵箱只能有6cm位置,而且泵箱是吊装,非常不安全,而且liang这个18w的ddc 跟这个泵箱有点不适配
 (截至到发帖的此刻,已经出现启动失败的情况了,需要大力拍几下才能够启动)
 
 4.最后还有各种遗憾包括忘了买金色芳生的螺丝,买不到aq的流速仪,电源线用了镀银,底部的两把猫扇没钱换黑色,某些部件展现出了五彩斑斓的黑·等等
 
 5.机箱从设计初期就没考虑过分体水的任何细节
 
 6.我自己摆烂
 
 总结
 DIY硬件行业渡过了浑浑噩噩的两年,公司招了几个00后的小伙子都是在关注手机笔记本,就连KOL本身也慢慢往笔记本方向靠拢
 满天乱飞的硬件价格,通胀,人民币贬值,这个环境真是遭的很
 40系巨大体积让做A4 ITX 基本是末代了(感觉显卡一旦做大了,就再也小不回去了)
 电脑硬件发展必然会小型化/整合化,各种一体机才是真未来(我同时也是NUC粉),所以估计DIY PC 以后也会跟hifi/黑胶 一样逐渐小众化了吧
 
 但是,我发帖时候又看到了4090的短pcb+ek泵箱一体冷头,
 把机箱塞满的心又蠢蠢欲动
 希望PC DIY 之火永不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