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tmediezzz 于 2023-10-22 15:05 编辑  
 
需求来源 
1. 现有的群晖DS1817+已经6年,16T*8全满状态下,99%情况下用的还是最简单的存储共享功能。电视盒子、Macbook、iPad等等都只需要读取到NAS就可以。相册备份用iCloud + Google Photo,在线网盘用iCloud + OneDrive,在线备份用Google G Suite,笔记用Notion + Obsidian。卖软件送硬件的群晖完全是需求不匹配。所以,并不需要一台专职的NAS,只需要一台可以共享存储的主机。 
2. 很多游戏都放在NAS里,虽然游戏主机和NAS都已经是10G互连了,但机械硬盘的NAS还是扛不住游戏这种随机小文件的场景。所以,需要一台全固态的机器。 
3. 这台NAS会搬到别的地方去用。所以,需要在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体积要尽量小。 
4. 综上,最终我需要一台容量够大(支持硬盘数多)、体积够小(ITX/MATX)、速度够快(全固态)、5年后依旧可升级(PCIE 4.0通道多)的All in One的主机。 
 
解决方案 
要同时满足我的需求,还要求价格不会上天,了解了诸多方案 
1. QNAP全固态机型:贵、不能打游戏。 
2. Asustor Flashstor M.2 NAS:够小但M2目前还是贵,期待以后大容量M2白菜价的时候。M2形态的固态才是最理想的固态。 
3. Z系列主板拆分+PLX卡+Intel:要扩展足够的话就至少要上MATX的板子,加上扩展卡整体体积过大。 
4. TANK W680:预售买了之后大半年了还在延期,且是MATX的板子,INTEL通道数太少,每通道顶多4.0 x1的速度。 
 
硬件方案 
参考了两位Chiphell坛友的方案: 
我定制的全闪小NAS机箱终于到货了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524963-1-1.html 
换家具引发的一次惨案,组一台全固态迷你NAS系统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528438-1-1.html  
 
配置清单 模块  | 产品  | 备注  |  主板  | ASROCK ROMED4ID-2T  | 原生12个U2、IPMI、双10G  |  CPU  | AMD EPYC 7302   | 功率低、性价比高  |  CPU散热器  | 青梅QM4UE SP3散热器  | 前后风道匹配机箱  |  CPU风扇+机箱风扇  | 利民TL-B9 9025 *2  | 9寸中比较好的选择  |  内存  | 镁光 RDIMM 3200 64G *4  | 服务器内存便宜,越大越好  |  机箱  | 定制ITX机箱(12盘)  | 周期三个月到手  |  机箱前置风扇  | 猫头鹰NF-A20 BK  | 静音前置猫扇20cm  |  机箱后置风扇  | 猫头鹰NF-A8 BK *3  | 静音后置猫扇8cm  |  U.2线  | SlimSAS 8i 转2 U2 *4  | 必须直头,弯头会被挡  |  U.2线-LP  | SlimSAS 8i LP 转2 U2 *2  | LP头的很难买  |  电源  | LOKI SFXL 1000W  | 期待4080 MINI短卡  |  电源线  | 定制电源线  | 机箱小需要定制电源线  |  显卡  | 七彩虹 4060 MINI  | 4060 TI MINI性价比低  |  系统SSD  | WD SN770 1T  | 4.0 M.2 SSD  |  U.2 SSD  | WD SN640 7.68T *12  | 国行5年保修、温度低  |  U.2 散热器  | 3mm *12  | 3mm铜片,100g  |  
  
 
为什么没用Intel的U2笼子 - 主要原因还是想最大化利用主板的12个接口。没有12盘的笼子,8+8两个笼子的机箱又太大了,而且还浪费4个盘位的空间。
 - 上不了笼子就只能自己搞机箱内固定+转接线了。转换线是SlimSAS 8i 8654 一转二U.2 8639。U.2的线又贵又不好买,而且又粗又硬,对走线极其不友好。
 - 要注意主板6个SlimSAS中有两个是Low Porfile的,也就是他的卡口会低一些,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正常接口的线虽然不多但也好几家能买到,但LP的这个线全网就只有一家在卖了,也幸亏还能有一家能买到。
 
 
  
 
 
 
 
电源选择 - 目前看到的U.2盘的最高功耗应该在30w,所以12*30=360w。当然实际上很多盘都没这么大的功率。
 - EPYC的CPU也是功率大户,算250W。
 - 未来也许4090能出MINI版呢?那给显卡留个400W。
 - 所以小1U的电源是不行滴,功率不够声音也大,这样一算最后就是LOKI SFXL 1000W。
 
 
 
 显卡选择 - 40这代的显卡确实拉胯,但考虑到**和功耗也不得不放弃30系。
 - 目前能上显卡最长为245mm,4070好像只有索泰Twin Edge符合要求,但当时实在找不到有卖的,且和4060的差价也远超性能差。
 - 4060 Ti Mini的性价比不高,最后选择了4060 Mini,反正4060玩不了的游戏4060 Ti也好不到哪儿去。
 
 
  
 
 
 
 
U.2硬盘选择 - 功率低,温度低,价格低,有保修。只有一个选择,SN640。
 - 另外一个选择是PM9A3,PCIE4.0接口,性能比SN640好太多,温度也不高,用在ITX中也很理想。不过相较来说价格还是有点高,贵不是它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定制机箱 - 在能放下全高显卡+12块硬盘的前提下,尽量紧凑。
 - 前200风扇,后80*3+90*1,前进后出,上下两层风道分开。电源风口朝外走单独通道。
 - 12盘U.2上不了笼子,就只能在机箱内固定了。直接做了个硬盘架子固定在机箱上。
 
 
  
空箱前侧 
 
 
  
空箱电源侧 
 
 
  
空箱显卡侧 
 
 
 
12块盘上架 
 
 
软件平台选择 - AIO要打游戏的话,最不折腾的方法就是直接Windows,我选了Windows 11,Server版用起来还是不顺手。共享直接SMB就行。不过Windows最大的痛点是没有好的软RAID解决方案。存储池方案问题太多,ZFS也够呛。最后只能用Stablebit Drivepool + SnapRAID方案。
 - Unraid/ PVE / ESXi 这些虚拟化平台应该都不会考虑了。
 - 以后如果要独立成单独NAS的话,会上TrueNAS。
 
 
  
成品展示 
前置20cm猫扇 
前置20cm猫扇 
 
 
 
ITX主板+显卡 
 
 
  
机箱背部 9cm负责主机层;3*8cm风扇负责硬盘层
  
后面 
 
 
  
底面12块硬盘 
 
 
  
机箱前面板 
 
 
 
 
 
  
功耗和温度表现 场景(室温25度)  | 整机功率  | CPU温度  | GPU温度  | U2硬盘温度  | 噪音(机箱10cm处)  |  空载  | 152W  | 42  | 45  | 43  | 38分贝,几乎听不到  |  CPU+GPU+12盘压测  | 425W  | 54  | 56  | 49  | 50分贝,显卡比较响  |  
  
未来升级空间 作为AIO - CPU应该是没啥能升的了,玩游戏是怎么也打不过桌面版Intel的。
 - 显卡如果有4080 Mini的话可以升一升。=_=
 
 
 作为NAS - 如果以后想作为单独的NAS的话,那肯定会用TrueNAS跑ZFS了。
 - 等PCIE 4.0 16T U.2价格白菜的时候可以批量更换一下。那么容量又可以扩大一倍了,速度也能提升一倍。
 - 显卡位换上100G网卡,不过暂时还没发现家用上100G的意义,以后有机会再折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