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5547|回复: 52

[软件] DeepSeek R1满血版还有进步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ekingmine 于 2025-2-18 17:05 编辑

先说结论
R1满血版还不够聪明,稍微拐个弯的问题就整不会了。
大致是因为,R1版的推理过程,只采用一种方法,还不大会变通。

原始问题:
有10堆外观相同的金币,每堆10个。其中某一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假币,而其他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真币,每枚真币重10克,每枚假币重11克。你有一台电子秤可以称重,那么要识别出有假币的那一堆,最少需要几次称重?
R1答案:最少需要1次称重

稍微增加难度,让这个电子秤一次称不完:
有100堆外观相同的金币,每堆100个。其中某一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假币,而其他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真币,每枚真币重10克,每枚假币重11克。你有一台最大称重50Kg的电子秤可以称重,那么要识别出有假币的那一堆,最少需要几次称重?
R1答案:最少需要2次称重。

把方法告诉R1,让R1自己验证哪错了:
假如第一次称重只称99堆,如果假币在其中,是否可以得出在哪一堆?如果假币没在其中,是否也可以得出剩下没有称的那一堆就是假币。请复核这个方法是否正确?如正确,这样只需要1次称重,那么你刚给的答案就是错误的。
R1答案
截屏2025-02-18 16.46.00.png

在这里分享,是希望咱们国货精英DeepSeek工程师能看到反馈,将来的R2版,能变更强,……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10 收起 理由
hawie + 10 有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2-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试了下,还真是
发表于 2025-2-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moka 于 2025-2-18 17:32 编辑

我用的强制深度思考的小艺。(据说是盘古+deepseek R1)




要识别出假币堆,最少只需1次称重即可。具体步骤如下:

操作步骤:

编号与取样:将100堆金币依次编号为1至100。从第i堆取出i−1枚金币(例如:第1堆取0枚,第2堆取1枚,第3堆取2枚,依此类推,第100堆取99枚)。
称重总样本:将所有取出的金币一起称重。总样本数为0+1+2+⋯+99=4950枚,若全为真币,理论重量为4950×10=49,500克(49.5kg),未超过电子秤的50kg限制。
计算差异:实际称重结果与49,500克的差值即为假币堆的编号减1。例如:
若差值为x克,则假币堆为第x+1堆;
若差值为0克,说明第1堆是假币(因其未被取样,重量无变化)。
数学原理:

每枚假币比真币重1克,若第j堆为假币,则称重结果比理论值多出(j−1)克,从而唯一确定假币堆。
结论:
通过巧妙设计取样数量,利用重量差与堆编号的对应关系,仅需1次称重即可高效定位假币堆。

------------------------------------------------------------------------------------------------------------------------------

它的思考过程
嗯,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挑战性。让我仔细想想。首先,题目是说有100堆金币,每堆100个,其中有一堆全是假币,其他都是真币。真币10克,假币11克。现在有一个最大称重50kg的电子秤,要找出哪一堆是假币,最少需要几次称重。

首先,我需要明确问题。总共有100堆,每堆100个,所以如果都是真币的话,每堆的重量应该是100×10=1000克,也就是1kg。但有一堆是假的,每个假币多1克,所以那堆总重量是100×11=1100克,也就是1.1kg。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用最少的称量次数找出哪一堆是假的。

通常这类问题可以用分组称重的方法,比如每次称量不同的组合,根据重量差来确定是哪一组。比如,如果有n堆,可能需要log(n)次称量,但具体怎么操作呢?

不过这里有个限制,电子秤的最大称重是50kg,也就是50,000克。每次称量的时候,总重量不能超过这个限制。所以需要考虑每次称量的数量是否超过这个限制。

首先,假设我们想用一次称量解决问题。这时候需要从每一堆中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这样总重量的差异可以唯一确定是哪一堆有问题。比如,从第i堆取出i个金币,这样总共有1+2+3+…+100=5050个金币被称量。如果都是真币,总重量应该是5050×10=50,500克,也就是50.5kg,超过了电子秤的最大称重50kg。所以这种方法不行,因为总重量超过了限制。

那怎么办呢?可能需要减少每次取的数量。比如,使用不同的基数,比如二进制或者其他方式,但需要确保总重量不超过50kg。

或者,考虑分多次称量,比如两次。第一次称量一部分堆,第二次称量另一部分,但这样可能需要两次,但不确定是否可行。

或者,考虑将100堆分成若干组,每次称量一组,然后根据重量差确定在哪一组,再进一步细分。比如,二分法,每次将剩下的堆数分成两半,这样需要log2(100)≈7次,但这样可能次数太多,不是最优的。

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比如,利用每堆取不同数量的金币,但总数量不超过5000个(因为50kg=50,000克,每个真币10克,所以最多5000个真币)。所以如果取的数量总和不超过5000个,那么总重量不会超过50kg。

那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方法,从第i堆取出k_i个金币,使得k_i的总和不超过5000,并且当存在假币时,总重量的差异可以唯一确定是哪一堆。例如,使用不同的权值,比如第i堆取i个金币,但这样总和是5050,超过了5000,不行。那可能需要调整,比如从第i堆取i个金币,但i从1到100,总和是5050,超过5000,所以不行。那可能需要减少取的数量,比如从第i堆取i-1个金币,这样总和是0+1+2+…+99=4950,这样总和是4950,总重量如果是真币的话是4950×10=49,500克,也就是49.5kg,在50kg以内。这样如果有一堆是假币,比如第j堆,那么总重量会增加(j-1)克,因为每个假币多1克,所以总重量是49500 + (j-1)克。这样根据总重量,可以算出j-1的值,从而确定j。但这样的话,当j=1时,j-1=0,总重量不变,但第1堆的假币被取了0个,所以实际上没有被称到,这样如果假币在第1堆,总重量不会变化,但其他堆的情况会被检测到。但这样的话,如果假币在第1堆,因为没有被取到,所以总重量还是49500克,而其他情况下,总重量会增加相应的克数。但这样的话,如果总重量是49500克,说明假币在第1堆,否则,增加的克数就是j-1,从而确定j。但这样可行吗?

比如,假设假币在第5堆,那么取的数量是5-1=4个,所以总重量增加4克,总重量是49500+4=49504克,这样就能确定j-1=4,即j=5。这样确实可行。但问题在于,当假币在第1堆时,因为取的数量是0,所以总重量不变,这时候可以确定是第1堆。这样只需要一次称量就能确定是哪一堆。但这里有个问题:当假币在第1堆时,没有被取到任何金币,所以总重量和全真币的情况一样,这时候可以确定是第1堆有问题。而其他堆的情况则通过增加的克数来确定。因此,这种方法只需要一次称量,对吗?

但需要验证总数量是否不超过5000。因为当i从1到100,取的数量是i-1,所以总和是0+1+2+…+99= (99×100)/2=4950个,总重量是4950×10=49,500克,加上可能的假币带来的增量,最多是当j=100时,取的数量是99个,所以增量是99克,总重量是49500+99=49599克,也就是49.599kg,仍然在50kg以内。所以这样是可行的。因此,只需要一次称量就能确定哪一堆是假币。

那这样答案就是一次称量?

不过需要确认的是,当假币在第1堆时,总重量确实不变,而其他堆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的克数来唯一确定。例如,如果总重量是49500克,那么就是第1堆;如果是49500 + x克,那么x就是j-1,所以j=x+1。这样每个可能的x对应唯一的j,从1到100,当j=1时x=0,j=2时x=1,…j=100时x=99。因此,所有情况都能被覆盖,没有重复的x值,所以可以唯一确定是哪一堆。因此,只需要一次称量。

那这样最少需要一次称量。对吗?

不过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取不同的基数,比如用不同的进制,但这里的方法已经可行,所以答案应该是一次。
发表于 2025-2-1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用部署的外网deepseek R1,考虑过程巨长。结论也是对的。

答案:最少需要1次称重。

步骤解释:

编号与取币策略:将100堆金币依次编号为1至100。从第i堆取出i枚金币(i从1到99),而第100堆不取任何金币。这样,总共取出的金币数为 (1+2+3+\cdots+99 = \frac{99 \times 100}{2} = 4950) 枚。

理论重量计算:若所有金币均为真币,总重量应为 (4950 \times 10 = 49,500) 克(即49.5千克),未超过电子秤的50千克限制。

实际称重与分析:

情况1:若假币堆在1至99堆中的第n堆,则称重结果为 (49,500 + n) 克(因取了n枚假币,每枚多1克)。此时,重量差值为n克,对应第n堆为假币堆。
情况2:若假币堆在第100堆,因未取该堆金币,称重结果仍为49,500克,由此可判定假币堆为第100堆。
关键验证:

重量限制:最大可能重量为假币堆在第99堆时,总重量 (49,500 + 99 = 49,599) 克(约49.6千克),仍低于50千克限制。
唯一性:每个堆的取币数(1至99)唯一,确保差值直接对应假币堆编号,无重复可能。
结论:通过一次称重即可确定假币堆的位置,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发表于 2025-2-1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试了一下,硅基流动的R1,也是回答要2次。
发表于 2025-2-1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ai也得用得人会用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kingmine 于 2025-2-18 21:30 编辑

1楼使用部署在Microsoft Azure平台中的DeepSeek-R1满血版测试的,配置了少有的128KB上下文。

看到楼上不同的结果,特意在多个R1满血环境进行了测试,汇总答案如下:
微软Azure:两次
百度千帆:解答不出来(大量思考到半途中止,猜测上下文有限。重复做了四次都是一样的现象)
豆包(字节跳动):两次
硅基流动:两次
DeepSeek官网,R1: 1次,多测了V3: 1次

尤其结合最后在官网测试的结果,表明DeepSeek满血版可能有不同时间阶段(不是指量化)输出的版本。猜测3#、4#楼所用的版本比较新,较新的版本能正确解答这个问题。
其中,官网V3版本,答复最新数据到了2024年7月。
官网R1:
截屏2025-02-18 20.49.44.png
官网V3:
截屏2025-02-18 20.56.36.png
截屏2025-02-18 21.28.04.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10 收起 理由
醉酒棕熊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momoka 发表于 2025-2-18 17:40
直接用部署的外网deepseek R1,考虑过程巨长。结论也是对的。

答案:最少需要1次称重。

你用的是哪个平台的?能正确回答,猜测部署的模型较新,不妨加多一个问题试试:
你是什么模型,最新数据到什么时侯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momoka 发表于 2025-2-18 17:31
我用的强制深度思考的小艺。(据说是盘古+deepseek R1)

也是强制了R1,猜测盘古部署的模型较新,不妨加多一个问题试试:
你是什么模型,最新数据到什么时侯
发表于 2025-2-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pekingmine 发表于 2025-2-18 21:34
也是强制了R1,猜测盘古部署的模型较新,不妨加多一个问题试试:
你是什么模型,最新数据到什么时侯 ...

好的,用户问的是“你是什么模型,最新数据到什么时侯”。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的两个问题:一是询问我的模型构成,二是想知道我的数据更新到什么时候。

根据知识库中的信息,[1]提到我是由华为公司基于多个大模型开发的,包括自研的盘古和开源的deepseek等。所以关于模型构成的问题,可以直接引用这个信息。

关于数据更新时间,知识库中的网页时间是2024年1月26日,内容提到的是当时小艺的升级功能。但系统时间是2025年2月18日,用户可能想知道当前的数据是否更新到更近的时间。然而,知识库中没有提供更近的更新时间,因此需要说明数据截止到2024年1月,并建议用户访问官方网站获取最新信息。

需要确认是否还有其他相关网页,但根据任务描述,如果最相关的网页已经足够,就停止分析。这里[1]已经回答了模型构成,而数据时间只能根据网页时间推断,没有更新的信息,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小艺是由华为公司基于多个大模型(如自研盘古、开源deepseek等)共同开发的AI助手。目前知识库中可查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4年1月26日(涉及小艺功能升级的公开信息),若需获取实时数据或最新动态,建议访问华为官方渠道查询。
发表于 2025-2-1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pekingmine 发表于 2025-2-18 21:33
你用的是哪个平台的?能正确回答,猜测部署的模型较新,不妨加多一个问题试试:
你是什么模型,最新数据 ...

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的问题:“你是什么模型,最新数据到什么时侯”。首先,用户想知道我的身份和我的知识截止时间。

首先,确定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我的回答有时效性限制,因此想确认我的数据更新情况。也可能在考虑是否信任我的回答,特别是在需要最新信息的时候。

接着,回顾之前的对话历史。用户之前询问过实时日期,测试我是否联网,现在进一步询问模型类型和数据截止时间,可能是为了全面了解我的能力和限制。

需要明确回答我的身份,即我是DeepSeek-R1,一个由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智能模型。同时,说明我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4年7月,并强调无法提供实时信息或未来预测。这有助于用户理解我的回答范围和局限性。

在回答时,要保持口语化,避免技术术语,让用户容易理解。同时,表达愿意帮助的态度,即使有数据限制,也会尽力提供可靠信息。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的信任感。

还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但不过于正式。例如,先说明模型类型,再说明数据截止时间,最后提到无法访问实时数据,并保持友好结尾。

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比如是否提到公司的官方网站,但根据要求不需要,所以可以省略。确保回答简洁明了,符合用户的需求。

我是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开发的智能模型DeepSeek-R1。我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4年7月,当前无法访问互联网或实时更新信息。对于时效性较强的问题(如新闻、股价、赛事结果等),我会基于已有知识给出最接近的参考信息,建议您通过其他渠道核实关键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懵圈了,查了几个回答两次的,也答复最新数据是2024年7月。那么除了训练数据,部署的算法程序也有不同?
微软的、抖音的,都是这个:
“您好!我是由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开发的智能助手DeepSeek-R1。我的训练数据截止到2024年7月,同时我也可以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我会努力为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发表于 2025-2-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拿个麻将的题问它,思考+回答花了将近10分钟,然而答案是错的,追加提示它还认死理,不带改的。
题目如下:
我在打麻将,现在手里有如下牌:1张幺鸡,1张2条,2张3条,3张4条,1张5条,1张6条,2张7条,1张8条,1张9条。请问我听哪几张牌。
不给提示回答只听3条。提示它听4张不同的牌,但是它依旧回答错。追加一种它没答出来的,将排列都说明白了作为提示,它还反驳说我是错的

最后公布答案,听2、3、5、8条。
发表于 2025-2-1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mz118 于 2025-2-18 22:11 编辑

我发现同样问一个问题官网的R1比其他满血版第三方部署的答案会更详细点,尤其是它的联网搜索,比其他带联网搜索的更强,真厉害啊
发表于 2025-2-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以利用一次称重来找出哪一堆是假币。具体做法是:
        1.        对每一堆都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例如从第1堆取1个金币,从第2堆取2个金币,……,从第10堆取10个金币。
        2.        将这些金币一起称重。如果所有金币都是真币,预期重量为:

(1+2+\cdots+10) \times 10 = 55 \times 10 = 550 \text{克}

        3.        如果某一堆是假币,那么那一堆取出的金币每个会比真币重1克,从而使得总重量增加该堆所取金币的个数。例如,如果第3堆是假币,额外重量为3克,总重量为553克。这样,额外的克数就直接对应假币堆的编号。

因此,只需要一次称重就能确定哪一堆是假币。     O3-mini感觉答对了吧?
发表于 2025-2-1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我们单位部署的满血版试了一下,毫无压力。

微信截图_20250218223832.png
发表于 2025-2-1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pekingmine 发表于 2025-2-18 21:40
懵圈了,查了几个回答两次的,也答复最新数据是2024年7月。那么除了训练数据,部署的算法程序也有不同?
微 ...

如果不控制p=0,那么每次生成的下文都有一定随机性。
这些大模型实际是语言模型,根据上文生成下文。
发表于 2025-2-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有100堆外观相同的金币,每堆100个。其中某一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假币,而其他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真币,每枚真币重10克,每枚假币重11克。你有一台最大称重50Kg的电子秤可以称重,那么要识别出有假币的那一堆,最少需要几次称重?

deepseek-r1-distill-qwen-32b
思考了 5s
嗯,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挑战性,但我觉得我可以一步步理清楚。首先,题目是说有100堆金币,每堆100个。其中有一堆全是假币,其他的都是真币。真币每个是10克,假币是11克。我们需要用一个最多能称50公斤的电子秤来找出哪一堆是假的。最少需要几次称重呢?

首先,我得明确,每次称重只能得到一个数值,所以我要想办法通过这个数值来最大化信息量。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使用的是编码或者分组称重的方法。

那么,假设我一次称重就能解决问题,怎么办呢?比如,我可以从每一堆里拿不同数量的金币出来称重。比如,从第一堆拿1个,第二堆拿2个,第三堆拿3个,依此类推,直到第100堆拿100个。然后把这些金币放在秤上称重。

如果全部都是真币的话,总重量应该是1+2+3+...+100堆的数量乘以10克。不过这样的话,总重量会是10克×(1+2+...+100)。1到100的总和是5050,所以总重量就是5050×10=50500克,也就是50.5公斤。可是题目里说电子秤的最大称重是50公斤,也就是50500克的话,超过了50公斤的限制。这样的话,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因为总重量会超过秤的最大能力,导致无法正确测量。

那怎么办呢?也许可以调整一下拿的数量,使得总重量不超过50公斤。比如,每一堆我拿的数量是1到k,其中k是一个合适的数,使得总重量不超过50公斤。

比如,假设我从第n堆拿n个金币,那么总重量就是每个真币10克×总数量,加上假币的额外重量,因为其中有一堆是假的,所以总重量会比全部真币的情况多出m克,其中m是假币堆的编号。例如,如果第7堆是假的,那么总重量会比全部真币的情况多出7克(因为7个假币,每个重1克,所以总共多了7克)。

那这样的话,我需要确保总重量不超过50公斤,也就是50000克。而全部真币的情况下,总重量是总枚数×10克,也就是我们需要计算1+2+...+k = k(k+1)/2,这样再乘以10克,必须小于等于50000克,也就是k(k+1)/2 ≤ 5000。我要找到最大的k值,满足这个条件。

求解k(k+1)/2 ≤5000,乘以2得k² +k -10000 ≤0,用求根公式得到k≈(sqrt(1+40000)-1)/2≈(199.999-1)/2≈199/2≈99.999。所以k可以是100,但是这样的话,1+2+...+100=5050,5050×10=50500克,超过了50000克。所以不行。

那k的最大值是多少呢?比如,找到k使得k(k+1)/2 ×10 ≤50000。也就是k(k+1)/2 ≤5000。那k(k+1) ≤10000。试一下k=140,140×141=19740,比10000大,所以k不能是140。那k=140的话,140×141=19740,明显超过。那可能k要更小,比如k=100的话是5050,远小于5000不对,或者说100×101=10100>10000,所以k=140太大,那我需要找到k使得k(k+1)/2 ≤5000。

或者,我是不是哪里计算错了?因为如果总重量是50公斤的话,也就是50000克,那么我们从每一堆拿的数量应该是多少呢?

比如,设每一堆拿的数量为n_i,第i堆拿n_i个。然后总重量就是10×(n_1 +n_2 +…+n_100) + c,其中c是假币堆对应的n_i克,因为假币每个比真币多1克。这个c实际上等于假币堆号i的那个n_i,假设我们从第k堆拿n_k个,那么总重量会比全部真币的情况多n_k克,即总重量=10×总数量 + n_k。

但是这样的话,我需要满足总重量≤50公斤,也就是50000克。而我需要总数量×10 + n_k ≤50000。但n_k是每个堆拿的数量,这样可能需要设计n_i的数值,使得每个n_i都是唯一的,并且总数量×10 ≤50000,同时n_k<=...其实可能n_k可以是不同的数,比如n_i=10^{i-1},这样可以通过总重量确定哪一堆是假的。不过这样可能需要更大的数量。

不过,可能更简单的方式是让从第i堆拿i个金币,这样总数量是5050,总重量如果是全部真币的话,就是5050×10=50500克,超过了50000克,所以不行。

那怎么办?或许我应该减少拿的数量,使得总重量不超过50000克。比如,如果我能拿到总重量刚好在50公斤以内。

比如,假设我从第i堆拿i个,那么总数量是k(k+1)/2,这样总重量=10×k(k+1)/2 + 假币堆的增量。假设我能拿更多的数量,不超过50000克。

但或许总重量会超过50000克,所以需要减少拿的数量。那么,也许我应该改变方式,从第i堆拿i个,但减少到某个数,使得总重量不超过50公斤。

不过,如果总数量×10 ≤50000,那么总数量最多是5000,也就是k(k+1)/2 ≤5000。解这个方程,k≈100时的总和是5050,超过了。所以k最大只能是99,这样总数量是99×100/2=4950,总重量是4950×10=49500克,剩下的500克可以用来确定哪一堆是假的。

这样,如果从第n堆拿n个,n从1到99,重量是49500克。如果找到哪堆是假的,总重量会比49500多n克,其中n是假堆的编号。这样,只要总重量不超过50000克,n的范围是1到99,而剩下的500克足够让每一堆n对应n克的差异,比如n=50对应50克,因此总重量最多是49500+99=49599克,远小于50000克。这样是可行的吗?

等等,那如果我拿1到99堆,每堆拿i个,第100堆不拿?不过题目是100堆,所以可能需要调整。比如,从第i堆拿i个,i=1到99,这样总数量是4950,总重量49500克。如果第k堆是假的,那么总重量会是49500 +k克(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多1克,拿了k个,所以总重量多了k克)。那么,总重量=49500 +k克,其中k在1到99之间。所以只需要称一次,就能得出k=多少,这样就能找到假币堆了。

但是这样的话,其实不需要拿100堆,而是只拿99堆,对吧?因为第100堆没有拿,那么如果假币堆是第100堆,那怎么判断呢?

哦,是的,这里有个问题,因为如果假币在第100堆,而我没有拿第100堆的金币,那么总重量可能显示的是全部真币的情况,也就是49500克,这意味着假的堆是第100堆。这也可以,因为如果总重量增量为0,意味着假堆是第100堆。所以这样,即使我只拿1到99堆,每堆拿i个,也能覆盖100堆的情况,对吧?这样,总重量=49500克,如果假币堆是第100堆,那么实际称出来的重量就是49500克,因为假的没被称出来,所以增量为0。如果是其他堆,增量就是k克,k=1到99,这样可以唯一确定是哪堆。

因此,这样看来,只需要一次称重,就能确定哪一队是假的。这样是不是符合问题的限制呢?问题中提到每次称重最多50公斤,而4950×10=49500克,加上最多99克,总重量不会超过50000克,对吗?

是的,49500 +99=49599克,远小于50000克,所以没问题。那这样,我只需要从第i堆拿i个,i从1到99,称一次,就能得到结果。因此,最少的次数应该是1次。

等等,这可能吗?因为通常在类似问题中,可能需要取的数量方式,比如第i堆拿10^{i-1}个,这样通过重量的增量的数字位置来确定哪一堆是假的。但那样的话,n_i必须是10的幂,这样总重量会很大,可能超过50公斤。

不过,其实如果我采用1到99的数量,这样总重量是4950×10=49500,加上最多99克,总重量是49500 +99=49599 <50000,所以可行。这样,我只需要一次称重,就能得到结果。

因此,结论是只需要一次称重。

为了识别出假币所在的堆,我们可以从每堆中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进行称重。具体步骤如下:

选取样品:从第i堆(1 ≤ i ≤ 99)中取出i个金币,这样总的黄金数量为4950个,对应的重量为49500克(如果所有都是真币)。

称重:将这些金币一起放在电子秤上称重。记录下总重量。

分析结果:

如果重量超过49500克,超过的部分即为假币所在的堆号。例如,如果总重量为49552克,则假币在第52堆。
如果重量正好是49500克,则说明假币在第100堆,因为我们没有从第100堆取样。
因此,通过一次称重即可确定假币所在的堆。

答案:最少需要1次称重。
发表于 2025-2-1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醒一下,不同APP的Agent是不同的,所以哪怕模型相同,其要素偏好思考习惯也有差异,而裸调用API的话会比APP更菜,因为Agent缺失配置,你需要给出上下文限制、温度、提示词之类。
发表于 2025-2-1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地部署的DeepSeek32BQ4_KL回答是正确的,使用了5998tk。系统提示词是nathmath那边推荐的
你是一个严谨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请使用严谨的逻辑和数学回答问题。你需要思考更长的时间思考时可以使用英文但是回答时必须使用中文。你的回答应简明准确。
下面是回答
<think>
好吧,我现在遇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得好好想一想了。问题是有100堆金币,每堆都有100个。其中有一整堆都是假币,其他全是真币。真币每个10克,假的每个是11克。然后我有一个电子秤,最大能称50公斤。问题是用最少几次称重找出那堆假的。
首先,我要理清楚问题的关键点:有100堆,每堆100个金币。其中一堆全都是假币(重量为11g),其他99堆全是真币(10g)。现在只能使用一次电子秤的机会吗?不,题目问的是最少需要几次称重才能确定哪堆是假的。
那我得想想如何通过称量来找出这堆。通常这种问题会用到编号和取不同数量的金币来进行编码,这样总重量的变化就能对应不同的情况了。
比如,我可以给每一堆编号从1到100。然后从第n堆取出n个金币放到一起称重。这样的话,如果所有都是真的,则总的重量应该是各个n之和乘以10克。但是如果其中有一堆是假的,那这一堆取出来的每个金币会多出一克,所以总重量就会增加相当于那一堆编号的数量乘以1克。
举个例子:假设第5堆全是假币。那么我从第五堆取出5枚金币放到秤上,这五枚每枚都是11g,比真币多了0.5×5=2.5克?不对,等一下,每个假的多出的是1克,所以总共会是5个额外的一克,也就是总重量增加了5克。
这样计算的话,假设称重后的结果是S。那么正常情况下(全是真的),应该是sum_{n=1}^{100} n × 10g = (100×101)/2 ×10g = 5050×10g=50,500克,也就是50.5kg。但是电子秤的最大称重是50kg哦?这不对啊,因为如果我取每一堆的数量相加的话,总数会超过秤的限制。
比如sum_{n=1}^{100} n = 5050枚金币,每枚平均约10g左右。所以总重量大约在50,500克即50.5kg,超过了电子秤的最大称重能力(50kg),这样就无法使用这种方案了。
那该怎么办呢?我需要找到一个方法,在不超过50kg的情况下进行编码,同时又能区分1到100的情况。
也许我可以减少取的数量。比如,让每一堆取出k枚金币,其中k是一个较小的数,使得总重量在秤的最大称重之内,并且每一种情况都能被唯一识别出来。
或者考虑使用不同的进制来编号?这样可能需要更少次数和数量。
不过另一个办法是:将每一堆取的数量设为10^{n}或者其他方式编码。但考虑到总数不能超过5kg或更大的限制,这里我得详细计算一下。
假设我想用最小的总重量同时又能覆盖所有的情况(即能区分出哪一个堆有问题)。比如从第k堆取出k个金币,则总数是sum_{k=1}^{100}= 5050枚。每枚至少10g,那么总重量就是50,500克也就是50.5kg,确实超过了秤的最大称量。
所以这个方法行不通了。
那我得换一种思路:比如从第k堆取出n^k个金币?或者更简单的方法是让每一堆取的数量互质,这样可以通过分解总重量的差异来确定哪一堆有问题。不过这可能需要更多的计算步骤,并且不一定能保证在50kg以内。
另一个想法是把1到100分成不同的组别,每称一次缩小范围。但题目要求最少次数是多少次?一般来说这类问题通常只需要一次测量就能找出结果,但这里受限于秤的重量限制是否可行?
所以回到原来的思路:如果从第k堆取出k个金币,总数量是5050枚,那总质量会超过电子秤的最大称量吗?假设每枚平均10g,则总重量为50,500克即50.5kg。而题目中说最大可以称重到50kg,也就是最多只能承受50kg的称量。
那么这样是否可行呢?因为如果所有都是真的,总质量是50,500克(约等于50.5kg),超过了秤的最大承重能力吗?
对啊,题目中说电子秤最大可称重到50公斤。那意味着最大的允许重量不能超过50kg,也就是最多只能放49kg的物品上去称量?或者是否是刚好不超过呢?
这可能影响我选择的方法是否可行。
所以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从第k堆取出k枚金币,那么总质量会是sum_{k=1}^{n}(k*(10 + d_k)) 克,其中d_k是当第k堆为假币时的额外重量:每个多出1克。而正常情况下所有都是真币,则总重量就是5,050×10g = 50,500克即50.5kg。
这已经超过了秤的最大称量,无法进行测量了。所以这个方案行不通,得想其他办法。
那我需要找到一个方法,在从每一堆取的数量之和不超过一定数目,使得总重量不超过50kg的情况下,仍然能唯一标识出哪一堆有问题。
比如考虑将每堆取出k个金币,其中k是1到n中的某个数,同时sum_{k=1}^{m}(k*数量) ≤ 5,000g(也就是5kg)?或者是更大的范围?
或者是否可以减少取的数量。例如,从第n堆取出n-1枚,这样总数会更少。
比如:如果每一堆编号为i,那么我将从第i堆中取i个金币放到秤上。这导致总数量是sum_{i=1}^{m}= (m(m+1))/2 个金币。然后总重量在正常情况下(全真)就是这个数乘以10g。
如果假币的那堆为k,那么这一堆会多出每个一克,所以总的额外质量就是k ×1克。
因此,称量得到的结果可以计算为:假设总重是W= (sum_{i=1}^{m}(i×10)) + k 克。然后减去正常情况下的重量即 sum_{i=1}^{m}(i×10) 就能得到k的值。
但问题是我需要确保 sum_{i=1}^m i ×10g ≤50kg → 5,000克,对吗?所以sum_{i=1}^m i ≤ 500.
那么解这个不等式: (m(m+1))/2 ≤500。
计算一下:
m² + m - 1000 <= 0
求根公式:m = [-1 ±√(1 +4000)]/2 ≈ (-1 +63)/2=31.所以当m≈31时,sum_{i=1}^{31}= (31×32)/2=496 ≤500.
因此,如果我只能从每一堆取出不超过31个金币的话,在称量的时候总重量不会超过 496 ×10g =4,960克(即约4.96kg),这样显然远远小于秤的最大承重。那么这样的话,我可以区分出前31堆的情况。
但问题是有到第100堆呢?所以这个方案只能处理最多到31堆的问题,并不能覆盖全部的100堆,因此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
或许可以将每一堆取的数量进行调整,比如从每堆取出i个金币,其中i为该堆编号的一部分。例如,把每一堆分成十进制位来编码。这样可以通过分解重量差异来确定哪一堆有问题。
但这样的话,我需要确保总数量不超过5,000克(即5kg)或者更多?
不过,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计算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的取数方式,并且保证在称量时的总质量不会超过秤的最大限制。
另一种思路是:把每一堆编号转换为二进制,然后从每堆取出2^{n}枚金币。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确定哪一堆有问题。例如:
将1到100表示为二进制数需要7位(因为 2^6=64 <100<128=2^7)。因此,可以安排称重时从第i堆中取出与每一位对应的数量,比如如果编号的某一位是1,则取相应的权值。这样当某一堆有问题的时候,总重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分解成二进制来确定问题所在。
但这种方法是否会导致总的金币数过大呢?让我们计算一下:
每位对应2^{0}, 2^1, ..., 2^6. 所以从每堆取出的数目最多是sum_{k=0}^6 2^k =255枚。对于每一堆,比如编号为i,它的二进制表示有7位b_0到b_6,则取的数量是从每一位决定是否加上对应的权值。
总重量就是所有取出来的金币数量×10g 加上假币所在的那一堆中取出的每个额外多出的克数(即数目)乘以1.
如果这样的话,总金币数为sum_{i=1}^{100}(bits_i) × 2^k, 这可能会导致总数过大。
比如,假设每堆最多取到64枚,则总的重量是 sum_{i=1}^{100} n_i ×10g + k×1克(其中k为假币所在堆取出的数目).
但这样总金币数可能达到sum_{n_i}= ?
或者这需要重新计算。
比如,每一位对应2^m枚,那么每个堆在该位上是否设置。所以从第i堆中取的数量是各位对应的权值之和:
n_i = b_0×1 +b_1×2 +...+b6 ×64, 其中b_j 是第j位的二进制数。
这样,总金币数目sum(n_i) 最多为每个堆取出最大可能数量:即当i=100时,二进制是1100100,则n_100 = 64 +32 + ...等等?这可能会导致总的黄金重量过高。
比如,在最坏情况下,sum(n_i) 可能达到很大的值,这样总质量可能超过50kg的限制。所以这个方法不一定可行。
那我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高效的编码方式呢?
或者考虑使用模运算的方式:从第i堆取x^i枚金币,然后通过解方程来确定问题所在?但这可能会导致计算复杂度过高,并且总重量可能过大。
回到最初的问题,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在一次称重中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超过秤的限制。或许我需要找到一种在保证sum(n_i)×10g ≤5,000克(即5kg)的前提下,还能区分出哪一堆有问题的方式。
比如从第i堆取出n_i枚金币,使得每个n_i都是不同的,并且可以唯一地标识每一堆的情况。这样当某一堆是假币时,总重量会多出k×1g,其中k就是该堆被取出来的数量。
那么问题转化为:找到一个数列{n_1, n_2,...,n_{100}}, 每个n_i都是正整数且唯一,并满足sum(n_i) ≤500(即总重量不超过5kg),同时每个n_i可以作为编码,使得从W= sum(n_i×10g)+k 克中解出k对应的堆。
比如,如果我能确保每一个n_i的值都不同,并且可以通过差异数来唯一确定哪一个堆有问题。这就需要各个n_i之间满足某种条件,比如互质或者有独特的分解方式等。
然而这可能比较复杂,因为要处理100个不同的数,同时保证sum(n_i) ≤500.
例如,如果我让每一堆i取的数量为i枚,则总数量是sum_{i=1}^{m}= (m(m+1))/2。当m=31时 sum≈496;对于更大的m可能会超过5kg。
那这样只能区分到第31堆的情况,对吗?因为之后的每一堆无法再从其中取更多的金币而不会超出总重量限制了。
但问题是有100堆需要考虑,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那么我是否可以采用一种不同的编号方式呢?
另一个想法是将编号分配为指数增长的方式:比如让n_i= 2^{i-1}枚。这样从第k堆取出的数目就是2^{k-1}, 这样每一堆都对应一个二进制位,这样当某一堆有问题时,总重量的变化会等于该堆对应的数目乘以一克。
这种方法下,sum(n_i) = sum_{i=1}^m 2^{i}=2^{m+1}-2. 如果我们设定sum不超过5,000枚:
即2^{m+1}-2 ≤500 → m≈8 (因为 2^9 -2=510 >500), 所以当m=8时,sum=256×2-2=510>500, 超过。那可能只能取到7位:sum=2^{8}-2=254枚金币,在称量的时候总重量为254*10g + k克(k是假币所在的堆的数量)。
这样能区分的范围只有前7堆,显然不够覆盖全部的情况。
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太适用,因为无法处理到第100堆的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方法。
那是否可以考虑将金币分成不同的组来进行多次称量?但题目问的是最少次数是多少次,而通常这类问题只需要一次测量就可以解决。或许我误解了秤的限制条件?
再仔细看一下题目:电子秤的最大称重是50kg,也就是最多能称到50kg的东西。
那如果总重量不超过这个数的话是否可以进行多次取样?或者只能一次性称量?
比如,在原来的方法中sum_{i=1}^{m}= 5,050枚金币(约5.05kg),这远低于秤的最大承重能力。那么为什么我之前担心超过了呢,或许是因为计算错误。
哦对啊!我刚才可能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从每一堆取出的数量是第i堆取i个,总数量为sum_{i=1}^{n}= (n(n+1))/2枚金币。每枚的重量如果是真币的话就是10g,则总质量应为:
如果全部都是真的,那么总质量W = sum_{i=1}^m i × 10克。
对于 m=100堆来说,sum(1到100)=5,050 → W=5,050×10g =50.5kg。这超过了秤的最大称重能力(50kg),所以无法一次测量这么大的数量。
那怎么办呢?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在不超过50kg的情况下进行编码?
或许我可以减少每一堆取的数量,比如从第i堆取出k_i个金币,并保证sum_{i=1}^{m}(k_i×max_weight) ≤50,000克(即50kg)。
这样,我需要找到一系列的k_1到k_m,其中每个k_i都是正整数且唯一,同时满足:
sum(k_i × 10g + Δ_ki ) ≤50kg,
而Δ_ki是当第i堆有问题时带来的重量变化。假设每一枚假币多出一克,则总的变化为k_i×1克。
所以要确保在最坏情况下(比如第m堆有问题),sum(k_1到k_m) ×10g + k_m ≤50kg.
也就是说:
sum_{i=1}^{100}(k_i × 10) + max_k_i <=50,000克,
其中max_k_i是最大的k_i值。
这可能需要将每个k_i设为比较小的数,同时让它们有唯一的组合方式来确定问题所在的堆。
例如:从第i堆取出的数量可以被唯一地分解。比如采用质数的方式或者指数增长的方式来取样。
但是这样做的话总数量可能会增加到无法承受的程度。
另一个办法是将每一堆对应于一个不同的权重,并且这些权重互不相同,这样可以通过称重后的结果来确定哪一堆有问题。同时要保证sum(k_i ×10g) ≤50,000克.
比如,取样时从第i堆取出的数量为 i 个,则总数量是 sum_{i=1}^{m}= (m(m+1))/2枚。
如果我选择 m=99:
则sum =99×100/2 =4950枚。每枚重约10g,所以总重量约为49,500克即4.95kg。这样远远低于秤的限制(50kg)。那这样的话,即使m=100的话:
sum_{i=1}^{100}= 5050枚 → 5050×10g =50,500克→约50.5kg>50kg。超过了限制。
所以当m=99时,总重量是49,500克 <50kg。可以这么做吗?因为题目说有100堆金币,其中有一堆全都是假币,其他全是真币。那假设我从第i堆取出i个金币,这样到第99堆,取了sum_{i=1}^{99}=4,950枚→重量是4.95kg。
如果问题出现在第k<=99堆的话,则总重量会比正常情况多出k克。比如假币的那堆为第3堆,取出3个金币则每个重了1g,总共多了3g。
但如果假币的那一堆是在第100堆呢?因为按照这种方法我并没有从第100堆取任何金币,所以无法检测到这种情况对吗?
嗯,这有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方法能够覆盖全部的100种情况,并且总重量不超过50kg.
那有没有办法包括第100堆的情况?
比如:从每一堆i中取出m_i个金币,其中m_1=1, m2=2,...,直到某个点之后取的数量减少。或者采用一种更复杂的编码方式。
另一个思路是把每一堆分成不同的组,并进行多次称量缩小范围,但题目问的是最少次数是多少次?
通常情况下这类问题只需要一次测量就能找到结果,所以我必须想出一个在一次测量中覆盖所有情况的方法而不超过秤的限制。
或许我可以将每一堆取的数量设为10^{i-1}个。这样当某一堆有问题时,重量的变化会对应到不同的位数上,并能通过分解来确定哪一堆的问题所在。
比如从第k堆取出10^{k-1}个金币:
对于k=1, 取1枚;
k=2,取10枚;
...
k=5,取10^4=10000枚,这样总质量会远远超过秤的限制。
所以这种方法不适用。
那或者采用更小的增长系数?比如每一堆取出的数量是某个基数的指数形式,并且这些数量之和不超过一定值。
但可能需要更多的计算才能确定合适的取样数列{n_i}.
另一个想法:将100堆分成几个组,分别进行称量。例如:
第一次测量时从每个前50堆各取一个金币;
如果测得的结果是多了x克,则说明在某个第k≤50堆有问题。
但这样需要多次测量才能确定具体的哪一堆,而题目可能只需要一次就能解决。
或者更聪明的做法:确保总重量不超过50kg的情况下能够覆盖所有的情况。比如从每一堆取出的数量为1, 2,….,100个中的某些数,并保证sum(n_i ×10g + n_k ≤50,000克), 其中n_k是假币所在的那一堆取出来的数量。
这需要确保:
sum_{i=1}^{100}(n_i × 10) + max_nk <=50,000.
假设max_nk = sum(n_i),则有:
总重量为 sum(n_i×10g) + n_k ≤50kg → sum(n_i)*10 + n_k <=50,000克。
而n_k 是其中最大的那个取样数目,因此可能需要让sum(n_i × 10) 尽量小,并且能够覆盖到所有情况。
也许可以使用一种编码方式:将每一堆编号为k=1到100,然后从第k堆取出的金币数量是某个函数f(k),使得当某一堆有问题时,总重量的变化能唯一确定该k值。同时sum_{i=1}^{100}(f(i)) × 10g ≤50,000克 - max(f(k)), 因为在最坏情况下(最大的f(k))会导致额外的max(f(k))克。
那么我需要找到一个函数f(k),满足:
sum_{k=1}^{100}( f(k)*10 ) + max{f(k)} ≤50,000.
这可能吗?比如让每个f(k)= k,但当这样时 sum是(1+2+...+100) × 10 =5050×10=50,500克。max(f(k))=100. 所以总重量会是50,500 + 100=50,600克>50kg,超过限制。
那怎么办呢?如果让f(k)=k-1,这样sum_{k=1}^{100}= (99×100)/2 =4950 → sum ×10g=49,500克。max(f(k))=99.
总重量为49,500 + 99=49,599克 <50kg,也就是大约是4.96kg。
这样就能覆盖从k=2到100的情况吗?或者可能需要重新调整f(k)的值以确保能覆盖所有情况?
比如:
令从第k堆取出的数量为 (k-1),那么当假币在第m堆时,总重量会多出(m-1)*1克。
这样,我只需要计算称量结果减去正常情况下49,500g的结果就是问题所在的堆的编号。因为sum_{k=1}^{n}(f(k))= sum_{i=0}^{99}= (99×100)/2 - 0 ? 不对,应该是从第1到第100堆取的数量分别为0,1,...,99枚。
这样总重量为sum(f(k)*10g)=4950 ×10 =49,500克.
当假币在第m堆时(比如是第k堆),那么额外的重量就是f(m)克,也就是 (m-1) 克。所以称量结果会比正常情况多出d=(m-1)*g → m= d + 1。
这样就能唯一确定哪一堆有问题,并且总重量不会超过49,500+99=49,6kg <50 kg,符合秤的限制条件吗?是的,因为这仅仅是约4.96公斤,远小于50公斤的最大称量能力。
所以这种方法可行。那么如何操作呢?
步骤:
1. 将每一堆编号为从第1到第100堆。
2. 从前m=1堆取出f(1)=0枚金币;
   第二天:第2堆取1枚;第三堆取2枚;...,第k堆取(k-1)枚。这样一直到第100堆,取出99枚。
3. 将所有这些金币放到秤上称重。
4. 计算总重量W克。
5. 正常情况下(全都是真币),总质量是sum_{i=1}^{100}( (i-1) × 10g ) = sum_{j=0}^{99} j×10 →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项数n=100,首项a_1=0,末项a_n=99。sum = n(a1 + a_n)/2 =100*(0+99*10g)/2 ? 等待:
其实应该是 sum_{j=0}^{99}( j × 10 )克,这等于10×(0+1+2+...+99) →10 × (99×100/2)=10×4,950 =49,500克。
6. 如果实际称量结果是W=49,500 + d 克,其中d就是假币所在的堆的编号减一。即问题在第(m)堆,则m=d+1。
7. 因此只需要一次测量就可以确定哪一堆有问题,并且总重量不超过约49,6kg <50 kg.
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那么总结一下:
- 从每一堆取出(k-1)枚金币,其中k是该堆的编号(从第1到100)。
- 称量这些金币的总质量W克。
- 计算额外重量d= W -49,500 克。这样问题所在的是第(d+1)堆。
因为每一枚假币比真币重了1g,所以取出的数量k-1就会带来(k-1)*1g的变化量,从而确定哪一堆有问题。
这种方法只需要一次称量,并且总重量为49,500克 + 最多99克=约4.96kg <50 kg,完全符合秤的限制条件。
</think>
为了找出含有假币的那一堆金币,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编号**:将每一堆分别标记为第1到第100堆。
2. **取样**:
   - 从第k堆(其中k=1,2,...,100)取出(k-1)枚金币。
3. **称重**:
   - 将所有取出来的金币一起放在电子秤上测量,得到总重量W克。
4. **计算额外重量d**:
   - 正常情况下(全为真币),这些金币的总质量应为49,500克。
   - 计算实际测得的质量与正常情况下的差值:\( d = W - 49500 \) 克。
5. **确定假币所在堆**:
   - 假币所在的那一堆编号是 \( m = d + 1 \)。例如,如果d=3克,则问题出在第4堆(因为从第4堆取出了3枚金币)。
这种方法只需一次称量即可准确识别出含有假币的那一堆。
最少需要 **1次** 称重来确定哪一堆是假的。

\boxed{1}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cmz118 发表于 2025-2-18 22:09
我发现同样问一个问题官网的R1比其他满血版第三方部署的答案会更详细点,尤其是它的联网搜索,比其他带联网 ...

是,官网的回答很准确。不过,测试官方APP也答错了,服务端可能有差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FakeUberDriver 发表于 2025-2-18 22:17
我们可以利用一次称重来找出哪一堆是假币。具体做法是:
        1.        对每一堆都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例如从第1堆取 ...

原始问题难度不大。你试试增加难度之后的那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Technik 发表于 2025-2-18 22:38
用我们单位部署的满血版试了一下,毫无压力。

不错!单位部署的上下文设置的多少?放大到128K上下文,这一项的内存增加大约要384GB,网上几个平台的就看到微软Azure是128K上下文,本地部署似乎无止境。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Technik 发表于 2025-2-18 22:46
如果不控制p=0,那么每次生成的下文都有一定随机性。
这些大模型实际是语言模型,根据上文生成下文。 ...

是。不过,这个测试除了追问问题时,其他每次都清除了上下文,而且保持同样的参数。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af_x_if 发表于 2025-2-18 23:03
You
有100堆外观相同的金币,每堆100个。其中某一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假币,而其他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真币, ...

你这个32b蒸馏,出乎意料的好,竟然强过那些满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af_x_if 发表于 2025-2-18 23:11
我提醒一下,不同APP的Agent是不同的,所以哪怕模型相同,其要素偏好思考习惯也有差异,而裸调用API的话会 ...

是的,只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测试不是这方面的原因。
这几个平台,客户端使用是一致的。使用了相同的客户端,相同的参数,相同的提示词,每次换平台就清除了上下文。
提示词用的,你是一个深度思考的 AI 助手。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kingmine 于 2025-2-19 07:48 编辑
Mxiang 发表于 2025-2-19 00:50
我本地部署的DeepSeek32BQ4_KL回答是正确的,使用了5998tk。系统提示词是nathmath那边推荐的下面是回答
为 ...


用Microsoft Azure再试,提示词换成你这个,也没有回答准确。初步看来不是提示词引起,可能是算法程序有迭代更新过,那些平台部署的版本有可能是老版本导致答不准确。
发表于 2025-2-1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dog 于 2025-2-19 09:47 编辑

我试了试火山引擎里的R1,它到是回答了1次,但推理过程是错的,XD
-------------------------------------------------------------------------------------
好的,我现在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有 100 堆外观相同的金币,每堆 100 个。其中某一堆中的所有金币都是假币,而其他堆都是真币。真币每枚重 10 克,假币每枚 11 克。使用最大称重 50 公斤的电子秤,最少需要几次称重才能找出假币堆?
首先,我需要明确问题的关键点。总共有 100 堆,每堆 100 枚,假币堆的每个金币比真币重 1 克。电子秤的最大称重是 50 公斤,也就是 50,000 克。每次称重可以获取总重量的信息,目标是用最少的次数确定哪一堆是假币。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称重来区分假币堆。因为假币堆的每个金币比真币重 1 克,所以如果从第 k 堆中取出 n_k 枚金币来称重,那么总重量会比全部是真币的情况多出 n_k 克(因为假币堆每枚多 1 克)。因此,总重量的超出部分就等于假币堆所取出的金币数量,从而确定是哪一堆。
这个方法类似于信息论中的编码,每一堆对应一个唯一的标识数,通过称重后的重量差来确定这个数。比如,使用三进制或二进制编码来分配每堆取出的金币数量,从而在一次称重中通过计算差值来确定假币堆的位置。
不过需要考虑的是,每次称重的总重量不能超过 50,000 克。假设我们从每一堆中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总重量是否在限制范围内。
例如,如果采用二进制编码,每一堆被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从 1 到 100。然后,对于每个堆,根据其编号的二进制位,决定在每次称重中是否取出该堆的金币。不过可能需要多次称重,比如 7 次(因为 2^7=128>100),但题目要求最少次数,可能需要更优的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一次称重,通过给每堆分配不同的取币数量,使得总重量的差异部分直接对应堆的编号。例如,从第 i 堆取出 i 枚金币,总共有 1+2+3+...+100=5050 枚金币。如果都是真币,总重量应为 5050*10=50,500 克,但电子秤的最大称重是 50,000 克,这显然超过了限制,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因此,需要调整取币的数量,使得总重量不超过 50,000 克。例如,如果从第 i 堆取出 i 枚金币,总重量可能超过限制,所以需要减少每堆取出的数量。或者采用其他编码方式,比如用不同的基数来分配数量,从而减少总金币数。
或者,可以将每堆编号转换为三进制,进行分组称量,类似于信息论中的方法,每次称重有三种可能,从而通过最少次数确定堆号。例如,对于 100 堆,3^4=81 <100,3^5=243>100,因此可能需要 5 次称重。但题目中的情况是已知假币比真币重,所以每次称重实际上只有两种结果(平衡或不平衡),这可能影响次数。
不过根据参考内容中的摘要 1 提到,信息论角度下,每次称重可以提供 log3 的信息量,而总需要的信息量是 log2 (100)(因为确定哪一堆,并且假币更重已知)。因此,最少次数为 log2 (100)/log3≈4.19,即至少 5 次。但摘要 1 中的例子是当 n=12 时使用 3 次,因为 3 次称重可以覆盖 3^3=27 种可能性,而 12 需要确定硬币和轻重,所以可能需要调整。
但在这个问题中,假币的重量已知比真币重,因此不需要判断轻重,只需要确定哪一堆。因此,所需的信息量是 log2 (100)≈6.64,因此至少需要 7 次如果每次称重提供 1 比特信息。但参考摘要 1 中提到使用三进制的方法,每次称重提供 log3 的信息,所以次数是 log (100)/log3≈4.19,向上取整为 5 次。
但是需要考虑实际称重的方式。例如,每次称重可以将金币分成三组,比较两组的重量,从而确定假币所在的组。例如,将 100 堆分成三组,称其中两组,如果两组重量相同,则假币在第三组;如果不同,则在较重的一组。每次将范围缩小到三分之一,因此需要 log3 (100)≈4.19,即 5 次称重。
但是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每次称重的分组合理,并且总重量不超过限制。例如,每次称重的数量需要合理分配,以确保总重量不超过 50 公斤。
另一种更高效的方法是利用每个堆的编号进行唯一编码,使得每次称重时从不同堆中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然后通过总重量的差异来确定假币堆。例如,使用三进制的位数,每次称重对应一位,取 0、1、2 的数量,从而通过三次称重确定三位三进制数。但具体如何操作需要详细计算。
或者,参考摘要 5 中的方法,对于 101 枚硬币的问题,通过两次称重确定假币的位置。但这里的规模更大,100 堆,每堆 100 枚,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
例如,从第 i 堆中取出 i 枚金币进行称重,总取出的金币数为 1+2+...+100=5050 枚,总重量如果是真币则为 5050*10=50,500 克,超过了 50 公斤的限制。因此需要减少每堆取出的数量。例如,取第 i 堆的 1 枚金币,总共有 100 枚,重量为 1000 克,如果假币在第 k 堆,则总重量为 1000 + k 克,这样一次称重即可确定 k。但这样总重量为 1000 + k 克,当 k=100 时,总重量是 1100 克,远低于 50 公斤的限制。因此,这种方法可行。
具体步骤:从第 1 堆取 1 枚,第 2 堆取 1 枚,...,第 100 堆取 1 枚,总共 100 枚。如果都是真币,总重量应为 100*10=1000 克。实际称重结果会比 1000 克多出 n 克,n 就是假币堆的编号,因为假币堆的那一枚重 11 克,比真币多 1 克,所以总重量为 1000 + n 克。因此,只需一次称重即可确定 n,即假币堆的编号。
但是需要验证总重量是否在电子秤的范围内。假币堆的 n 最大为 100,所以总重量最大是 1000 + 100 = 1100 克,远小于 50,000 克,因此完全可行。
因此,最少只需要一次称重即可确定假币堆。这个方法的正确性在于,每堆取一枚,总重量的超出部分直接对应假币堆的编号。例如,如果第 k 堆是假币,总重量就是 1000 +k 克,因此 k = 总重量 - 1000 克。
但需要确认是否每堆只取一枚是否可行。因为题目中说每堆有 100 枚,取一枚是允许的。因此,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仅需一次称重。
可能存在的疑问是,为什么参考资料中的类似问题需要多次称重。例如摘要 1 中的 12 枚硬币需要 3 次,摘要 5 中的 101 枚硬币需要两次。但在这个问题中,因为假币堆的编号可以直接通过取出不同数量的金币来编码,因此可以一次解决。
不过用户的问题中,每堆有 100 枚金币,所以如果从第 i 堆取出 i 枚,那么总取出数量是 1+2+...+100=5050 枚,总重量为 50500 克(如果都是真币),加上假币堆的 i 枚多出的 i 克,总重量为 50500 +i 克。此时,如果 i=100,总重量是 50500+100=50600 克,超过了电子秤的 50 公斤(50000 克)限制,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因此,必须调整取出策略,使得总重量不超过 50,000 克。例如,从每堆取出 1 枚,总取出 100 枚,总重量为 100*10=1000 克,加上假币堆的 1 枚多 1 克,总重量为 1000+1=1001 克到 1100 克,这显然在 50 公斤以内。因此,这种方法可行,且只需一次称重。
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一次称重。具体步骤是从每堆各取一枚金币,称重后总重量减去 1000 克即为假币堆的编号。
但需要确认是否每堆取 1 枚是否允许。题目中没有限制取的数量,因此是可行的。例如,从第 1 堆取 1 枚,第 2 堆取 1 枚,...,第 100 堆取 1 枚,共 100 枚。称重后总重量为 1000 +k 克,k 是假币堆的编号,因此可以直接得出 k = 总重量 - 1000 克,从而确定假币堆。
因此,最少需要一次称重。
小牛,最少只需 1 次称重即可确定假币所在的堆。具体方法如下:
从第 1 堆取 1 枚金币,第 2 堆取 1 枚,依此类推直至第 100 堆各取 1 枚。将这些金币(共 100 枚)一同称重。若总重量为 N 克,则假币堆的编号为 N - 1000(因为真币总重量为 100×10=1000 克,假币每枚多 1 克)。例如,称重结果为 1050 克,则第 50 堆为假币堆。
此方法利用每堆取币数量与堆编号的线性关系,通过一次称重的重量差值直接定位假币堆,且总重量(最大 1100 克)远低于电子秤 50kg 的容量限制。该方案满足信息论最优解,且无需复杂分组或多次称量。
(本次思考消耗约 750 tokens)


然后我又问了一次,告诉它正确的就是一次,方法就是每堆取N枚金币,这次它回答对了,但他用的方法是只取前99堆,并用了推理的方法说明如果重量等于49500克,假币就在最后一堆,我告诉它每堆取N枚,但是N可以等于0,所以还是取100堆硬币,假币m堆所在的位置就是X-49500+1,它思考后认同了这个说法,并自己做了验证,但验证结果又是错的:
小牛,您提出的验证方案是正确的。当从第 1 堆取 0 枚至第 100 堆取 99 枚时,总样本数为 0+1+2+...+99 = 4950 枚。若假币位于第 m 堆(1≤m≤100),其贡献的额外重量为 (m-1) 克。设实际称重结果为 X 克,则理论真币重量应为 49500 克,因此偏差值满足关系式:
m = X - 49500 + 1
例如,若总重量为 49550 克,则假币堆编号为 50。该公式通过等差序列的累加性质和唯一偏差编码,可准确锁定假币所在堆。此方法仅需 1 次称重即可完成判定。
本次思考消耗约368 token。
我告诉它,你弄错了,应该是第51堆,这次它花费了1560 tokens,在回答中输出了一些数学公式才记住,后继验证中总算是真的学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celen_leon 发表于 2025-2-18 21:46
我拿个麻将的题问它,思考+回答花了将近10分钟,然而答案是错的,追加提示它还认死理,不带改的。
题目如下 ...


麻将高手啊^_^

不知道有哪个版本的模型能答对?
我在打麻将,现在手里有如下牌:1张幺鸡,1张2条,2张3条,3张4条,1张5条,1张6条,2张7条,1张8条,1张9条。请问我听哪几张牌。
试了DeekSeek-R1、Gemini 2.0、Chat**,全部阵亡。没有一个正确答案。

其中R1在给予答案后,勉强给出自相矛盾的结论(答案对,过程错):
截屏2025-02-19 09.11.39.png


发表于 2025-2-1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pekingmine 发表于 2025-2-19 07:34
原始问题难度不大。你试试增加难度之后的那个问题。

Alright, we need to figure out the minimum number of weighings to identify the pile with fake coins. Each pile has 100 coins, and one pile has all fake coins. The scale can weigh a maximum of 50kg (50,000 grams).
Hmm, let’s explore: I could choose a set amount from each pile, say 1 coin from the first pile, 2 from the second, and so on, adding up a total weight and then calculating which pile is different.
Let’s think—this might only take one weighing!

I’m considering the single weighing strategy: take different amounts of coins from each pile. The extra weight from the fake pile would be the number of coins times 1 gram, but the total weight needs to be under 50kg.
If I take coins from piles in increasing amounts (1 from pile 1, 2 from pile 2, etc.), the combined weight would exceed 50,000 grams (too much!). I ne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oins selected in a way that still allows for a clear pattern to identify the fake pile. Let’s figure out how many coins I can actually take while keeping everything under the limit.

Alright, I’m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balance the total weight with the need for unique coins from each pile so we can use one weighing to identify the fake pile. We learned that the sum of coins from 1 to 100 exceeds the weight limit of the scale, so using simply “a_i = i” doesn’t work. Powers of two seem too large.
Instead, I might need to use multiple weighing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oins, creating a multi-digit code to encode which pile is fake. Each weighing must still be under the 50kg limit.

After rethinking it, I realize that one weighing might actually work for the 100 piles. By assigning coefficients 0 to 99 to the piles, I can take coins according to those numbers,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coins being 4950. If all piles were genuine, the weight would be 49,500 grams. If the fake pile has a coefficient of “a”, then I would see an extra “a” grams. So, tracking the extra weight confirms the fake pile. The total weight stays within the 50kg limit, so one weighing seems solid.

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取法,使得只用一次称重就能确定哪一堆是假币,同时保证取出的金币总重不超过50公斤。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给每一堆赋予一个不同的系数,然后一次性称重。具体步骤如下:
        1.        给100堆金币依次标号1到100,并预先为每一堆指定一个不同的取币数量。注意:由于每堆只有100个金币,我们不能取超过100个金币。如果我们直接取1, 2, 3, …, 100个金币,取出的总数为

1+2+\cdots+100=\frac{100\cdot101}{2}=5050 \text{个}

总重量为 5050\times10=50500 克,超过了50,000克的上限。
        2.        解决方案是让其中一堆取0个金币,其他堆依次取1, 2, …, 99个金币。这样,100堆金币的取法就是:

a_1=0,\, a_2=1,\, a_3=2,\,…,\, a_{100}=99.

        3.        这样取出的金币总数为

0+1+2+\cdots+99=\frac{99\cdot100}{2}=4950 \text{个}.

若所有金币均为真币,总重量为 4950\times10=49500 克,低于50公斤的上限。
        4.        由于只有一堆是假币(每个假币比真币重1克),如果假币堆的取币数为 a_i,实际称得的总重量就会比预期多 a_i 克。称重结果为

49500 + a_i \text{ 克}.

根据多出的克数 a_i(可能为0到99之间的某个数),我们就可以确定假币堆的编号:例如如果多出7克,则假币堆就是那个我们预先安排取7个金币的堆;如果没有多出额外克数(即结果正好49500克),则假币堆就是取0个金币的那一堆。

因此,只需要一次称重就能确定哪一堆是假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6 09:42 , Processed in 0.01993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