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3353|回复: 4

[游戏电玩] AMD RDNA4 Navi 48比GB203更小, 晶体管密度高出约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AMD正式发布了Radeon RX 9070 XT和Radeon RX 9070,基于新一代RDNA 4架构GPU打造,支持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4(FSR 4)技术。两款新显卡均搭载了Navi 48芯片,显存都是16GB的GDDR6。

RDNA4_CM_New_3.jpg

其实在正式发布前就有消息称,Navi 48芯片拥有539亿个晶体管,尺寸大概在350mm²,比之前传闻的390mm²要更小。以AMD最终公布的数据来看,面积稍大一些,为357mm²,而晶体管数量则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Navi 48的尺寸比英伟达的AD103(378.6 mm²)和GB203(378 mm²)都要小,但是晶体管密度要更高。Navi 48的晶体管密度达到了150MTr/mm²,而AD103和GB203分别为121.2 MTr/mm²和120.6 MTr/mm²,AMD比起这一代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高出了大概25%,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晶体管密度最高的GPU之一。考虑到AMD和英伟达采用了相近的制造工艺,这个差距估计超出不少人的预期。

2.png

英伟达在当前一代产品上似乎并不是那么在意晶体管密度,Blackwell架构甚至比起之前的Ada Lovelace架构还要低一些。由于晶体管数量通常被认为是近似的,并且有不同的计数方法,而结果是从官方规格中得出,所以实际差距也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如果将RDNA 4与RDNA 3比较晶体管密度提升的幅度,其实也有点困难,或者说有些不公平,前者是单芯片设计,后者是小芯片设计结合MCM封装,**和MCD分别采用了5nm和6nm工艺。这次AMD回归单芯片,似乎没有牺牲密度或效率,结合架构和技术的提升,看起来有着不错的前景。

新闻来源 https://www.expreview.com/98548.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20 收起 理由
灯下狐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3-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幕推动科技发展
发表于 2025-3-6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libfire2002 发表于 2025-3-4 09:33
屏幕推动科技发展

说的没错。不知道未来ai会不会推动大显存普及。
发表于 2025-3-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架构提升对比自家的RDNA3来说都是不小的越级了,看看7900xt的navi 32那点晶体管,navi 48近乎是翻倍的。
发表于 2025-3-6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A卡的命名乱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7 19:36 , Processed in 0.01091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