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519|回复: 3

[电脑] 微星 MPG B850 EDGE TI WIFI 刀锋 钛 开箱及使用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o 于 2025-3-24 18:00 编辑

DSC00815.jpg

前言

今天带来微星 MPG B850 EDGE TI WIFI 刀锋 钛 主板的开箱及使用分享。主板在做工和用料方面保持了MPG系列的高水准,采用银白色设计,专为白色爱好者打造,能更好的展现个性,配置方面,主板采用了服务器级别8层PCB,2oz加厚铜,供电方面采用14(80A)+2+1路智能供电设计,能充分发挥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潜力,配备第三代钛金电感,内存方面,配备4条DDR5内存插槽,原生最大支持5600MHz,可超频至最大8400+MHz,容量最大可安装256GB(4*64GB),支持XMP 3.0超频档以及AMD EXPO超频档认证,利用微星独家BIOS功能,释放内存性能,至高提升22%,主板带有1个PCIe 5.0 x16插槽(配备钢铁装甲),M.2插槽方面共有4个,其中两个支持PCIe 5.0 x4,配备第二代免工具M.2冰霜铠甲,主板搭载Wi-Fi 7、蓝牙5.4、5G有线网络。

主板开箱

包装方面,采用了本代主板统一的MPG家族式包装,背景为蓝青底色加浅灰色,能更加凸显银白色主板,中间有产品型号MPG B850 EDGE TI WIFI,右侧中间为主板照片,右下角标注了采用AMD Ryzen B850芯片组,支持PCIe 5.0(显卡和NVME SSD)、DDR5内存、超频,橙色B850标识相当显眼。
DSC00809.jpg

包装背面,左侧有主板正面照片,右侧有主要特点介绍,包括14路智能供电、高效散热组件、第2代免工具M.2冰霜铠甲、显卡快拆设计、LIGHTNING GEN 5、AUDIO BOOST 5 音效、Wi-Fi 7 / 蓝牙5.4、5G 有线网络,下方是主板参数和接口介绍。
DSC00810.jpg

主板正面,覆盖了大面积的银白色散热装甲,接口保护罩由多种材质组成,龙纹图案带有ARGB灯效,非常有辨识性。
DSC00820.jpg

主板背面,灰白色PCB,表面处理非常干净,焊点饱满。
DSC00821.jpg

银白色的拓展型VRM散热装甲,由多种材质组成,龙纹图案带有ARGB灯效,上方带有一条磨砂质感的亚克力装饰盖,下方是微星logo和装饰纹理,透明顶盖上还刻有MSI Performance Gaming的字样,内部采用了7W/mK MOSFET 高品质导热垫。
DSC00822.jpg

散热装甲细节,较前几代刀锋,做工更为精致了,用料也更为奢华。
DSC00824.jpg

DSC00828.jpg

拓展型VRM散热装甲设有多道横向开槽,以增加散热面积。
DSC00829.jpg

DSC00892.jpg

CPU插槽保护盖,上方有MPG系列logo。
DSC00840.jpg

AMD AM5 LGA1718 插座,支持AMD Ryzen 7000/8000/9000系列CPU。
DSC00841.jpg

供电部分,采用14(80A)+2+1路智能供电,充分发挥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潜力。主板采用8层服务器级PCB/2oz加厚铜,能提供可靠的性能表现。
DSC00830.jpg

供电另一侧的散热装甲,非常厚实,右侧有MPG标识,下方有装饰条,散热装甲带有格栅设计,增大散热面积。
DSC00831.jpg

CPU供电输入接口为8pin+8pin。
DSC00832.jpg

4条DDR5内存插槽,原生最大支持5600MHz,可超频至最大8400+MHz,容量最大可安装256GB(4*64GB),支持XMP 3.0超频档以及AMD EXPO超频档认证。利用微星独家BIOS功能,释放内存性能,至高提升22%。
DSC00845.jpg

右侧为主板24Pin供电接口,左侧有一个EZ Conn接口,可连接附件中提供的三合一拓展线,额外再拓展出1组风扇接口,1组ARGB接口,以及1组USB 2.0接口。
DSC00836.jpg

主板右侧靠顶部位置设有数字DeBug灯以及4颗LED自检灯。
DSC00835.jpg

主板下方部分,覆盖了M.2冰霜铠甲,第一块为第二代免工具M.2冰霜铠甲,下面两块采用螺丝固定。PCIe插槽方面,包含CPU提供的一条加固型PCIe 5.0 x16插槽,以及由芯片组提供的一条PCIe 3.0 x1插槽和一条PCIe 4.0 x4插槽,三条插槽均为全长设计,扩展性不错。
DSC00859.jpg

DSC00861.jpg

CPU插座下方的M.2 SSD插槽,配有独立散热片,散热片表面左侧设有斜开槽,装饰为主的同时以些微提升一些散热能力,在边角处还采用了斜面设计,并印有灰色的闪电Gen5 M.2标识以及快拆的按压操作提示,右侧则是MPG logo和EDGE标识。
DSC00863.jpg

用于解锁PCIe 5.0 x16插槽的显卡快拆按钮,仅需按下显卡快拆按钮,即可轻松拆装显卡,方便用户插拔较为大型的显卡。
DSC00868.jpg

加固型PCIe 5.0 x16插槽。
DSC00864.jpg

带有MPG logo的芯片组散热模块,金属印刷加装饰亮面贴片,设计感十足。
DSC00848.jpg

DSC00887.jpg

PCIe插槽区域,带有1条PCIe 5.0 x16插槽(配备钢铁装甲)、1条PCIe 3.0 x1插槽和1条PCIe 4.0 x4插槽,主板下方区域还有一个PCIe辅助8pin供电接口。
DSC00870.jpg

下方两块M.2冰霜铠甲,设有黑白双拼色的MPG LOGO标识,并做了一道斜切以及众多的白色斜线装饰以更加契合整体风格。
DSC00872.jpg

下方的M.2冰霜铠甲印有MSI Performance Gaming的装饰字。
DSC00877.jpg

SATA接口以及前置接口区域采用了侧置隐藏设计,以提升整体美观度,主板侧面设有4个侧置式SATA3接口,在旁边还设有2组前置USB 5Gbps接口和1个前置USB 20Gbps Type-C(支持27W PD充电)。
DSC00852.jpg

主板下方的跳线接口区域。
DSC00878.jpg

主板下方设有一个8pin接口,以增强PCIe插槽供电。
DSC00879.jpg

集成声卡部分,采用Realtek ALC4080 Codec单芯片方案,支持7.1声道,高品质音效电容,并设计AUDIO线路独立区域。
DSC00881.jpg

DSC00883.jpg

Realtek RTL8126 5G LAN有线网卡芯片。
DSC00884.jpg

CPU插槽背板。
DSC00905.jpg

供电部分背面,布有不少元器件。
DSC00906.jpg

DSC00925.jpg

内存插槽背面PCB。
DSC00907.jpg

PCIe插槽背面的PCB。
DSC00910.jpg

集成声卡部分的隔离线。
DSC00912.jpg

各种认证标识。
DSC00917.jpg

芯片组背面。
DSC00922.jpg

DSC00920.jpg

拆掉散热装甲后,可以看到4个M.2 SSD插槽。
DSC00929.jpg

第二代M.2免工具安装仅需向外拨动卡扣,即可快速安装M.2 SSD。
DSC00936.jpg

M.2 SSD冰霜铠甲。
DSC00944.jpg

内侧铺有散热垫,对应4条M.2 SSD的散热贴合。
DSC00943.jpg

主板正面无遮挡全貌。
DSC00947.jpg

DSC00975.jpg

拆下来的散热模组和接口挡板。
DSC00997.jpg

散热模组背面都有导热垫,接触面压力良好。
DSC01011.jpg

供电部分,采用14(80A)+2+1路智能供电,核心和SoC每相搭配一颗80A的MP87670。
DSC00952.jpg

DSC00954.jpg

IT8857FN芯片,为USB 4芯片提供PD充电支持。
DSC00971.jpg

主板I/O接口区域。
DSC00957.jpg

芯片组芯片。
DSC00962.jpg

显卡快拆模块。
DSC00964.jpg

主板为单BIOS ROM设计。
DSC00969.jpg

提供运行状态监控等功能的Nuvoton NCT6687D-R芯片。
DSC00966.jpg

asmedia ASM1064 芯片。
DSC00999.jpg

BIOS电池。
DSC01003.jpg

Realtek RTL8126 5G LAN有线网卡芯片。
DSC00967.jpg

Realtek ALC4080 Codec 芯片。
DSC00968.jpg

主板I/O区域,设有Clear CMOS和Flash BIOS按钮、集显HDMI 2.1接口、2个USB 10G接口、1个USB 5G接口、4个USB 2.0接口、3个USB-C 10G接口、1个5Gbps有线网口、Wi-Fi 7双天线接口、一组2个3.5mm+1个S/PDIF光纤的音频输出组合。
DSC00899.jpg

附件一览,包括快速安装指南、欧盟法规通知、贴纸、宣传单。
DSC01028.jpg

JAF_2线缆、ARGB扩展线缆、SATA线缆、一体式机箱跳线、WiFi天线、M.2螺丝刀、EZ M.2 Clip II。
DSC01049.jpg

WiFi天线合体后的效果。
DSC01056.jpg

测试平台

AMD 锐龙5 7600X。
DSC01090.jpg

ZADAK SPARK RGB DDR5 6800 16GB × 2,内存本体,采用银白色设计,上方采用了铝合金罩包裹,下方为白色散热装甲。
DSC01172.jpg

白色散热装甲部分有凹凸的科技图案设计。
DSC01174.jpg

DSC01176.jpg

内存背面贴有铭牌贴纸。
DSC01180.jpg

安装内存,多角度展示。
DSC01194.jpg

DSC01225.jpg

DSC01223.jpg

DSC01218.jpg

DSC01221.jpg

宇瞻 AS2280Q4X 1TB。
DSC01238.jpg

安装SSD,第二代M.2免工具安装非常快速,仅需向外波动卡扣即可安装好SSD。
DSC01241.jpg

索泰 GEFORCE RTX 5080 16GB AMP EXTREME INFINITY 显卡,采用无限镜设计语言,运用光学原理在有限的产品面积上创造出无限延伸、深邃神秘的空间感,配合SPECTRA 2.0 ARGB 灯光进一步强化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优雅而简洁,独特而时尚,有着极强的美学吸引力。显卡正面采用3风扇设计,风扇罩为深灰色,表面有装饰纹理,设计较为简约,显卡尺寸为332.1mm x 137.5mm x 69.6mm,体积适中,机箱适配性不错。
DSC01093.jpg

显卡背面,全金属背板。
DSC01094.jpg

高强度合金材料铸形而成的金属背板,增加显卡结构强度,并能辅助散热,提升静电防护能力。
DSC01098.jpg

显卡顶部一览,采用了暗金色装饰顶盖,下方为贯穿式ARGB灯带。
DSC01103.jpg

显卡立起来的效果。
DSC01105.jpg

显卡顶部左侧的GEFORCE RTX字样。
DSC01110.jpg

右侧为索泰logo灯。
DSC01111.jpg

显卡采用ATX 3.1规范的12V-2x6电源接口,可通过安全指示灯知晓电源接头是否完全就位,进一步提高效率及安全性。供电接口采用镀金接口,导电性更好,耐氧化腐蚀。反扣外接电源接口,方便插拔更轻松,装机效果也更加美观。
DSC01113.jpg

显卡背部细节,左侧有AMP系列logo和GEFORCE RTX字样。
DSC01114.jpg

右侧是贯穿开孔设计。
DSC01122.jpg

ICE STORM 3.0 散热系统,显卡采用大面积VC均热板和镀镍复合热管,进一步优化显卡散热效能,即便是显卡满载游玩各类 3A 大型游戏,亦能冷静自如,释放显卡全面性能,让玩家获得畅快的游戏体验。
DSC01124.jpg

环刃风扇,采用主动风扇控制,左右两组风扇,能独立控制每组风扇,实现对噪音和温度的精准控制。风扇支持智能启停,在显卡负载较低时风扇自动停转,达到节能、降噪的效果,并延长风扇使用寿命。
DSC01130.jpg

显卡侧面一览,可以看到显卡较为厚实。显卡采用高强度合金压铸成型的中框,提升显卡抗扭、抗压能力,防止显卡变形,提升显卡整体结构强度。
DSC01140.jpg

显卡接口部分,包括1个HDMI 2.1b和3个DP 2.1b。
DSC01166.jpg

显卡前部,采用无限镜设计语言,通电后带有ARGB灯效。
DSC01167.jpg

安装显卡,平台完成。
DSC01244.jpg

DSC01258.jpg

微星 MPG A850G PCIE5,采用全日系电容,支持新一代PCI-E 5.0和ATX 3.0规格,全模组设计,自带扁平化模组线。在外观设计上没少下功夫,电源风扇侧非常有设计感。
DSC01261.jpg

电源顶部是铭牌贴纸,除了产品型号、AC直流输入、DC直流输出、额定功率等参数外,下方还有通过的各项指标认证。
DSC01272.jpg

电源侧面,左侧为金属磨砂质感的贴片,右侧为金属拉丝质感的龙纹标识。
DSC01275.jpg

电源尾部,包括智能启停的模式切换按钮和电源开关,最右侧为电源输入接口。
DSC01279.jpg

全模组接口侧,对各类接口进行了种类划分,采用防呆设计,方便使用者插接也避免误接。
DSC01281.jpg

BIOS解析

BIOS方面,默认进入是Advanced 界面,采用微星全新的BIOS界面布局,绿黑配色,并且进行了Full HD高清化处理,画面非常细腻。
MSI_System Status.jpg

EZ Mode,展示各类硬件及状态信息。
MSI_EZ Mode 01.jpg

进阶设置界面,提供了主板各类可调节的杂项。
MSI_Advanced.jpg

Overclocking界面,可选普通和专家全解锁模式。
MSI_Overclocking 01.jpg

开启A-XMP。
MSI_Overclocking 02.jpg

电压设置。
MSI_Overclocking 03.jpg

加密界面,可对主板的安全方面进行管理设定,以加强数据安全性。
MSI_Security.jpg

Boot界面,可调整引导启动项,以及快速启动等设定。
MSI_Boot.jpg

保存退出界面。
MSI_Save & Exit.jpg

硬件监控界面,沿用的图形化风扇转速调节,提供四段式曲线调节,并支持切换温度源。
MSI_Hardware Monitor.jpg

性能预设调节界面。
MSI_MSI Performance.jpg

配置文件选择界面。
MSI_Profile.jpg

收藏夹界面。
MSI_Favorites.jpg

BIOS日志界面。
MSI_BIOS Log.jpg

帮助界面。
MSI_General Help.jpg

BIOS语言选择,支持多国语言。
MSI_EZ Mode 02.jpg

搜索界面。
MSI_Search.jpg

性能测试

CPU-Z截图。
CPU-Z 01.png

主板信息。
CPU-Z 02.png

内存信息,开启XMP后已经自动超频到6800 MHz。
CPU-Z 03.png

使用海力士颗粒。
CPU-Z 04.png

CPU-Z 05.png

显卡信息。
CPU-Z 06.png

CPU-Z 07.png

CPU-Z跑分测试。
CPU-Z 08.png

GPU-Z截图。
GPU-Z 01.png

GPU-Z 02.png

Cinebench R23 测试结果,CPU多核为15706 pts。
Cinebench R23 01.jpg

Cinebench R23 测试结果,CPU单核为1895 pts。
Cinebench R23 12.jpg

AIDA64 内存性能测试。
AIDA64 内存测试.png

SSD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8_0_5.pn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得分21186,显卡得分21867。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jpg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12533,显卡得分16662。
3DMark Time Spy Extreme.jpg

3DMark Port Royal 得分为22897。
3DMark Port Royal.jpg

3DMark CPU Profile 跑分。
3DMark CPU Profile.jpg

3DMark Steel Nomad 得分为8327。
3DMark Steel Nomad.jpg

3DMark NVIDIA DLSS 功能测试,可以看到开启DLSS4后帧数提升非常明显。
3DMark NVIDIA DLSS4.jpg

鲁大师配置信息。
鲁大师 硬件参数.png

鲁大师娱乐跑分2474251分。
鲁大师 硬件评测 02.png

AIDA64 FPU 拷机测试,R5 7600X全核心5.2GHz,测试10分钟,
CPU核心平均温度:72.8℃ 75.5℃ 84.8℃ 82.9℃ 90.7℃ 87.8℃。
AIDA64.jpg

使用Furmark显卡进行测试,满载下测试10分钟,温度最高为62℃。
FurMark.jpg

小结

以上就是微星 MPG B850 EDGE TI WIFI 刀锋 钛 主板开箱及使用分享的全部内容,在做工和用料方面保持了MPG系列的高水准,使用8层服务器级PCB,2oz加厚铜,供电方面采用14(80A)+2+1路智能供电设计,配备第三代钛金电感,内存支持超频至DDR5-8400+MT/s (OC),带有一条PCIe 5.0 x16插槽,带有4个M.2 SSD插槽,配备第二代免工具M.2冰霜铠甲,搭载Wi-Fi 7 解决方案、蓝牙5.4、5G有线网络,对于追求稳定和品质的玩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SC0082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邪恶指数 +30 收起 理由
TernenceS + 15
hudizhoutube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3-12 1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3-1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3-1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X870多一个USB4全功能接口更好,用USB线连接显示器真的是方便,显示器本身又带USB hu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6 10:07 , Processed in 0.02121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