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iquanxx 于 2025-5-20 22:44 编辑
很明显,这是一篇存在草稿里很久的文章,趁着华为折叠笔记本发布,蹭个热度把文章写完了。
开箱的机器是ThinkPad X1 Fold 16,开箱时间为24年4月份。对的,已经一年多过去了,拖延症晚期患者。我是第一代Thinkpad X1 Carbon、第五代Thinkpad X1 Carbon、第八代Thinkpad X1 Carbon,第一代Macbook Air,第一代有touchbar的Macbook pro用户。这些年用下来还是Windows用得顺手,特别是工作之后。
历史:ThinkPad X1 Fold 16是ThinkPad X1 Fold家族的第二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发布于2020年,是联想的第一款折叠屏笔记本,也算是市面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个发布折叠屏笔记本的(不记得是LG先还是他先了)。第一代产品上市时就挺心动的,但是基于其大边框,厚度以及CPU性能不行所以没有入手。第一代上搭配的是Intel core i5-L16G7处理器,性能上实在是不敢恭维,怕是日常办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第一代在国内有上市发售过,起售价是19999,高配版售价去到23999。这个价格让大多数人无法下手,毕竟连生产力工具都不是的电脑还要花那么多钱。
时间来到2022年,第二代的ThinkPad X1 Fold发布,命名为ThinkPad X1 Fold 16,当然也有人叫他为ThinkPad X1 Fold gen 2。这一代机器屏幕展开后达到了16.3英寸,同时屏幕边框比起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cpu给配上了12代的满血cpu(虽然是U)。这代机器上市也是一波三折,按网上流传的说法,机器本身应该是散热有硬伤,所以机器上市不断推迟,一直到23年底左右才在美国上市。并且至今在国内都没有上市。机器配置如下:
处理器12th Intel® Core™ i7-1250U Processor
系统Windows 11 Pro 64
显卡Intel® Iris® Xe Graphics
内存Memory 16 GB LPDDR5-5200MHz
硬盘512 GB SSD M.2
屏幕16.3" (2560 x 2024), OLED, Anti-Smudge, Touch, HDR 600, 100%DCI-P3, 600 nits, 60Hz
摄像头5MP RGB+IR
随机配了蓝牙键盘、支架和手写笔。
至于尺寸和重量方面,我们就和最新发布的华为比较一下吧,看看3年前的产品是否还能打。
ThinkPad X1 Fold 16 HUAWEI MateBook Fold
尺寸(折叠态)
17.4mm 厚度 x 176.2mm x 276.2mm 14.9 mm 厚度x 193.7 mm x 288.5 mm
尺寸(展开态)
8.6mm x 276.2mm x 345.7mm 7.3 mm x 288.5 mm x 382.5 mm
重量
1.28kg(不含键盘) 约 1.16 kg(不含键盘)
可以看出华为的MateBook Fold尺寸大了,薄了,轻了。
说说体验吧,到现在已经使用一年有余了,可以说是除了重量方面都非常的满意。首先是性能,从纸面上看性能也是够用的,日常办公、看电影、Photoshop做图都毫无压力。触摸屏配合键盘的使用其实是大大提升了便捷度。虽然蓝牙键盘上的触摸板支持多手指手势,甚至还有Thinkpad经典的小红帽,但是都不如直接触屏来得直接。16.3寸屏幕办公体验比13寸强不少。现在出门,比如上飞机,都不用背双肩包,一个小的斜跨就搞定了。我是为它配了一个Goyard的Belvedere,刚好装得下它、键盘、支架、笔、充电线和USB拓展口。缺点嘛,一个是重量方面还是偏重,第二就是它没有沿用第一代的设计。要是支架本身做在机器上会大大增加便利度。这点,华为考虑到了。
好了,接下来就是图片环节了。
现在都是倡导100%可回收的包装。
这个据说是用竹子做的盒子质感挺好的。
机器自带65W的充电器,后面自己买了个小的快充。
机器本体出现!
随机配的手写笔。好像是支持4096级的压感。
键盘及支架。
把膜撕开啦。
ThinkPad X1家族经典符号
i7贴纸
3个方向2个USB-C Thunderbolt 4接口,1个普通C口,3个扬声器,支持杜比。
经典的小红帽。键盘键程不错,打字很舒服。
右下有指纹识别器,当然也支持Windows Hello用面容解锁。
开机设置
设置好进入桌面,现在是竖屏的模式。
横屏的模式。
虚拟键盘的模式。
实体键盘的模式。
当机器折叠后,把蓝牙键盘放置在屏幕下半部分,会自动识别调整模式。
上下不同窗口分屏浏览。
两种手写笔的模式。
机器厚度比较,分别是Fold, Mate X5, Iphone 15 pro。
跑个分
日常车上办公就靠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