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之乎 于 2013-8-14 13:54 编辑
1978年一架前往欧洲的飞机上,创办BOSE公司十余载的MIT教授Amar G. Bose先生感觉到飞机引擎的巨大噪音影响了他欣赏耳机里音乐的兴致。又过了十余年,BOSE推出了首款主动降噪耳机,用于保护飞行人员与地勤人员听力(主要是军事用途)。比如好莱坞肌肉片的直升机场景中出现的耳机,相当一部分就出自BOSE。 主动降噪耳机的称呼是为了与利用物理隔音的被动降噪进行区分;却确切的来说应该叫有源降噪。所有声音包括噪音都能分解为不同波长和振幅的声波信号,如果实时叠加振幅相同、相位相反的波形,即可进行抵消。有源降噪即是利用此“掩蔽效应”,在收集到环境噪声(主要是中低频100 ~1000Hz)以后利用降噪电路解析输出同频反向波形,达到降噪效果。需要指出的是,降噪过程并非是在电路内完成的,而是人耳的合成效果。因而关键点在于“实时叠加”,考虑到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需要在滞后掩蔽的时效(50~200ms)内完成,这就靠厂家对降噪电路的功力来达成。 BOSE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时间推移到2000年,这一技术随着QuietComfort系列耳机(下称QC)被带到民用耳机市场。BOSE依次推出三款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QC2、QC3、QC15,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航空公司的头等舱也以标配QC3或QC15为卖点。 此次登场的QuietComfort 20i,功能上继承乃兄,形态上却转为入耳式,更加轻便简洁,使用范围也更广,比如40℃的福州。 ↑包装盒中规中矩,正面显眼处标识了名称、功能还有苹果产品适配等。如果是安卓机器,可以购买类似的QC20。 ↑左右也来露个脸,是一些厂方认为需要说明的信息。 ↑开包之后抽开内盒,是一抹略骚的蓝色。 ↓进而打开各部排列有序,井井有条。 ↓来两张特写,整体沉稳质朴。 ↓附件藏于盒下,除了多语的说明书以外,能够派上用场的是一个便携包。 ↑随机附赠两个尺寸的硅胶套以匹配耳廓大小不同的用户,材质是为BOSE持有专利的StayHear鲨鱼鳍耳塞设计,在之前采用的产品如MIE2i上以其舒适的佩戴感而广受好评。 ↓再回到耳机本身,显眼的“BOSE”字样列于电路模块之上,这也是降噪功能的核心,解析计算所需要的电力也有其间内置的锂电池提供(可使用16h)。左下方的三个阴刻标志,分别是降噪、电力与关闭。前两者通过led等显示当前耳机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QC15等没电就无法使用的限制,QC20i关闭降噪之后仍可作为普通耳机使用,无疑是更人性化的设计。 ↑品名QC20i中的“i”即说明此线控是专为i系列设计;支持曲目切换等各种快捷操作。需要指出,如果是iPod classic,那么只支持09年产的(绝大部分线控包括苹果自家的耳机亦是如此)。 线控部分的背面是麦克风,以供手机通话使用。侧面是一个开关,BOSE称之为“awake”,当临时需要脱离降噪模式之时(比如有妹子出现),简单一按即可。 再与同门师兄弟合照,正中是堪称降噪效果“imbalance”的QC15;右边是前文提到另一鲨鱼鳍耳塞设计的MIE2i,舒适之至。左侧那一双正是今天的主角----QC20i,集前二者之所成,而价格上与QC15相当,算是不大不小的良心。经众机友测试,降噪效果不输QC15,佩戴的舒适性与MIE2i持平,集大成者这一说法当之无愧。 虽说是功能性耳机,不提音质也不厚道,一言以蔽之:便携设备的佳友,非hifi中的佼佼者。至于BOSE耳机常被人提及的“有箱子味”,可自行脑补,限于笔力,实在无法描述。如果非要被问及与另一系列功能性耳机Beats的音质比较,那无疑是胜过的。在下贪图舒适安逸,没法装烧友,就算拿D50+ie8来换ipc+meie2也绝计不成。 想起BOSE官网的一个消费者留言,用以作结,大意是“如果你愿意一次花五毛钱消弭掉耳边的聒噪,那么想想未来一两年的清净,这耳机颇值得入手” 个人帖集,敬请批评指正: HP 旗舰移动工作站 EliteBook 8770w 首发 十亿色的梦幻----HP DreamColor 初探 HP EliteBook 11寸旗舰 2170P 品鉴 BOSE QuietComfort 20i:降噪首选 Apple Time Capsule: 开箱实测
笔记本CPU散热考--理论与实践
Dell 骁勇小将 M4600 开箱
DateTale&iFixit:装卸之间
EA6700--思科民用绝唱
iMac全系列改装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