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579|回复: 5

[照片] 8D魔幻城——重庆Day2,在山城用脚丈量魔幻和对岸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磊子Mini 于 2025-9-6 19:48 编辑

开启重庆游记第二天,
今天仍是全程走路,
而且每个地方走路距离都不远;
超多图文预警

说明下这游记时间是2024年10月

行程概况如下:

Day-贰:山城步道—白象居—湖广会馆—龙门浩—下浩里—南滨路

day2首页.jpg
设备:索尼a6400 16-55 2.8,iphone15pm。
上图下文,游记浏览上面是图片下面是介绍。
(文中部分资料数据和文案来自网络转发,如有侵权可联系我删除。)

Day-2.1:山城步道

IMG_3350.jpg
早起后在解放碑附近邹容路随便找了家有当地人在这吃的早餐店,点了碗不辣的抄手,虽然在重庆不吃辣少了份快乐,但这碗不辣的抄手还是很鲜的,很好吃,抄手的皮儿薄如蝉翼,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在口中迸发。
DSC08979.jpg
从解放碑到山城巷大概1.5公里,走路二十分钟,我依然选择走过去,能看到重庆街道的风土人情。
DSC08981.jpg
恕我直言,我感觉重庆街道上的垃圾桶特别少,但街道却非常非常干净,打眼一看就干净那种。
DSC08984.jpg
DSC08993.jpg
在重庆的街头巷尾,你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自由与惬意。
DSC08994.jpg
对了这里说下,去山城步道不要直接导航这个名字,先导航到渝中区佳实养老院,然后顺着领事巷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就行,这么走是下坡路,不累。
DSC08997.jpg
DSC09000.jpg
走着走着发现一个街道名字挺有意思,遂来网上找下资料:火药局街其名称源于清朝末年清朝绿营军在此制造和存放火药的历史背景。具体来说,火药局街因清朝末年清兵绿营制造、存放火药而得名‌。现在的火药局街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老旧建筑,但名字依然保留,成为了解重庆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
DSC09004.jpg
DSC09006.jpg
在重庆,不去景点,不去网红打卡地,在街头举起相机就是人文,很喜欢这种拍照的感觉。
DSC09007.jpg
DSC09009.jpg
看到这个牌子说明到了,顺着路往前走就行。
IMG_3355.jpg
DSC09011.jpg
进门往前走了大约200米,看到了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门诊部旧址。
原址为仁爱堂医院,始建于1900年,仁爱堂医院在历经两年筹建后,于1902年5月正式运行,1944年改名为陪都医院。上世纪90年代,这里成为重庆市中医学校门诊部所在地。门诊部匾额背后原来阴刻有“慈善堂”三个大字,改为中医学校后,学校用石灰将“慈善堂”三字涂抹,在上面题写“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门诊部”标牌,现标牌已残缺不齐。
DSC09010.jpg
DSC09013.jpg
DSC09014.jpg
DSC09033.jpg
仁爱堂地处山城巷山体顶端,位置居高临下。1900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天灯巷建仁爱堂,教堂由法国技术人员绘图设计,建筑融合了西方建筑和传统中式建筑风格。教堂于1902年修建完成,由玛丽亚方济圣女修会负责管理。仁爱堂由教堂、神父楼、修女楼、医院、钟楼、教会学校和附属建筑组成,占地12.25亩。抗战时期,仁爱堂医院曾设立“难童救济及教养第十所”,为空袭受灾难儿童提供救济。
DSC09032.jpg
教堂里面现在已经无法进入了,有的地方也被改成了酒吧。
当年的仁爱堂医院究竟是怎样一幅场景?他们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已很难考究。时间过去了120年,岁月的流逝也抹不去它的烙印,人们常说:“医院的墙壁比教堂聆听了更多真诚的祷告”,此刻看到地下遗址,才真正明白了仁爱堂医者仁心的珍贵......我不禁在想,当时的仁爱堂一定是中外结合、中西合璧,别具一格、别有风味;当年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也一定是冒着战火销烟在开辟“生命通道”,让病人在身体上享受专业的关怀,心灵上获得慰藉!
DSC09015.jpg
仁爱堂边上荒野花园里面有个爱堂钟楼遗址。
DSC09017.jpg
尚存的欧式钟楼为仁爱堂附属建筑,紧靠墙边,整体呈圆往形,青灰的圆形墙上装饰有象牙白罗马柱,拱形窗洞上的欧式栏杆更显小搭楼的精致。直径5米,高15米,从底楼到顶部,窗户与窗户之间有竖直的一条条白色线条加以装饰、横向的瓶式栏杆将钟谈分隔开来。这是仁爱堂百年建筑中仅有的完整建筑、款式别具一格、虽然楼上的钟早已不几踪迹,但钟楼顶部与建筑主体仍保存完好,拱形窗洞、象牙白罗马柱等,都倍显这处欧式钟楼的精致。这在重庆古建筑中是很罕见的。
DSC09019.jpg
远处重庆长江大桥下面的珊瑚坝,是当年抗战时期重庆的临时飞机场。
DSC09020.jpg
这个荒野花园里的视野还是不错的,能望到江对岸。
DSC09021.jpg
DSC09027.jpg
仁爱荒野花园原为仁爱堂西侧翼楼建筑废墟,占地面积约3950㎡,垃圾成堆,场地破败,仁爱堂钟楼仅存残骸。在对荒野花园的修缮改造中,以充分尊重历史原物为前提,以符合场景调性“荒野”为主题,利用原废墟青砖和条石重组打造荒野景观,完整展露仁爱堂地下室原貌和钟楼的历史痕迹。且将历史记忆元素与多元文化体验融入其中,保留拆改痕迹,保护加固钟楼,打造极致荒野艺术。
旁边是医院和教堂地下室遗址和大量复杂隐密的地道。地下室造型考究,分成若干小间,之间用拱券隔离,层层叠进。对挖掘研究仁爱堂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斑驳的墙壁上留下岁月的痕迹。
DSC09034.jpg
当我走出这里,心中不免百感交集。有沉醉、有欣喜、有感伤,但更多的是崇敬。尽管仁爱堂医院此时早已湮没在斑驳的岁月里,但它就像一本尘封的历史书,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感人的故事,它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也留下了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是啊,医院这个地方,是这个星球上最能流露出真情实感的地方。生离死别,大喜大悲,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在这你能看到世间最真的感情,当然也能看见人性的善恶。这个地方永远不缺少人,也永远不缺少故事......
DSC09036.jpg
DSC09037.jpg
DSC09038.jpg
DSC09041.jpg
DSC09042.jpg
行走在山城步道,商店里的精品、服装、玩偶吸引着游客,卡通公仔成为年轻人拍照的背景,文艺元素让其愈发受欢迎,足见重庆在打造网红景点方面颇具巧思。
DSC09044.jpg
“山城巷”,也叫“山城步道”,据说是重庆唯一一个以“山城”命名的地方。
DSC09045.jpg
重庆的“山城巷”就在长江旁边,带着浓浓的当地传统特色,难怪会吸引好多游客前来打卡。
DSC09052.jpg
IMG_3389.jpg
山城巷记忆馆详尽地记录了重庆的过往与现今以及千年历史脉络。
IMG_3390.jpg
山城在岁月长河中虽时光斑驳,但影象犹在。引用一句对重庆的注释:“重是重逢的重,庆是庆幸的庆”,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IMG_3395.jpg
这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年代。黑白电视、暖水壶、煤油灯、职工票等老物件,烙下了那个时代的专属记忆。茅草瓦屋如今已变成高楼大厦。 DSC09059.jpg
IMG_3399.jpg
馆内陈列着大量展现老重庆风貌的资料,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实景 3D 模型相结合,让人仿若置身旧时山城。
IMG_3405.jpg
IMG_3406.jpg
DSC09054.jpg
在山城步道,无论是建筑物的大门处、阶梯、墙角,还是小摊档,都能成为摄影师的绝佳取景地,也成为文艺博主的灵感源泉。
DSC09061.jpg
DSC09063.jpg
DSC09064.jpg
DSC09066.jpg
探寻山城的记忆,漫步于山城的古巷,山城巷的砖石、老宅的沧桑、质朴的风俗人情,皆是这座城市珍贵的回忆。在此处,既能领略古城的韵味与现代的繁华,又能深入探究其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DSC09065.jpg
DSC09076.jpg
DSC09078.jpg
DSC09077.jpg
DSC09079.jpg
DSC09080.jpg
DSC09082.jpg
DSC09083.jpg
DSC09084.jpg
DSC09085.jpg
DSC09086.jpg
山城巷作为重庆山地街区的典型范例,“横街纵巷”的道路架构和“上坡下坎,**拐拐”的街巷空间,承载着市井生活的演变,反映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DSC09089.jpg
山城巷原名天灯巷,清代此处立有“天灯杆”,节日时点亮“天灯”祈福平安,故得名。
DSC09090.jpg
1900年,法国传教士来到此巷,在巷子上口修建了天主教仁爱堂及仁爱医院,远远望去,灯火沿石梯蜿蜒而上,忽闪忽明,仿佛天上的星辰。试想一下,一百多年前,紧邻长江的“山城巷”上面星星点点的灯光,那场景该有多浪漫啊!
DSC09092.jpg
1972年,天灯巷更名为山城巷。名称虽变化,但百年间的灯火遗址沿着山城的崖壁而闪烁,是名副其实的“天上街市”,这份来自百年前的烟火气一直流传至今。
Day-2.2:白象居

从山城巷出来往白象居走,那是个居民小区,但是个很出片的地方。从山城巷出发到白象居约2公里走路半个小时。
IMG_3418.jpg
很喜欢重庆这种路灯杆,上面写清楚了此处有什么景点,离别的景点有多远等路标,不熟悉位置的一看便知。
IMG_3417.jpg
在重庆随处可见板凳面,有一高板凳和一矮板凳组成,食客坐矮凳上吃高凳上的面。板凳面的起源,源自于店面空间有限的店家,老板巧妙地构思出让顾客坐在矮板凳上享用放在高反凳上的面条。已经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
DSC09097.jpg
路过白象街是一条重庆老街,在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这一条小街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名人,有陈毅、王芸生、**等。有**邮局、李耀庭公馆等建筑。
IMG_3422.jpg
据说这里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石象,恰好和南岸玄坛庙一对青石狮相对,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青狮白象锁大江”;另一种说法是,当地原有为白象洗沐的白象池,所以取名白象街。
DSC09098.jpg
这个残缺的城门是“太平门城墙公园”,太平门城墙是重庆中心的一处古色古香的历史遗址,这里见证了明朝的辉煌,也承载着三国的厚重历史。漫步在城墙之上,仿佛能听见古时的战鼓擂动,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朝天门、临江门、通远门、东水门……,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朝天门不是重庆第一门,太平门才是十七门之首,太平门始建于南宋,如今我们看到的太平门遗址,修建于明代。太平门是位于重庆市的一座城门,在重庆城的东南,有瓮城面西南,城门上书“拥卫蜀东”四个大字。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古城下半城中心地带,城内是重庆府署和巴县官府衙门所在,成为全城政治中心。车水马龙,市面繁华。重庆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商、洋行集中在城门内白象街,成为金融中心。
IMG_3427.jpg
白象居是重庆的一个特色居民区,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山城地貌闻名。这里可能有很多陡峭的楼梯、错落的楼层,以及充满老重庆生活气息的场景。来白象居不要直接导航白象居,要导航“胖哥面馆”来到这个面馆跟着人群走就行了,有好几个打卡点。
DSC09113.jpg
从楼中眺望,可以看到雄伟的大桥,长长的索道缆车晃悠悠穿江而过,薄雾笼罩着远山,真有种电影里奇幻飘渺的氛围。
DSC09117.jpg
DSC09120.jpg
DSC09140.jpg
DSC09154.jpg
DSC09156.jpg
白象居是上世纪80年代末设计,90年代初建成的高层住宅群,是一个24层无电梯的居民楼。
DSC09159.jpg
DSC09161.jpg
DSC09182.jpg
保留了老重庆的风格,是一个非常有重庆味道的老小区。陈坤的《火锅英雄》、易烊千玺《少年的你》、王俊凯《隐秘的角落》等杂志拍摄取景地。
DSC09251.jpg
DSC09256.jpg
DSC09283.jpg
IMG_3439.jpg
注意这里是居民小区,打卡需注意小声,不要影响这里的居住人民。

Day-2.3:湖广会馆


DSC09291.jpg
从白象居出来走到湖广会馆大约700米走路约10分钟。
IMG_3450.jpg
禹王宫又称作湖广会馆,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巴县志尔庙》公:“禹上庙,在东水门内、即湖广会馆。”湖广会馆建于清乾年间、清咸丰复修。
IMG_3455.jpg
进来就能看到湖广会馆的地图板。地图板上标注着各个景点的位置以及主要路线,就像一位无声的向导,指引着游客们探索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我拿着地图,按照上面的指示,一步步深入湖广会馆,每到一处景点,都像是翻开了一本古老的历史书,读着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故事。
DSC09303.jpg
禹王宫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原湖广会馆分为儿个大院、各院有前殿、戏楼、看厅、厢房等,后因抗战时期日机轰炸、部分建筑被毁。
DSC09305.jpg
禹王宫戏楼是清初砖木结构古建筑,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之一。戏楼建筑华丽,飞檐翘角,琉璃简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戏楼的雕梁画柱和工艺精细的装饰,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DSC09307.jpg
禹王宫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体现了湖广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
DSC09309.jpg
它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以其精美的木雕、华丽的装饰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称。
DSC09306.jpg
禹王宫左侧是我国首个移民专题博物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博物馆以300多年前“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为背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以及入蜀线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沿革,也是重庆人了解自己从来哪里历史见证的地方。湖广移民祭拜大禹,是因为湖广多为水乡泽国,水患不断,便以治水的大禹为神,祈祷舟楫平安。
DSC09311.jpg
DSC09349.jpg
齐安公所,这是建筑群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建筑包括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
DSC09312.jpg
DSC09315.jpg
重庆庆馀堂是当时著名药店
DSC09316.jpg
在会馆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宏伟的戏楼。戏楼上的木雕栩栩如生,刻画着各种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戏班在台上尽情演绎,观众们则在下方聚精会神地观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非遗文化《醉巴渝》的演出就在这里上演。
DSC09325.jpg
DSC09331.jpg
DSC09333.jpg
DSC09339.jpg
DSC09341.jpg
DSC09342.jpg
走进湖广会馆,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 漫步在湖广会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湖广会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通过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DSC09347.jpg
湖广会馆虽经历史沧桑而留下斑驳烙印,依然高大恢宏,古朴苍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走进禹王宫恍若走进时间隧道,让你感叹这历史文化的悠久厚重与多彩!

Day-2.4:龙门浩

从湖广会馆走到龙门浩老街大概1.5公里走路20分钟,可以说过了桥就是。
DSC09350.jpg
龙门浩老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滨江路,与渝中区隔江相望。前临长江,后依真武山,南邻海棠溪,北接玄坛庙,是南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通川南各地的必经之地。曾经是真正的“洋人街”,镌刻着老一辈重庆人的记忆。
DSC09354.jpg
千年前的南岸上新街江边,江中的石梁中部有一段缺处犹如一道门,古人谓之“龙门”,石梁内自然形成了一湾宽阔的湖水,方言称之为“浩”。宋朝绍兴年间有人在上面刻有“龙门”二字,“龙门浩”由此得名。
DSC09358.jpg
顺着台阶而上,重庆是座山城,许多地名都是按地貌特征取的。如坪、坝、坡、湾、岩、坎等。龙门浩的“浩”,也是这样。重庆人说的“浩”是指江边被碛石隔开的水域。
DSC09359.jpg
龙门浩正对重庆城。旧时,出城去南岸,只能走东水门或太平门。东水门正对下浩,但下浩停船不太方便。上个世纪20年代,为开辟城内外交通,重庆城的闭门纷纷打开,太安门也被拆除。太安门正对上浩,从太安门过江到南岸,其航道比东水门、太平门过江好,加上南岸新建了上新街,于是取代东水门、太平门的地位,成为沟通长江两岸重要的渡口。上浩也取代下浩的地位,逐渐繁荣起来。
DSC09360.jpg
龙门浩老隐藏着一个意大利使馆的遗址。这座建筑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达224平方米,采用了砖木结构的中西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硬山顶和一字形布局。
1938年8月4日,意大利驻华使节亚历山大抵达重庆,并选择在这里——枣子湾16号——设立他的临时居所。从此,这栋小楼便成为了“意大利大使馆”,见证了抗战时期重庆的重要历史。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餐厅。
DSC09361.jpg
沿着步道一路向上,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欣赏东水门大桥和大桥下层的轻轨列车。
DSC09363.jpg
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让人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DSC09367.jpg
而在青砖黛瓦对面就是高楼大厦。
DSC09365.jpg
DSC09366.jpg
DSC09370.jpg
据资料记载,130年前,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此后,外国商船接踵而至停靠在龙门浩,洋行纷至沓来。开埠对重庆影响深远,加速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DSC09395.jpg
这张照片是在观景台拍的,在这里可以俯瞰长江和对岸的渝中半岛,白天能看到船只往来,夜晚则是灯火辉煌的夜景,但是人超多,还得排队,所以我放弃了。。
DSC09396.jpg
DSC09409-2.jpg
门外是集江景、桥景与错落有致的高楼于一体的山城美景。
DSC09425.jpg
DSC09426.jpg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重庆,看到桥就想拍,虽然好多都拍过是同一座桥但还是想拍。

Day-2.5:下浩里

DSC09430.jpg

沿街旁有不少参天的黄葛古树,如果从高处俯看会发现整条老街都掩隐在这浓密的绿荫之下。
DSC09437.jpg
DSC09439.jpg
店铺和标语都充满了年轻的气息,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品味。
DSC09440.jpg
IMG_3493.jpg
肖战同款机位~
IMG_3495.jpg
DSC09445.jpg
DSC09447.jpg
下浩里老街曾是到长江边上龙门浩码头的必经之路,陪都时期这里是连接渝中半岛与南岸的交通要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业陆续迁入下浩正街,使得这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南岸长江边上的繁华街道‌。
DSC09448.jpg
下浩里老街由200多栋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这里曾是美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大使馆的旧址,充满了历史底蕴。老街上的厚珍公馆、长江索道、既下山酒店、川东道等地都是拍照的好地方‌。此外,下浩里也被《美国地理杂志》誉为“另一个世”,改造后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痕迹,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代的活力‌。
DSC09449.jpg
DSC09450.jpg
放慢脚步,感受山城的复古韵味和烟火气息。
DSC09451.jpg
DSC09452.jpg
IMG_3496.jpg
下浩里半山咖啡店,这里之前‌是永兴洋行高管住宅旧址,是一栋二楼一底的砖木结构中西式建筑,房屋前有一宽大的院坝,当地老百姓称其为“洋房子”。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清光绪16年(1890年),当时重庆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外国列强纷纷在南岸海棠溪至弹子石沿江一带设立领事馆、海关、洋行等。永兴洋行高管住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造的‌该建筑不仅是永兴洋行高管的住所,还见证了重庆开埠的历史。作为南岸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兴洋行高管住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IMG_3500.jpg
武昌中华大学,这里曾是武昌中华大学的临时校舍。这里曾是禹王宫的前殿和正殿。在抗日战争时期,武昌中华大学西迁至重庆,利用禹王宫继续办学。由于禹王宫的可用面积有限,学校在禹王宫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四栋三层高的教学楼,并在1939年修建了大礼堂。1938年,日寇逼近武汉,武昌中华大学辗转流亡到湖北宜昌小溪塔,后因武汉沦陷,又迁至重庆南岸龙门浩的米市街。学校在重庆期间,师生共约500人,尽管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师生们依然乐观,学校组织了各种文艺活动陶治情操。1945年春天,学校复原迁回武昌旧址,结束了在重庆的办学时光。
DSC09453.jpg
DSC09454.jpg

DSC09461.jpg
DSC09456.jpg
在下浩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下浩的原住民,他们保留着老重庆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一群在下浩开茶馆的年轻人,他们为衰败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Day-2.6:南滨路


DSC09464.jpg
从下浩里出来就是南滨路,最美江景路之一。
DSC09469.jpg
沿着南滨江路一路向前,感受滚滚长江的风貌。
DSC09467.jpg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长江了,但是在重庆看长江另有一番趣味。
IMG_3511-2.jpg
江边这条路走起来太舒服了,也不热,还有绿荫陪伴。
DSC09472.jpg
DSC09478.jpg
由于南滨路是长江南岸,正好隔着长江看渝中半岛,包括朝天门码头的新建的来福士大厦,还是比较壮观的。
DSC09483.jpg
一张照片容纳了来福士和朝天门还有两侧的大桥。左面的是东水门长江大桥,右面是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两江在这里汇合~
DSC09492.jpg
远处的是南滨路钟楼广场,钟楼4个直径3.6米的大钟和总高45.277米的钟楼不仅是西南最高的独立塔式建筑,而且设计寓意深刻:塔基座一层高度6.1米,寓意建国61周年;塔身高度33米,寓意改革开放33周年;从175米江面高度计算,避雷针高度为61.8米,寓意重庆1997年6月18日直辖时间。
DSC09486.jpg
南滨路很漂亮,但是要想看到好看的南滨路得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晴天,一个是夜晚。晴天今天是没有了,我在这等夜晚,是个拍夜景的好地方。
IMG_3527.jpg
南滨路打卡地之一,重庆之圆。
DSC09499.jpg
形状酷似甜甜圈,与来福士广场的多角度同框。
DSC09493.jpg

排队拍照时候偷拍前面的**姐。

DSC09503.jpg
夜幕降临,我在这里等亮灯。
DSC09515.jpg
DSC09508.jpg
此时洪崖洞的灯已经亮了,但大桥的还没亮。
DSC09520.jpg
DSC09522.jpg
DSC09524.jpg
DSC09525.jpg
DSC09534.jpg
终于亮灯了,下面不多说直接看美图吧。
DSC09543.jpg
重庆南滨路的夜景绝对不输洪崖洞!对岸渝中区的8D建筑群在灯光的映衬下,浪漫又神秘,氛围感十足。
DSC09538.jpg
DSC09545.jpg
DSC09547.jpg
DSC09550.jpg
夜晚的南滨路,灯火辉煌,江对面的建筑群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DSC09548.jpg
DSC09553.jpg
IMG_3547.jpg
以这张照片作为今天的结尾吧。今天一天都在走路,没吃什么好吃的,晚饭以麦当劳结束。
8D魔幻城——重庆Day1,一座让你迷路上瘾还“勾魂摄魄”的城市!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738317-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4邪恶指数 +35 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ohyoyo + 10
Wolverine + 5
ptbalan223 + 20
nApoleon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9-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5-9-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烟火气
发表于 2025-9-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重庆20年,从没去过这些地方,惭愧!
发表于 2025-9-7 1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图多杀猫!
发表于 2025-9-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视觉大宴,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典故的,好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9-7 12:59 , Processed in 0.25932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