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2023-11-28 18:23 编辑
这个帖子非常有价值,尤其是里面提到的一篇同色异谱失效的研究报告及相关
关于普通色度计到底能不能使用1931 2°以外的观察者,这里一开始的回复的肯定的,因为色度计输出的是所谓的RAW LMS数据,再转换成XYZ/Yxy,但后面又讲了一段——
“However I remember Florian maybe saying that such correction technique is very dependent on LMS being close to LMS in observer used as reference… so IDNK how accurate is, but you can use CIE 2012 2degree with argyll, a CCSS and an i1d3 => CCSS corrections work for i1d3 on CIE 1931 2 degree because i1d3 is close to it.”
所以。。。。。
关于这个报告,是韩国三星的研究员今年完成的,《Reducing the CIE colorimetric matching failure on wide color gamut displays》
最有意思的地方,作为一个色彩匹配实验,它是通过7个窄光谱、广色域的显示设备完成的,而非传统的投影屏或灯箱,理论上这样能更贴近显示设备用户的使用场景
根据报告,这个传统CIE CMF“同色异谱失效”问题的严重程度差不多是:激光投影>WOLED≥QLED>RGB OLED≥RGB LCD,激光投影的失效是最夸张的
然后Argyll的作者Graeme比较认同这个报告,并根据它后面给出的新型CMF相关数据,做出了两个观察者文件,在3.0.2版本的ref文件夹下面,分别是“oled.cmf”和“oled_pos.cmf”,看帖子里有用户反馈,疗效良好~
不过要用这个oled.cmf的话,得通过Argyll,其实Argyll并不复杂,就是在CMD命令行输出指令运作,或者DisplayCAL里附加命令行应该也可以,毕竟DisplayCAL是基于Argyll的
话说回来,其实各大厂商真有心推广新的CMF也不难,显示设备本质上无所谓什么色域什么CMF,搞两套就好了,一套新CMF模式,一套老的1931 2°模式,中低端不好说,高端专业显示器这么弄完全没问题,要知道当初DVI作为在VGA和HDMI/DP之间承上启下的接口,为了兼容模拟信号,足足搞了3个接口定义、5个传输模式
当然,前提是有一个足够靠谱、能真正彻底解决“同色异谱失效”的新CMF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