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188410|回复: 343

[摄影] 也来说说我用过的那些相机和镜头们:从宾得到佳能再到Leica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惊寒 于 2017-9-1 10:44 编辑

开    篇

其实按照我过去的习性,早就该写这么个文的,也有很多人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写一篇,但一直懒得动手,最近一位朋友DannyLeslie分享了他的器材心路,让我也对盘点自己的折腾之路有了新的动力,于是才有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首先声明,我不是土豪,2013年从三千多的入门单反套机开始到现在,虽然雪球越滚越大,坑越陷越深,但是最多时候同时持有的器材,加起来也就够在深圳香蜜湖买一个平方的。多数时候只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左手出右手进,流水看着比较厉害而已。

其次,我不是贩子,我有自己的正当职业并且和摄影毫无关联,但有时候遇到感兴趣或者白菜价格的二手相机镜头,仍会忍不住收来把玩一番,如果觉得不是很喜欢或者经济压力袭来,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后出掉,运气好还能落下几百不等的盈余,运气不好贴个几百也是常有的事。

最后,我玩某样器材的周期并不长,折腾之剧烈,在朋友圈子里面是出了名的。有些器材还是入了出,出了又入,最多的能有三四次之多。这种玩法,能理解的人不在少数,不理解的人更多,我也不会劝说任何人非来理解我。

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有限的时间里,还折腾得动,不妨尽量折腾得精彩些,也是人生的经历。


------------------------------------------------------------------------------------------------------------

下面会分六个篇章(宾得篇、佳能篇、尼康篇、索尼篇、理光/富士篇、徕卡篇)来说说我用过的那些相机,包含自己买的、借朋友并玩过一段时间的,以及测评试用的。只在别人手里或者相机店里摸过一阵子的不算。原则上不评价自己没用过的机器,如果不慎偶尔涉及还请见谅。

每款相机一层楼,思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类似随笔,并会附上自己用该相机拍的图一张,图的水平参差不齐,仅为避免键摄之嫌。

一、宾得篇

为什么宾得排前面,因为我买第一台单反就是宾得K30套机,先入为主,有所谓初恋情怀在里面,感情比别家自有不同。

一开始为什么选宾得?一是因为宾得入门器材扎实的做工和极其厚道的配置,二是被津津乐道的宾得直出色彩,三就是性价比(其实就是因为穷)。

1、K30

2013年5月初,因向同事借D3100套机未遂,愤而自购单反,被骚黄色宾得K30颜值吸引,入全新水货磨砂黄K30+DA1855WR一套。因误入摄影群,三个月后长草升级K52,遂出。

简单评价K30:
亮点:性价比高,小巧便携,用料厚道,外形线条硬朗,颜色骚,入门机就有三防、百分百视野取景器、AF微调,直出讨喜;
槽点:总体外观太像玩具,菜单功能较少配置较低,对焦很一般。

关于图片:生平第一次用定焦,就是那个几百块的良心DA35 2.4,才知道虚化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所以,在阳台上用小朋友的水彩笔试虚化,背景是金鱼缸,能把背景虚成一片,当时是很兴奋的。也不懂后期,JPG直出,美图秀秀乱调+水印。

K30.jpg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250s 焦距:35 毫米 感光度:100


2、K52

2013年7月底,受摄影群各种“有肩屏才专业”、“买买买才是王道”的不正之风引导,三个月就卖掉了自己的初恋K30,入了这台二手K52,从此踏上一条愈演愈烈的折腾之路,是为肇始之开端。然而两个月后,又在“不如加钱上XXX”、“底大一级压死人”、“全幅才是王道”的歪风邪气引诱下,出掉宾得全套,分期付款上了佳能6D,可怜我当时刚刚入了星头50-135 f2.8都还没好好用。
很久之后的2016年初,帮同事出一台K52,得以再次重温这台机器一个月左右。

简单评价K52:
亮点:做工极其扎实,至今我仍认为这是我用过的色彩最好的宾得机器,暗部对焦比K30提升明显;
槽点:使用超大光圈对焦不靠谱(原谅我当是用的是适马50 1.4ex,用过的人都懂的),机器各方面反应还是略慢了一点。

关于图片:第一次用长焦,就是宾得极其良心的这枚DAL55-300,塑料屁股,初次体会长焦压缩空间带来的快感,不能免俗地去拍了荷花,期间拍到几张蜻蜓,兴奋了很久。

K52.jpg         
[参数] 光圈: F/13.0 快门:1/500s 焦距:300 毫米 感光度:800

3、K52s

2013年11月底,由于6D全套出掉无机可用(具体原因详见佳能篇),入了一台二手K52s。这是K52的孪生兄弟,就是取消了低通,价格贵不少,所以以前没选。这次再入宾得,就想尝试不一样的,所以选了它。不料半个月后,K3开始铺货,按捺不住折腾之心,就匆匆出了二傻,升级了新机器。

简单评价K52s:
亮点:和K52一个模子出来的,区别就是画质细节更好,极其锐利。这机器是真正去掉物理低通的,比同时代的D7100只是去低通效果要更加激进,实际画质也更好点。
槽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低通的原因,二傻的色彩比52要干那么一丢丢,而且自动白平衡容易飘忽。

关于图片:二傻用的时间真的很短,主要就是搭配金属屁股的DA55-300乱拍了两次,这张图是在深圳东湖菊展拍的。

                                                                                                                                                  
K52S.jpg
[器材]:宾得数码相机PENTAX K-5 II s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1000s 焦距:190 毫米 感光度:200

4、K3

2013年12月初,听说K3港货开始铺货,第一时间就在某宝下了订单,入手之后很是喜欢,打算长期用下去的。结果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2月份父亲旧病复发急需治疗,为了筹钱出掉了所有摄影器材。
直到后来的2015年11月,折腾之余开始怀旧,又重新入了一台K3,当然,毕竟只是怀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再次出掉。

亮点: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有了全面提升,对焦和机身处理速度提升最大,2400w去低通画质至今仍是APSC的顶配,做工比上一代也更扎实,体积没增加多少却重了不少,入手像个铁疙瘩。
槽点:27个对焦点尤其是中间25点的覆盖面积小,边缘两个点不够靠谱,追焦仍然是不够靠谱。

关于图片:这张是用DA 200 2.8拍摄的一只野猫,中午时分,它躲在灌木丛中警惕的看着我,我轻轻按下快门就离开了。阳光被灌木遮挡,在猫脸上形成了明暗两个光区。
                                                                                                                                                                                                                                            
K3.jpg
[器材]: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PENTAX K-3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0s 焦距:200 毫米 感光度:200

5、K1

K1的历史掌故各种渊源大家都已熟知此处不表。我是第一批国行预定者,有编号铭牌,苦等一个月,2016年4月最后一天才到手。后因入手645Z,觉得有所重叠,四个月后出掉。
然后我喜欢吃回头草已是习惯,2016年12月初再次购入K1,怀旧一个月后出掉。

亮点:低感画质极佳,尤其是暗部找回细节的能力在135系统无出其右,还比D810稍胜,宽容度强悍,高感能力不俗,超解像成功的状态下,画质更加逆天。细节做工精致扎实,机身小巧便携。色彩算法有调整,人像模式肤色表现优异,传统的红色蓝色溢出问题基本解决。对焦速度进步明显,尤其是暗部单次对焦,搭配星72极其强悍。
槽点:超解像受制于连拍速度,无法手持完成,而且图像合成上面时常还是有偏差。对焦点覆盖面积仍然较小,追焦还是不够给力。高光细节找回的能力稍欠。翻转屏实际使用中略显繁琐。也许是各方面硬指标的提升所致,K1相比以往的色彩传统来说,更“索尼”了。

关于图片:这张是带着K1和新出的DFA70-200 2.8所拍,一处废墟的断墙上,一只蜥蜴在观察什么,我用非常慢的速度慢慢接近,在尽可能近的地方拍下了这张照片。
                                                                                                                                                                                                                                            
K1.jpg
[器材]: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PENTAX K-1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400s 焦距:200 毫米 感光度:100

6、645z

玩宾得没有不对这个机器有所向往的,我也不例外。2016年2月底收了一套二手645z+2845+55,各方面完美,就是对焦屏有划伤,和卖家沟通未达成一致,第三天退货。后来略有后悔,当时那个价格放到现在都很划算,毕竟自己换个对焦屏也就几百块。
几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6月底,再次长草,于是出掉了手上的A7R2,二进宫,中间还把K1也出掉,一口气配了六个镜头,玩得不亦乐乎。到了八月底因嫌DA25 F4太贵又不够广,想卖掉镜头换成D810+1424,结果弄着弄着就把全套都给出了。

亮点:虽然机身很厚,重量不轻,但是持握感极好,上手一点不累。对44*33这块底优化非常好,无论低感高感都很出色,发色也沉稳扎实,即使是JPG直出,后期余地都相当不俗。单次对焦速度和精度很不错,很少犹豫。翻转屏实用,机身操控也很便利。手持用普通135相机的用法没有任何压力。镜头群焦段非常齐全。
槽点:镜头两极分化,素质高的太贵,便宜的太老。广角不够广,长焦光圈小没防抖,安全快门很高,铁手如我,150-300 f5.6长焦端至少要1/250s才能保证画质,最好是1/400s。成色好的二手很难收,不想要的时候又很难出,折腾一轮不掉一层皮别想走。

关于图片:是用645Z+FA150-300 F5.6长焦端所拍,下午五点多逆光,只是路边一颗不起眼的小植物,但是背景和光影都很梦幻。

                                                                                                                                                  
645Z.jpg
[器材]: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PENTAX 645Z
[参数] 光圈: F/5.6 快门:1/250s 焦距:300 毫米 感光度:320


7、MX-1

这个小机器比较小众,2014年2月我出掉K3全套给父亲治病之后,4月份经济压力稍稍缓解,摄影之心未死,因此买了这个变焦DC,花的钱不多,还可以继续拍拍。1个月后入了尼康的大门,就出掉了这个过渡的小玩具。

亮点:复古造型(宾得MX胶片机)B格很高,黄铜顶盖和底板,做工极其扎实,又是一个小铁坨子。直出色彩很宾得很养眼,有翻转屏挺方便。对焦相对来说算挺利索的了。
槽点:1/1.7寸的cmos是在太小了,画质比较粗糙。机身厚度真的和“卡片”二字不沾边。

关于图片:是在家里拍的自家孩子,孩子正好望着窗外发呆,光线非常到位,顺其自然就拍了下来。
                                                                                       MX-1.jpg
[器材]:PENTAX RICOH IMAGINGPENTAX MX-1
[参数] 光圈: F/2.3 快门:1/50s 焦距:15.4 毫米 感光度:100

下面简单点评一下我用过的那些宾得系统的镜头们,没用过的别问我:

1、原厂DA头:
DA18-55WR/DAL18-55:小水狗绝对良心,三防,做工也很好,dal版画质并无分别;
DA18-135WR:大水狗DC马达对焦很快,画质不错,发色明快;
DA16-45 F4:曾经最良心的套头,色彩浓郁,焦段实用,做工松垮;
DA17-70 F4:发色比1645淡,SDM马达对焦也慢,焦段倒是实用;
DA55-300/DAL55-300:553画质色彩都很好,也很轻便,300端稍软要缩光圈,DAL版塑料屁股不用担心强度问题,和DA版画质并无分别,就是对焦拉风箱厉害,DA版支持全时手动可以先手动估焦再AF,会快一点;
DA35 2.4:发色浓郁温和,很适合小品和食物,性价比极高,前期最喜欢的镜头;
DA50 1.8:发色相对清淡,入门级别定焦,素质不错,早期价格过高,后期几百块凸显性价比;
DA40 2.8XS:薯片做工精致,极其小巧,全开锐利,在A7R2试过全开使用轻微暗角,属于全幅可用型;
DA*55 1.4:玩的时间不长,当时是K3,挺失望的;
DA*50-135 2.8:535是宾得牛头,色彩浓郁,成像锐利,SDM马达对焦慢,929编号之前的还容易出故障,镜头上的遮光罩卡槽容易开裂;
DA*200 2.8:宾得最值得拥有的镜头之一,做工精致,小巧便携,浓郁锐利,焦外柔和,紫边略重,对焦行程偏长。

2、原厂DFA/FA头:
DFA24-70 2.8:腾龙代工,但是做工画质都比腾龙版要强,各焦段画质均衡,对焦速度尚可,性价比较高;
DFA*70-200 2.8:新全幅世代唯一星头,对焦迅速,全焦段锐利,最顶级的ABC2镀膜,色散控制极佳,发色比星200偏黄一点,锐度也相当,美中不足恒定光圈外变焦近摄时候焦段缩水,和星200同场景对比只能达到135mm左右视角。锐度、做工不在爱死小白兔之下,焦外相对硬一些。
DFA100 2.8WR:防水新百微,做工精致小巧,画质锐利,色彩明快,就是AF对焦实在太慢了,声音惨烈;
FA31 1.8:小公主名不虚传,在K1上极其出彩,发色成像风格颇有德味,玩K1的非常推荐,玩APSC的很不推荐;
FA77 1.8:二公主在K1上同样非常出彩,全开就很锐利,紫边如果注意控制拍摄角度根本不是问题,而且出片很有味道。K1用来拍人像非常推荐。

3、原厂645镜头:
DFA55 2.8:很多人玩645就这一个镜头,四千多的价格性价比很高,做工精致,对焦速度不错,焦内焦外很均衡,色彩浓郁,没什么好挑剔的,等效135的43mm大公主,标头中的标头,不愧宾得645首选;
DA25 F4:等效19.5mm,色彩明快,中心和边角锐度都很好,反差适宜,ABC镀膜逆光无敌,做工很精致,内置40.5mm cpl插槽,槽点就是全金属镜筒太大太重了,然后价格也是宾得645现行最贵的一只。DA版的前身是DFA25 4,一年就停产了,DA版遮光罩有所改良,镜头本身也是FF 645像场。
DA28-45 F4.5:等效22-35m,非常硕大,焦段很实用,画质非常棒,还自带镜头防抖,缺点就是太大太重外加贵,另外不是FF 645镜头。
FA45-85 F4.5:等效35-67mm,二手价格不过三千多块,宾得645系统性价比最高、最实用的镜头之一,虽然是老头,但在645z上解析力没任何问题,发色极其浓郁,一机一镜最佳搭配之一。做工一般。
FA35 3.5:等效28mm定焦,82mm口径,同样浓郁、锐利,过渡自然,视野非常好掌控,风景、扫街、小品都可以兼顾。非常推荐。
FA120 F4MARCO:等效95mm,微距镜头,解析力爆表,焦外一般,我微距题材拍的少,所以没用几天就和人置换别的了。
FA150 2.8:宾得645系统最大光圈,人像镜头,氛围感很好,焦外非常自然柔和,价格便宜,非常推荐。
FA150-300 5.6,全焦段全开高素质,色彩氛围也很好,虽然长但是并不粗,很好手持,就是对焦有点暴力,安全快门有点高。了解此头、敢用此头的人不多,但我十分推荐。

(以下为2017年8月31日补充)
DFA90 2.8MARCO:应该是宾得中画幅系统素质第一的镜头了,甚至在整个宾得门类里面,可能都有问鼎的实力,从全开到小光圈,从焦内到焦外,色散控制、色彩、边缘画质,几乎无可挑剔,非要吹毛求疵,那就是没有1:1的微距和相对缓慢的AF速度了。
FA80-160 4.5:据说也算是曾经的大三元,但我所用的这一只,在645z上各方面都很平凡,不是很提得起继续用的兴趣,后来退给商家了。但愿是我错怪了镜头,没有给它可以发挥的场景。


4、副厂镜头、转接/改口:
腾龙18-200:乏善可陈,除了便宜和焦段;
适马18-200:比腾龙的做工稍好一点,其余一样;
腾龙70-300di:做工差,成像干锐,小微距勉强可用;
适马17-50 2.8:搭配K3使用还是很好的,锐度、对焦都不错,只是不支持全时手动,误碰对焦环时间长了,对焦精度有可能下降。
适马50 1.4ex:老版适马50,成像不俗,焦外柔和,缺点就是真的会无规律跑焦,尤其是搭配宾得;
适马35 1.4art:搭配K1非常和谐,发色也极其稳重,只是卡口会轻微磨损机身;
徕卡R50 2 E55:改口,搭配K1表现优秀,只是原本的味道似乎被中和了,没有在佳能和索尼上舒服;
徕卡R135 2.8:改口,青面兽,浑厚,但成像感觉比较浊,体验不是特别好。


----------------------------------------------------------------------------------------------------------------------------------------------------------------

二、佳能篇

佳能不管再多人说挤牙膏、不思进取也罢,反正我觉得这个品牌的机器挺好用的,如果只是会做广告而东西不行,十多年的市场老大真不是侥幸得来的。再说了,谁家不做广告?广告也好东西也好并不是矛盾的两面。
总的来说,长期市场第一,它肯定没必要像竞争者那样频频出黑科技来搅局,它总能把好市场的脉,不把自己的东西全拿出来也能卖的很好。
上面都是屌丝消费者操总裁心的胡言乱语,说到底,干我何事?
从最实际的考虑出发,我选佳能,很简单,操控舒服,颜色尤其是拍人舒服,后期也省事,尤其是拍娃,谁还每张精修半小时啊。折腾的话,系统完善,选择众多,丰俭由人,二手好进好出,这些理由还不够吗?


1、6D

前面宾得篇提过,2013年9月底,在用K52的时候,被万恶的摄影群所陷害,最终打算上全幅。当时唯二的选择就是D600和6D,我也是纠结了一段时间,仅仅是因为6D比D600便宜几百块,就放弃了参数更好的D600。真不是未卜先知,那时候还不知道D600后来发生的事儿。这台机器是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买的,整整还了一年,然而机器本身不到两个月就出掉了,是不是很悲催?那时候媳妇对我玩摄影不反对,也不是特别支持,尤其不喜欢我陪家人出去玩就顾着拍照。所以在一次争执之后,愤然全部出掉了,现在想来也是冲动。
当然,这还不是终局,6D这机器,我其实一共买过四台。第二台,是在2014年7月,买来和5D3做搭档的,那时候已经在玩双机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已经成功把媳妇拉下水,所以一人一台机器。这第二台6D是2014年11月出掉的,那时候想玩长焦,就把6D换成了70D,专门搭配腾龙150-600去了。
第三台6D是2015年6月入的,入这台是因为一个摄友要灭门,价格不错,我就帮他套收了,镜头留下,机器出给了别人。
第四台6D是2016年9月入的,当时也是给1DX找个副机,但是拿回来就发现,用惯1DX之后,就各种嫌弃6D的操控、手感、白平衡了,还有偏色的屏幕等等。

亮点:一代神机,虽然参数各种被吊打,却扛过对手几代机身,是众多升级全幅的爱好者首选。高感其实表现很出色,中心点对焦一点都不弱,-3EV在当时来说还是很强悍的。画质方面比5D3只高不低。二手价格很保值。
槽点:11点对焦系统。定位原因,自动白平衡比较飘忽。显示屏略偏黄。wifi并不是很好用。

关于图片:这张图片是一个室内的唱歌比赛,6D+爱死小白兔拍摄,ISO达到了3200,但是画面很细腻,发色也非常舒服,后期几乎没做多少调整。

                                                                                                                                                  
6D.jpg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1/250s 焦距:200 毫米 感光度:3200

2、70D

上面提到过,当时买这个就是为了玩廉价长焦的,实际上搭配150-600这样的镜头还是很犀利的,最远端等效焦距能达到960mm。第一台70D是2014年12月初购入,拍了不少以前想拍拍不到的画面,后来到2015年3月,想玩佳尼双修,就出掉这个,换成D610搭配5D3了。
70D也是买过四次,第二次是2015年12月,当时要给公司拍点小视频,所以临时买了一台二手,用完之后1月份就出了。
第三台和第四台分别是2016年2月和2017年2月,都是因为价格白菜,你懂的。

亮点:机器小巧,翻转触摸屏非常方便,双核AF对焦也很好用,家用、接长焦头或者拍拍视频还是很方便的。
槽点:LV对焦或者拍视频巨耗电,画质方面一般般。

关于图片:70D+腾龙150-600拍摄,版画村一棵树上的一只小鸟,偶尔捕捉,体态圆润饱满,眼睛有光泽,比较满意。

                                                                                                                                                  
70D.jpg
[器材]:佳能数码相机Canon EOS 70D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125s 焦距:600 毫米 感光度:800

3、5D3

话说2014年6月份,当时手上是D610和D7100,对拍娃的肤色挺不满意,自己后期技术也一般,就萌生了换门的想法。那时候5D3是高高在上的一代神机,和爱死小白兔一道,成为当时我折腾的终极梦想。后来在一次冲动之下,一步到位买了这个组合,把我的信用卡额度刷了个精光。
5D3不得不说,一代神机的评价并不为过,同样是扛了对手几代产品,到现在还风光依然,活跃在各种场合,价格也是稳如泰山。而对于我自己,正是在入了5D3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创作和学习的欲望,在那一段时间里,技术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对摄影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如果说之前都是瞎玩的话,用5D3的那段时光,是我真正开始略窥摄影门径的开始。这台机器,也是在我用过的二十多款机器中,持有时间最长的一款,其中感情,自不必言。它就像一个贤妻良母,不管你在外面怎么风流怎么浪,家里始终有这么一个稳定踏实可靠的伙伴,可以随时供你驱使,从无生疏感。
折腾之路中,5D3也买过四台,第四台目前就在手中。第一台是上面提到过的70D换D610,对比之下,对5D3的宽容度有所不满,折腾之心开始活跃,所以十个多月的相伴宣告分手,换成了D810。
第二次买5D3,是当时出掉了1DX,入了A7R2,再买来5D3和A7R2搭配共享佳能镜头群的。当然,这次持有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多月后就又换成了D810。(真是冤家)
第三次买5D3,是当时645z和K1双机,觉得有些重叠,而且拍摄好动的小孩子机动性颇有不足,所以出掉K1换成了5D3,专门和645z互补。短短一个月后,随着645z的出掉,进行了一次大洗牌,5D3也未能幸免。
第四台5D3不是买的,是2017年2月份出徕卡Q,摄友用5D3+镜头+现金和我置换的,如今尚在手中。


亮点:性能均衡稳定,色彩明媚,白平衡比较准确,操控舒适。真的很保值,真的,折腾这么多次,好进又好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槽点:这是佳能的问题,老款的动态范围确实不足,后期的时候,如果下手重,画质损失会比较大。还要再挑毛病,那就是和1系机器相比了,这有点欺负人,还是不写了。

关于图片:我用5D3拍的片子,应该是所有机型里面最多的,选择的时候非常困难,最后选了这张,是因为当时父亲去世后,我和太太回老家处理一些事宜。长途远行,就带了5D3+24105这一套。在老家,拍摄了许许多多值得纪念的照片,下面就是其中一张。每次看到,总会想起那段纠结和难捱的时光,令人终身难忘。

                                                                                                                                                  
5D3.jpg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50s 焦距:105 毫米 感光度:100

4、5D4

这个机器在有谍报出来的时候,我是很兴奋的,源于5D3情结。甚至考虑过托人在香港购买。只是纠结于手上的1DX,有没有必要换。过了几天,5D4竟然水货断货+涨价,我有点没摁住,就把1DX给出了,去买了一台全新的行货5D4。刚拿回来还是又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但是用着用着,问题一样一样冒出来。适马35先是玩同心圆甜甜圈。佳能85L接着玩漂移跑焦。然后拍美女也好拍孩子也好,肤色透着说不出的怪。心里各种膈应各种不舒服,加上和1系本身操控手感的差异,对刚出掉的1DX无比怀念。于是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思想斗争后,抱着5D4去商家加钱置换了一台1DX2。瞬间,世界安静了。
不是说5D4真的多么失败,只是因为我的期望太高了,而且被1系机器惯坏了。客观来说,还是挺有诚意的一台机器,但是,不适合我。

亮点:触屏真的很牛X,双核AF对焦非常利索,菜单操控和取景器显示的信息细节方面进步很多,动态范围比5D3进步很多。
槽点:色彩配方被改动过了,对橙红色的表现大大削弱,人像肤色偏青绿。部分用户反映用85L跑焦,5D3则不会。双像素位移很鸡肋。续航非常非常弱。3000w像素却没有去低通,解析力和竞品还是差距不小。

关于图片:一个星期,真的拍的不多。去参加了一次拍古装活动,用的就是85L,前面废片成群啊,就是因为跑焦。一边拍一边AF微调,后面好歹拍了两张看得过眼的,聊以充数。你说这张肤色看着还不错?呵呵,万能的后期。

                                                                                                                                                  
5D4.jpg
[器材]:佳能数码相机Canon EOS 5D Mark IV
[参数] 光圈: F/1.2 快门:1/500s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100

5、1DX

很早就有人给我放1系的毒,所谓没用过1系就不算真正了解佳能的精髓。早期也是单纯知道这机器贵而已,不觉得它值这个价,认为不过是记者机,像素还那么低,谁买谁装13,钱多人傻,5D3已足够好了云云。所有这些看法,直到真正用过1DX之后,就被全部推翻。所谓性价比,一定是先建立在性能的基础上,然后再谈价格。脱离性能谈价格就是耍流氓。高端数码产品,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诚然1DX是比5D3贵一倍,但你如果真的以为二者差别很有限,那就太天真了。仅仅是摸到手中第一时间的触觉,你就能察觉出二者的不同。持握、操控、菜单、测光、对焦、追焦、处理速度、连拍、快门时滞、自动白平衡、续航、按键反馈,全方位的领先,当然如果你只局限于拍摄到此一游,那么上面这些差别也许真的毫无意义也说不定呢。
话说1DX这级别的机器,我也是三进三出。先汗一个。
其实我对顶级机身的追求,无非是因为想要极致的对焦追焦来拍我家好动的熊孩子,第一台是2015年6月份买的二手,两个月后入手了大法A7R2,发现这机器AFC+广域对焦、脸部识别,比1DX拍娃还好用,还能单手盲拍,又轻便,于是就把1DX给出掉了。
2015年10月,经历了惨绝人寰的轮番大折腾,佳能尼康索尼机器一通进进出出之后,又怀念1DX的好处,就又弄了一台。一直到2016年2月,因为想玩645z,只能出掉1DX换钱。
2016年9月,当时是645z+5D3,前面说过因为出镜头结果把645z全套都给出了,手中空虚,就又买了第三台1DX,直到一个半月后,因为要买5D4才出掉。

亮点:佳能一代旗舰,操控和机身性能无可挑剔,自动白平衡非常精准,机身响应快,指哪打哪,机器发色不像5D3那么艳,清而不淡,后期轻微调整,又能浓而不腻。高低感画质都非常干净扎实。
槽点:对我而言,就两点,第一是动态范围确实低了点,不过后期余地也在5D3之上。第二点就是方块机身,挑摄影包,携带起来各种别扭。

关于图片:这张图是一个下着细雨的傍晚,1DX+小白兔,从阳台上往下拍摄街道。街道被雨水打湿后泛着光泽,一个球僮打着雨伞走过。当时机身ISO还是200,没来得及调整,下意识就拍了这张。但是得益于爱死小白兔超强的防抖,画面得到了很好的稳定,而雨伞因为移动形成的拖影,让画面有了动静的结合。黄色的雨伞和傍晚泛蓝的路面,又形成了冷暖的反差。

                                                                                                                                                  
1DX.jpg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1/8s 焦距:200 毫米 感光度:200

6、1DX2

入1DX2的经历,其实在前面5D4的部分基本上已经说了。作为新一代的旗舰,入手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舒服”。不但继承了1DX全部的优点,还大幅提升了动态范围,在这个前提下,不但没有像5D4那样色彩劣化,反而更进一步,在1DX醇厚扎实的发色基础上,更添加了浓而不腻的特点,纵观之下,作为相机这件工具而言,已经是我用过所有机器里面最接近完美的一款了。
然而,已经养成折腾习惯的我,还是没能留住他。2017年2月,在使用了三个半月之后,由于富士GFX50S即将铺货,长草许久之后,决定出掉手上的1DX2和Q来入中画幅微单,佳能器材留给5D3来用。不过最后的结果是,1DX2和Q虽然出了,50s也下了定金,后来我却后悔了,取消了订单。于是,新机没买,旧机已出,在这个时候,一个不留神,滑进了另一个无止境的深渊:徕卡!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总而言之,我还是很怀念1DX2的,但是已经回不去了。不过有别的摄友向我咨询,只要经济能力够,我还是一直首推1DX2。谁用谁知道。

亮点:旗舰本身超强的操控、性能,色彩浓而不腻(以至于我当时觉得我第二台K1很鸡肋就出掉了),追焦比上代更进一步,LV对焦也极其犀利,动态范围也提升很大,几乎没有了短板。
槽点:吹毛求疵地说,也有。触控功能不能像5D4那样全面,只能在LV取景对焦的时候使用。机身没有wifi,要装外部适配器。最后,贵算吗?

关于图片:1DX2在手里也拍了一些妹子,一些孩子,一些乱七八糟,但是下面这张,神情非常自然,色彩浓而不腻,画面通透质感好,镜头是85 1.2L二代,是1DX2的绝佳伴侣。

                                                                                                                                                  
1DX2.jpg
[器材]:佳能数码相机Canon EOS-1D X Mark II
[参数] 光圈: F/1.2 快门:1/1250s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100

7、M10

最后说说佳能这台小微单。这个小机器是在2016年10月,1DX2的前一天入手的,入的目的就是因为想弄个便宜便携的旅游机。入手之后还是挺多惊喜的,一直留到现在,目前更多是给孩子用。

亮点:比起M5这种来说,极其小巧,触摸屏很方便,可以上翻180度自拍,色彩很好很佳能,利用原厂很便宜的转接环,可以无缝转接全部佳能单反镜头,EOS-M系统镜头便宜素质高体积小。
槽点:体积小意味着持握差,机身反应慢了一点,对焦速度也是慢了一些。

关于图片:出游带着这个小机器真心方便。去羊台山龙溪谷,随手掏出来往地上一放就能拍。小小的慢门哦,不需要架子。
                                                                                                                                                                                                                                            
M10.jpg
[器材]:佳能数码相机Canon EOS M10
[参数] 光圈: F/22.0 快门:1/1s 焦距:15 毫米 感光度:100



佳能篇机身部分说完了,下面说说镜头,都是简评,只说用过的。

1、原厂镜头
24105L:常青树,焦段实用,色彩好,非常实用,陪我出了不少片,也是几进几出,弱光下对焦吃力一点,使用时间长了镜筒有下滑的问题。
1740L:据说民间保有量非常巨大,色彩不错,畸变有点大,我不建议用这个头做APSC的标头,因为它的结构设计是为了无穷远对焦,并不是很适合标头那些中近距离的拍摄要求。
爱死小白兔:各家720标杆,一直到今年才被友商追上,能否赶超不好说。玩佳能必玩镜头,各方面都很出色,适合多种题材。很有可能是最后被出掉的佳能头。
135L:对焦迅速,画质不俗,性价比爆棚,色彩比小白兔略清淡点,焦外遇到复杂背景有点乱。
1635 f4Lis:除了光圈小一档,应该是全面胜过上一代大三元的。佳能广角从这支镜头开始,不再被尼康吊打,并且素质全面胜过尼康索尼同规格。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没有槽点,一直是我佳能广角首选。
300 f4Lis:短暂玩过几天,色彩浓郁扎实,第一代防抖稍弱,只有两级。体积和小白兔相近,轻一些。锐度也不错,价格也实惠。
85 1.2L二代:这个镜头放在5系6系上面,不能说浪费,但是会很别扭,因为对焦驱动。给1系用,如虎添翼,人像小品样样来得,色彩不艳,但是很厚重,焦外柔和,氛围很好,有色散,但熟练的摄影师知道如何避免和消除。1.2的魅力不用说也知道。美中不足焦外大型光斑总是被切柠檬。
2470 2.8L二代:也是业界标杆,各方面非常出色,难以挑出毛病,网传的胶皮脱胶我没遇到过。好用,但用出彩不易。
100 2.8L:红圈新百微,玩过几天,终归还是题材因素,被我出掉了。是我用过自动对焦最快的微距镜头,色彩好,焦外也算不错,防抖给力,比较全能。
200 F2Lis:220L是大杀器,贵且重,但是用过的人都会爱上它,比尼康同款轻一斤,颜值也高,锐度、焦外、色彩都很迷人,防抖强劲对焦快。就是镜头反差略微大了一些,后期经常还要降对比,脚架环短小了些,手持不是特别舒服。
50 1.8二代:性价比不错,对焦有点暴力,色彩清淡。
50 1.8stm:各方面完胜上一代,佳能性价比第一的镜头。
40 2.8stm:曾经的性价比第一,现在屈居第二,锐度好,体积小,金属屁股,标配遮光罩,良心产品。
18-135stm:大变焦,拍视频还比较安静。
EOS-M 15-45:小巧便携,画质过得去,有防抖。
EOS-M 22 F2:佳能微单系统最值得推荐的镜头,色彩浓郁,近摄能力强,锐度佳,焦外也不错,畸变控制非常好。
(以下为2017年8月31日补充)
35 1.4L一代:曾经因为追求性价比和高锐度,一度看不上这个镜头,然而后来机缘巧合入了之后,才发现它的好处,色彩非常赞,全开锐度完全够用,和氛围结合的非常好,比起一锐遮百丑的镜头强多了,目前二手价格非常好,性价比同样很出色。
50 1.2L:和上面的原因一样,曾经也觉得买这个而不买适马50的真是钱多人傻,然后直到真正接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浅陋和偏颇,确实非常迷人,虽然全开不够锐是事实,但是摄影嘛,锐就是一切么?
24-105L二代:和一代相比,各方面都有提升,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我肯定不会再回去选一代了,色彩还是和一代差不多浓郁的风格,逆光和边缘画质好不少。
EOS-M 18-150:素质比1545还要高一些,在这种大倍数变焦当中,画质算是很好的,更何况体积还这么小巧。
EOS-M 11-22:EOS-M系统中和22饼干可以并称双璧,玩这个系统必买,体积、价格、素质综合下来,放眼各家也是基本无敌的存在。同时是外出自拍的神器。


2、副厂、转接镜头
适马35 1.4art:终于说到它了,这个头,在我不停来回折腾换门的过程中,岿然不动,无论换到佳能尼康还会宾得,都会入它,以至于一直没买过任何原厂35单反镜头,前前后后恐怕不下十次之多。大家很熟悉此头,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不过要说一点,跑焦这件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镜头的、机身的、拍摄者的都有,还有单反对焦本身的原理,决定了大光圈跑焦无可避免,只是概率各有不同。事实上我用的这三种卡口十支S35,仅有一支确确实实是镜头跑焦需要调整,其余,都正常使用。
适马50 1.4art:素质还在S35之上,色彩也比35浓郁,各方面非常出色,除了镜头笨重,以及适马本身高光容易僵的特点外,不好挑毛病。
适马12-24二代:非常广,也很便宜,性价比选择。色彩比较适马,不够原厂的稳重,全开以及边缘画质差了一些。
适马150-600c:适马良心镜头,价格厚道,性能做工又在腾龙之上,比S版便宜轻便,性能却很接近,手持没太大压力。
腾龙70-300vc:良心镜头,画质不错,防抖强劲,也曾经长期是我换门必备。做工稍微弱了一点,防抖动静大了一些启动慢了一些,但还是性价比爆棚。
腾龙150-600vc:锐度很好,色彩也比较浓,防抖也算强劲,做工比适马逊色一点,容易进灰。
腾龙90 2.8vc:又是一个短命的过客,各方面都挺好的,同样是因为微距我不常拍,玩两次就出掉了。
腾龙17-50 2.8vc:发色很腾龙,做工很一般,锐度还不错。
腾龙35 1.8vc:锐度不错,饱和度高但是发色略干,微距段的AF超级慢,建议MF。防抖效率一般。
永诺35 f2:出厂就带贴膜的镜头你见过没有,它就是。画质还可以的,值得回票价。
蔡司21 2.8ZE:色彩、画质、过渡都很出色,佳能口比尼康口粗不少重不少。是我第一枚手动镜头,90度视野很好掌控。
徕卡R50 2 E55:通过转接环转接到5D3,感觉少了几分德味多了几分日味,总体表现还是挺好的,但我还是觉得它转接A7R2更出色一点。
徕卡R135 2.8:就试过两次,印象不深了,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康泰时D25 2.8mmj:胶片时代的“色彩之王”,转接佳能发色稳重,近摄不俗。

-------------------------------------------------------------------------------------------------------------------------------------------------------------------


三、尼康篇

前面宾得篇提到过,我买单反的动力就是借D3100未遂,所以一开始就注定和尼康解不开的缘分,即使是孽缘。
第一次从入门的宾得升级全幅,最先考虑的也是D600,参数各方面吊打6D,而且机身操控逻辑和宾得更接近,原本应该是升级的第一选择。可是各种考虑选了6D。不过谁又知道D600后来的命运呢?
话说尼康虽然一直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相机品牌,但一路陪伴,好感也是不少。就事论事,尼康也有很多优秀的产品。然而我接触尼康的几年,恰恰是尼康乱象丛生的几年,到如今颇有些不振的局面,也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
两年前我曾经戏言,说尼康万一完蛋,必不是死于佳能之手,肯定是死在大法手上。可谁又愿意尼康这么倒下?也纷纷有人说大法可以取代尼康,而我认为,这样说不但为时尚早,而且大法本身也并无法真正取代尼康,虽然尼康的命门目前被捏在大法手中。
在我心中,佳能几乎是个完美的相机系统,但是由于厂家的老大思维和挤牙膏精神,我也会每每对机器的画质性能有所不满,每当这种不满积蓄到一定程度,就是出佳为尼,比方说前面佳能篇提到过,5D3两次被扫地出门都换成了D810。然而出佳为尼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吗?也不然,只不过是把不满的情绪转向了别的方面,又会生出新的不满。永不满足的精神,才是折腾党的原动力。说到这里只想说,都是JS!一直怀疑是各种错位竞争和故意的不完美,让我们消费者好源源不断为所谓新改进买单。
好吧,下面说说我和尼康的缘分。


1、D600

关注D600,是我在用宾得的时候,被升级全幅的极左思维所引导,最先关注的产品。到最终灭门宾得上全幅的时候,参数优胜的D600,价格已经从略高于6D变得更便宜了几百,而且掉渣的传闻已经开始能听到。所以我真的没有选择D600。
接下来就是2014年的315,各种负面消息铺天盖地,D600的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二手市场上一片抛售。紧接着,国行D600可以免费更换一台D610的消息出来了,二手D600的价格居然逆势而上,一跃达到了当时之前新机的价格。然而还是有人买,因为这个价格比全新D610还是便宜一千左右。
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收了第一台尼康,收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换一台新的D610。
原本说好等对方换好机再交易的,最后没忍住,就先把D600拿回来了,自己玩了十天左右,就接到尼康售后的电话,说可以换机了。于是第一时间就去换了,生怕以后尼康赖账。其实,有很多人是一直拖着,把D600用个半残才去换的,真的是赚到了。

亮点:画质不俗,甚至可能比D610只好不差,体型轻便。把全幅单反的门槛拉倒最低的一款产品。
槽点:全世界都知道。掉渣属于油性物质,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清除。

关于图片:机器在手上的时间不长,只搭配50 1.8G用过。这是动植物园的鸽子,画质还是非常干净的。

D600.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600
[参数] 光圈: F/2.8 焦距:50 毫米 感光度:100  


2、D610

2014年5月,用D600去售后换了一套全新的D610。D600原来的包装、电池附件都留下可以继续用。话说这包装盒现在还在家里。
D610这机器画质方面并无什么明显不同,细节上有细微改变,从那时候一直活到现在,是廉价全幅单反的首选,二手价格维持在5K+档,真心是良心价格。
不过尼康关于色彩的理解,一直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包括我。当时我用的是厂家的NX2软件,拍娃出来的酱油肤色让我后期极其头疼,最后在用了一个多月后就无法忍受,愤然出掉,“一步到位”换成了5D3和爱死小白兔,一浇心中块垒。
第二次入D610,是在安安静静用了将近一年佳能系统后,2015年3月静极思动,出掉了当时的长焦副机70D,入了D610和1424,弥补佳能系统风光拍摄上的不足。从此,双修这扇门开启,折腾之路越走越远。不过这台机器也只将将用了一个月,当时因为领略了尼康的好,主机已经从5D3换成了D810,觉得D610有点鸡肋,就干脆出掉了。

亮点:轻便,便宜,画质不俗,风光摄影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槽点:39点对焦系统只有中心9个十字,-1EV弱光下焦能力不足。机器做工一般,新机用了一个月,按键的字就开始脱落。也有掉渣,1000+快门的时候就出现了,只不过和D600那种无法清除的东西并不一样,售后终生免费清洗。

关于图片:当时第一台D610刚入手,搭配腾龙A005在家里阳台上把玩,恰逢暴雨发大水,就在阳台上拍下了这张。发表到蜂鸟人文纪实版块,居然破天荒第一次被送上蜂鸟首页。从此开启了十几次的首页之旅。这张图当时由于相机试玩,机身参数设置错误,只保留下来最小尺寸低画质格式的jpg,用光影魔术手简单处理就出了图。然而照片被认可,说明内容相比画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当时就有前辈告诉我,如果我能下楼去水里面拍,片子会更震撼。
                                                                                                                                                                                                                              D610.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NIKON D610
[参数] 光圈: F/5.6 焦距:300 毫米 感光度:1600

3、D7100

2014年6月,想尽办法让媳妇也对摄影感上兴趣,为了一人一台相机,于是入了第二台机器,就是D7100,从此开始玩双机之旅。
不过作为副机,在一个月后主机D610被扫地出门的情况下,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主机已经换成了5D3,副机的地位很快就被6D所取代了。
再见还是会再见,疯狂的2015年10月,又入手过一次D7100,只不过三天就出掉了,仅仅搭配适马156拍过两张直升飞机。
顺口说说那个月的疯狂之举:一个月之内,入过D4s,D810,D750,D7100,出过5D3、RX1R,以及D4s、D750、D7100。

亮点:价格实惠,对焦追焦能力强,画质不错;
槽点:高感很一般。

关于图片:D7100搭配腾龙A005,画质出色,性价比爆棚。拍点昆虫花鸟什么的非常好用。

                                                                                                                                                  
D7100.jpg
[参数] 光圈: F/13.0 焦距:300 毫米 感光度:200

4、D5500

2015年3月底四月初,承蒙墨竹版主看得起,D5500上市之后并不很久,尼康委托蜂鸟给我寄了一台来测评试用。事后也是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拿了一点劳务。文章虽花,但并无太多夸大。D5500物有所值,入门和家用还是比较推荐的。

亮点:非常小巧,翻转触摸屏很好用,基本所有功能都能触摸实现。39点对焦足够这个级别用,3D追焦表现不俗。画质宽容度在准入门级别机身里面位居前列。
槽点:机身做工弱了点,太小所以持握操控手感差了点,另外,尼康的原因,LV对焦比较弱,有点浪费这块翻转屏。

关于图片:这张图片是用D5500+18140套头在试用期间拍的,片子前期底子不错,有后期调色。   
                                                                                                                                                                                                                                         
D5500.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NIKON D550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50s 焦距:18 毫米 感光度:100

5、D810

终于说到它了。我一直认为,尼康这命途多舛的几年里面,如果不是D810这款中流砥柱在苦苦支撑的的话,今日之局面将会难看许多。想必大法也曾深深后悔把这块3600w像素的底卖给了尼康,让尼康出了这么一台经典的机器,以至于今年发话,不再对外出售旗舰款cmos。天知道A7R2那块cmos如果卖给尼康或宾得,会不会被玩出新奇迹来。
D810,尼康几年来的最诚意之作,直到今时今日,135相机低感画质之王的王座仍未旁落。不要和我提莫名其妙的DXO排名,即使强如A7R2,在低感方面仍然不是D810的对手,谁用谁知道。
话说我两次佳能灭门都换成了D810,换句话说,D810最大的优点,就是5D3最大的缺点,这两部机器虽然特色迥异,却是被相提并论次数最多的机器,因为它们可能各自代表了CN两家的相机理念,一个要做最均衡全面的机器,一个要做最好的画质。
话说第一次入D810,买的是全新行货,那时候D810刚上市不久,我佳能系统静极思动,副机换成D610后起了连锁反应,竟然把主机5D3也给换掉了,买了D810。那段时间天气也是真的不错,拍了不少漂亮的照片,后期强拉宽容度的快感是以前从来都没有的。
不过三个月后,5D3之外的另一名宿敌出现了,就是来势汹汹的A7R2,在等待A7R2上市的日子里,出掉了第一台D810。
三个多月后,就是疯狂的十月,再次入手D810,一个半月后的十二月,再次出掉换成佳能1DX。
2016年3月,三进宫,一个月后为了迎接信仰中的K1,提前出掉了D810。
2016年9月,四度入手,搭配1DX,然而马上就迎来了时隔一年的第二个疯狂十月。
在16年10月这个疯狂的月份里,入过徕卡Q、5D4、1DX2、EOS M10,出过D810、1DX、5D4、GR。

亮点:原生ISO64,极强的动态范围,强大的暗部和高光找回细节的能力,低感画质干净细腻,细节表现良好,对焦追焦能力也不错;
槽点:高感一般,色彩比上一代有进步但还是不够满意,自动白平衡有时候会飘忽。

关于图片:1424是D810的绝配,大光比风光更是D810的强项。这张逆光的观音像,背后和天空亮处的细节,几乎全部靠后期强行拉回。
                                                                                                                                                                                                                                            
D810.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NIKON D810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200s 焦距:14 毫米 感光度:64

6、D750

这台机器我认为就是应对D610的不足而来的。D610的面世是被动的,仓促的,所以在D610上市后不到一年,就又推出了D750。然而谁知道D750又是另一款小问题不断的机器,搞得尼康很是狼狈。
当然,这些和我无关,在我短暂的两次使用中,并没遇到过任何“门”。
2015年5月,主机已经换成了D810,副机的D610觉得有点鸡肋所以出了。接下来的使用中,觉得D810拍娃晚上对焦有点慢,高感画质也一般,听说新出的D750是-3EV对焦,高感逆天,所以就下手买了一台。不过实际使用发现,D750的-3ev并不比D810在晚上对焦能好多少,或者说几乎察觉不到分别,而且对焦点覆盖区域还缩小了。高感参数上好不少,实际出片也并没比D810强多少。其它方面由于定位的差距,比D810还弱一些。本意是买来和D810互补的,谁想还不如D810,所以短暂用了一个月就出掉了。
再次入手就是在疯狂的十月,三天就出掉了,以至于我现在都记不起来,究竟是为什么而入,为什么而出。

亮点:机身很轻,尼康全幅首次加入翻转屏,性能比较均衡;
槽点:对焦点覆盖区域小,方向键盘太小了,比D7100还小,大拇指操控手感极差,"i"菜单改成滚动式很不直观。

关于图片:搭配腾龙150-600vc,走过动植物园的兔子笼后面,远远注意到一只大老鼠偷偷跑出来,听说“鼠目寸光”,于是我悄悄转到600端拍下了它亮晶晶的眼睛和探索的姿势,想必它并没有发现我。

                                                                                                                                                  
D750.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NIKON D750
[参数] 光圈: F/9.0 快门:1/800s 焦距:600 毫米 感光度:1250

7、D4s

尼康这几年最良心的机器,除了D810,就是D4s了。各方面素质非常均衡,并没有明显的短板,除了1600万像素略低。但是新的奥运年,不更新是不可能的,所以产生了D5。然而D5虽然升级了像素、色彩算法和对焦系统,但是尼康一直引以为傲的动态范围却出现了大幅倒退,尤其在是对手1DX2的动态范围大幅进步的前提下,D5这种左脚向前右脚向后的表现,恐怕会扯到蛋。
2015疯狂的十月,原本索尼+佳能的搭配,出掉了佳能之后,入手了这个传说中的机器。各方面觉得挺均衡的,但不知道是不是1DX先入为主的原因,总觉得D4s某些细节比较别扭,而且动态范围觉得也一般,所以用了十天就出掉了。话说这尼康旗舰出起来就没1DX好出,煞是费了一番功夫,险些被JS狠狠摆一道。

亮点:重量比1DX轻,发色浓郁厚重,远胜用过的其它尼康机器色彩。对焦和高感都不俗。续航极其强悍。
槽点:像素偏低,动态范围比其它尼康机器来说只能算一般。ISO按键放在背面下方很反人类,虽然录像按钮可以自定义为ISO,但那又何必。D5将ISO移到快门按钮附近是绝对正确的。竖拍的时候,多方向键盘离大拇指太远了,况且它本来也实在是偏小了一点。

关于图片:搭配适马150-600c所拍,清晨的高尔夫球场毗邻一片湖泊,日出之后升起朝雾,在阳光下梦幻迷离。

                                                                                                                                                  
d4s.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NIKON D4S
[参数] 光圈: F/11.0 快门:1/250s 焦距:150 毫米 感光度:100

8、DF

这台机器尤其是银色版,颜值很高。我每次路过相机店都想过去看看,但是第一次摸过之后,发现我的眼睛和我的手产生了判断误差。看起来很复古很金属感的一台机器,摸起来却满满的塑料味。所以便因此暌违多年。直到2017年3月,一边玩着徕卡M-P,一边想另外弄台好玩的机器,正好有朋友在出,就入了这台黑色的DF。玩了一个星期后出掉,总体上还算满意,但不是我长期的菜。

亮点:发色和D4s很接近,画质比较干净,自动白平衡很准,高感优秀。
槽点:操控见仁见智,反正我不是很喜欢。出片反差还是大了些,尤其是在和徕卡同时持有的时候,对比尤其明显。

关于图片:搭配康泰时D25 2.8mmj拍摄,很好地体现了DF纯净的画质和舒服的色彩。

                                                                                                                                                  
DF.jpg
[器材]:尼康数码相机NIKON Df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1/250s 焦距:25 毫米 感光度:100

下面说说用过的尼康系统镜头:


1、原厂镜头
50 1.8G:普通版和银圈版都用过,一样,对焦略慢,焦外一般,全开锐度还不错,发色清淡。
50 1.8D:人精,发色比G版浓,分辨率稍弱一点。
85 1.4G:各家85 1.4/1.2最小巧轻便者,最近对焦距离比85L近10cm,对焦速度也快很多,锐度焦外都算不错,红绿色散后期很难完美消除。
300 F4 PF:价格不低,体积小巧。锐度还可以,焦外一般。最奇怪就是搭配D810,在1/125s-1/160s左右会无故虚影,更低快门或更高则不会。
14-24 2.8G:尼康最值得购买的镜头,没有之一,色彩浓郁,分辨率高,畸变控制良好。不足之处有两点:呼吸效应,彩虹眩光。
70-200 2.8G VR2:大竹炮各方面尚算不错,但最近对焦距离偏远,近摄时视野过大,等同焦段缩水。综合来说不及佳能小白兔,全新基本等价的情况下,二手一直比佳能便宜至少一千。比腾龙A009也无明显优势。
200 F2 VR2:全开锐,焦外柔和,色彩和氛围都不错。体积非常巨大,比佳能220L重大概一斤,脚架环不但短小而且位置靠前,方向还是反向的,不是很舒服。
16-35 f4VR:防抖给力,中心锐度可以,边缘锐度不行,畸变比较大,造型有点丑,略笨重。
24-120 F4 VR:曾经七八千,后来价格腰斩之后,成为尼康最具性价比镜头之一。各方面素质比较均衡,虽都不算出彩,但也无明显弱项。焦段也是非常实用。
24-85G VR:光圈非恒定,无金圈加持,无纳米镀膜。其余方面,并不逊色于24120。全焦段锐度都不错,而且非常轻便,关键是价格非常便宜。
18-105G VR:APSC曾经的标变,焦段实用,画质对得起身价。美中不足是塑料屁股。
18-140G VR:焦段更长,卡口改成金属。各方面素质比18105都有稳步提升。
80-400G VR:虽然光圈小,但是对焦快,锐度高,非常好用。容易进灰是通病。

2、副厂、转接/改口镜头
适马35 1.4art:具体情况佳能版说过了,尼康版我也进出了很多次,在D810上比较能全力发挥。
适马50 1.4art:同上。
适马150 2.8 os Marco:也许我用的那只有问题,防抖组件动静过于巨大。唯一一只用过的尼康微距头,尼康口微距随着对焦距离缩近,光圈值不断变小这件事还是在这支头上见识的,一开始还以为出了故障。
适马17-50 2.8os:同款在宾得用过,尼康上面用也挺不错,可惜用的时间不长。搭配D7100还算和谐。
适马150-600c:参考佳能篇评价。结合D810的高像素和丰富细节,后期裁剪极其给力。配合3D追焦,追踪动体也很迅速。
腾龙150-600vc:我买的那只尼康口,长焦端和广角端不同程度跑焦,调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极其蛋疼。
腾龙70-300vc:万金油镜头,在D810上面表现优异,远超自己的身价。话说这个是尼康730VR的孪生兄弟,光学结构基本一样。
腾龙70-200 2.8vc:A009锐度焦外都不逊于大竹炮,不足之处是反差过大,发色略干。
腾龙24-70 2.8vc:买过两只,24端不错,70端都肉得没法用,要缩到F8才堪用。变焦环非常紧,做工一般。
腾龙15-30 2.8vc:解析力没的说,比大灯泡只强不弱。但是畸变要更大,弱光下色彩不错,强光下色彩过渡很平,发干,不及1424。VC防抖效果一般,实际最多1-2级防抖效用。
蔡司21 2.8zf.2:比佳能口镜身细很多,在D810上表现非常优异,没什么槽点。
蔡司135 f2zf.2 APO:非常出色,全开锐度比220还要犀利一点,比佳能135L更强不少,色彩过渡好,焦外优秀,顺光逆光通吃,基本各场景没发现过色散,APO不是白给的。极力推荐。
康泰时D25 2.8mmj:原本的Y/C口改口成nik口,搭配DF用,发色正,而且非常浓郁,像要滴出油来。在尼康上反差略大,后期要处理一下。mmj版本有螺丝的才能无损改尼康口,AEG或其它没螺丝的版本,不能无损改。改尼康口好处多,除了尼康自己用,还可以转接给佳能EOS、徕卡M、徕卡SL、索尼FE卡口用。


-------------------------------------------------------------------------------------------------------------------------------------------------------------------------

四、索尼篇

索尼大法好什么的口号咱们不喊,那是无聊之举。不得不说,索尼这几年确实勇猛精进,比起鞋厂的老态龙钟,真心是让人觉得后生可畏,也是真正让牙膏厂产生了危机感的对手,能够在挤牙膏的节奏上加快脚步。
索尼的感光元件占据了相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让更多的厂家依赖度越来越高,布局方面非常有优势。这两年的宣传,尤其是在咱们国家,那也是铺天盖地,大有一种改朝换代一统天下的气势。然而,狂热过后冷静来看,还是有几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
首先,据说在岛国国内,无反相机销量仍然是奥巴第一,并不是我们看上去无敌的大法。
其次,“微单”这个译名,一方面有日系无反最初的初心在里面,4/3系统一直在坚持这条道路,而另一方面也是有国内宣传剑走偏锋偷换概念之嫌。
Mirrorless Camera,是没有反光板的相机,并不是“更小的单反相机”。无反最大的变革,是取消了反光板五棱镜这种当初为胶片而生的系统,从科技进步上讲,我个人认为是数码影像应该有的发展方向。
如果继续坚持“微、小”的概念,那么无反相机如今越来越大的cmos,越来越大的机身体积和越来越笨重的镜头,已经让不少人质疑微单的叫法了。但如果摒弃以上的误解和偏见,忘记“微单”这个词,仅仅把它们当做另一种不需要反光系统的相机来看,似乎心态会平和许多。
虽然是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但是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无反相机先天的缺陷,比如cmos内置测光对焦系统带来的画质损失,小体积带来的散热弊端,短法兰距大入射角导致的边缘成像问题,光学进步赶不上电子进步导致镜头机身体积失衡问题,专业领域缺乏高速响应的机身和恶劣环境能高强度使用的机器等等,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也昭示着无反相机取代单反相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总而言之,松下奥巴开启先河,索尼发扬光大,徕卡、哈苏、富士的强势跟进,让无反相机逐渐打破单反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咱们玩家而言,是大大的好事,没有理由不支持。

上面是我对无反相机的看法,这是索尼篇,还是言归正传。索尼虽然不能等同于无反,但已经是无反相机最有代表性的品牌。下面说说我和索尼的故事。


1、A6000

这是我购买的第一台索尼机器,2015年7月,当时主机是1DX,用来拍娃,听说大法的4D追焦非常强悍,很适合拍娃,又便携,就买了一部。到手之后,果然名不虚传。虽然画质一般,色彩一般,做工一般,操控也一般。但是就这一个亮点,已经是搔到了我的痒处,让我对索尼(无反)整体有了信心,以至于我直接放弃了笨重的单反,把1DX给出掉了,只为迎接无反新王者A7R2的来临。直到一个月后A7R2入手,就出掉了这个过渡产品。
2016年9月和2017年1月分别入过一次A6000,一个用了一周,一个用了两周,都是因为价格不错,收来玩玩就出掉了。

亮点:4D追焦真的很强悍,宽大手柄的持握感在小型无反里面算比较好的,动态范围也不错;
槽点:做工比较普通,操控一般。色彩尤其是拍人不怎么样,显脏,要深度后期。

关于图片:这张是用A6000+套头1650拍的,好天气下,这个组合拍出来的片子还是挺不错的。

                                                                                                                                                  
A6000.jpg
[器材]:索尼数码相机ILCE-6000
[参数] 光圈: F/3.5 快门:1/1000s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100

2、A7:

这台机器虽然是最早的全幅微单,我却是最后才接触的。2016年7月,因为入了645z+7个镜头,把其它的东西出了个精光,只剩了个R50 2,当然钱也没剩多少,所以就去买了个二手A7套机,一来备着不方便携带645z的时候用,二来可以转接R50 2,不至于闲置。一个月后由于645z全套送走,设备重新搭配,A7也就出掉了。话说还有个原因,是因为短线投资理财啊,你懂的。

亮点:画质真的好,不要说12bit raw,反正我的直观感觉就是比A72画质要好一些。另外就是便宜,二手比D610还便宜千把块。
槽点:第一代A7系列的操控和手感比第二代确实差一些,LED和取景器显示也比较原始,有混合对焦但是比第二代也是原始很多。

关于图片:这张是A7转接R50 2拍摄的,一个扎染用的颜料缸。

                                                                                                                                                  
A7.jpg
[器材]:索尼数码相机ILCE-7

3、A72:

2015年7月,主机1DX,副机D810,再加新买的A6000。对索尼好感提升,就等A7R2铺货+价格稳定。所以出掉了D810,然后按捺不住对索尼全幅的期待,打算先买个A72用着,再等A7R2慢慢降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买了一台水货机器。
机器侧面螺丝钉拿回来就有些锈痕。原本想想忍耐着继续用,然而A72上手之后,却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各方面只能说中规中矩,画质也没有太多惊喜,所以在最后关头,使用了终极大招“七天无理由退货”,把机器退掉了,决定一步到位上A7R2。

亮点:机身五轴防抖实打实的,新一代混合对焦比较迅速,AFC+广域对焦追焦不错。
槽点:画质没有太大惊喜,色彩一般。

关于图片:拍的实在不多,A72+55 1.8,晚上十点多在室内拍摄一盏台灯,对着灯泡测光,后面大部分场景都是黑的,然后通过后期拉回来一些细节。
                                                                                                                                                                                                                                            
A72.jpg
[器材]:索尼数码相机ILCE-7M2
[参数] 光圈: F/1.8 快门:1/80s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100

4、A7R2:

这台机器不仅仅是大法家的招牌,也是无反相机界的标杆,放到整个相机史上,也应当是个里程碑式的杰作。我一直认为,无反相机虽然早露峥嵘,然而在A7R2出现之前,还是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直到A7R2的出现,无反相机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和单反相机在更多的场合相提并论,进而分庭抗礼。
说A7R2默秒全,那显然是极度狂热分子的夸大之词。最起码,佳能1系和尼康个位数机身这种专业速度全幅机型,除了徕卡SL某些方面稍微接近之外,无反至今尚拿不出可以抗衡的机器。只能说在常用范围,爱好者范围内,无反相机终有一席之地,可以大声说话了。不卑不亢,不黑不吹。
2015年8月,A7R2的价格刚刚第一次调整就没忍住下了手,行货带票,价格不菲,也是够狂热够舍得。入手之后,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在手上一共呆了超过十个月,几乎和第一台5D3一样,排在我所有机器持有时间的前两位。期间变着花样玩,原厂镜头,副厂镜头,转接过福伦达M头,佳能EF头,尼康G头,宾得DA头,徕卡R头,蔡司zf.2头等等,对于折腾爱好者来说,真的是一台很好玩的机器。
后来到第二年,也就是2016年6月,再次中毒645z,心中长草。当时手上是宾得K1系统和索尼A7R2系统,只能出掉其中一套系统才能买得起645z。原本出掉K1系统,留下A7R2系统和645z搭配才更互补,然而一是由于K1系统刚入手才两个月,颇有不舍,二是宾得系统真的没索尼系统好出,再加上索尼逆势涨价,当时二手A7R2的行情比两个月前还涨了差不多一千块,于是还是出掉了索尼的系统。
2017年2月份,出掉了手上大部分机器,打算入富士中画幅,已经预定,却又后悔,放弃了订单。在无机可用的情况下,胡乱折腾,不但入了徕卡M-P,还又弄了一台A7R2。其中一个想法,也是想试试M头在原厂机身和大法上面究竟有何不同,A7R2是否能取代M机。测试的结果表明,M头在M机身的表现要远好过转接A7R2,所以M机身不能动,为了进一步购买第二只M头,那就只能动A7R2了,遂出。

亮点:高像素+去低通带来强悍的解析力,得益于背照式感光元件,低感画质不俗,高感也同样很惊喜。对焦点覆盖广,有诸多适合追焦的功能,尤其是拍娃的时候,单手低机位盲拍的成功概率远胜单反相机。五轴防抖强悍,转接万能插。
槽点:缓存瓶颈是硬伤,开机尤其是每天第一次开机很慢,手动选择对焦点比较繁琐,色彩仍然一般般,广域追焦虽然强悍,但起始对焦点是机器自动判断而不是人为指定的,很可能一开始就咬着衣领或刘海不放,让你无可奈何,因为人脸识别遇到侧面或低头是帮不上忙的。极限大光比宽容度表现还是不及D810的,尤其是高光细节,例如天空层次,更容易断层。

最后附加说明一点:转接,永远是第二选择的玩法,不能作为主力玩法。转接佳能虽然可以自动,但各种转接环用下来,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舒适度始终无法和各自原厂搭配媲美,至于画质和色彩,无论自动手动头,都和原厂搭配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原厂头机身镜头之间毕竟匹配度高,或者有某种算法优化。转接副厂镜头比如蔡司、适马,则没有这种优化的劣势,反而色彩方面没什么损失。转接旁轴镜头,只能说是能用,但效果打折较多。

关于图片:这是A7R2转接蔡司21 2.8 zf.2拍摄,逆光下,较好地展示了A7R2的高画质。当然,网络小图看起来打了折扣。

                                                                                                                                                  
DSC03257.jpg
[器材]:索尼数码相机ILCE-7RM2

5、RX1R: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心中最佳的相机组合是:5D3+小白兔负责长焦,D810+1424负责广角,再加个RX1R,堪称完美。然而自始至终也没有完成过这样的搭配,因为一直不太愿意花太贵的价钱买一台不能更换镜头的相机,更何况,不能容忍全系统最大光圈只有F2。所以不断有人给我放全幅黑卡的毒,我也没有为这个冲动买单。
直到后来,这机器的价格比发售之初有了腰斩,有朋友刚好要出一台极品成色的,我就一拍脑袋去收了下来,好歹体验一回。
到手之后发现,真的和黑卡的“卡”字不沾边,体积还是挺巨大的。这个时候手上已经有A7R2+55了,RX1R觉得并不比微单那一套小多少。画质方面,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比A7R2颇有不如,充其量A72水准,至于那颗被渲染过的35 f2镜头,也觉得不过如此,再加上操控的体验比A7R2差很多,对焦还是A7水准,所以在去收机器回家的车上,一边把玩,一边已经决定了它接下来的命运。三天后,打包卖掉。后来更新的RX1R2,采用了A7R2那块底和对焦系统,但我心中已经没有再起一丝波澜,因为它的机身布局设计操控并无变化,镜头也没变,加上高昂的价格,想不出购买的理由。

亮点:机身镜头做工尚算可以,比A7系列好一些,镜头盖尤其扎实。作为全幅DC的开创者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槽点:对焦比较原始,操控很差,按键功能以及自定义方案比较反人类,续航也很弱。

关于图片:收机器回家的公交车上,盲拍了一张坐在对面的人。
                                                                                                                                                                                                                                          
RX1R.jpg
[器材]:索尼数码相机DSC-RX1R
[参数] 光圈: F/2.0 快门:1/80s 焦距:35 毫米 感光度:1000

下面说说索尼系统用过的镜头:

1、原生卡口镜头:
FE55 1.8:E卡口最值得推荐的镜头,体积、素质、色彩做到了非常好的均衡,焦外算不上很好但挺有特色,是索尼无反镜头第一选择。
FE28 F2:价格便宜,锐度高,色彩平淡,畸变比较大。
FE16-35 F4:广角端素质不错,长焦端弱很多,体积尚可,外变焦略不爽。
FE70-200 F4:色彩表现很舒服,素质上佳,防抖也可以,颜值也不错。最近对焦距离不是固定的,200端比70端远一截,所以70端近摄再拉长焦距会发现经常要后退不然无法对焦。
FE35 1.4:锐度和色彩不错,焦外很舒服,氛围感好,色散略微重一点,体积略大了一些。
FE28-70:套头的锐度不错,镜头用料很塑料很轻,色彩一般。
E16-50:畸变略大,色彩一般,体积控制好,锐度不错,电动变焦比较适合视频,拍照片的话对焦略慢一点,每次开机会默认回到广角端。
蔡司Batis25 f2:色彩浓郁,暖色变现尤其突出,对焦迅速,焦外很好,氛围好,美中不足全开绿色色散略重。
蔡司Batis85 1.8:锐度强悍,对焦比较迅速,色彩不错,美中不足是F1.8,买的人会惦记没贵很多的F1.4。

2、转接别家镜头:
蔡司21 2.8zf.2:转接A7R2之后表现比在D810更优异,解析和色彩都很赞。
蔡司135 F2zf.2 APO:同上,而且有机身防抖后更实用。
福伦达VM12 5.6二代:畸变控制无敌,锐度高,星芒漂亮,小巧便携,超焦距方便,边缘画质下降明显,色彩不够通透。
徕卡R50 2 E55:色彩浓郁,焦内焦外都很棒,过渡舒服,性价比爆棚,最近对焦距离略远,搭配Kipon可调节近摄接环后实用性大大增加,强力推荐。
徕卡R180 3.4APO:七种武器之“长生剑”,色彩厚重,解析力强,50米外才是无穷远,尤其擅长远摄,最近对焦距离2.5米略远,加近摄环后还有1.5米,对焦环位置过于靠后,重心不是很协调。
徕卡M50 1.4A:转接之后比在M机色彩偏青黄,边缘画质下降较多,中心解析和氛围感损失不大。
佳能2470 2.8L二代:转接后色彩画质几乎没损失,为EF头转接大法表现最好者,搭配唯卓二代AF速度不逊于原厂,搭配适马MC-11效果一般。
佳能70200 2.8Lis二代:转接后色彩表现平淡,AF表现打折扣较多,防抖有冲突要关掉,总体而言不推荐转接。
佳能1635 f4Lis:转接表现类似小白兔,AF总会拉伸一下,边缘画质也有一定损失。
佳能85 1.2L二代:用MC-11转接,画质表现良好,色彩平淡,AF速度一般。
佳能50 1.8stm:转接后中规中矩,可用,但转接环厚度都快接近镜头的厚度。
适马35 1.4art佳能口:不同转接环表现差异较大,唯卓二代不识别,天工三代时好时坏,适马MC-11尚可。
适马50 1.4art佳能口:转接环识别度比35要好一点。
适马150-600c佳能口:MC-11转接,AF比较吃力,基本不具备太大实用价值。
适马150-600c尼康口:只能手动对焦,拍过一次月亮,画质锐度没得说。
尼康14-24 2.8G:类似佳能1635的表现,不建议转接。
宾得DA*200 2.8:当时K1还没上市,我用来证明了一下这是一颗地道的全幅头。转接画质表现良好,色彩很惨淡。
宾得DA40 2.8xs:同上,全幅头,全开轻微暗角,表现尚可。

----------------------------------------------------------------------------------------------------------------------------------------------------------------------------

五、理光、富士篇

没错,宾得被理光收购了,但宾得和理光原本是两条路子,宾得相机和理光相机也并没有合并。宾得相机除了K3上面加了理光的Logo之外,后面也没再加过。而理光GR吸纳了宾得的TAV档,GR2还附加了宾得几种色彩模式。除此之外,二者基本上还是不同的路数,所以单独来写。
至于富士,本来我没资格评价的,也就用过一款相机,用过几天,想想还是简单说两句,也许是以偏概全,还望谅解。


1、R4:

话说我和理光的缘分,绝不仅仅是从2013年开始玩单反起始,更要追溯到遥远的十年前,2007年。那时候刚工作两年多,谈了女朋友,所以想买个数码相机方便出去玩拍照。一窍不通,网上查了一轮,选定了理光R4,似乎是在同档次里面,性能最好配置最高的卡片相机。价格大概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蛮奢侈的一个玩具。很快就带着女友去苏杭几日游,拍了不少到此一游的照片,结果最后一天在苏州枫桥游玩的时候,狠狠摔了一下,电池卡扣断了,镜头也缩不回去了,就一路保持着这样的勃起状态千里迢迢回到了家。送修之后,镜头回去了,电池卡扣无法恢复,只能附带胶布固定。结果这相机就拖着半残的身躯陪伴我很多年,也去过不少地方,留下不少值得回忆的画面。直到买了单反,才淡出我的视线。这机器现在还能开机,还能拍照,只是电池已经残废了,分分钟自动关机。现在回想起来,这台R4居然是我唯一用过的一款CCD相机。

亮点:在那个年代,功能还是挺齐全的,等效24-100的变焦范围,电子防抖,色彩也不错,还算皮实耐用。
槽点:现在肯定觉得小底渣画质,操控对焦太原始,没啥好说的。

关于图片:2007年5月初,带着R4去了杭州,傍晚时分赶到西湖边,夕阳映照着雷峰塔,看到柳树下几个年轻人坐在湖边长椅上,自然就记录下了这个画面。
                                                                                                                                                                                                                                            
R4.jpg
[参数] 光圈: F/5.0 快门:1/570s 焦距:4.6 毫米 感光度:100

2、GR:

没玩过GR的人,也多少都知道理光GR系列的大名,也听过街拍大师森山大道的名头。可以说,GR系列是把街拍作为终极设计理念的一个系列产品,而且一代一代积累到现在,各方面不断完善,更是把“为街拍而生”做到了极致。极其低调简约的外观,流线而便携的体型,所有为单手操控而生的设计,快速的开机响应,非常完善和专业的菜单设定,为快拍而生的snap超焦距模式……小小的机身里面,装了一颗大大的心,平凡不起眼的外观下,是丰富的内秀。相比之下,友商富士生产的竞品X70,就显得有点哗众取宠了,外观过于高调,操控过于复杂还依赖双手,拍摄前要拆卸镜头盖,设计理念上,就不是为了快拍而生,那么如果想要亮骚的外观B格,和慢慢拍的情调,那选择X100系列岂不是更合适?所以GR系列生命力旺盛而延续,X70?匆匆出场便已草草谢幕。
话说我的GR是2016年1月买的二手,当时手上是庞大的1DX和专配长焦的70d,GR的到来,似乎弥补了一个空缺,就是随身携带,随时拍摄。结果和我的期望相同,甚至有所超出,GR入手后,反而成为出片最多的机器,硕大的单反慢慢沦为抚摸的需求,长期镇守防潮箱。
一直到2016年10月,那个疯狂的月份,入手了一台徕卡Q,同样的28焦段,更好的画质,觉得焦段实在重复了,这才出掉GR。很多昂贵的好机器在我手上也未必能停留多久,反而是这台GR坚守阵地长达九个多月,排名第三,可见我对它的喜爱。
然而我一直没和人说过的是,Q虽然画质更好对焦更快,但是已经和便携、快拍的概念相去甚远,GR能做到的那些事,能拍摄的那些瞬间,Q反而不适合或者做不到了,一种悔意时常在心中升起。
顺便要提一句,GR不等于森山模式,也不等于高反差黑白。森山大道用高反差黑白记录战后日本的满目疮痍,以及那个时期日本人仓皇的心态,这才是森山大道作品的经典和内涵所在,而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却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高反差黑白这个表面的形式上,以为森山大道=高反差黑白=GR,不但是本末倒置,更是缘木求鱼了。GR内置的高反差黑白,用过几次,反而不再常用了,因为如果你没有超强驾驭画面的能力和通过简单的反差讲故事的能力,用这个模式只能拍出来一堆难看的渣片,还不如老老实实正常拍摄,后期黑白。

亮点:大部分优点上面都说过了,各种为了街拍而生的设计,随时随地单手快拍盲拍的最佳利器,那颗18.3mm f2.8镜头的素质非常好,属于买镜头送机身类型。机身内置正片模式比较好用,色彩有特点。
槽点:发色过于真实不够讨喜,自动对焦算法颇有不足,只有Auto模式下才有人脸识别,其余模式下拍娃,经常对焦到背景上去,续航也比较一般。

关于图片:全家去东部华侨城两日游,只适合携带GR。在茶溪谷深处的大桥上,拍下这片深邃的高山湖泊。这张照片后来参加全国理光宾得摄影大赛还获了奖,小机器真是物超所值。

                                                                                                                                                  
GR.jpg
[器材]: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GR
[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60s 焦距:18.3 毫米 感光度:200

3、GR2:

接续前言,由于心中对GR的时常惦记,直到后来2017年2月大洗牌,出掉徕卡Q之后,就再次购入GR的升级版GR2。GR2继承了GR的全部优点,并且增加了wifi和NFC功能,新增了很多种色彩模式,自动对焦方面也有所进步,虽然谈不上革命性的变化,但这个系列毕竟已经非常成熟,新产品就是查漏补缺精益求精而已,不必有太高不切实际的企望。
当然,入这台机器前后,也入了徕卡M系统,另一个非常适合街拍的机器,而且昂贵得多,所以在有限的拍照时间里,更多是携带徕卡出门,GR2在家里休息的时间比较多。

亮点:与GR相同,另外对焦更好,色彩也有所改进,直出可用程度大大提高,也更方便即时分享。
槽点:不同的对焦模式和不同的色彩模式相绑定,比如脸部识别就只有人像模式下才有等等,似乎对用户的限制多了点,应该把这些交给用户来设定比较合适。
另外其实是企望,2.8升级f2显然不太现实,那意味着体积的平衡将被打破,但是1600w像素的cmos可以考虑升级到2400w像素,以及增加触摸功能。希望这些能在GR3上面看到吧。

关于图片:拍的不多,这张是早上上班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开着三轮车送家里老人去坐车,停车的一刹那,简朴而真挚的笑容,浮现在两个人脸上。

                                                                                                                                                  
GR2.jpg
[器材]: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GR II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1/100s 焦距:18.3 毫米 感光度:100

4、XT10:

再次诚惶诚恐地说一句,富士机器我了解的真不多,真正上手拍过的就这款,其余要么是抚摸,要么是键盘,还有就是那台中画幅微单,交了定金又取消订单的,也是YY为主了。
话说大概是2015年10月,当时自己在用A7R2,和一朋友闲聊,说借他的XT10来玩玩,他就同意了,给我寄了过来。原本说好借用一周的,结果到第四天我就给他寄回去了。可能是因为定位的原因,XT10虽然看起来颜值不错,也蛮有复古感觉,但是一上手还是挺强的塑料感。其次,那一代富士的机器,对焦方面还真是蛮弱的,尤其是拍娃的时候,那个追焦非常鸡肋,和我手中的A7R2相比之下,真心觉得难用。最后,虽然直出色彩挺不错的,但是总觉得画质不够干净,有比较强的涂抹感,后期raw文件也觉得画质并不是很好,最起码不像网络上一些人吹嘘的越级吊打全幅那么牛。所以很快就失去了继续把玩的兴趣。

亮点:直出色彩不错,外观比较亮骚。
槽点:对焦尤其是追焦比较弱,画质一般。

关于图片:真心没拍太多,就这张正好赶上同事过生日,拍了一张蛋糕,用的是18-55 2.8-4镜头。色彩还是蛮好的。
                                                                                                                                                                                                                                            
DSCF1857.jpg
[器材]:富士数码相机X-T10
[参数] 光圈: F/3.2 快门:1/40s 焦距:21.4 毫米 感光度:200

-----------------------------------------------------------------------------------------------------------------------------------------------------------------------
由于字数限制,第六篇《徕卡篇》将在二楼贴出。


评分

参与人数 28邪恶指数 +550 门户文章 +1 收起 理由
耳东宝于 + 10
arturia + 20
hudizhoutube + 100
IceMercury + 5
pupil + 10
mekk + 10 赞一个!
神已阅 + 20 阅机无数必须赞
ren0521 + 10 赞一个!
RyanM + 30
graceful + 20
vengean + 20
strongtan + 10
SuperDoG + 50
TernenceS + 25
johnny-yau + 20
robinpulam + 10 很给力!
ARM + 50
peterlipan + 10
Miaow1874 + 20 膜拜
J3ff-Law + 10 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惊寒 于 2017-9-2 12:59 编辑

六、徕卡篇

话说为什么要把徕卡作为六个篇章的最后一篇,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135的尽头?其实,玩了这么多相机和镜头,唯有徕卡的博大精深,让我好似盲人摸象不得要领,又好似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每每欲发表一些看法,又不知从何说起,想口出狂言轻下论断,又如履薄冰心中擂鼓。因为接触的时间短,因为尝试的还是太少,因为了解的极不全面,因为专业素养极其不够……说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几乎要弃贴了。
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己开的贴含泪也要更完。
早在2016年初,曾经有那么一次,已经非常接近下手大M+50 1.4A+90 2AA,就因为犹豫了一下近视眼旁轴对焦的问题,第二天人家的器材就出掉了。后来这笔钱用来购买了645z。
再后来入过两枚物美价廉的R头,算是初尝徕卡滋味。一直到九、十月份期间,手贱去逛了一通CHH(玩物丧志大本营),就无意中中了徕卡Q的毒,在那个疯狂的十月,以撑死胆大的心态花巨款买了一个不能换镜头的大DC。从此踏进徕卡这条河沟再没拔出脚来。


1、Q

体型硕大的卡片机,挂着可乐标,但是有飞快的自动对焦和灵敏的触屏,怎么看都是个异类,在传统玩家眼中,这是个非正宗的徕卡,是松下货,是叛逆者,云云。然而,徕卡虽然是百年巨人,但也垂垂老矣,在当前的时代,严谨的德国巨头们也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岛国,纷纷在那里寻求合作,以期能够让高贵的血统得以延续,否则也许要不了多少年,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所遗弃?我不是徕卡的骨灰粉,也不是抱残守缺的看墓人,在Q这台这机器上,延续着徕卡一如既往的工匠精神和独有的风格,又兼容了最前沿的电子化技术,使得这台机身看似另类,实则魅力无穷。一台足够好用的机器,我想,有这个评价就足矣,剩下的东西,随浮云去吧。
2016年疯狂十月中毒购入全新水货,谁料继续遵循了我“入什么什么降价,出什么什么涨价”的魔咒怪圈,一直价格稳定的Q,价格也开始跳水。2017年2月份为上富士中画幅清空器材换取资金的时候,出掉才600快门的Q,至少一个适马35的钱不见了。

亮点:做工精细远胜日系,自动对焦极快,触摸屏对焦取景很方便,镜头素质完胜RX1R那枚蔡司35/2,0.17米微距模式非常实用,镜头设计巧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M系手动对焦的手感(虽然有实质的差距),色彩温润,直出饱和对比较低,但后期余地很大,宽容度和高感不错,尤其是高光细节保留很好。
槽点:28mm定焦适合扫街,但是Q的体型还是过于大了一些,太过显眼,而且欧洲货极简的造型设计带来不佳的人体工学体验,持握感并不好。取景器自带德味,但是边缘部分字体图像有撕扯感。

关于图片:这张应该是用Q拍的最后一组片子中的一张,天上下着雨,左手打伞,右手拍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同场景用M如何拍摄。

L1000569.jpg
[器材]:LEICA CAMERA AGLEICA Q (Typ 116)
[参数] 光圈: F/1.7 快门:1/100s 焦距:28 毫米 感光度:800

2、M-P

我不是胶片时代过来的人,也不是旁轴或CCD的死忠,我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和信仰,我只信自己的感受。太多人告诉我玩徕卡就要玩CCD,不然不是玩徕卡,我说,难道胶片也不是正宗?胶片不也是富士柯达这些生产的吗?又有人告诉我,玩徕卡就要玩旁轴,不然就不是玩徕卡。我说,你们徕卡怎么这么多讲究,这么多壁垒,还没开始玩就丢给你各种条条框框的包袱,还要分个三六九等?行,那我试试。CCD就免了,还是买新不买旧,就整个大M或者M-P玩玩吧。
于是借着有“伪”徕卡:Q和P9的身份掩护,混进了几个徕卡群,每天在里面吸收毒气啊,看戏啊,好容易看上一台大M,临发货告诉我有瑕疵,PASS。好容易谈成一个11675,临买涨价,有多远闪多远。好容易又联系上一个11663,也是临到发货说有另外的瑕疵。这……是老天在阻止我上徕卡吗?真的是天意吗?
扯淡吧,还不是玩徕卡的人比较矫情,出个器材也各种磨叽。最后还是遇到了一个不错的银色M-P,顺利拿下,又收了一只银色M50 1.4A(11892),就先玩将起来。三十分钟,学会联动测距黄斑对焦。两天时间,学会用LR把DNG调出JPG直出胶片模拟味道(徕卡味),觉得徕卡也不过如此。
慢着,似乎有什么奇怪的事在悄悄发生?
这机器没有华丽的功能,没有神速的对焦,老老实实调整相机,老老实实前进、后退、蹲下,老老实实在脑子里提前构思,转动月牙,按下快门。
最终,值得按下快门的,很少,很多场景因为慢,放弃了。硬盘压力也减轻了,只有一块电池不过续航也不用担心了,拍的少了,被删掉的片子自然也少了,以前拍一百删八十,如今拍十张删三张。
以上的这些变化,是我那阵子所经历的,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似乎重新找到了当初学拍照时候那种动力,并且,有更多从未体验到的感受和未涉及的领域,从迷雾中若隐若现。我逐渐愿意在一张照片的前期、后期甚至一再地回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是批量生产过后匆匆离开的脚步。
不谈玄学,不说情怀,这里,只有一种摄影的态度。从新的起点,重新学习摄影。慢摄影,不拘泥于“得”,而逐渐懂得“舍”。
一个月左右的磨练,自己似乎有所蜕变。没过多久,被人下毒,为了换取手自一体的SL,出掉了我的M-P,镜头留下继续使用。机器换回了自动,但是摄影的习惯,已被重新培养。

亮点:做工极其扎实,蒙皮手感很好,菜单界面简约容易上手,色彩管理是徕卡一绝,快门很轻,机震很小。
槽点:没数据线接口,每次导照片都要拆底板;原生低感只有ISO200,快门速度最高只到1/4000s,徕卡大光圈又多,大白天全开很痛苦;自动白平衡比较弱,总体偏青,这也许就是所谓徕卡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黄斑还是LV放大对焦都只支持中心点,小景深二次构图容易导致偏差;银色虽然很骚,但是太容易留下指纹汗渍;最后,为了增加持握手感不得不购买极其昂贵的附件系统。

关于图片:M-P搭配11663拍摄,冷暖反差,立体感这些都还不错。

                                                                                                                                                  
L1004347.jpg
[器材]:Leica Camera AGLEICA M (Typ 240)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1/125s 焦距:35 毫米 感光度:200

3、SL

为了传说中的徕卡手自一体,期间试过M头转接A7R2,效果差强人意。后来听说SL转接M头不会损失M头色彩和画质,本身自动对焦又极其强悍,机身价格和M-P也大致相当,所以在作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把M-P换成了SL。
SL这机器,要是放在一年前我是绝对不会考虑的,“巨单”,丑,贵,不是正宗徕卡……理由多得很。但是人的观念,真的会改变,又往往是伴随着认识的全面和深入之后,才会明白所谓昨是今非。
也就是上个月,才刚刚入手这个大玩具,搭配的2490套头,没错,就是那个巨大的变焦自动徕卡,还是非恒定光圈,键盘党们看到此处,肯定觉得这是多么愚蠢的一个决定……一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话说键盘侠们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中伤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哈哈哈,我说话太直接了!

亮点:做工非常精扎实精致,自动对焦极其迅速,手动对焦支持也非常友好,多维摇杆是我用过最好用的没有之一(包括1DX2),11张连拍很给力,机震小安全快门低,原生ISO50-50000真心给力,动态范围比较好,后期实用,菜单功能非常丰富专业,无愧旗舰级无反相机定位,有真4K录像和120fps高速摄像,S-LOG。基本上也是万能插,能转接各家镜头使用。双卡槽,卡1支持USH-Ⅱ。
槽点:棱角过于分明,经不起磕碰刮擦,我已经贴上一圈胶纸。4K是点对点,不是全幅视角。连拍+AFC追焦,除了开头两张,后面无法真正追踪到位。手柄比较宽大,但过于直线条,人体工学和日系没法比。多维摇杆距离略远,更适合手大的欧洲人。

关于图片:SL+2490所拍,发色浓郁自然,镜头画质非常优秀,层次感也不错。限于时间关系,还没机会拍更多照片。先拿这张充充数。

                                                                                                                                                  
B1020057.jpg
[器材]:LEICA CAMERA AGLEICA SL (Typ 601)
[参数] 光圈: F/4.5 快门:1/40s 焦距:90 毫米 感光度:50

下面说说徕卡机身搭配过的镜头:

M50 1.4A 11892:银色版纯铜镜身,分量十足,颜值很高。全开锐利,发色浓郁明快,焦外柔和,氛围感不错。
M35 1.4A 11663:黑色版,小巧轻便,全开锐度、过渡和氛围极好,发色很有特点,自带德味。
福伦达VM35 1.7:亮银版颜值担当,全开锐度不逊于徕卡原厂,焦外风格比较现代,暗角略重,反差略大,同光圈下比11663欠曝一点,视野也略窄一点。性价比爆棚。最近对焦距离是0.5米,黄斑大概近于0.65米左右就不再动弹,只能用LV取景。
SL24-90 2.8-4:做工、对焦、色彩、锐度、焦外都是我用过的变焦镜头之极品,除了光圈偏小并且非恒定,其余素质丝毫不弱于M定焦镜头。90端0.45米最近对焦还有一点小微距能力。镜头自带3.5级防抖,配合SL极轻的机震,安全快门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准。槽点就是体积大,价格高。
转接D25 2.8mmj:转接徕卡之后,可谓无缝衔接,色彩风格很匹配,尤其是配合SL机身,外形也很匹配。近摄能力很强,超焦距也很容易。边缘画质一般。
顺便提一嘴,那个路华仕转接佳能镜头到SL的AF转接环,朋友告诉我支持的镜头并不多,本来想抛弃5D3机身,直接把小白兔给SL插上的(928太贵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此5D3得以继续存活。

-------------------------------------------------------------------------------------------------------------------------------------------------------------------
(由于一楼字数限制,以下为2017年9月1日补充佳能篇)

8、M5

今年4月底5月初,觉得手上GR2和M10两台便携机器都有所不足,GR2不能换镜头,M10对焦弱了些,心想干脆二合一,就出掉这两个,换成一台M5。M10是带着1545一起出掉的,留下了22饼,然后M5是带着18150一起收来的,又配了一只11-22神头。不过这一整套,也在7月底的时候又出掉了,添了点钱买了个6D2的机身,下面会提到。

亮点:可操控按键非常多,对焦性能比M10和GR2都好多了,高感低感画质都很不俗,动态范围也相当不错,搭配85L这样的巨大镜头,对焦比在5D3上快多了。另外,使用取景器的时候,右手大拇指可以在屏幕右上部滑动来移动对焦点,绝对是一个大亮点。另外还是要说佳能M系统这几个镜头,把小型化和不错的素质相结合,相当适合旅游携带以及家用。

槽点:塑料感太强,各处缝隙有点大,用力握的话会有吱吱嘎嘎的感觉;为了照顾取景器,翻转屏只能向下翻180度而不是向上,对自拍来说还是有所不便;也许还是动态提高的原因,相机虽然画质细腻了,色彩却比不上采用了祖传1800w底的M10。

关于图片:去海边什么的,挂个小巧的11-22广角真是太犀利了,高低角度、抓拍、合影、室内都很利索。

M5.jpg
[器材]:佳能数码相机Canon EOS M5
[参数] 光圈: F/5.6 快门:1/1000s 焦距:11 毫米 感光度:800

9、6D2

关于6D2,其实我有另一篇帖子说这个事儿;
《大风车呀滴66地转,6D Mark2硬开箱》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760368-1-1.html

我之所以入这个,一是因为喜欢尝鲜,而是因为间歇性折腾癌发作,看着手上单反一大堆,微单一大堆,数量太多,用不过来又嫌烦,所以把EOS M系统全出清了,换成一个6D2的机身,从而和1DX2共享L镜头。所以在7月底6D2刚开始铺货就下了手。

亮点和槽点,直接引用开箱时候的原文吧,个别地方有修改。

有些人说,6D2相对6D没有任何升级,画质还倒退了。这个话不知道传了多少版本成了现在这个说法,如果真是如此,一向精明的佳能市场部门真该全体辞职了。开门见山,我认为,按照重要程度排列,6D2相对6D大一些的提升点分别是:
1、对焦点数量:11点中心一点十字----45点全十字;
2、翻转触摸屏,全功能的;
3、自动白平衡:提供了白色优先和氛围优先,和1DX2以及5D4相同,实测相当准确,6D拍马也赶不上,甚至5D3也相形见绌;
4、追焦性能:我大量使用了45点全自动对焦+伺服对焦,追焦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和1DX2比肯定是不公平的,但肯定不在5D3之下,对焦点选择方面还提供了1DX2和5D4才有的大区域自动对焦,相当实用,至于对焦点覆盖范围,自然是比5系小,但目测和D750差不多,比K1还要覆盖的广;
5、测光系统:63区测光提升到7560RGB测光,实际使用发现还是挺准确的;
6、视频电子防抖:全画幅+翻转触摸屏+视频自动对焦,作为记录而言,足够好用;
7、取景器信息显示系统:和1DX2以及5D4一样,取景器加入了很多信息显示,最重要的就是两轴电子水平仪,不用像上一代机器一样用先要按一下,然后还不精准的方块水平仪了;
8、自动对焦色彩跟踪:这个近似于所谓的取景器面部识别,就是根据颜色来判断,优先人物面部;
9、NFC/蓝牙:这个是如今新相机的标配了;
10、连拍速度:6.5张,比上一代有所进步,实用性自然也增强了。

再说说6D时隔五年之后的升级产品6D2,在升级方面的保守之处,或者说不厚道之处,以及我的一些考虑:
1、开箱就发现取消了数据线和光盘,随机软件可以上官网下载,mini USB线这种逐渐被淘汰的接口却还出现在6D2身上,并且不配数据线,幸好我家里还有这种线,不然你还得另外买;
2、LCD变成了3寸,其实翻转屏的下半截以及周边还有很大空间啊,做成3.2寸的有何不可;
3、还是单卡槽,虽然说是入门产品,不过做成双卡槽似乎也不是那么难,成本也不是那么高,不过我印象中佳能似乎没有任何双SD的产品?
4、动态范围似乎仍保持在12EV上下的水准,据说是因为cmos还是用了外置ADC工艺所致;
5、视频的画质似乎不太理想,据说是码率下降了的缘故,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开倒车的罪证之一。

再多说两句,太多人拿这个机器和5D4比,尤其是和当初6D/5D3的对比关系来比较,这么看的话6D2确实不够厚道。但是如果抛开这个历史包袱,单独看这个机器,倒也并非如此不堪,只是5年来,厂家的军备竞赛导致大家的口味都变刁了而已。别人喜欢哪个我不管,我还是那句话,往上,我选1DX2,已有;往下,我选6D2,已有;对5D4,真心喜欢不起来,具体原因在5D4的章节已有叙述,这里不再啰嗦。
还有和友商对比的,其实友商目前同等级的都是老款,上市时间不短了,价格比6D2低再正常不过,并不能成为性价比的依据,友商今年如果推出新款的话,价格并不会比6D2低。另外,还是老话题,太多人拿动态范围不及友商这一个槽点往死里黑,却无视6D2比友商更出色的那些特点,未免以偏概全,厚此薄彼了。想来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是人之常情。
最后,只论参数,牙膏厂一直被同辈份的友商吊打,也不是自今天开始(1DX2似乎好多了),然而市场表现牙膏厂却依然笑傲江湖。更重要的是,牙膏厂的玩家们,依然该出片出片,该怎么拍怎么拍,并未因为参数不及友商的机器,而变得不会拍片了,友商的玩家们,也并未因为器材参数的胜出,片子变得更好,大作更多了。
其实,相机就是个工具或者玩具,在摄影这个大范畴内,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人,还是最重要的那个环节。作为机器,喜欢、顺手、能帮自己出片,就是好机器,否则参数再好也难买我乐意。

关于图片:机器刚到手,就挂着爱死小白兔出去试了试,这是在游乐场里面,光线只能说一般吧,周围色彩也比较复杂,6D2的对焦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种抓拍,比起一代已经是云泥之别。白平衡和色彩表现,后期的时候极其方便,需要调整的地方很少。
6D2.jpg
[器材]:佳能数码相机Canon EOS 6D Mark II
[参数] 光圈: F/2.8 快门:1/500s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640

-------------------------------------------------------------------------------------------------------------------------------------------------------------------

结语:

折腾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测评,也不是导购,只不过将我一些片面的折腾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有人从中获益,减少走弯路,那这篇帖子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纯属自娱自乐,吹毛求疵抠字眼的,那咱们不是一条道上的,您自个儿玩自个儿的就好。当然,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的间接经验,毕竟及不上各位自己的直接经验,所以,您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千万别太在意我的文章。
归根到底一句话:不要争论佳能尼康索尼宾得器材优劣,都是好东西,只要我别辜负它!

惯例附上ID照:
微信图片_20170407145315.jpg

评分

参与人数 9邪恶指数 +250 收起 理由
awake + 20
arturia + 20
modopan + 20
走样COPY + 10
SuperDoG + 50
赤发明日香 + 10 很给力!
ARM + 50
cotts + 60
J3ff-Law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挺长的,慢慢看,但是照片一张也没有转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s 发表于 2017-4-7 15:48
文章挺长的,慢慢看,但是照片一张也没有转出来

慢慢转,照片也挺多,需要加载
发表于 2017-4-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个座,慢慢再看
发表于 2017-4-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文先回复再看,辛苦楼主码这么多字分享出来了
建议图片传到chiphell本地再贴出来,我等了很久刷不出来
发表于 2017-4-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我4年周期换一次机身来说真是够能折腾的,图片一张也没转出来,不知道玩了这么多器材照片拍的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felixzyc 发表于 2017-4-7 15:52
长文先回复再看,辛苦楼主码这么多字分享出来了
建议图片传到chiphell本地再贴出来,我等了很久刷不出来 ...

好建议,我试试

点评

我去,怎么加到这楼了。。  发表于 2017-4-8 22:09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40 收起 理由
cotts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 厉害,能折腾啊
发表于 2017-4-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felixzyc 发表于 2017-4-7 15:52
长文先回复再看,辛苦楼主码这么多字分享出来了
建议图片传到chiphell本地再贴出来,我等了很久刷不出来 ...

好像点进去链接能看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已经上传到本地插入,审核通过之后就能看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ysunqq 发表于 2017-4-7 15:52
相比我4年周期换一次机身来说真是够能折腾的,图片一张也没转出来,不知道玩了这么多器材照片拍的如何。 ...

我们器材党一般不拍照,偶尔拍也是试机试镜,图片很一般,望轻拍。
发表于 2017-4-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帖子在审核吗,一直刷不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faith_xy 发表于 2017-4-8 13:45
前两天帖子在审核吗,一直刷不出来

之前图片转圈出不来,昨天下午更新了图片就一直审核,今天中午才过审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差57分就升级权天使了,求各位大师助攻!
发表于 2017-4-8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一篇“工具书”,以后有哪家不懂的回来翻翻看楼主的观点相信会有帮助吧~哈哈
辛苦辛苦
发表于 2017-4-8 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楼主真能折腾!我还在停留在宾得K-5II阶段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gs1016 发表于 2017-4-8 14:09
很好的一篇“工具书”,以后有哪家不懂的回来翻翻看楼主的观点相信会有帮助吧~哈哈
辛苦辛苦 ...

谢谢,哪怕有一点点帮助,我就没白写了
发表于 2017-4-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mageps 于 2017-4-8 14:32 编辑

手握M-P 35/1.4,75/2.5和A7m2 55/1.8,一看90-280的价格还是歇菜吧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foreign 发表于 2017-4-8 14:15
看完了,楼主真能折腾!我还在停留在宾得K-5II阶段

路漫漫其修远兮……折腾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发表于 2017-4-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手持宾得kp配15,20-40,70三个limited头,日常出街就带着GRii,虽然知道1dx、5d4都是好相机也欣赏佳能的镜头群但就是对大块头相机无爱。。。看了楼主这么一路折腾过来的换机历程我的感受是:最后可能还得上莱卡。。。
发表于 2017-4-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虽说玩的没有楼主那么多,但路途也很曲折。
12年入宾得K5开始,到后面5D2 5D3,再到现在的M-P和A72,很能理解楼主对“折腾器材”的理解。
发表于 2017-4-8 1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照片拍的不错,有几张令我眼前一亮!不过相比于照片,文字写的更好,把各种器材的特点,性格写了出来,赞
发表于 2017-4-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确实是积累很久的图片,构图,后期都很棒,先回再拜读
发表于 2017-4-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厚的积累。666
发表于 2017-4-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看到这么高质量的帖子了
发表于 2017-4-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竟然耐心的看完了!

楼主,请手下我的膝盖!!!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s 发表于 2017-4-8 14:23
手握M-P 35/1.4,75/2.5和A7m2 55/1.8,一看90-280的价格还是歇菜吧

那个价格我也无法接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Ktwo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心之水 发表于 2017-4-8 14:32
现在手持宾得kp配15,20-40,70三个limited头,日常出街就带着GRii,虽然知道1dx、5d4都是好相机也欣赏佳能的 ...

绝对值得尝试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CogitoLau 发表于 2017-4-8 14:38
强烈支持!
虽说玩的没有楼主那么多,但路途也很曲折。
12年入宾得K5开始,到后面5D2 5D3,再到现在的M-P和 ...

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4-4-20 10:26 , Processed in 0.03102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