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冬鱼 于 2021-12-22 20:33 编辑 
 
 Worklog 
 
 
 2021.11.23 
 确定机箱、电源、主板、CPU、CPU一体水、主板、内存以及硬盘。 
 显卡待定,因为机箱底部风扇和显卡厚度总和不能超过93mm,所以底部风扇也待定。 
 PS:说说自己选这套配置的思路吧。 1.最初打算参加ITX组,散热和性能之间的平衡因自身水平不够一直选不好机箱,正好一眼看上D30这MATX机箱。 2.因为DDR5内存的原因(喜欢的买不到,买得到的不喜欢,加钱不愿意)还是选择了AMD平台。 3.个人觉得MATX机箱就得配MATX主板,没有WIFI需求,就选了普通的迫击炮,参加MATX组。同时看到5900X套装价格不错,就买了5900X+迫击炮的套装。 4.机箱和主板确定之后,决定其他硬件都选黑色系,靠RGB统一灯光增加另一个点缀配色。 5.RGB随缘,绝不为了RGB而RGB。 6.内存和固态是原本的二奶机上拆下来的,同时内存也符合黑色系的要求。机箱风扇如果显卡厚度太厚的话会使用黑化版的A1215猫扇(拆于二奶机),否则就买T30。 7.因为要压5900X,所以240水冷选择A家第七代方案的,同时因为自带T30风扇,选择了追风者这款。 8.电源随便买的。 9.心里已经有一个整体的思路了,黑色+?,先卖个关子。 
 
 2021.11.25
 
 因要求机箱、CPU、主板为全新,故上传三者的购买记录。
 
 
 
购买凭证   
 
 2021.11.26
 
 除显卡之外的全家福手写ID。
 
 
 
全家福手写ID   
 
 2021.11.27
 
 上传机箱、CPU、水冷、主板和电源开箱(内存、固态、风扇伪开箱)。
 
 机箱
 
 
 
乔思伯D30   机箱本体、手册和机箱后部风扇位的防尘网,后部不准备装风扇所以不安装。 
 
乔思伯D30   机箱两边均为3mm厚度的钢化玻璃侧板,背面的那一块内侧专门做了黑化涂层,用来隐藏背部走线的可见度。 
 
乔思伯D30   机箱尺寸(含脚垫)为204mm*401mm*337mm,MATX且能用ATX电源的体积算很优秀了。 
 
乔思伯D30   前面板为1.5mm厚的铝合金。 
 
乔思伯D30   正面的钢化玻璃内侧没有黑色涂层,更透明。 
 
乔思伯D30   后部有一个12cm风扇的安装位,支持最大4卡槽的显卡(3070猫头鹰)。 有少数的MATX主板的PCIEx16卡槽是在第二槽位,务必提前确认主板的PCIEx16卡槽位置。 官方数据是:显卡在第一卡槽时,显卡厚度+风扇厚度+显卡和风扇之间的间隙不能超过93mm,在第二卡槽时为73mm,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显卡厚度、卡槽位置、风扇厚度以及留出风扇和显卡之间必要的空隙来选择这三者进行购买。 
 
乔思伯D30   前面板从上往下依次为:开机键、USB 3.2 GEN1的Type-A接口、复合式音频接口以及USB3.2 GEN1的Type-C接口。 
 
乔思伯D30   机箱顶部的格栅,内部有防尘滤网。 
 
乔思伯D30   机箱底部进风同样有防尘滤网。 
 
乔思伯D30   拆除机箱后部的两颗螺丝,抽出顶部格栅,拆除顶部两边各2个的侧板固定螺丝,抽出侧板。 正面右侧的硬盘支架可以安装2个2.5英寸硬盘,底部可以安装1个240冷排(考虑到显卡的厚度+冷排的厚度+风扇的厚度基本很难不建议折腾)或3个12cm风扇或2个14cm风扇或1个12cm风扇+1个3.5英寸或2.5英寸硬盘。 我个人的建议是:这代显卡的重量非常大显卡托架是少不了的,2个12cm风扇+最右侧放个显卡托架。 硬盘支架的位置可以额外购买乔思伯官方的5V3针的ARGB灯板,可以定制自己想要的图案,能正好覆盖硬盘支架。 
 
乔思伯D30   拆除硬盘支架,可以看到一个USB3.1接口线、一个音频接口线和机箱的IO接口线。 机箱最大支持MATX规格的主板。 
 
乔思伯D30   背部走线空间还是很充足的,电源位的背面支持安装一个2.5英寸硬盘。 电源长度在不超过170mm时,显卡支持最长为355mm,否则只支持305mm以内长度的显卡。这代30系和6000系的显卡都特别巨大,个人建议选择长度170mm以内的电源。 
 
乔思伯D30   顶部支持1个240冷排或2个14cm风扇或2个12cm风扇。 
 
乔思伯D30   配件、扎带、魔术贴和螺丝。 D30这台机箱可能各方面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在MATX机箱里,体积、散热结构、价格、材料、前面板接口、颜值、硬件尺寸限制以及存储扩展这几个方面的平衡上做的非常好。
 
 内存
 
 
 海盗船铂金统治者 16G*2 3200MHZ C16,19年年底买的,二奶机上拆下来的,看台风显示的是三星B-DIE,但是超频没上过3600MHZ,这次再试试。 因为前面也说了,确定要黑色系的硬件,而铂金统治者是我个人觉得黑色内存里颜值最高的没有之一,就拆下来继续用了。 
 风扇 
 
猫头鹰A12薄扇黑化版   同样是二奶机拆的,到目前为止显卡都还在纠结,暂定先用A12的薄扇吧。 
 
猫头鹰A12薄扇黑化版   12cm风扇里厚度15mm的薄扇,猫头鹰说第二其他品牌也没有一个敢说自己第一的。 黑化版还是同样因为需要黑色配色,之前用的是蓝色的贴片,到时候会换成其他颜色,先卖个关子。 
 
猫头鹰A12薄扇黑化版   如果显卡到时候选了厚度比较厚的,更大的风压不如留出更多的空隙(TU150给我的教训)。当然如果能留出足够大的空隙我还是会重新买T30的风扇开箱。 硬盘
 
 
 
西数SN850 1T   还是拆下来继续用的,这台电脑就定义在书房打打LOL看看网页,PCIE4.0 1T足够了。 
 
5900X   5900X中文盒装。 
 
5900X  全新未拆。 
 
5900X   说明书、贴纸和本体。 
 
5900X   本体正面,5800X和5900X之间考虑了下,定义还是打打游戏,所以还是选了三级缓存更大的5900X。 
 
5900X   背面,这次应该真是我最最最最后一次自己电脑再看到这针脚了(下一代AMD听说改封装了,Intel反正一直LGA封装)。 
主板 
 
B550M 迫击炮   最近3次购买主板的平台2次猫1次狗,买来的盒子不是鼓的就是扁的。 MATX规格的B550迫击炮系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没WIFI需求。 
B550M 迫击炮   说明书、安装光盘、注册卡、2根硬盘SATA线和一个金属贴。 
B550M 迫击炮   本体。 
B550M 迫击炮   仔细检查了下本体好歹所有接口都没痕迹是全新的。 总结就是8+2+1供电足,价格便宜,微星的BIOS和华硕的BIOS是2个最好用的BIOS。 
B550M 迫击炮   上面的显卡口和有散热马甲的M.2固态口是PCIE4.0,下面2个是3.0的。 
B550M 迫击炮   背面。 
B550M 迫击炮   背面IO接口,我也是买完以后才想起来,我如果我用ITX主板的话,只有C8I有SPDIF口,之前书房的电脑是微星的Z490I,再之前是ROGZ390I,但是X570和B550ITX尺寸微星和华硕两家似乎只有C8I有,我对SPDIF口有刚需。 
B550M 迫击炮   接口支持3个USB 3.2 GEN1和6个SATA口,完全能支持D30机箱前置面板和装满扩展硬盘。 其他有1个CPU风扇接口、1个水冷冷泵接口、3个系统风扇接口也足够机D30机箱绝大多数的需求了(我足够)。 RGB方面有1个12V4针的RGB接口和2个5V3针的ARGB接口。 
B550M 迫击炮   安装固态。 
B550M 迫击炮   安装CPU。 
B550M 迫击炮   CPU不装上去我担心针脚要歪了。水冷散热器
追风者T30一体水   我完全是因为T30的风扇选这款水冷的。 
追风者T30一体水   打开这个“感谢选择追风者”还挺有仪式感。 
追风者T30一体水   冷头的盖板和龙神一样是分离的。 
追风者T30一体水   T30风扇,号称最大风压7.11mmH2O,风扇中间有一个模式开关,分别能切换最高转速1200、2000和3000转(我当然会在2000以内了,不然吵死)。 叶片还挺好看的。 
追风者T30一体水   风扇的PWM公母头可以互相串联,这样就不需要1分2的线了,更加节省了走线的空间。 
追风者T30一体水   30mm的厚度。 
追风者T30一体水   极阳铝冷头盖板,中间的是1.1mm厚钢化玻璃。 
追风者T30一体水   反面有一个5V3针的ARGB线,盖板是磁吸式的。 
追风者T30一体水   各种扣具包括最新的12代1700扣具,还有3个水冷管的理线夹、1个硅脂、1个PWM的延长线、1个PWM1分2接线、1个5V3针的ARGB转接线。 
追风者T30一体水   本体部分。 
追风者T30一体水   冷头上已经预涂了硅脂(所以额外送的硅脂是方便重复安装)。 我重新涂了越信7868。 
追风者T30一体水   水泵用的是Asetek第七代的方案,超过60°C时水泵会自动提升到3600rpm。 
追风者T30一体水   冷排是38mm的厚冷排,冷排加风扇一共30+38=68mm,部分机箱可能会装不了卡住内存条。 
追风者T30一体水   水冷管是尼龙纤维材质,更耐用。 
追风者T30一体水   水冷管接头官方称冷头那一面的可以180°旋转。电源
 
海韵GX850   显卡在各品牌的6900XT和3080TI之间纠结,所以850W的海韵金牌一定足够了。 
海韵GX850   说明书、保修卡、主板24PIN转接口、扎带、螺丝和魔术贴。 
海韵GX850   电源插头、大4PIN供电线和SATA供电线。 
海韵GX850   3根6+2PIN显卡供电线、2根4+4PIN CPU供电线和1根24PIN主板供电线。 
海韵GX850   电源本体,10年质保,金牌全模组。 尺寸是15*8.6*14cm,在机箱的170mm限制内,可以安装最长为355mm的显卡。 
海韵GX850   模组线接口。 
海韵GX850   全日系电容,第三代一键风扇启停(按钮弹起时为开,按下时为关)。 
海韵GX850   侧面。 
海韵GX850   海韵的电源,风扇静音是一大特色,开启一键启停后,根据负载会有停转、低速、高速三种模式。 
海韵GX850   规格列表和金牌认证。 
 
2021.12.7 
 确定显卡为超龙3080TI,已下单在路上。 
 2021.12.8 
 
超龙3080TI   狗东自营买的,结果又又又又又塑料膜破了点。 
 
超龙3080TI   显卡在ROG和超龙的3080TI以及红魔的6900XTU这三张卡里考虑,最开始选红魔的,考虑到AMD的驱动问题,稳妥起见选了N卡。 主板显卡同品牌的话控制灯光不需要多下一个软件或多接一根RGB线,最终下单超龙。 
 
超龙3080TI   开箱,这种直接打开的包装比抽拉式的方便太多了。 
 
超龙3080TI   本体和显卡托架。 
 
超龙3080TI   鼠标垫,大号的。 
 
超龙3080TI   说明书、保修卡和一些配件。 
 
超龙3080TI   显卡托架,放不下,重新买个小的支撑。 
 
超龙3080TI   超龙本体。 
 
超龙3080TI   尺寸为336mm*140mm*61mm,ITX机箱大部分装不进。 61mm的厚度,机箱还剩下的空间为93-61=32mm。 如果底部装T30进风,空间剩余2mm;装猫头鹰A1225,空间剩余7mm;装猫头鹰A1215,空间剩余17mm。 
 
超龙3080TI   正面3个10扇叶的刀锋6代风扇,官方说更加静音的同时能有更大的风压。 风扇上的浮雕LOGO算一特色。 
 
超龙3080TI   金属背板用了双向拉丝的工艺,微星的LOGO在通电后会发光。 
 
超龙3080TI   侧面巨大的散热,能看到风扇和RGB的线。 
 
超龙3080TI   供电为8PIN*3,官方数据功耗为400W建议电源为850W以上,供电接口旁是BIOS切换开关。 
 
超龙3080TI   这代30系显卡特点:越肩,1个HDMI2.1接口和3个DP1.4接口。 
 
超龙3080TI   用料看得出还是挺扎实的。 
 
超龙3080TI   体积还是挺大的,性能模式频率为1845MHZ(在微星的MSI Center 软件里开启),普通模式主频为1830MHZ。 不过个人觉得,顶级非公追求的并不是这么一丁点的主频提升,而是对于显卡本身的颜值的喜好以及更好的散热。 
 
超龙3080TI   显卡的重量为1905g,即便显卡本体自带金属抗弯带,个人建议不是竖装的话一定要安装托架。 
 
 2021.12.9
 
 机箱暂时装起来,发现一个问题,T30水冷这个厚冷排的厚度+T30的厚度会挡住内存,我把T30装在底部进风把A1215的猫头鹰薄扇装在水冷上(看了下和内存之前的空隙大概就是1cm左右不确定25mm厚度的风扇能不能装的下),装系统跑分测试了下,暂时CPU没啥压力。PS:12.14我用A1225的猫扇装上去试了一下,依然内存装不进的,拿卷尺测量了一下用A1215的情况下距离内存的极限距离为8mm,25mm厚度的风扇还是多了2mm。
 结论:D30在用38mm的厚240冷排时,只能使用15mm厚度的薄扇,在使用27mm的薄240冷排时,标准25mm厚度的风扇和30mm厚度的T30都没问题。
 
 因为不是主力机,所以系统直接装了WIN11最新的测试版-Windows 11 Build 22518,显卡驱动为497.09。
 
 测试结果在3楼。
 
 
 
 2021.12.11
 
 水贴到了,把机箱里的硬件重新拆下来贴水贴。
 
 钢化玻璃侧板盖上水贴可能很难看出来,但是仪式感还是要的。
 
 水贴也没什么能多讲的直接上图了。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高达烫金水贴   
 
 2021.12.11
 
 测量完毕后下单电源金黑镀银线,数据如下(不包含接口长度,仅作参考)。PS:实际安装以后,显卡的线最好16cm,主板电源如果走背线最好26cm。
 
 电源:海韵GX850。
 
 | CPU | 8PIN | 54cm | 1份 |  | 主板 | 24PIN | 25cm | 1份 |  | 显卡 | 8PIN | 15cm | 3份 |  | 灯牌 | SATA | 15cm | 1份 | 
 补上之前定做灯牌的图,还没发货。
 
 
 
灯牌   尺寸为7.5cm*22cm,SATA供电,彩图不能RGB变色,位置装在2.5英寸的硬盘架上。 
 
 2021.12.13
 
 发现之前地平线5和光环无限左上角硬件信息字太小看不清,修改了以后重新上传。
 上传了荒野大镖客2测试和战地5测试。
 
 
 
 2021.12.13
 
 灯牌到了,结果大翻车。
 
 
 
灯牌   偏色非常严重,和卖家沟通后(卖家态度很好)了解到橘色和红色的色差是偏大, 协商结果:寄回原灯板,重新制作5V3针的ARGB灯板统一金色发光。 
 
 2021.12.14
 
 更新福尔摩斯第一章测试;
 更新CSGO、LOL、APEX英雄、绝地求生测试(额外做了1080P360显示器测试)。
 
 
 
 2021.12.16
 
 更新赛博朋克2077测试。
 
 
 
 2021.12.17
 
 更新最终幻想7重置版测试。
 定制线应该明天就收到了。
 
 
 
 2021.12.17
 
 定制线到了,装机。
 
 
 定制线,黄黑相间,黄多黑少的镀银线,规格之前已经写了。 
 正面装上,理线。 
 背部理线。 
 主板24PIN接口。 
 显卡处电源接口,长度是完全刚好的,最好比我提供的数据长1cm以上至少。 
 水冷头的盖子装上。 
 我故意让水冷管走左边不挡住内存,不装后部的风扇也可以不挡住主板上的水贴。 
 电源模组线接口。 
 显卡和T30风扇之间的距离只有2mm,并且显卡歪了,已经下单显卡支撑。 
 水冷排上的猫头鹰A1215换成了黄色的贴片。 
 不清楚是我电源的问题还是机箱设计的问题,电源线是硬卡进去的。 
 
 2021.12.20
 
 昨天的线不够舒服,重新理了下,顺便找到了之前在TU150用的显卡支撑。
 
 
 主板供电走背线,不会挡住显卡背板MSI的LOGO。 
 背线也稍微优化了下。 
 显卡电源线。 
 主板电源线。 
 电源接口处。 
 CPU电源线。 
 找到了以前用在TU150的显卡支撑短了点,先随便找了点东西垫一下。 
 
 2021.12.21
 
 灯板到了,安装完毕,成品图直接放在1楼成品展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