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MING 于 2023-3-9 11:35 编辑
前言 _______
一代版本一代神,B660时代的12490F更不必多说。但这代B系列的760主板,却被intel限制了发挥,不能让13490F超外频了,此举也被玩家们戏称为修复了效能过强的"BUG";所以,B760 ITX主板也有了更值得选择的理由,因为在13代No-K处理器面前已然众生平等了。而我这次处理器并没有选用13490F,因为售价还没降到合理线,所以先用闲置的i7 12700K过渡下;当然,如果不玩高频(OC)内存,13代处理也都不是刚需了。
关于此次装机,机箱选用了追风者P121,原因是散热用了他家的新款Glacier One 240 T30 Gen2,其终于能在加装T30风扇时兼容P121了,算是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而且这次选用的索泰4070Ti,体积上也完美适配P121机箱。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装机效果吧,具体配置如下:
CPU:Intel Core i7 12700K
主板:ASUS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显卡:ZOTAC RTX4070Ti 12GB X-GAMING OC
内存:G.SKILL 幻锋戟RGB DDR5 6000+ 32GB(16G×2)
固态:Seagate FireCuda530 PCIe4.0 M.2 1TB
机箱:PHANTEKS Evolv Shift XT P121 Black
电源:PHANTEKS Revolt SFX 850W ATX3.0
散热:PHANTEKS Glacier One 240 T30 Gen2
正文 _______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采用全新的ROG设计语言,配件也十分丰富,还首次出现了RO姬的形象卡片。而配件中的USB 1托2线,可将主板板载的9针USB接口扩展多一个给额外硬件使用;板载网卡这次支持了WiFi6E规范,还有使用便利性更好的磁吸式WiFi天线。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外包装①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外观装②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配件一览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在外观设计方面,采用了一体式I/O+VRM散热装甲,且印有多种图文LOGO。板载接口丰富,用料扎实。其除了芯片组略逊色于Z790及雷电4接口的缺失,其他方面的差距甚微,且主板支持双M.2 Gen4、DDR5、PCIe5.0等,且售价友好了很多。板载I/O接口也是一应俱全:DP*1、HDMI*1、USB2.0*3、USB3.2*3、两个USB3.2 Type-C*2、2.5Gb LAN*1、WiFi6E、3.5mm音频接口*5。以上种种都很好的满足了绝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外观①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外观②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I/O接口一览
大面积的散热模块设计,解热高效;8+1供电模组(80A),为处理器提供更好更稳定的供电效率。作为B760的ITX主板,其依旧保持高规格的设计与用料,细节质感拉满。正面M.2安装位还有便捷卡扣设计,背部还有各环形LOGO"彩蛋",可见其设计上的用心。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散热模块设计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供电设计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细节质感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M.2安装位
华硕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主板 背部环形"彩蛋"图腾
显卡选择了索泰 RTX4070Ti X-GAMING,因为机箱的显卡安装位限厚62mm,所以选了这个型号(61mm)。其表里如一的涂鸦风格外包装上,也将产品外观及其相关特点一一列出。而显卡本身的涂鸦风外观设计,也打破了当下一尘不变的设计格局,不免让人心生喜爱。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外包装①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外包装②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涂鸦风外观
显卡散热系统为3风扇设计,且支持智能启停技术(低负载停转);内部大面积散热器的鳍片通透,并采用了6热管+回流焊工艺,加上全金属背板辅助散热,其解热效能不言自明。显卡体积约303×61×121mm,顶部的LOGO灯也支持自定义光效,显卡输出接口为DP(1.4a)*3+HDMI(2.1)*1。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外观①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外观②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外观②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外观③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有黑/银版本可选,其外观设计传承了Evolv系列的硬朗风格,外铝内钢、A4结构设计,在ITX机箱中也算是小巧了;其默认体积13.5L,且在长(371mm)/宽(173mm)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上盖三档高度调节(211/244/272mm),可改变容积(15.6L、17.4L)来实现对双风扇及冷排的安装适配。机箱细节做工到位,结合处过度自然。重量约4.2kg,配件也较为丰富。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外观①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外观②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配件一览
拆解方式建议大家看下说明书,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其上下盖壳及侧网板,均支持支持免工具拆卸;内部结构(双仓设计)稳定,电源仓支持SFX(L)规格;预装PCIE 4.0延长线,显卡最大支持限长324mm、限宽62mm、限高147mm。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拆解示意①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拆解示意②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下壳特写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内部结构①
追风者Evolv Shift XT P121机箱 内部结构②
追风者Revolt SFX 850W ATX3.0电源,白金全模组电源,额定功率850瓦,原生支持PCIe5.0显卡的12VHPWR的16Pin接口。小巧的SFX体积:100(L)×125(W)×63.5(H)mm,外观及质感也很符合追风者的设计语言,简约耐看。电源用料扎实,内置92mm风扇支持低负载(≤40%)停转技术。
追风者Revolt SFX 850W ATX3.0电源及包装
追风者Revolt SFX 850W ATX3.0电源 外观①
追风者Revolt SFX 850W ATX3.0电源 外观②
追风者Revolt SFX 850W ATX3.0电源 外观③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一款240冷排规格的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外包装可看到冷头上盖的无限镜面灯效设计,配件十分丰富,全平台扣具(支持LGA1700)。散热器外观延续了第一代的设计语言,但冷头上盖不可拆卸了,且变厚了一些;其内部采用了第八代AseteK水泵方案,纯铜吸热底座也变方变大,从而让散热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外包装①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外包装②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内包装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配件一览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外观①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冷头设计①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冷头设计②
散热器冷排鳍片通透,标配的两枚120规格的T30风扇(支持串联),(效能)也是名声在外,厚度30mm。风扇轴承背部有三档(1200/2000/3000)转速调节,默认为最高2000RPM挡,且支持PWM。而此次Glacier One Gen2版本的也将原来的38mm厚冷排,变更为30mm厚冷排,进而让空间局促的机箱得到更好的安装兼容性,例如此次的P121(顶部最大空间61mm限高)。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冷排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标配T30风扇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T30风扇转速拨挡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适配T30风扇效果
M.2固态硬盘选择了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其采用了M.2 PCIe4.0×4 接口及NVMe 1.4标准;官称连续读写效能可达 7,300/6,000 MB/s,其1TB版本采用单面颗粒的PCB设计,主控为希捷认证定制版(自编写固件)群联PS5018-E18,采用海力士DRAM缓存、3D TLC NAND 176层堆叠(写入量更多、耐久性更好)闪存颗粒,5年质保及免费原厂数据恢复1次(3年内)。最后固态和内存插上主板,准备装机;对了,散热器背板扣具也要先装上,玩过A4结构机箱的XD们都懂的。
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 M.2固态硬盘 外包装
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 M.2固态硬盘 内包装
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 M.2固态硬盘 配件一览
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 M.2固态硬盘 外观设计
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 M.2固态硬盘 安装适配
芝奇 幻锋戟RGB DDR5内存 安装适配
追风者Glacier One 240 T30 Gen2散热器 背板扣具 安装适配
得益于机箱折页设计的顶部结构,硬件安装又快又稳,且无论是藏线还是理线也得心应手,最终效果也是紧凑且不显拥挤,质感满满,预期已达。而开机后的硬件光效,点缀的恰到好处,绚丽又不显烦乱。而金属网侧板也在保证解热效率的同时,也呈现了不一样的美感。机箱上壳增高配件有两款,矮的是仅安装风扇适用的,单最大仅支持30mm厚度。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硬件适配安装①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硬件适配安装②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底部理线情况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散热兼容情况①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散热兼容情况②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散热兼容情况③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显卡兼容情况①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显卡兼容情况②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显卡兼容情况③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上壳增高配件示意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灯光效果①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灯光效果②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散热光效细节①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显卡光效细节②
最后将主机置于桌面,精巧的体积,内敛的光效,将质感与美感再次升华;而性能方面,其处理器、显卡、内存、固态的测试成绩如下。值得注意的是,内存性能测试中的XMP开启后,需要设置(选定)到处理器(体制)能支持的频率;而没能一键XMP开机,就要怪到12代处理的内存控制器(体弱)上了,这也是13代处理器的先天优势了(7000+频率基本盘),所以我前文才会说无内存超频刚需者无谓。而希捷酷玩 FireCuda530固态的测试成绩,作为主盘时也无限接近官称的连续读写效能( 7,300/6,000 MB/s)。
最后是主机的解热能力测试,在实时室温22℃,风扇PWM,机箱侧板关闭时;默频默压下的处理器与显卡通过软件测得如下数据:处理器待机28℃(表壳)/26℃(核心)、满载70℃(表壳)/67℃(核心);显卡待机32℃、满载71℃。这里交代下处理器为何没有单钩FPU测试,其一是作为娱乐机的实际应用场景类似,其二是我TM真的忘记了。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桌面(环境)实拍①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桌面(环境)实拍②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桌面(环境)实拍③
华硕ROG B760-I ITX主机 桌面(环境)实拍④
英特尔 core i7 12700K处理器 默认频率 R23跑分成绩
英特尔 core i7 12700K处理器 3DMARK CPU Profile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Time Spy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Port Royal 测试成绩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3DMARK NVIDIA DLSS 测试成绩
华硕ROG B760I主板 BIOS 内存XMP设定
华硕ROG B760I主板 BIOS 内存频率选定
芝奇 幻锋戟RGB DDR5内存 默认4800频率(左) 对比 超频6200频率(右) AIDA64跑分成绩
希捷酷玩 FireCuda530 1TB M.2固态硬盘 TxBENCH(左)、AS SSD Benchmark(右) 测试成绩
英特尔 core i7 12700K处理器 AIDA64(非单钩FPU) 满载测试 温度表现
索泰 RTX4070Ti X-GAMING显卡 FurMark 满载测试 温度表现
结语 _______
通过再次搭建B760主机,我发现日常使用也完全足够;且等13490F价格降到合理线,搞来超超内存也是妙哉。而4070Ti显卡尽管位宽(192bit)寒酸,但凭借其新架构的优势和独享的DLSS 3.0技术,也完全能胜任当下大部分游戏及软体应用,毕竟也是干倒过上代大哥3090Ti的"刺客三弟"啊。好了,本次分享也就此结束了,也先感谢下XD们的关注与支持。惯例楼下回复交流,我会在看到后第一时间给与答复(*^__^*) 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