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楼主: tononoshana

[CPU] 根据现场照片比对,Zen5的CCD面积似乎是变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7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liyichao97 发表于 2024-7-17 00:53
官方数字是几乎没变,zen4 71mm^2,zen5 70.6mm^2
倒是strix比phoenix大了一大圈,从170多变230多了…价格 ...

strix point其实很恶心。
单纯是为了变真r9,好涨价。
多出的4c和8M l3完全没意义,消费者根本不想要,纯浪费面积。
发表于 2024-7-17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收窄变宽了 是不是这样导热面积会好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thojinwang 发表于 2024-7-17 09:44
好像收窄变宽了 是不是这样导热面积会好一点?

AMD自己说是改善了积热,实际情况还要等测试了才知道
发表于 2024-7-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FelixIvory 发表于 2024-7-17 09:23
strix point其实很恶心。
单纯是为了变真r9,好涨价。
多出的4c和8M l3完全没意义,消费者根本不想要,纯 ...

我倒是乐见它多给规模,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恶心点在于它单核废了,granite ridge能跑3500的gb6,stx只有2900了…大核本来就只有四个,还要搞主频和ipc双缩水,有必要省这么点吗…
发表于 2024-7-1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9:05
再多吐个槽,顶盖做这样热传导效率也要高一点儿吧,也不影响顶盖安装

???你在想啥,是IOD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对外接口,绝大部分信号引脚都要走到IOD上,从基板LAYOUT考虑,IOD没放到最中间已经是对散热妥协的结果了
发表于 2024-7-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foxsheep 发表于 2024-7-17 10:40
???你在想啥,是IOD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对外接口,绝大部分信号引脚都要走到IOD上,从基板LAYOUT考虑,IO ...

可能是吧,不过还是希望能有可接受的妥协,能有优化改善
另外,你确定这是回复我27楼说顶盖设计的?
发表于 2024-7-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8:22
对啊,主要就是想CCD能往中间靠些,散热会好些。整体平移都行,PCB基板走线是需要重新设计。就是不明白为 ...

有些人就是爱秀,显得自己很懂。。。
发表于 2024-7-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liyichao97 发表于 2024-7-17 10:39
我倒是乐见它多给规模,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恶心点在于它单核废了,granite ridge能跑3500的gb6,stx只有2 ...


不涨价我自然愿意,问题是amd想涨价。
但是amd又不太想给24M L3把apu性能弄得太高。
给个16+8随便应付一下。
发表于 2024-7-17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8:51
AMD不优化布局靠选散热设备还是隔靴搔痒啊
而且现在好像只有D15 G2号称对AM5优化过?贵哦,大几百差价投 ...

估计没有扣具的原因就是其他厂商试过了,挪动那几毫米的距离和不挪温度也就一两度的区别,但他们要出很多成本,索性算了,利润第一。猫头鹰是已经卖很贵了,利润率估计都90%了,干脆送一个偏移扣具还能博取一点信仰,然后降个一两度还能显得自己多高大上。
发表于 2024-7-1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FelixIvory 发表于 2024-7-17 09:23
strix point其实很恶心。
单纯是为了变真r9,好涨价。
多出的4c和8M l3完全没意义,消费者根本不想要,纯 ...

未必吧,4xzen5c在核心上占不了多大面积,我看多出来的面积主要是890M的面积,还有就是新的XDNA2的npu,比原来的应该要大一些。
发表于 2024-7-1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9:05
再多吐个槽,顶盖做这样热传导效率也要高一点儿吧,也不影响顶盖安装


这个顶盖还有个很大的吐槽,就是太厚。但看AMD老神在在,完全没有改的意思……好吧,反正厂家比我懂,所以我就不多说啥了。
发表于 2024-7-17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9:05
再多吐个槽,顶盖做这样热传导效率也要高一点儿吧,也不影响顶盖安装

哈哈哈,非常赞同.
我实在不明白为啥一直要八爪鱼顶盖...极为难看,很多人说没影响,我的理解就是顶盖就是传热的,大点难道不好??
发表于 2024-7-17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_x_if 于 2024-7-17 22:27 编辑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9:05
再多吐个槽,顶盖做这样热传导效率也要高一点儿吧,也不影响顶盖安装


估计那几组电阻是封测后再焊的,用来标定体质之类的
所以封装上必须留出操作空间。
发表于 2024-7-1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af_x_if 发表于 2024-7-17 22:25
估计那几组电阻是封测后再焊的,用来标定体质之类的
所以封装上必须留出操作空间。 ...

你要这样猜的话,就必定已经会有6核改8核、12核改16核的破解出现了
发表于 2024-7-1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sili8888 于 2024-7-17 22:56 编辑

锐龙9000系列延续了chiplet布局结构,一两个CCD加一个IOD,其中IOD完全沿用了锐龙7000系列上的那一个,还是6nm工艺、122平方毫米面积、34亿个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790万个。

CCD部分工艺从5nm升级为4nm N4P,面积从71平方毫米变为70.6平方毫米——是的,缩小了0.4平方毫米,也就是大约0.005%。

得益于新工艺新架构,几乎不变的面积下,晶体管数量从65亿个增加到83.15亿个,也就是几乎27%,密度也首次突破1亿,达到了每平方毫米1.1778亿个。

io die那个6nm的密度远不如正统7nm的0.5亿每平方毫米,怪不得待机功耗一如既往的垃圾。感觉就是10nm改个名字!
发表于 2024-7-17 2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sili8888 发表于 2024-7-17 22:52
锐龙9000系列延续了chiplet布局结构,一两个CCD加一个IOD,其中IOD完全沿用了锐龙7000系列上的那一个,还是 ...

不是这么算的,iod的那种电路密度想高也高不起来,不然光看这密度还没牙膏的14nm高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1 收起 理由
Mufasa + 1 支持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7-1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8:35
已经被诟病不止一代了,还不改。存在技术障碍还能理解,成本最小化出发就是皮痒该抽抽了。 ...

技术上没有障碍,把IOD芯片往下搬一点,CCD也就靠中间了。

农企现在数据中心EPYC赚得盆满钵满,不重视消费市场。
牙膏厂强行给消费市场搞大小核,老黄那边游戏卡爱买不买。
农企对待消费市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能用老设计继续凑合,就懒得改。

IOD芯片沿用老的,那么底下基板也就沿用老的。
CCD那一点稍微改一下布线就好。

全部弄新的,设计其实要不了多久,评估过程太长。
发表于 2024-7-18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9:05
再多吐个槽,顶盖做这样热传导效率也要高一点儿吧,也不影响顶盖安装

一直很想问,为什么AMD的顶盖设计成异形,是有什么讲究吗?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外观???有没有人懂??
发表于 2024-7-18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FelixIvory 发表于 2024-7-17 11:46
不涨价我自然愿意,问题是amd想涨价。
但是amd又不太想给24M L3把apu性能弄得太高。
给个16+8随便应付一 ...

价格已经完蛋,华硕把中端模具+r9 365的核显本卖7999了…
等于说365比同级模具的meteor lake u9贵1k
发表于 2024-7-18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sunshinelonely 发表于 2024-7-18 01:04
一直很想问,为什么AMD的顶盖设计成异形,是有什么讲究吗?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外观???有没有人懂?? ...


兼容老孔距,cpu底下不能放电容只能上面挖了放电容了。。。
发表于 2024-7-18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Nospel 发表于 2024-7-17 09:05
再多吐个槽,顶盖做这样热传导效率也要高一点儿吧,也不影响顶盖安装

你找个散热器对一下就知道了,这玩意是系统工程
填平了还有后面说的顶盖厚度要是改动都不能兼容老扣具。。。。
发表于 2024-7-18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wasili8888 发表于 2024-7-17 22:52
锐龙9000系列延续了chiplet布局结构,一两个CCD加一个IOD,其中IOD完全沿用了锐龙7000系列上的那一个,还是 ...

你以为IOD是干什么的……
IOD是负责IO的啊,IO里面一堆巨大的模拟器件,电容电感ESD再加上大尺寸的驱动晶体管,这密度怎么可能和CCD这种几乎纯逻辑电路比?
发表于 2024-7-18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darkness66201 发表于 2024-7-17 23:42
不是这么算的,iod的那种电路密度想高也高不起来,不然光看这密度还没牙膏的14nm高呢....... ...

哦哦哦 原来是这样 是我不懂

谢谢解惑
发表于 2024-7-18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acalephs0v0 发表于 2024-7-18 08:03
你以为IOD是干什么的……
IOD是负责IO的啊,IO里面一堆巨大的模拟器件,电容电感ESD再加上大尺寸的驱动晶 ...

是我不懂

谢谢解惑
发表于 2024-7-18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子变了才能叫升级嘛~~
发表于 2024-7-18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城舊夢 发表于 2024-7-17 08:59
上面那哥们想的太复杂,我都看的有点懵。

就我理解IOD要连接CPU背后触点的,涉及到距离等长、信号同步等 ...

CCD和IOD的互联速度快了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也要相应加大,间距大了需要的空间变大,所以IOD和CCD之间距离要变大。IOD那边的AM5封装都是内存出线,IO信号很多空间只能加大不能缩小,CCD那边主要就是供电触点位置动一下关系不大

至于封装上的走线等长问题,原厂会给出封装电信号模型文件,画底板做等长的时候会根据封装模型自己补偿的,最后跑线路模拟每根IO线差多少ps已经包含了封装里面的延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26 17:37 , Processed in 0.01339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